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血管介入机器人应用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政 沈毓 +7 位作者 陆清声 陈燕青 张昊 谢永富 孙羽东 陈冰 王坤东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验证自主研究开发的新型机器人辅助血管腔内介入系统能否有效地完成血管介入治疗及支架植入的复杂操作过程。方法采用石英玻璃模型和成年雌性家猪,分别于体外、体内进行血管介入操作及自膨式支架植入实验,验证该新型机器人血管介入... 目的验证自主研究开发的新型机器人辅助血管腔内介入系统能否有效地完成血管介入治疗及支架植入的复杂操作过程。方法采用石英玻璃模型和成年雌性家猪,分别于体外、体内进行血管介入操作及自膨式支架植入实验,验证该新型机器人血管介入系统应用的有效性。结果体外实验显示,该机器人系统成功完成了远程血管介入操作和支架植入释放操作;体内实验显示,双侧髂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夹层、穿孔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本中心研究开发的机器人血管介入系统可有效地完成远程介入操作及自膨式支架植入释放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机器人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政 沈毓 陆清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C形臂旋转及对比剂应用成像,存在3D图像信息丢失和加重肾脏负担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C形臂旋转及对比剂应用成像,存在3D图像信息丢失和加重肾脏负担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本文旨在总结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并探讨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血管介入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处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区裂口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毓 陆清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6-189,共4页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目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中通常只隔绝原发裂口,即所谓近端裂口,而对远端裂口较少实施干预。随着对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术后25%~40%患者出现远端扩张,需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目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中通常只隔绝原发裂口,即所谓近端裂口,而对远端裂口较少实施干预。随着对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术后25%~40%患者出现远端扩张,需再干预处理。其中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裂口处理涉及重要脏器血供,治疗上存在一定特殊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就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夹层裂口常用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腔内 内脏动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移植物的研究历史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珺 景在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2期1136-1137,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移植物 介入 朴素 血管腔内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聚桂醇硬化剂治疗下肢毛细血管扩张 被引量:2
5
作者 侯乐伟 梅志军 +2 位作者 邓国瑜 梁清 景在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96-797,809,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剂治疗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的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1年7月,运用1%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108例下肢毛细血管扩张,一次治疗总剂量2~10ml,治疗1—2次,治疗后使用长统弹力袜(压力20~30mmHg)至少4周。随访1年,记录毛细... 目的探讨硬化剂治疗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的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1年7月,运用1%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108例下肢毛细血管扩张,一次治疗总剂量2~10ml,治疗1—2次,治疗后使用长统弹力袜(压力20~30mmHg)至少4周。随访1年,记录毛细血管消退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1~12个月,(7.8±2.5)月。97例(90%)扩张毛细血管全部消退,11例(10%)部分消退。57例有症状患者中,28例症状消失,29例症状改善。2例聚桂醇过敏,5例头痛,54例皮下硬结,60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其中10例6个月后仍残留皮肤色素沉着),1例局部皮肤点状坏死。结论聚桂醇硬化注射是治疗下肢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症状,并极好地解决美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硬化剂治疗 聚桂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案例分析》读后感
6
作者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86,共1页
《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案例分析》一书,是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护理专家委员会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的成果之一。再次通读全书,我感受到了血管护理的新生力量,让人热血澎湃,也让人激动欣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医师协会腔... 《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案例分析》一书,是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护理专家委员会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的成果之一。再次通读全书,我感受到了血管护理的新生力量,让人热血澎湃,也让人激动欣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由衷感谢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优秀护理专家们。正是因为她们的科学严谨、孜孜不倦、认真努力,才有了这本书的高质量、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 案例分析 血管疾病 中国医师协会 专业委员会 腔内血管学 专家委员会 血管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腹腔干动脉瘤16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骏咏 冯家煊 +6 位作者 冯睿 周建 张雷 李振江 刘军军 董凯雁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1-495,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干动脉瘤(CAA)血管腔内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6例连续的CAA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情况。1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4例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多层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第3、6、12个月...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干动脉瘤(CAA)血管腔内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6例连续的CAA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情况。1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4例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多层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第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复查CTA,记录并评价围手术期和随访期临床结果指标。 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91.56±39.30) min,平均住院时间(5.25±1.44) d。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规律随访1~54个月,总生存率100%,CTA复查未发现弹簧圈异位、支架移位,瘤体增大、破裂或再通。 结论血管腔内治疗CAA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干动脉瘤 血管腔内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健康助理管理的实践
8
作者 祁佩瑶 钱火红 +2 位作者 裴小青 张玲娟 李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9期60-62,共3页
目的 总结健康助理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健康助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成立临床服务中心,临床服务中心主任在护理部领导下负责选聘、培训、管理健康助理。结果 2013~2015年健康助理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8.45~91.91... 目的 总结健康助理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健康助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成立临床服务中心,临床服务中心主任在护理部领导下负责选聘、培训、管理健康助理。结果 2013~2015年健康助理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8.45~91.91分及87.08~91.73分,均达85分合格标准;患者满意率95.4%~99.7%。结论 设置临床服务中心管理健康助理,使之在病区有序工作,患者满意;还应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和保障健康助理权益,使健康助理素质进一步提高,队伍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助理 管理模式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 被引量:16
9
作者 包俊敏 景在平 +5 位作者 赵志青 冯翔 赵珺 陆清声 冯睿 黄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对 136例AAA实施了EVE ,导入动脉主要相关并发症有导入动脉不良 (包括动脉冗长扭曲、直径过细、局部狭窄或闭塞 ...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对 136例AAA实施了EVE ,导入动脉主要相关并发症有导入动脉不良 (包括动脉冗长扭曲、直径过细、局部狭窄或闭塞 )、导入动脉阻控过久、导入动脉毁损或破裂等。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了经髂动脉导入、导丝牵引技术、球囊扩张、主 单髂型移植物、不完全导入动脉阻断法、导入动脉修复重建等多种技术和处理方法。结果  4 1例导入动脉不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12 3例采用导入动脉不完全阻断法 ,未发生下肢缺血并发症 ;全组因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死亡 2例。结论 重视术前对导入动脉的评估 ,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导入动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小龙 吴雅妮 +6 位作者 孙羽东 朱江 苏鹏桓 冯睿 周建 赵志青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和血运重建的21例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置管溶栓后接受腔内血管重建,术后3、6、9、12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和血运重建的21例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置管溶栓后接受腔内血管重建,术后3、6、9、12个月随访,每年复查主动脉CTA。结果21例均置管溶栓24h,完全采用裸支架倒Y型腔内重建11例(植入主动脉裸支架和外周自膨裸支架41枚),覆膜支架对吻成形2例(植入Gore Viabahn支架4枚),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重建8例,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裸支架治疗组1例术后8个月髂动脉支架内血栓闭塞,予以药物保守治疗;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组1例术后18个月一侧髂支远端狭窄,予以裸支架成形后通畅;其余移植物随访期通畅。结论腔内微创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近、中期效果好,但需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 覆膜支架 腔内治疗 置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支架技术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南 陆清声 景在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58-59,68,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技术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16例接受血管腔内支架治疗的SIDSMA的临床...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技术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16例接受血管腔内支架治疗的SIDSMA的临床资料。结果均手术顺利,12例行单层裸支架释放,4例行双层裸支架释放。术后腹痛症状改善15例,无变化1例。术后6个月CTA复查,16例均支架通畅,14例假腔消失,2例支架外造影剂显影。结论对于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肠坏死的症状性SIDSMA,腔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腔内治疗 支架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C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内动脉的处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包俊敏 景在平 +5 位作者 赵志青 冯翔 赵珺 陆清声 冯睿 黄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总结累及髂动脉分叉的ⅡC型腹主动脉瘤 (AAA)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对 4 2例ⅡC型AAA实施了腔内隔绝术 ,其中包括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 19例 ,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 2 3例。针对髂总动脉不同的病变... 目的 总结累及髂动脉分叉的ⅡC型腹主动脉瘤 (AAA)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对 4 2例ⅡC型AAA实施了腔内隔绝术 ,其中包括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 19例 ,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 2 3例。针对髂总动脉不同的病变情况 ,采取了保留健侧髂内动脉、一侧髂内动脉重建、髂总动脉外绑扎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 即时操作成功 4 1例 (97.6 % ) ,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股部疼痛 3例 (7.5 % ) ,便血 2例 (5 .0 % ) ,未发生臀、股部和结、直肠坏死。结论 通过对髂内动脉作不同的处理 ,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ⅡC型AAA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一侧髂内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髂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睿 景在平 +5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冯翔 赵珺 陆清声 黄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裸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裸支架法治疗原发性内漏 3例 ,继发性内漏 1例。 1例裸支架在肾动脉下固定 ,3例跨双侧肾动脉开口固定。结果 裸支架均成功置入 ,近端内漏完全消除 ... 目的 探讨应用裸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裸支架法治疗原发性内漏 3例 ,继发性内漏 1例。 1例裸支架在肾动脉下固定 ,3例跨双侧肾动脉开口固定。结果 裸支架均成功置入 ,近端内漏完全消除 ,术后未观察到肾功能受损、裸支架移位和近端内漏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裸支架法治疗近端内漏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腹部主动脉瘤 内漏 支架 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使用造影剂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志青 景在平 +3 位作者 包俊敏 赵珺 冯翔 陆清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不使用造影剂的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 ,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AAA患者。方法 对 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AAA患者在不使用造影剂条件下实施AAAEVE ,并对术前评估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2例... 目的 探讨一种不使用造影剂的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 ,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AAA患者。方法 对 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AAA患者在不使用造影剂条件下实施AAAEVE ,并对术前评估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2例采用分叉型移植物 ,1例采用直型移植物。术后随访结果表明 ,动脉瘤被完全隔绝 ,无内漏 ,瘤腔内血栓形成 ;移植物内血流通畅 ,周围无异常血流。结论 选择近端瘤颈较长的患者 ,术前对肾动脉及髂内动脉开口位置等指标进行准确评估 ,不使用造影剂同样可以完成AAAE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造影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晟 景在平 +6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赵珺 冯翔 陆清声 冯睿 余维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瘤腔内注射 纤维蛋白胶 治疗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利丽 赵珺 +2 位作者 蔡莉莉 毛华娟 景在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3期61-62,共2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积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而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常不易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积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而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常不易耐受.1994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Dakc[1]利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获得成功,我院自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手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内漏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晟 景在平 +9 位作者 赵珺 梅志军 张素贞 赵新 蔡莉莉 汤敬东 熊江 崔佳森 陆清声 廖明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建立近似人体的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后内漏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 6只犬 ,以牛颈静脉间置法或前壁补片的方法形成保留腰动脉的肾下型AAA ,经髂动脉行AAAEVE ,术中采用修剪人造血管和改变支架附着点的方法形成... 目的 建立近似人体的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后内漏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 6只犬 ,以牛颈静脉间置法或前壁补片的方法形成保留腰动脉的肾下型AAA ,经髂动脉行AAAEVE ,术中采用修剪人造血管和改变支架附着点的方法形成内漏。结果 血管造影示 6只犬动脉瘤形态良好 ,5只犬形成了即时性内漏 ,内漏来自近端返流 ,也有远端返流。结论 通过移植物释放位置的变化可以模拟出与人体EVE后相似的即时性内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内漏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囱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玉玺 冯家烜 +2 位作者 周建 冯睿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6-900,共5页
主动脉弓部病变常因累及弓上分支血管,腔内治疗一直极具挑战。随着近年技术和器材飞速发展,开窗支架、分支支架植入术和复合手术等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然而微创、资源和成本或定制化要求,又限制了这些技术在紧急手术中应用。烟囱腔内修... 主动脉弓部病变常因累及弓上分支血管,腔内治疗一直极具挑战。随着近年技术和器材飞速发展,开窗支架、分支支架植入术和复合手术等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然而微创、资源和成本或定制化要求,又限制了这些技术在紧急手术中应用。烟囱腔内修复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无需定制等优点,已成为一项重要选择,广泛应用于多种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瘤、夹层、主动脉溃疡和主动脉外伤等。烟囱技术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面临术后内漏、支架通畅性等问题。需要远期随访及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估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最终评估该技术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囱技术 支架 腔内修复 主动脉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军军 冯睿 +4 位作者 周建 徐子依 李振江 吴剑烈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总结使用新系统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56例,其中予以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9例... 目的探讨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总结使用新系统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56例,其中予以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9例。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人口学、围术期影像解剖学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中总计开窗11条动脉,开槽2条动脉,开窗对位失败1例转烟囱支架3条动脉,开窗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9,EVAR术成功率为9/9。平均手术时间(228.9±56.7)min(180~360 min),平均对比剂用量(207.8±81.5)m L(120~410 m L),术中平均出血量(166.7±109.0)m L(50~300 m L)。平均随访(13.1±5.0)个月(8~24个月),患者均生存,开窗支架均通畅,无肾功能不全、内漏发生,无支架移位。结论可控释放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支架移植物 开窗支架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波 景在平 冯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讨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行腔内隔绝术 (EVE)选择合适的导入动脉。方法 以彩超 ,CTA或MRA为检查手段 ,评估导入动脉 (股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下段等 )的直径大小(≥ 8mm)、有否硬化斑块、狭窄、是否被夹层累及、有否... 目的 探讨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行腔内隔绝术 (EVE)选择合适的导入动脉。方法 以彩超 ,CTA或MRA为检查手段 ,评估导入动脉 (股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下段等 )的直径大小(≥ 8mm)、有否硬化斑块、狭窄、是否被夹层累及、有否扭曲及其程度 ,从而选择具体的手术入路。结果 本组 37例TAD行EVE术所选择经股动脉手术入路 2 3例、经髂总动脉手术入路 14例。未选择经腹主动脉下段手术入路。即时操作成功率为 10 0 %。结论 合理的选择导入动脉作为手术入路 ,是EVE手术治疗TAD顺利完成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手术入路 微创技术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