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耳封堵器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汤学超 白元 +1 位作者 张志钢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封堵左心耳可有效地减少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其疗效不亚于华法林预防治疗作用。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完成...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封堵左心耳可有效地减少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其疗效不亚于华法林预防治疗作用。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完成左心耳封堵的关键因素。经过数十年研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有Watchman封堵器、ACP封堵器,还有部分封堵器处于临床前试验研究阶段。该文就目前左心耳封堵器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器 心房纤维性颤动 脑卒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及梗死中的应用发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文文 刘宇 赵仙先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都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价值,测定血中特异标志物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AMI发病突然,进程凶险...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都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价值,测定血中特异标志物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AMI发病突然,进程凶险且转归难以预测,若能提前预知事件的发生,实施早期干预,可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目前已有很多风险预测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现就心肌损伤及风险指标的发展进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单中心经验——可行性、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灿 郭俊 +2 位作者 冀涛 朱嘉琦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总结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CAF)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电解弹簧圈治疗40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经电解... 目的总结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CAF)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电解弹簧圈治疗40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经电解弹簧圈介入封堵均获得成功,平均植入弹簧圈(2.33±1.38)枚,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DSA造影显示12例(30%)残余分流完全消失,28例(70%)血流明显减少。术后随访1~65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无相关血管狭窄、闭塞及瘘腔破裂。结论采用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CAF安全有效、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弹簧圈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潘静薇 郑兴 +6 位作者 丁继军 秦永文 马丽萍 赵仙先 徐荣良 吴宏 陈少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8-568,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不同时间 转归 近期预后影响 常见疾病 生活质量 罪犯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封堵左心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志宏 丁仲如 +2 位作者 吴弘 纪荣明 秦永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人左心耳解剖学特征,为经皮穿刺封堵左心耳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方法:解剖测量30例(男21,女9)正常成年人的心脏标本。结果:左心耳开口的长径、短径及长、短径的最大伸展径分别为(18.5±6.3)、(10.9±5.0)、(24.8&#... 目的:了解正常人左心耳解剖学特征,为经皮穿刺封堵左心耳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方法:解剖测量30例(男21,女9)正常成年人的心脏标本。结果:左心耳开口的长径、短径及长、短径的最大伸展径分别为(18.5±6.3)、(10.9±5.0)、(24.8±6.3)和(17.6±6.1) mm。左心耳开口周长为(51.7±15.3)mm。左心耳腔的深度为(20.5±6.4)mm;腔的长径、短径及其最大伸展径分别为(15.8±5.7)、(10.4±4.9)、(19.7±5.9)和(14.4±5.8) mm。左心耳与左上、左下肺静脉口的距离及与二尖瓣环的最短距离分别为(4.8±1.9)、(7.8±2.7)和(10.3±3.4) mm。结论:根据本文测量结果,经皮穿刺封堵左心耳是可行的,封堵器心房面的大小应根据左心耳开口的大小及与周边结构的距离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封堵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心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潘静薇 秦永文 赵仙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 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用导管封堵术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 2 1例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 ,并于术后 6个月进行随访 ,观察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所得结果与术前比较。结果 心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 6个月 ... 目的 探讨 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用导管封堵术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 2 1例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 ,并于术后 6个月进行随访 ,观察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所得结果与术前比较。结果 心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 6个月 ,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提示心脏收缩末期右房最大容积和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降低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提高 ;心电图提示PR间期和QRS宽度明显缩短。结论 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心房间隔封堵术能够降低右心室的容量负荷 ,提高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导管封堵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ASD 心功能 中老年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塞大鼠心肌间质胶原重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兴 章同华 +3 位作者 秦永文 张国元 吴月凤 胡云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 :研究心肌梗塞后细胞外间质重构和心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大鼠心肌梗塞模型上动态观察梗塞区 (IZ)和非梗塞区 (NIZ)胶原含量及胶原I/III比值的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心梗 3d以... 目的 :研究心肌梗塞后细胞外间质重构和心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大鼠心肌梗塞模型上动态观察梗塞区 (IZ)和非梗塞区 (NIZ)胶原含量及胶原I/III比值的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心梗 3d以后IZ和NIZ胶原含量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的测值 (P <0 0 5 ,P <0 0 1)。IZ胶原I/III比值 3d时低 ,7d以后明显高 (P <0 0 1)。NIZ在 14d时I/III比值明显高。将心梗后 4 2d时IZ和NIZ胶原含量和Ⅰ /Ⅲ比值与 +P’max和 -P’max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NIZ胶原含量与 +P’max和 -P’max均呈负相关 ,r =- 0 5 89,P >0 0 5和r=- 0 788,P <0 0 1;NIZ胶原I/III比值与 +P’max和 -P’max亦呈负相关 (r =- 0 5 0 4 ,r=- 0 5 4 5 ,P >0 0 5 )。IZ胶原含量与 +P’max呈正相关r=0 70 ,P <0 0 5 ,与 -P’max无相关性 (r=- 0 2 9)。IZ 胶原I/III比值与 +P’max和 -P’max均无相关性。结论 :心梗后梗塞区胶原沉积有助于改善收缩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胶原 心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戴煌 秦永文 萧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82例患者先后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以ICA为金标准,评估320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及≥70%的敏感...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82例患者先后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以ICA为金标准,评估320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及≥7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A成像质量4分71例(86.6%),平均心率为67次/min;3分10例(12.2%),平均心率为74次/min;2分1例(1.2%),心率为83次/min;1分0例,全部病例均无阶梯伪影。CTA发现174个狭窄≥50%的节段,ICA发现144个以ICA为金标准,320排CTA诊断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6.0%、77.0%和99.0%。CTA发现40个狭窄≥70%的节段,ICA发现40个。以ICA为金标准,320排CT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6%、45.5%和100%。结论 320排CTA图像质量好,诊断冠心病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 320排动态容积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在心房纤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擎 张云雁 王志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过度增殖,同时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及电生理机制,可导致心房纤维化的发生,并引起心房在结构、功能、电...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过度增殖,同时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及电生理机制,可导致心房纤维化的发生,并引起心房在结构、功能、电生理方面的重构,而心房重构是心房纤颤动发生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文中就成纤维细胞在心房纤维化、心房重构、心房纤颤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心房纤维化 心房重构 心房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及动物实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学超 王飞宇 +8 位作者 张志钢 阚通 白元 游晓华 黄新苗 许旭东 龚善石 季佳东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自主研究开发的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探讨其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应用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术后测量封堵器压缩比例,造影定性评估残余分流;术前术后监测左心房压,分析左心耳封堵后对... 目的介绍一种自主研究开发的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探讨其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应用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术后测量封堵器压缩比例,造影定性评估残余分流;术前术后监测左心房压,分析左心耳封堵后对左心房压的即时影响。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器压缩比例为10%~15%。1只封堵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2只术后死亡与操作相关,原因分别为封堵器移位及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无器械相关死亡发生。术后即刻左心房收缩压升高,由术前(25.4±2.8)mm Hg升至(27.5±3.4)mm Hg(P<0.05),15 min后恢复至(25.3±2.8)mm Hg。结论 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即刻成功率高,残余分流率低,左心房收缩压短暂升高,器械相关并发症低,有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器 LACBES封堵器 左心耳封堵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冠状动脉壁内血肿致急性心肌梗死诊治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雅薇 顾颖 +2 位作者 张必利 赵仙先 马丽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2-553,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因“突发性持续性胸痛1h”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史,无吸烟、肥胖、糖尿病史,无早发冠状动脉(冠脉)疾病家族史。
关键词 壁内血肿 血管内超声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心室重建术——心力衰竭治疗新手段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学超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经皮心室重建术(PVR)是一种经导管逆行将心室隔离装置(VPD)植入患者左心室,以隔离无功能的心室区域,减少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容积,降低左心室张力,改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治疗心力衰竭新方法。近年Parachute^(TM)心室隔离系统系列试验研... 经皮心室重建术(PVR)是一种经导管逆行将心室隔离装置(VPD)植入患者左心室,以隔离无功能的心室区域,减少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容积,降低左心室张力,改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治疗心力衰竭新方法。近年Parachute^(TM)心室隔离系统系列试验研究结果显示,PVR术治疗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疗效。本文就PVR术临床试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心室重建术 心室隔离装置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心肌炎和心包炎及胸膜炎一例
13
作者 姜里强 朱霓 +1 位作者 郭志福 马丽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73,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因“发热、咳嗽伴乏力、胸闷4d”于2009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感冒,体温39.5℃,伴胸闷、咳嗽、咳白色黏痰。高血压10余年,血压最高180/110mmHg(1mmHg=0.133kPa),口服替米沙坦80mg/d。查体...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因“发热、咳嗽伴乏力、胸闷4d”于2009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感冒,体温39.5℃,伴胸闷、咳嗽、咳白色黏痰。高血压10余年,血压最高180/110mmHg(1mmHg=0.133kPa),口服替米沙坦80mg/d。查体:体温37.6℃,血压87/62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肌炎 胸膜炎 心包炎 老年 2009年 高血压 临床资料 替米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郭妍 秦永文 刘超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177例,根据年龄分中年组(124例)和老年组(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无症状(16.9% vs 5.7%)、... 目的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177例,根据年龄分中年组(124例)和老年组(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无症状(16.9% vs 5.7%)、无体征(39.5%vs17.0%)、气急(41.9%vs66.0%)、颈静脉显露(6.5%vs18.9%)、下肢水肿(25.8%vs64.2%),差异显著(P〈0.01),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44.4%vs64.2%)、心房颤动(12.1%vs35.8%)、超声心动图测左右心房最大容积、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肺主动脉内径及双向分流(11.3%vs30.2%)、二尖瓣反流(19.4%vs49.1%)、心包积液发生率(5.6%vs22.6%)均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较中年组患者突出。介入治疗是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高血压 肺性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5
作者 张鹏 游晓华 秦永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148-149,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因“持续性胸痛12h”就诊。患者于2009年1月9日晚饭时自觉心前区不适,至10日0时突感明显胸痛,疼痛持续不能缓解,但尚能耐受。11时至地段医院就诊,心电图示Ⅱ、Ⅲ、aVF、V4~V6导联ST段压低0.10—0.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因“持续性胸痛12h”就诊。患者于2009年1月9日晚饭时自觉心前区不适,至10日0时突感明显胸痛,疼痛持续不能缓解,但尚能耐受。11时至地段医院就诊,心电图示Ⅱ、Ⅲ、aVF、V4~V6导联ST段压低0.10—0.15mV(图1),遂转至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男性 导联ST段压低 冠心病家族史 医院就诊 心前区不适 2009年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高压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萍 于亚梅 +3 位作者 周霖 蔡斌 白元 陈若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884-2887,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高压病情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CHD-PH)患儿71例为实验组,同时收集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CHD)无肺高压患儿76...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高压病情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CHD-PH)患儿71例为实验组,同时收集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CHD)无肺高压患儿76例为对照组,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组患儿进行预后随访,并对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HD-PH组RDW高于CHD(P=0.038)。RDW> 13.45%为界值预测CHD患儿发生肺高压的灵敏度为60.6%,特异度为50%,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05(95%CI 0.512~0.698,P <0.05)。实验组随访后患儿死亡9例。统计分析后,死亡患儿中RDW高于存活患儿(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DW值升高是CHD-PH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61,95%CI:0.445~0.953,P=0.043)。RDW> 14.8%为界值预测CHD-PH患儿发生死亡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95%CI 0.535~0.913,P <0.05)。结论 RDW可作为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的重要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高压 红细胞分布宽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与心血管事件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亮亮 冯灿 赵仙先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4期306-309,共4页
肥胖及其相关的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2009年,中国肥胖人群[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 kg/m2]达7.1%,成年肥胖者已超过7千万。肥胖与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肥胖及其相关的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2009年,中国肥胖人群[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 kg/m2]达7.1%,成年肥胖者已超过7千万。肥胖与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2007年,中国30个省的1 078所医院完成了144 673例介入治疗,使得过去5年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量增加了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制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37
18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5 位作者 李卫萍 郑兴 丁继军 徐荣良 曹江 毛红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封堵器 经导管闭合 膜部空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郭俊 徐帝非 +2 位作者 沈下贤 李国然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比较旋钮式压迫止血器和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9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患者选用旋钮式压迫止血器,81例患者选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比... 目的比较旋钮式压迫止血器和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9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患者选用旋钮式压迫止血器,81例患者选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特征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不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使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患者术后手部肿胀率(P=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0.02)均明显低于使用旋钮式压迫止血器患者;两者术后出血比例未见明显差异(17.3%对14.3%,P=0.55)。出血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0.001)、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替罗非班比例(P=0.002)及疼痛VAS评分(P=0.001)均高于不出血组患者,诊断性造影比例低于不出血组患者(P=0.03)。结论旋钮式压迫止血器和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相当,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在舒适度及肿胀率方面优于旋钮式压迫止血器。术后穿刺点是否出血与压迫止血器类型无关,与患者APTT、INR、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是否植入支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压迫止血器 血管并发症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1
20
作者 杜贺 史承勇 陈少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5-557,共3页
传统正性肌力药物通过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和Ca2+浓度,长期使用,增加心肌顿抑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Ca2+敏感药-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通过增加肌丝对Ca2+的敏感性而发挥作用,降低心脏的能量需求,故可以避... 传统正性肌力药物通过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和Ca2+浓度,长期使用,增加心肌顿抑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Ca2+敏感药-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通过增加肌丝对Ca2+的敏感性而发挥作用,降低心脏的能量需求,故可以避免传统正性肌力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心肌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此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本文就左西孟旦的作用机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在临床应用中新进展、前景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