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形态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袁斯明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倪灿荣 杨志勇 张敬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也减少但总面积明显扩大,并可见许多晚期凋亡细胞;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4~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内皮细胞数量、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的相对变化主导了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凋亡有关。微血管的变化则可能与血管发生和血管塑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演变过程 形态观察 微血管数量 血管瘤组织 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 微血管面积 HE染色 病理特点 细胞总数 系统分析 图像分析 凋亡细胞 脂肪组织 相对变化 血管塑形 血管发生 各阶段 出生后 5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敬德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杨志勇 袁斯明 王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探讨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组织块法进行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 探讨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组织块法进行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几丁糖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随着几丁糖浓度的增高,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器萎缩,A值减小,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增多,S期G2+M期的细胞百分比减少。结论:几丁糖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几丁糖可能在瘢痕疙瘩的防治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几丁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病理结构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袁斯明 欧阳天祥 +3 位作者 邢新 倪灿荣 郑唯强 温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 观察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病理结构 ,探讨其畸形的病理机制。方法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4 2例 ,正常中型静脉、小静脉各 12例 ,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构 ,测量海绵状静脉畸形、中小静脉的血窦 (管 )半径、血窦 (管 )壁厚度 ,计算血窦(... 目的 观察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病理结构 ,探讨其畸形的病理机制。方法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4 2例 ,正常中型静脉、小静脉各 12例 ,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构 ,测量海绵状静脉畸形、中小静脉的血窦 (管 )半径、血窦 (管 )壁厚度 ,计算血窦(管 )半径与血窦 (管 )壁厚度的比值。结果 海绵状静脉畸形的血窦壁很薄、平滑肌细胞少 ,血窦半径与血窦壁厚度的比例明显大于正常中小静脉 ;海绵状静脉畸形的病理结构可分为蜂窝型、沟渠型和混合型 3种类型。结论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血窦的发育过程中存在血管塑型障碍 ,血窦壁张力减低 ,这是畸形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病理结构 观察 血管塑型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皮肤黑素合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薛春雨 李蠡 邢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皮肤色素异常是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问题 ,目前还无较好的解决方法 ,主要是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 ,逐步认识到α 黑素细胞刺激素 (α melanocyte stimulatinghormone ,α MSH)与黑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α MSH通过与... 皮肤色素异常是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问题 ,目前还无较好的解决方法 ,主要是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 ,逐步认识到α 黑素细胞刺激素 (α melanocyte stimulatinghormone ,α MSH)与黑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α MSH通过与其黑素细胞表面受体—黑皮素 1受体 (melanocortin 1receptor,MC 1R)结合 ,使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表达增加、活性增强 ,黑素合成增加并优先刺激优黑素细胞的合成 ;α MSH还可促进黑素细胞的增生和树突形成及黑素小体的转运 ,同时α MSH对黑素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及与其他外源性刺激因素协同作用而调控皮肤的色素沉着过程。α MSH的内源性拮抗剂刺鼠信号蛋白 (ASIP)可明显减弱其黑素合成作用 ,降低皮肤的着色能力。随着对α MSH调控黑素合成作用的更进一步了解 ,必将为解决临床上获得性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素细胞刺激素 黑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蠡 薛春雨 邢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9期849-852,共4页
对外界广泛刺激原的反应失去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使恶性黑色素瘤在进展和转移方面获得选择的优势及对常规治疗方法的不敏感性。基因组的突变(p53)、G蛋白和蛋白激酶(Ras等)转录、转录后水平及转录因子效应基因(NF-κB、c-jun、stat3、AT... 对外界广泛刺激原的反应失去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使恶性黑色素瘤在进展和转移方面获得选择的优势及对常规治疗方法的不敏感性。基因组的突变(p53)、G蛋白和蛋白激酶(Ras等)转录、转录后水平及转录因子效应基因(NF-κB、c-jun、stat3、ATF2)的变化、抗凋亡基因(Bcl-2、Bcl-XL、surviving、ML-IAP等)的表达上调,均影响TNF、Fas、TRAIL受体等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在恶性黑色素瘤获得抗凋亡能力方面起重要作用。参与凋亡通路信号传导的分子蛋白其复杂的变异性,说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有许多种调节凋亡及产生凋亡不足的可能性。进一步理解这些分子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参与调控凋亡的途径,认识他们在黑色素瘤细胞凋亡失调过程中的作用,识别黑色素瘤逃避凋亡刺激的不同路线,或许能为黑色素瘤提供一个新的预防、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侵袭 转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建星 白晋 +2 位作者 杨超 乌兰哈斯 楼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01-803,共3页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体的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结果针对临床患者合理设计,切取皮瓣。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静脉...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体的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结果针对临床患者合理设计,切取皮瓣。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临床应用阴股沟皮瓣53例,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辩 解剖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1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邢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20-722,789,共4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最早期血管瘤组织中基本无CD3+T细胞;增殖中期CD3+T细胞增多,CD8+T细胞仍然稀少;增殖晚期CD3+T细胞很多,CD8+T细胞也增多;消退早期在微血管周围仍散在分布少量CD3+T细胞和CD8+T细胞;消退中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中有少数CD3+T细胞,而CD8+T细胞很少。②增殖早期血管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少量DC;增殖中期和晚期DC数量显著增多。消退早期之后,DC数量迅速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结论:T细胞及其亚群和DC的分布及其功能变化,与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可能是血管瘤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免疫细胞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肌游离移植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华 郭恩覃 卢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对20侧新鲜成年尸足解剖,观测展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该肌血供和神经支配分别来自足底内侧动静脉和足底内侧神经.可设计以足底内侧血管和足底内侧神经为蒂的展肌瓣,以期游离移植修复和重建面瘫等功能缺失。
关键词 Mu展肌 游离移植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瘘和动静脉畸形的实验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斯明 邢新 欧阳天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4-88,共5页
动静脉瘘 (AVF)和动静脉畸形 (AVM)是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AVF和AVM的实验模型包括动物模型、体外模型以及生物数学模型 ,可用于研究病理生理学特征、模拟临床治疗以及检测栓塞材料等。本文综述上述实验模型的形成方法 ,分析其优缺点 ... 动静脉瘘 (AVF)和动静脉畸形 (AVM)是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AVF和AVM的实验模型包括动物模型、体外模型以及生物数学模型 ,可用于研究病理生理学特征、模拟临床治疗以及检测栓塞材料等。本文综述上述实验模型的形成方法 ,分析其优缺点 ,并简要介绍这些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动静脉畸形 实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珍珍 宋建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47-1848,共2页
目的:观察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临床疗效,并与其他常用术式进行比较,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临床应用研究,对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的具体手术方法、可能损伤的结构、以后的应用前景加以详细阐述。结果:颅耳沟微创切口术后患者... 目的:观察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临床疗效,并与其他常用术式进行比较,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临床应用研究,对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的具体手术方法、可能损伤的结构、以后的应用前景加以详细阐述。结果:颅耳沟微创切口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9.0分。结论: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容易掌握、切口隐蔽、术后恢复快、手术相对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截骨术 肥大 颅耳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性癖的病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邢新 郭恩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易性癖的病因研究邢新,郭恩覃易性癖(transsexualism)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性别与其生物学性别相矛盾的一种状况。具体地说,就是一个解剖学上正常的男性或女性个体,尽管他(她)们清楚自己的解剖学性别是什么,但却在心... 易性癖的病因研究邢新,郭恩覃易性癖(transsexualism)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性别与其生物学性别相矛盾的一种状况。具体地说,就是一个解剖学上正常的男性或女性个体,尽管他(她)们清楚自己的解剖学性别是什么,但却在心理上有一种恒定的信念──自己是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性癖 人格障碍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兄妹同患泛发性雀斑样痣及家系调查
12
作者 廖洪跃 李军辉 +4 位作者 张眀利 李蠡 薛春雨 王晓云 邢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6-327,共2页
雀斑样痣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面部、躯干和七肢雀斑样色素沉着,若累及全身,称为泛发性雀斑样痣。泛发性雀斑样痣临床报道不多,我科于2006年5月诊治2例,为兄妹同患,采用化学剥脱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对其进行了家系调查... 雀斑样痣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面部、躯干和七肢雀斑样色素沉着,若累及全身,称为泛发性雀斑样痣。泛发性雀斑样痣临床报道不多,我科于2006年5月诊治2例,为兄妹同患,采用化学剥脱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对其进行了家系调查,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斑样痣 泛发性 家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治疗的进展
13
作者 张敬德 薛春雨 邢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56-458,共3页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 ,但治疗方法很多 ,效果却不甚满意。文献报道的许多治疗方法 ,疗效不一 ,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方案。作者对这些方案予以分类综述 。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睑成形术结合眉埋线法治疗上睑皮肤松弛
14
作者 张敬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1-261,共1页
中青年人上睑皮肤松弛一般表现为上睑皮肤皱纹增多、褶皱加深、上睑皮肤松弛、睁眼疲劳,甚至倒睫等。治疗上可采用单纯手术切除多余上睑皮肤,使睑缘与眉毛之间距离靠近.行眉上皮肤切除法眉提升术,因在眉上可能留下瘢痕往往不为患者... 中青年人上睑皮肤松弛一般表现为上睑皮肤皱纹增多、褶皱加深、上睑皮肤松弛、睁眼疲劳,甚至倒睫等。治疗上可采用单纯手术切除多余上睑皮肤,使睑缘与眉毛之间距离靠近.行眉上皮肤切除法眉提升术,因在眉上可能留下瘢痕往往不为患者所接受。为此,笔者采用埋线法固定眉于眉骨,再结合重睑成形术修复上睑松弛,共治疗23例患者,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 埋线法 皮肤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