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彭辽河 肖湘生 +2 位作者 贾宁阳 董生 董伟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肺癌介入治疗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加增强。其中,26例术前通过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重组技术完成肺癌供血动脉MSCTA后行DSA造影及介入... 目的探讨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肺癌介入治疗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加增强。其中,26例术前通过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重组技术完成肺癌供血动脉MSCTA后行DSA造影及介入治疗,即为CTA组。20例未行MSCTA重组,即为无CTA组。对两组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等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组46例均插管成功,并完成介入治疗。CTA组术中DSA造影显示供血动脉情况与MSCTA显示一致。两组术中在查找供血动脉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A组均少于无CTA组。而对支气管动脉变异、多支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的显示,CTA组优于无CTA组。CTA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无CTA组中1例术后出现"脊前动脉综合征"。结论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较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术前常规行MSCTA有利于降低术中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提高肺癌介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癌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周脂肪CT征象在诊断肠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欧阳林 刘士远 肖湘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64,共3页
目的研究肠疾病中肠周脂肪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探讨肠周脂肪CT征象对诊断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肠疾病患者的术前腹部CT征象,观察原发疾病与肠周脂肪CT征象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 目的研究肠疾病中肠周脂肪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探讨肠周脂肪CT征象对诊断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肠疾病患者的术前腹部CT征象,观察原发疾病与肠周脂肪CT征象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肠疾病患者的肠周脂肪CT征象包括脂肪组织模糊、蚯蚓状影、线状影、结节影、网格状影、积液影、条索状影及脂肪组织结构僵硬,其病理基础包括充血、水肿、渗出,血管扩张、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组织纤维化、癌肿浸润。术前正确判断良、恶性36例(36/39)。肠恶性肿瘤术前CT诊断肠周淋巴结转移19例(19/20),手术病理证实只有13例(13/20)。结论肠周脂肪对肠疾病的反应敏感,不同肠疾病在肠周脂肪中产生不同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肠周脂肪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脾穿刺门脉CO_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永华 董伟华 +2 位作者 欧阳强 刘士远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 评价细针脾穿刺门脉CO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O2 D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成年大白兔 7只 ,全麻下剖腹暴露脾尾。 4 .5号输液针穿刺入脾实质内约 1cm深 ,行CO2 DSA(2ml s,10ml) ,评价门脉造影图像。拔去穿刺针后观察穿刺点... 目的 评价细针脾穿刺门脉CO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O2 D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成年大白兔 7只 ,全麻下剖腹暴露脾尾。 4 .5号输液针穿刺入脾实质内约 1cm深 ,行CO2 DSA(2ml s,10ml) ,评价门脉造影图像。拔去穿刺针后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至凝固。然后处死动物 ,取下脾脏作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CO2 DSA均清晰显示门脉主干、肝内 3~ 4级以上分支、脾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及部分分支 ,肝内门脉显影约 2~ 3min后消失。 1只兔同时见CO2 经脾肾静脉交通使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显影。拔除穿刺针后穿刺点可见少量渗血 ,3~ 5min后自动停止。所有动物未见穿刺点CO2 溢出、包膜下组织撕裂或脾脏血肿形成。镜检脾包膜完整 ,无包膜下血肿形成。结论 细针脾穿刺门脉CO2 DSA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在正常成年兔中CO2 有可能通过脾肾静脉交通使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 穿刺点 细针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脾肾 肝内 下腔静脉 血肿形成 左肾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惠民 李成洲 张沉石 陶志伟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 ,以便设计简便的扫描程序研究肺腺癌血管生成。方法 :2 9例孤立性肺腺癌 (直径≤ 4cm)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 (以 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 90ml)。记录孤立性肺腺癌的定量参...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 ,以便设计简便的扫描程序研究肺腺癌血管生成。方法 :2 9例孤立性肺腺癌 (直径≤ 4cm)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 (以 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 90ml)。记录孤立性肺腺癌的定量参数 (强化值、肺腺癌 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量和平均通过时间 )。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主动脉强化值与孤立性肺结节的参数及各参数间的关系 ,并经逐步回归建立参数间的回归方程。结果 :肺腺癌强化值 (PHBA)为(36 .86± 1 3 .0 6)HU ,与动脉强化值 (PHA)呈正相关 (r =0 .586 ,P =0 .0 0 1 ) ,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 (BA to Aratio)为1 5 .58± 4 .52及灌注值 (PBA)为 (32 .2 7± 1 1 .75)ml/ (min·1 0 0g)与动脉强化值无显著相关 (r=0 .0 0 0 1 ,P >0 .0 5 ;r=0 .0 86 ,P >0 .0 5) ,肺腺癌灌注值与强化值及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 (r =0 .437,P <0 .0 5 ;r=0 .468,P <0 .0 5) ,肺腺癌强化值与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 (r =0 .80 1 ,P <0 .0 0 1 ) ,平均通过时间 (1 7.2 7± 4 .60 )s,PBA=1 3 .2 93 +1 .2 1 8·BA to Aratio ,BA to Aratio=5 .371 +0 .2 77·PHBA。结论 :可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表示肺腺癌灌注值、强化值及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的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肺肿瘤 CT诊断 血流模式 定量CT参数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眼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疗效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靖 姜华 +6 位作者 申刚 刘珍银 蒋贻洲 李海波 罗芳 刘浪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评估选择性经眼动脉灌注化疗(SOAI)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RB患儿73例107只患眼行SOA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术中灌注药物的种类、国际眼内RB... 目的评估选择性经眼动脉灌注化疗(SOAI)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RB患儿73例107只患眼行SOA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术中灌注药物的种类、国际眼内RB肿瘤的分级、眼球供血的造影表现、术前的治疗史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43次眼动脉插管中,338次成功插至眼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5%。患儿SOAI术后随访3-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术后84只眼瘤体完全消失,局部形成钙化斑块,总体保眼率为78.5%(84/107);23只眼行眼球摘除术,包括肿瘤复发12例、广泛玻璃体种植4例、视网膜下种植3例、玻璃体出血4例。术后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的眼周不适及轻度骨髓抑制。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RB患儿保眼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国际眼内RB肿瘤的分级(P=0.04)、术中灌注药物的种类(P〈0.01)和术前的治疗史(P〈0.01)。结论SOAI是治疗RB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国际眼内RB肿瘤的分级、术中是否联合给药和术前治疗史可作为评估SOAI治疗RB的保眼率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选择性经眼动脉灌注化疗术 多因素分析 美法仑 保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轴区原发骨内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和MRI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鹏 陈怡楠 +2 位作者 刘洪超 蒋涛 刘士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讨6例中轴区原发骨内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中轴区原发骨内型PNET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中轴区原发骨内型PNE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CT扫描,2例经MRI扫描。结果:6例PNET位于骶... 目的:探讨6例中轴区原发骨内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中轴区原发骨内型PNET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中轴区原发骨内型PNE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CT扫描,2例经MRI扫描。结果:6例PNET位于骶椎2例,腰椎1例,颈椎1例,尾骨1例,右髂骨1例。肿瘤最大截面2.0cm×3.8cm^5.0cm×8.5cm。6例均伴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其中融骨性破坏5例,成骨性1例。4例部分边界不清,2例边界完全模糊不清。CT以等密度为主,4例密度均不均匀,3例内见点状、片状高密度,呈"浮冰"样改变;2例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内见多发小血管及斑片状低密度灶。2例MRI信号均不均匀,T1WI均为等信号,T2WI均为稍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伴椎体压缩性骨折,6例均无明显骨膜反应,椎间隙无狭窄,2例行MRI检查椎间盘无明显破坏。结论:中轴区原发骨内型PNET以儿童及青年多见,肿块常较大,包绕椎体,椎体骨质破坏常见,肿瘤密度或信号常不均,强化明显,其中"浮冰"征有一定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中轴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5 位作者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张沉石 陶志伟 杨春山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0期718-722,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 :78例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 4cm ,其中恶性病变 68例 ,活动性炎症 10例。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 80 0 0MSCT扫描 ,以 4ml/s的流率从肘...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 :78例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 4cm ,其中恶性病变 68例 ,活动性炎症 10例。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 80 0 0MSCT扫描 ,以 4ml/s的流率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动态扫描选择肺结节最大层面进行。其中 40例 15~ 45s、75~ 10 5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1) ;3 8例 11~ 41s、71~ 10 1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2 ) ;两组患者在第 2~ 9min时段内间隔 3 0s扫描一次。病灶直径 3~ 4cm时 ,扫描层厚 5mm ;病灶直径≤ 3cm时 ,扫描层厚 2 .5mm ,以常规算法重建图像。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结果 :程序 1与程序 2所得恶性结节强化值 (t=0 .673 ,P >0 .0 5 )、灌注值 (t=0 .15 2 ,P >0 .0 5 )、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 (t =0 .861,P >0 .0 5 )、平均通过时间 (t=0 .199,P >0 .0 5 )均无统计学差异。程序 1只得到了部分患者 ( 2 5 /3 2 )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 ;程序 2得到了全部患者 ( 3 6/3 6)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结论 :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 ,第一次扫描时间拟选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孤立性肺结节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眼动脉灌注治疗兔成视网膜细胞瘤
8
作者 张靖 姜华 +6 位作者 陈昆山 李海波 蒋贻洲 林雀卿 李丹 黄晓明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评估兔成视网膜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模型的建立及经导管眼动脉灌注(selective ophthalmic arterial injection,SOAI)治疗兔RB的可行性。方法 HXO-Rb44RB细胞予中心细胞室培养,取对数生长期HXO-Rb44细胞,用PBS配成浓度为2.0... 目的评估兔成视网膜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模型的建立及经导管眼动脉灌注(selective ophthalmic arterial injection,SOAI)治疗兔RB的可行性。方法 HXO-Rb44RB细胞予中心细胞室培养,取对数生长期HXO-Rb44细胞,用PBS配成浓度为2.0×107个/ml的细胞悬液,抽取0.1 ml细胞悬液注射于6只SPF级新西兰兔右眼视网膜间隙下。接种肿瘤细胞前3 d和注射后1个月臀部注射环孢素A 15 mg·kg-1·d-1,1个月后减量至10 mg·kg-1·d-1并持续到实验结束。将RB兔分为对照组3只和实验组3只,对照组灌注0.9%氯化钠溶液15 ml,实验组将美法仑2.5 mg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5 ml后灌注。术后分别于7、14 d比较两组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注射环孢素A期间,实验兔不良反应轻微,6只均建模成功。7次插管中6次成功插至眼动脉。SOAI术后1周,实验组肿瘤可见明显缩小,2周后均消失。SOAI术后,实验组仅1只见右眼轻度红肿、流泪,1周后红肿自行消退。结论 SOAI治疗RB兔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经眼动脉灌注治疗RB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视网膜细胞瘤 动物模型 经眼动脉灌注术 美法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