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Smads通路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武贵群 高翔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459-461,共3页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造成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以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过量沉积、肾小管萎缩等为特征[1].肾脏纤维化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转化生长因子、细胞分泌因子、氧化应激、炎...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造成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以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过量沉积、肾小管萎缩等为特征[1].肾脏纤维化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转化生长因子、细胞分泌因子、氧化应激、炎症刺激等,大量的研究证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促进肾脏纤维化的最关键因子[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纤维化 TGF-Β 转化生长因子Β1 成纤维细胞增殖 通路 慢性肾脏病 细胞外基质 肾小管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林曰勇 叶朝阳 +4 位作者 陈锦华 杨丽 张攀 胡文娟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2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袖带水银血压计测量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臂坐位血压...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2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袖带水银血压计测量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臂坐位血压,动脉脉搏波分析仪(SphygmoCor px)检测动脉弹性指数脉搏波速度(PWV)和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x),临床检验测定患者各项指标,提取临床病史资料,对患者AIx及PWV与临床各项检查检验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AIx与PWV、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而与身高、体重、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胆固醇(TC)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PWV与AIx、年龄、收缩压和病程(月)均呈正相关(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Ix与心血管病病史及降压药种数呈正相关;PWV与心血管病病史、糖尿病史和降压药种数呈正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率、收缩压和心血管病史、身高和体重是影响CKD患者AIx的独立决定因素;而年龄、收缩压和糖尿病是影响患者PWV的独立决定因素(P<0.05)。结论:(1)CKD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和心血管病史、身高和体重是CKD患者AIx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收缩压和糖尿病是影响患者PWV的独立决定因素。(2)GFR与动脉弹性功能有一定的关联性,传统的致血管硬化因素仍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丽君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56-358,共3页
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特别是终末期肾衰竭( 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存在多种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被称之为蛋白质能量消耗(PEW)[1],多项研究表明PEW影响患者预后,导致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2]。因此,蛋白质能量消耗的预防和治疗... 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特别是终末期肾衰竭( 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存在多种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被称之为蛋白质能量消耗(PEW)[1],多项研究表明PEW影响患者预后,导致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2]。因此,蛋白质能量消耗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CKD 3-5期和维持性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透析患者 慢性肾脏病 能量消耗 蛋白质 治疗 预防 终末期肾衰竭 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体液中含量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吴俊 梅长林 +2 位作者 赵海丹 戴兵 刘亚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目的比较多囊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及正常人体液中的含量。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0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20例及正常健康查体者15例,留取血液及尿液标本各1份。以本实验室制... 目的比较多囊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及正常人体液中的含量。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0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20例及正常健康查体者15例,留取血液及尿液标本各1份。以本实验室制备的鼠源抗多囊蛋白-1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以兔源抗多囊蛋白-1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体液中多囊蛋白-1的含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液中多囊蛋白-1含量为(53.613±8.697)μg/L,显著高于多囊肾病患者血液中含量(6.745±3.215)μg/L(P<0.01)及正常人血液中含量(20.386±14.234)ng/ml(P<0.01)。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尿液中多囊蛋白-1含量为(10.228±7.989)μg/L,显著低于多囊肾病患者尿液中含量(48.268±16.452)ng/ml(P<0.01),与正常人尿液中含量(10.083±8.941)μg/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囊蛋白-1属于一个新的跨膜蛋白家族,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液中表达增加,而在多囊肾患者血液中表达减少,为进一步揭示多囊蛋白-1的功能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多囊蛋白-1 肾透明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多囊肾病PPAR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洁琼 梅长林 +2 位作者 熊锡山 贾洁爽 付莉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12-15,95,共5页
目的:观察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多囊肾PPARγ的蛋白表达和活性影响,探讨TKI和PPARγ激动剂合并用药治疗多囊肾病的理论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比对TKI治疗、未治疗与正常表现型Han:SPRD大鼠肾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程度... 目的:观察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多囊肾PPARγ的蛋白表达和活性影响,探讨TKI和PPARγ激动剂合并用药治疗多囊肾病的理论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比对TKI治疗、未治疗与正常表现型Han:SPRD大鼠肾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程度差异。WesternBlot分析不同药物作用MDCK细胞24h后,PPARγ的表达差异。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经TKI干预后PPARγ相对活性的变化。结果:PPARγ在多囊肾较正常表现型大鼠肾组织高表达(0.9175±0.0465,0.0809±0.0762),TKI治疗2月显著增强其表达(1.3313±0.0233),但磷酸化PPARγ依次呈降低趋势。TKI(2μmol/L)作用MDCK细胞,与空白组比,显著增加PPARγ表达(1.0889±0.0544,1.069±0.0534),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蛋白表达增加。PPARγ活性也随TKI作用时间延长至24h和浓度加大到2μmol/L渐增强,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肾病肾组织以及MDCK细胞内,TKI能够增强PPARγ的蛋白表达和活性,且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TKI合用PPARγ激动剂治疗多囊肾病可能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多囊肾病 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IgA肾病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颖慧 石红光 +2 位作者 陈舟 张波 赵学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较单用激素治疗IgA肾病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经肾活检证实且伴肾功能轻中度减退(肾小球率过滤50~80 ml/min)的IgA肾病患者分成两组。雷公藤组应用雷...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较单用激素治疗IgA肾病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经肾活检证实且伴肾功能轻中度减退(肾小球率过滤50~80 ml/min)的IgA肾病患者分成两组。雷公藤组应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组为常规激素治疗,观察治疗0、3、6、9和12个月的蛋白尿、肾功能等临床指标变化,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激素组治疗9个月时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开始减少(P<0.05),雷公藤组治疗6个月时开始减少(P<0.05)。12个月时,激素组由治疗前(2.12±0.81)g降至(0.99±0.59)g,P<0.01;雷公藤组由(2.21±0.75)g降至(0.43±0.18)g,P <0.01。治疗9、12个月时,雷公藤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激素组降低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激素组治疗6个月时,肾功能开始下降,表现为Scr升高(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P<0.01)。雷公藤组9个月时开始下降,Scr升高(P <0.01),Ccr下降(P<0.01)。两组间治疗后3、6、9个月疗效比较,Scr以及Ccr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雷公藤组肾功能优于激素组(P<0.05)。治疗期间激素组3例(10%)出现柯兴貌、面部痤疮,雷公藤组1例出现白细胞轻度减少。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激素能有效减少伴肾功能减退IgA肾病的蛋白尿,且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进展,耐受性好。长期疗效仍需继续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功能减退 雷公藤多苷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波 程明 +5 位作者 杨明 韩帅 张颖慧 石红光 赵学智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以2年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30%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替代终点分析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7月我院临床病理诊断为IMN且随访时间达到24个月的患者的病历... 目的:以2年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30%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替代终点分析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7月我院临床病理诊断为IMN且随访时间达到24个月的患者的病历资料,以e GFR下降30%或发生ESRD作为观察终点,以达到观察终点和未达到终点为标准分为两组,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总计139例患者入选,活检时年龄18岁~78岁,其中男84例(60.1%),53例(38.1%)患者达到观察终点,卡方检验显示,年龄〉59岁、肾小管间质损害面积〉25%、血尿素氮(BUN)〉5.3 mmol/L、分期〉2期、蛋白尿不缓解及血清白蛋白(Alb)〈25 g/L使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年龄〉59岁、肾小管间质损害面积〉25%及血清Alb〈25 g/L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别使IMN患者发生终点事件风险分别上升3.471倍、6.724倍和3.195倍。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龄、血清Alb浓度低和肾小管间质损害重是IMN患者发生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预后 肾小球滤过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与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石书梅 徐成钢 赵学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336-337,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指标的变化,观察对比环磷酰胺和环孢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1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口服泼尼松0.5mg·kg-1.d-1治疗的基础上,A组静脉滴注环磷酰胺0.5~1.0/m2,每月1次;B...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指标的变化,观察对比环磷酰胺和环孢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1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口服泼尼松0.5mg·kg-1.d-1治疗的基础上,A组静脉滴注环磷酰胺0.5~1.0/m2,每月1次;B组口服环孢素5mg·kg-1.d-1。进行1年的随访,在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分别记录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AST、ALT、Alb)、肾功能(CRE,UA,GLU)及环孢素血药浓度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从治疗3个月开始,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开始有所恢复,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及环孢素A均可以有效的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同期两者差异不明显,并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环磷酰胺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武贵群 高翔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饮食和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贝那普利(10mg1/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阿伐他汀(20m...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饮食和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贝那普利(10mg1/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阿伐他汀(20mg1/晚),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功能和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MA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下降显著(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在降低血压和血脂的同时能有效的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抑制慢性炎症、改善肾功能,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与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鑫宇 赵学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A和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复发率及副作用等差异。方法:对随访的经CsA治疗(n=20,分两次口服CsA5mg·kg-1·d-1,3个月后减量维持,6个月无效者停药,同时口服甲基泼尼松龙0.4mg·kg-1·d-1)和... 目的:观察环孢素A和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复发率及副作用等差异。方法:对随访的经CsA治疗(n=20,分两次口服CsA5mg·kg-1·d-1,3个月后减量维持,6个月无效者停药,同时口服甲基泼尼松龙0.4mg·kg-1·d-1)和经CTX治疗组(静脉滴注CTX0.5~1.0g·m-2·m-1,每月1次,共6月,此后每3月1次,累计剂量8~10g,同时口服甲基泼尼松龙0.8mg·kg-1·d-1)。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疾病缓解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CsA组患者缓解率为70%,峰值出现在约第3~6个月间;CTX组患者缓解率为66.7%,峰值出现在约第12个月前后,两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患者复发率为42.9%,谷值出现在约第12个月前后;CTX组患者复发率为25%,谷值出现在约第18个月前后,CTX组复发率明显低于CsA组复发率(P<0.05)。结论:CsA和CTX对IMN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CsA组和CTX组相比较,前者患者的病情缓解发生早于后者,在缓解率方面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前者短期的复发率要高于后者。对于两种药物的远期效果及患者肾功能的进展,仍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环孢素A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治疗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维平 张玉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IgA患者的疗效。方法: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此类IgA肾病患者38例,予以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及6个月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免疫球蛋白等相关临床...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IgA患者的疗效。方法: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此类IgA肾病患者38例,予以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及6个月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免疫球蛋白等相关临床指标以及用药期间所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完全缓解9例,占23.7%;显效11例,占28.95%;有效7例,占18.4%;总有效率71.1%;无效11例,占28.95%。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来氟米特是治疗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IgA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肾病综合征 IGA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小鼠肾组织病毒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向晨 高翔 +2 位作者 付莉莉 胡惠民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295-298,I0001-I0002,共6页
目的: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r AAV8-GFP病毒,观察腺相关病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在肾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此造模方法使腺相关病毒作为基因载体在肾脏表达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基因治疗肾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取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 目的: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r AAV8-GFP病毒,观察腺相关病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在肾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此造模方法使腺相关病毒作为基因载体在肾脏表达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基因治疗肾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取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8),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PBS 0.2 ml,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含有1×1011Iu/ml r AAV8-GFP 0.2 ml,4周后处死小鼠,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携有绿色荧光蛋白(GFP)r AAV-8在肾脏、肝脏、脾脏、肺脏和心脏等各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和荧光表达情况,并用PCR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r AAV8-GFP在肾脏、肝脏、脾脏、肺脏和心脏D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E染色提示,模型组各脏器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提示肝脏有明显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肾脏,脾脏,肺脏和心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不明显。Real-Time PCR方法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肝脏表达r AAV-8表达最高,心脏,肾脏,肺脏和脾脏都有不同层度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结论:尾静脉注射r AAV8-GFP造模方法可使r AAV8-GFP在肾组织中有一定程度表达,但表达量偏少,尚不能作为一个较好腺相关病毒在肾脏表达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尾静脉注射 肾组织 基因治疗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戴兵 梅长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期5-7,16,共4页
关键词 透析高血压 发病机制 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 平均动脉压 血液透析超滤 透析过程 透析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FLE、AKIN和KDIGO三种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丽君 孙海鹏 +6 位作者 朱嘉琦 朱玉娴 徐成钢 张玉强 郁胜强 李白翎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心脏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针对2012 KDIGO指南的AKI标准,比较了RIFLE、AKIN、KDIGO三种诊断标准对心脏术后AKI的诊断效率及各自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长海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手术患者221例,记录年龄、性别... 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心脏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针对2012 KDIGO指南的AKI标准,比较了RIFLE、AKIN、KDIGO三种诊断标准对心脏术后AKI的诊断效率及各自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长海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手术患者221例,记录年龄、性别、术前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术前1天肾功能为基线值、记录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随访术后30 d,记录肾功能进展、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透析、死亡情况。结果:患者221例,男121例(54.7%),年龄55岁~75岁,中位数61岁,其中糖尿病占16.7%,高血压40.7%,术前血肌酐(80±31.2)μmol/L,GFR 75.2 ml/min。手术后应用RIFLE、AKIN、KIDIGO三种标准诊断,AKI的发病率分别为19%、30.8%、23.1%。在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年龄、联合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低心排综合征是独立危险因素。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中,进行年龄、性别、糖尿病、低心排调整后,KDIGO诊断AKI的风险比HR1.88(1.18~3.10),对预后预测能力强于RIFLE和AKIN标准。结论:AKI的发病率随诊断标准的不同变化极大,本研究发现,KDIGO指南的AKI诊断标准对预后的预测能力强于RIFLE和AKIN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心脏手术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7
15
作者 梅长林 马熠熠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6期291-294,共4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治疗 长期透析患者 临床实践指南 Practice 高胱氨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患者 Disease 普通人群 循证医学证据 风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毛家玺 汤晓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86-88,共3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高发生率和高病死率的特征。2002年,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 group,ADQI)制定了AKI的RIFLE分级诊断标准,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治疗作用 干细胞 QUALITY 分级诊断标准 透析质量 危重症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5/6肾切除大鼠加高磷饮食快速建立肾衰竭致血管钙化动物模型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鑫宇 李丹 赵学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862-864,94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慢性肾衰竭快速诱导动脉血管钙化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阐明肾衰竭所致血管钙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和新药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方法:一步法5/6肾切除大鼠同时予以高磷饮食,28d后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 目的:建立一种慢性肾衰竭快速诱导动脉血管钙化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阐明肾衰竭所致血管钙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和新药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方法:一步法5/6肾切除大鼠同时予以高磷饮食,28d后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浓度;盐酸萃取法测定胸主动脉血管壁组织钙含量;von Kossa染色光镜下观察胸主动脉血管病理;pQCT仪测试胫骨近端骨密度。结果:大鼠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和胫骨近端骨密度值,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较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省时、省力、经济等特点,为慢性肾衰竭引起的心血管钙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快速可靠的动物模型,为有效新药筛选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肾切除 高血磷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饮食对5/6肾切除大鼠心脏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卞蓉蓉 顾宏晨 +2 位作者 徐德超 刘森炎 钱一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19-21,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条件下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5/6肾切除SD大鼠CKD模型,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手术组大鼠分别给予正常蛋白饮食(22%酪蛋白)和低蛋白饮食(6%酪蛋白),干预24周后留取血检测... 目的:研究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条件下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5/6肾切除SD大鼠CKD模型,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手术组大鼠分别给予正常蛋白饮食(22%酪蛋白)和低蛋白饮食(6%酪蛋白),干预24周后留取血检测血尿素氮和肌酐等指标,留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和电镜检测;同时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提取组织蛋白用oxybolt检测氧化蛋白含量。结果:低蛋白饮食较正常蛋白饮食可显著改善肾功能(P<0.05)。与正常蛋白饮食组相比,低蛋白饮食组心肌病理损害改善,心脏组织中MDA含量和蛋白氧化水平降低(P<0.05),而SOD的活性增加。结论:低蛋白饮食对于CKD大鼠肾脏和心脏都具有保护作用,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饮食 慢性肾脏病 氧化应激 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晓华 胡惠民 +3 位作者 高翔 叶朝阳 赵学智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情况以及在MPA患者中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临床病理价值,旨在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MP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MP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原...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情况以及在MPA患者中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临床病理价值,旨在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MP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MP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原发性血管炎,但其临床表现、实验室观察、辅助检查和病理活检等方面都各有特点。P-ANCA阳性对MPA诊断有一定特异性,肾脏病理活检具有明确诊断的重要价值,在ANCA阳性病例中,肾小球Ig沉积者的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无Ig沉积者。结论:MPA是可累及任一器官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促进患者蛋白尿加重,诊断有赖于血清ANCA检测和肾组织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ANCA阳性 免疫复合物沉积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例Palindrome导管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攀 叶朝阳 +4 位作者 郑永健 戎殳 张玉强 陈静 梅长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9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palindrome导管在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登记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接受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术的患者,选取其中采用palindrome导管与相同手术时间的非palindrome导管病例在... 目的探讨palindrome导管在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登记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接受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术的患者,选取其中采用palindrome导管与相同手术时间的非palindrome导管病例在进行比较。2组感染及低流量发生率用次/1000导管日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平均带管时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总手术234例次(229人),Palindrome导管组68例次,带管时间(381.08±44.61)d,发生感染2例次,平均感染率为0.08次/1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23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5/1000导管日,拔管6例;普通导管组166例次,带管时间(273.11±25.41)d,感染19例次,平均感染率0.42次/1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213例次,平均发生率为4.7次/1000导管日,拔管21例。2组在感染、低流量发生率及平均带管时间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alindrome组优于普通导管组。6例Palindrome导管再循环为0,反接时未发生流量不佳。结论 Palindrome导管是临床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很好的选择,值得对其进行更大样本及更长时间的进一步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palindrome导管 血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