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周围型肺癌2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国荣 沈志强 邵伟成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8期1053-1053,共1页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周围型肺癌 ^125I 疗效分析 手术适应证 前列腺癌 放射性碘 肺癌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的回顾与体会 被引量:14
2
作者 贾雨辰 王振堂 +8 位作者 田建明 陈栋 叶华 刘崎 杨继金 孙飞 林琳 陆建平 王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02-103,共2页
肝癌介入治疗的回顾与体会贾雨辰王振堂田建明陈栋叶华刘崎杨继金孙飞林琳陆建平王飞肝癌经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始于80年代初期,1985年前后国内相继开展了这项治疗,目前是介入领域中最活跃的分支。在1994年全国第三... 肝癌介入治疗的回顾与体会贾雨辰王振堂田建明陈栋叶华刘崎杨继金孙飞林琳陆建平王飞肝癌经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始于80年代初期,1985年前后国内相继开展了这项治疗,目前是介入领域中最活跃的分支。在1994年全国第三届介入放射学会议上,有关肝癌介入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詹茜 邵成伟 +1 位作者 吕桃珍 陆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MRI表现,包括肿瘤位置、瘤体直径、最大囊直径、分隔和中央瘢痕情况及胰胆管情况等影像学征象。结果 7例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5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MRI表现,包括肿瘤位置、瘤体直径、最大囊直径、分隔和中央瘢痕情况及胰胆管情况等影像学征象。结果 7例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5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尾部。瘤体直径2.9~8.1cm,平均为5.1cm;最大囊直径0.9~6.8cm,其中5例小于2cm,平均为2.5cm,7例均可见分隔,6例可见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分隔均见强化,部分瘢痕强化,囊性成分均无强化。1例胰管轻度扩张,胆管无受累。3例少囊型浆液性囊腺瘤:2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尾部。瘤体直径2.2~3.5cm,平均为2.8;最大囊直径2.2~3.0cm,平均为2.7cm,2例单囊,1例非单囊,无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分隔有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3例胰管均无扩张,胆管无受累。结论典型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MRI表现可以大致做出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最终诊断及分型还有赖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微囊型 少囊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MR动态增强及T_2W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田净丽 汤光宇 +3 位作者 王非 彭屹峰 李伟 田建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500-1502,共3页
目的:评价MR动态增强、T2WI二者结合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结果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MRI动态增强及T2WI二者结合判断子... 目的:评价MR动态增强、T2WI二者结合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结果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MRI动态增强及T2WI二者结合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诊断符合率为80.6%,对Ⅰa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3.1%、75%、96.4%;Ⅰb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84.2%、81.3%、80%;Ⅰc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7%、83.3%、91.7%;Ⅱ期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6.8%,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T2WI判断子宫内膜癌侵犯肌层的深度、范围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入方法对门脉主干癌栓疗效的初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崎 贾雨辰 +6 位作者 田建明 王振堂 叶华 杨继金 孙飞 林琳 贺佳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经肝动脉不同介入方法对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治疗作用,评价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8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行二次以上介入治疗,26例单纯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A组),42例化疗加碘油(B组),114例化... 目的通过分析经肝动脉不同介入方法对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治疗作用,评价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8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行二次以上介入治疗,26例单纯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A组),42例化疗加碘油(B组),114例化疗加碘油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C组)。结果①肿瘤缩小率>50%者,A组0,B组23.8%,C组32.5%,统计学显示相差非常显著(P<0.001)。②治疗后门脉瘤栓消失率A组为7.7%,不变率为84.6%;B组分别为21.4%、54.8%;C组为37.7%和40.4%。统计显示有显著差异(P<0.001)。③1、3年生存率分别为A组11.5%,0;B组21.4%,2.4%;C组33.3%,3.6%,C组中有一患者已存活10年。A、B组和B、C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A、C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于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的治疗,TAI疗效不佳,只要选择病人得当,TACE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局灶性肺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关建中 田建明 +4 位作者 陈炎炎 谢立旗 刘莉娜 姜涛 叶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8期962-964,共3页
关键词 肺炎 多平面重建 容积显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关建中 田建明 +2 位作者 萧毅 左长京 吕桃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小腺癌26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技术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①64层CT...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小腺癌26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技术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①64层CT薄层重建、MPR及VR在显示肺小腺癌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②MPR及V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优势。结论:64层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更加细微、准确、立体、完整地显示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为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关建中 田建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多层螺旋CT(MSCT)可以进行快速、连续的薄层扫描及重建,提高了孤立性肺结节(SPNs)的检出率及特征描述,对SPNs的诊断有重大影响。本文重点综述MSCT技术及其在检测及评价及SPN的作用。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降主动脉壁及髂总动脉壁周向张力及平均应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清声 景在平 陆建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13-15,共3页
体中段平面及髂总动脉处有创测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MRI下测量动脉内径、壁厚.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动脉壁周向张力与平均应力,以自身不同部位对照.结果:收缩压自胸主动脉至髂总动脉逐渐升高(P<0.01),舒张压胸主动脉与腹主动... 体中段平面及髂总动脉处有创测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MRI下测量动脉内径、壁厚.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动脉壁周向张力与平均应力,以自身不同部位对照.结果:收缩压自胸主动脉至髂总动脉逐渐升高(P<0.01),舒张压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相差不明显(P>0.05),髂总动脉较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低(P<0.01),平均动脉压肾下腹主动脉最高(P<0.01).自胸主动脉至髂总动脉动脉内径逐渐缩小(P<0.01),管壁亦逐渐变薄(P<0.01).动脉壁周向张力自胸主动脉至髂总动脉逐渐减少(P<0.01).肾下腹主动脉平均应力大于其它动脉(P<0.01),且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变化幅度最大.结果 肾下腹主动脉处平均应力大于肾上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和髂总动脉,且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变化幅度最大,可能是造成肾下腹主动脉易于受损而形成动脉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髂动脉 血压 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 髂总动脉壁 平均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肉瘤的综合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利江 段润卿 +1 位作者 陆建平 王洪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5期802-803,共2页
软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软骨组织的第三位常见恶性骨肿瘤,仅次于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肉瘤,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19.7%。但随着骨肿瘤总体发病率下降,尤其是城市发病率的明显下降,软骨肉瘤在大多县区级医院成了相对少见病。为了对其加强... 软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软骨组织的第三位常见恶性骨肿瘤,仅次于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肉瘤,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19.7%。但随着骨肿瘤总体发病率下降,尤其是城市发病率的明显下降,软骨肉瘤在大多县区级医院成了相对少见病。为了对其加强认识,作者回顾分析了15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X线平片、CT、MR、ECT、DSA等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影像学诊断 软骨肉瘤 恶性骨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县区级医院 软骨组织 原发恶性 X线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穿刺法建立犬室间隔缺损模型
11
作者 黄新苗 王栋 +6 位作者 曹江 朱玉峰 胡建强 秦永文 弓静 白元 李召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7-838,共2页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之一。外科手术修补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传统方法,近年来随着内科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封堵治疗已经成为具有适应证的室间隔缺损治疗的首...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之一。外科手术修补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传统方法,近年来随着内科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封堵治疗已经成为具有适应证的室间隔缺损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导管 穿刺法 先天性心脏缺损 模型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手术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12
作者 邵成伟 王培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转移相关基因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爱民 程红岩 +1 位作者 陈栋 贾雨辰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塑料内置管及金属内支架在胆管恶性梗阻引流中的疗效。方法全组患者105例,行鼻胆管或塑料内置管引流87例次,放置金属内置管31例次。结果鼻胆管或塑料内置管引流组,引流有效率82.8%,30天死亡率10.3%,平均通畅时间2.4... 目的比较塑料内置管及金属内支架在胆管恶性梗阻引流中的疗效。方法全组患者105例,行鼻胆管或塑料内置管引流87例次,放置金属内置管31例次。结果鼻胆管或塑料内置管引流组,引流有效率82.8%,30天死亡率10.3%,平均通畅时间2.4月,平均生存期2.5月;金属内支架组,引流有效率90.3%,30天死亡率6.5%,平均通畅时间6.8月,平均生存期7.2月。结论对于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姑息治疗手段;金属内支架的疗效优于塑料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引流 胆管梗阻 肿瘤 置管 金属内支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MRI动态增强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文江 陆建平 +2 位作者 田建明 王飞 王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MRI动态增强表现。材料与方法:107例患者行 MRI平扫及 FL 2D或 S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中的119个血管瘤的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1个血管瘤在增强早期(团注造影剂后1min内)... 目的:研究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MRI动态增强表现。材料与方法:107例患者行 MRI平扫及 FL 2D或 S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中的119个血管瘤的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1个血管瘤在增强早期(团注造影剂后1min内)表现为均一高信号增强, 78个血管瘤表现为边缘结节状增强并逐渐向中间充填增强。 SE序列扫描 1.2%( 1/84)的病灶延迟期呈等信号充填增强,FL 2D扫描11.5%(4/35)的病灶延迟期呈等信号充填增强,余病灶均表现为高信号充填增强。结论:肝血管瘤可归纳为两种增强类型:快速充填型和边缘结节增强充填型。少部分血管瘤 FL 2D序列扫描时病灶可呈等信号充填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RI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