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认识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袁文 梁磊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长期以来,伴发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头晕、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明确诊断标准,易造成误诊误治。从提出“Barre-Lieou”综合征开始,国内外学者在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 长期以来,伴发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头晕、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明确诊断标准,易造成误诊误治。从提出“Barre-Lieou”综合征开始,国内外学者在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时至今日,对该疾患确切发病机制的明确解释仍然难以形成,从而也导致无法建立统一、有效的诊治方案。 1发病机制1.1现有假说及其局限性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或切入点对颈交感神经症状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假说。以往大量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均试图通过探索椎动脉相关因素寻找突破。椎动脉受压假说由于其病变解剖部位明确(钩椎关节),早期很容易让人信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假说对无明显椎动脉受压证据的病例难以做出满意解释。动物实验也表明,即使完全结扎双侧椎动脉,也不会必然引起脑缺血改变。此后,基于椎动脉剥离术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颈交感神经症状的佐证,有人提出了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假说,认为即便无明显椎动脉受压,仅由于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受刺激亦可引起椎动脉缺血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神经症状 颈椎病 椎动脉受压 治疗 临床医生 发病机制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注射氢生理盐水对急性马尾综合征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官正茂 孙学军 +1 位作者 史建刚 贾连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7-545,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注射氢生理盐水对急性马尾综合征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0~250g的SD大鼠168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仅行L5棘突和L5/6间隙黄韧带切除,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急性马尾综...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注射氢生理盐水对急性马尾综合征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0~250g的SD大鼠168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仅行L5棘突和L5/6间隙黄韧带切除,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急性马尾综合征大鼠硅胶条压迫模型;实验组建模术后立刻行5ml/kg氢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以后1次/8h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均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术后3h、6h、12h、24h、48h和72h分别于每组各取8只大鼠进行热板试验,评价行为学表现,而后麻醉下取T13~L1段脊髓、L4~L6段马尾神经及L5、L6双侧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分析各时间点的变化。另于术后48h每组各取8只行多聚甲醛灌注后取T13~L1段脊髓、L4~L6段马尾神经及L5、L6双侧DRG,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取马尾神经行神经纤维蛋白(NF)染色并计算阳性率,取脊髓及DRG行Caspases 3染色后计算阳性指数,行Tunel染色后计算凋亡指数。结果:由于麻醉苏醒时间不一致术后3h各组的缩足潜伏期数据不采用,6h^72h的缩足潜伏期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MDA水平在3h^48h均较同组前一时间点有明显增加(P<0.05),在48h和72h无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在3h时增幅最大,实验组在24h增幅最大(P<0.05);术后3h^72h各时间点马尾、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的MDA水平实验组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比假手术组低(P<0.01)。假手术组的NF染色阳性纤维率为100%,实验组为(59.08±6.25)%,对照组为(21.35±2.38)%,三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和DRG的Caspases 3阳性指数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实验组的阳性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和DRG的Tunel凋亡指数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实验组脊髓和DRG的凋亡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氢生理盐水可改善急性马尾综合征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减少神经纤维变性及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氢对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抑制和延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综合征 氢生理盐水 氧化应激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肌动蛋白相关锚定蛋白(N-RAP)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竞 张颖 +2 位作者 王良哲 孙其志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3-836,共4页
目的:从蛋白质及核酸水平研究伴肌动蛋白相关锚定蛋白(N—RAP)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表达.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2010年间行手术治疗的2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OPLL组)及10例因外伤行颈椎手术患者(对照组... 目的:从蛋白质及核酸水平研究伴肌动蛋白相关锚定蛋白(N—RAP)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表达.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2010年间行手术治疗的2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OPLL组)及10例因外伤行颈椎手术患者(对照组)的颈椎后纵韧带标本。所有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以N—RAP兔抗人多克隆抗体作为I抗免疫组化SP法制片,DAB显色。选择染色满意的标本切片,观察表达N—RAP的细胞(棕黄染色)在两组样本中的数量及分布特点。5例骨化样本及5例对照样本冰浴匀浆、提取总RNA,行实时定量PCR检测。观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及对照病例后纵韧带组织中N—RAP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骨化韧带标本中,16例染色满意:10例对照组后纵韧带标本中,6例染色满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RAP表达于韧带组织中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染色。在OPLL组的后纵韧带组织中,可见多个黄染细胞及少量蓝色无N—RAP表达的细胞。而在对照组后纵韧带中,仅可见蓝色无N—RAP表达的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N—RAP在对照组标本中平均表达量为14.29±4.70,在OPLL组标本中为161.29±60.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OPLL韧带组织中存在较高水平的N—RAP,其可能参与了韧带骨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伴肌动蛋白相关锚定蛋白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微创技术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1-483,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为代表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发展迅速[1]。当前经皮(percutaneous)、内窥镜(endoscopic)和通道(minimal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为代表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发展迅速[1]。当前经皮(percutaneous)、内窥镜(endoscopic)和通道(minimal access)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3种微创手术方式,应用领域也从早期的胸腰椎拓展至颈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 DISCECTOMY 显微内窥镜 SPINE 脊柱外科 外科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方式 应用领域 椎体间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