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部隐球菌病影像学 被引量:26
1
作者 于红 刘士远 +1 位作者 李惠民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肺隐球菌病有逐年增多趋势,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但至今为止尚无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得到大家认可。肺外周分布的肺结节-肿块是其主要影像学表现,并常常与肺癌鉴别有难度,其他表现包括各种表现形式的实变,需要与肺炎、肺结核等鉴别。
关键词 隐球菌病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CT影像评价 被引量:111
2
作者 李惠民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30-41,共12页
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是肺部疾病诊断难点之一 ,如何有效地显示其特征是准确诊断的前提。用于肺结节检查的CT应用技术有多种 ,关键是薄层 ,特别以靶扫描技术最佳。应该主要从三方面显示肺结节的特征 :(1)内部特征 ,包括形态、密度等 ;(2)结... 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是肺部疾病诊断难点之一 ,如何有效地显示其特征是准确诊断的前提。用于肺结节检查的CT应用技术有多种 ,关键是薄层 ,特别以靶扫描技术最佳。应该主要从三方面显示肺结节的特征 :(1)内部特征 ,包括形态、密度等 ;(2)结节 -肺界面 ;(3)邻近结构改变。肺结节中以肺癌诊断最重要 ,肺癌的重要征象有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等 ,动态增强扫描有其特征的时间 -密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癌 靶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地位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士远 谢丽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1-365,共5页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类感染之首(1/4~1/3)。如何早期诊断、降低其病死率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影像学检查在肺部感染的检出、病原学的鉴别、治疗后随访等诊断步骤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放射科医师在熟知肺部感染影像...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类感染之首(1/4~1/3)。如何早期诊断、降低其病死率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影像学检查在肺部感染的检出、病原学的鉴别、治疗后随访等诊断步骤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放射科医师在熟知肺部感染影像学征象的同时,应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和机遇性肺炎患者不同的临床背景及病原谱,充分利用影像学检查的优势,为促进该病的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放射学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机遇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结节病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建煌 于红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CT影像,探讨其典型性及不典型性,以进一步提高认识,帮助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的胸部结节病CT图像,男12例,女26例,年龄17~56岁,平均45.2岁。CT扫描层厚7mm或5mm,同时均有1mm或1.25mm薄层图像,32例完成增...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CT影像,探讨其典型性及不典型性,以进一步提高认识,帮助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的胸部结节病CT图像,男12例,女26例,年龄17~56岁,平均45.2岁。CT扫描层厚7mm或5mm,同时均有1mm或1.25mm薄层图像,32例完成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典型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及纵隔右气管旁和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33例(86.8%)。出现肺部病变21例(55.3%),典型网织结节改变12例(57.1%),5例出现奇特的双下肺斑片和不规则结节伴有网格线影。不典型淋巴结表现的5例结节病中3例有奇特肺内改变。结论:胸部结节病多数有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及纵隔右气管旁和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的典型表现,有高特异性。奇特的双下肺斑片和不规则结节伴有网格线影可能有助于不典型胸部结节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胸部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蛋白沉着症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沈策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影像特点以及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1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开胸活检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胸部影像与动脉血...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影像特点以及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1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开胸活检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胸部影像与动脉血气、肺功能及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 ,可归纳为 :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表现、肺水肿样表现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但肺部阴影相对稳定(即短期内如无感染 ,胸部阴影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胸部影像与临床症状常不平衡。结论 :肺部影像可以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着症的特点 ,也是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转归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和影像相结合可以有效确诊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着症 影像学 CT 支气管肺泡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因素与影像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士远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4-13,共10页
本文介绍了肺癌的相关细胞分子生物学因素及其预后意义 ,目前肺癌的主要基因诊断手段和意义 ,基因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肺癌影像学表现与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因素的关系 ,以及介入医学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和前途。
关键词 肺癌 细胞分子生物学 影像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后肺部感染影像相关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涛 刘士远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5-410,共6页
随着越来越多临床移植手术的开展和移植受者生存率的提高,放射科医师应当了解发生在这类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像学征象。CT在诊断这类肺部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治疗移植后肺部感染对提高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有重要意义,越早识别... 随着越来越多临床移植手术的开展和移植受者生存率的提高,放射科医师应当了解发生在这类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像学征象。CT在诊断这类肺部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治疗移植后肺部感染对提高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有重要意义,越早识别这类肺部感染的CT征象越有利于开展早期临床经验性治疗,提高受者的长期生存率。本文目的是探讨在移植术后中不同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结核等)所致肺部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呼吸系统 感染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影像学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肺癌术前准确而全面的诊断仍然依赖影像学 ,现代肺癌影像研究已从单纯的形态学扩展到包括分子生物学等在内的多层次上 ,本文对影像技术的应用、影像 -病理对照、早期肺癌的诊断、肺癌分期以及基础研究等作了简要评述 ,全面诊断是未来发... 肺癌术前准确而全面的诊断仍然依赖影像学 ,现代肺癌影像研究已从单纯的形态学扩展到包括分子生物学等在内的多层次上 ,本文对影像技术的应用、影像 -病理对照、早期肺癌的诊断、肺癌分期以及基础研究等作了简要评述 ,全面诊断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影像学 诊断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的定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鹏 蒋涛 刘士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78-981,共4页
随着当前影像技术的发展,定量影像学分析已应用于临床诊疗过程中来评估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等。肺癌的定量影像分析主要通过精确的图像分析获得,能够准确反映肺癌组织的解剖学、生理学的相关参数。影像定量分析所获得的诸多... 随着当前影像技术的发展,定量影像学分析已应用于临床诊疗过程中来评估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等。肺癌的定量影像分析主要通过精确的图像分析获得,能够准确反映肺癌组织的解剖学、生理学的相关参数。影像定量分析所获得的诸多参数已被证实与肺癌临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就当前定量影像学技术在定量评价肺癌血流动力学、肺癌PET-CT代谢、肺癌随访、肺癌分期、肺癌疗效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肺癌定量影像分析的缺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定量分析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相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张挽时 徐家兴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病灶的CT值 ,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三者动态增强曲线的峰值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肺癌的增强峰值高于结核球而低于炎性结节。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多呈慢升慢降型 ,抛物线状 ;炎性结节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 ;结核球多呈一低平曲线。炎性结节达峰值的时间较肺癌快。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峰值、达峰值的时间、曲线形态不同于结核球、炎性结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炎性 周围型肺癌 结节 结核球 病灶 诊断价值 曲线 峰值 动态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气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1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2 位作者 李成州 刘士远 肖湘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扫描及其后处理的临床应用。方法  5 3例健康志愿者和 46例肺部疾病患者 ,行MSCT扫描后进行多层面 /曲面重建 (MPR/CPR) ,三维重建 ( 3D) ,“四维重建”( 4D Angio)和仿真内窥镜成像 (VE)。结果  4种...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扫描及其后处理的临床应用。方法  5 3例健康志愿者和 46例肺部疾病患者 ,行MSCT扫描后进行多层面 /曲面重建 (MPR/CPR) ,三维重建 ( 3D) ,“四维重建”( 4D Angio)和仿真内窥镜成像 (VE)。结果  4种后处理方法对气道显示均可达亚段 ( 4级 )或以下支气管 ,对各种解剖及相互关系的显示各有优点 ,且互相弥补。结论 多层螺旋CT图像清晰 ,各种后处理对病变的显示直观 ,有利于对病变的整体理解。横断面结合多种后处理综合显示可对气道疾病作出较完善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疾病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多层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评价恶性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惠民 李成洲 张沉石 陶志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方法  5 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 4cm)患者 ,经屏气训练后 ,在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80 0 0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 ,以 4ml/s的速度从肘静脉注入...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方法  5 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 4cm)患者 ,经屏气训练后 ,在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80 0 0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 ,以 4ml/s的速度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 90ml,动态扫描选择肺结节最大层面进行。其中 2 9例于第 15~ 45s、75~ 10 5s时 ,每间隔 1s扫描一次 (程序 1) ;2 8例于第 11~ 41s、71~ 10 1s时 ,每间隔 1s扫描一次 (程序 2 ) ;两组患者均于 2~ 9min时每间隔 3 0s扫描一次。病灶直径为 3~ 4cm时 ,扫描层厚5mm ;病灶直径≤ 3cm时 ,扫描层厚 2 .5mm ,以常规算法重建图像。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量、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所得强化值、灌注量、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5 16,P =0 .60 9,P =0 .3 5 6,P =0 .693 )。程序 1只测得部分患者 ( 2 2 / 2 9)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 ;程序 2得到了全部患者 ( 2 8/ 2 8)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结论 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是定量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无创性技术 ,具有研究肺癌血管生成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 恶性孤立肺结节 血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良恶性结节微血管结构的差别及其对CT强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士远 肖湘生 +4 位作者 李成洲 李惠民 李瞋江 李玉莉 刘会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及良性结节CT增强与微血管结构 (包括微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基底膜 )的关系 ,探讨肺内孤立结节 (SPN)CT强化的基础。方法 应用MarconiMX 80 0 0或SiemensPlusS螺旋CT机对 3cm以下的 3 8例肺癌、5例错构瘤、10例活...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及良性结节CT增强与微血管结构 (包括微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基底膜 )的关系 ,探讨肺内孤立结节 (SPN)CT强化的基础。方法 应用MarconiMX 80 0 0或SiemensPlusS螺旋CT机对 3cm以下的 3 8例肺癌、5例错构瘤、10例活动性炎性结节进行动态增强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以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标记微血管和微血管基底膜 ,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肺癌的CT强化值明显高于错构瘤 [( 4 9.0 5± 16.0 8)HUvs ( 8.98± 4.5 6)HU ,t =7.48,P <0 .0 5 ) ] ,与活动性炎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 [( 4 9.0 5± 16.0 8)HUvs ( 4 9.5 9± 2 1.3 0 )HU ,t =0 .76,P >0 .0 5 ) ] ;活动性炎性结节与错构瘤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t=8.3 5 ,P <0 .0 5 )。活动性炎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的上升快且略高于肺癌 ,两者达到峰值后交叉形成一平台 ;错构瘤仅有轻微上升 ,曲线平直。周围型肺癌MVD为 48.45± 10 .0 9,活动性炎性结节49.60± 19.9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t=-0 .2 6,P =0 .799) ,但均明显高于错构瘤 ( 8.70± 7.3 0 ) (t =11.64 ,P<0 .0 0 1;t=6.0 9,P <0 .0 0 1)。结节CT强化值与MVD呈正相关 (r =0 .80 5 1,P <0 .0 0 1)。以强化值 3 0HU为界将 5 3例结节分成两组 ,两组基底膜完整性无显著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孤立性肺结节 微血管结构 CT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肺结核CT诊断 被引量:45
14
作者 李惠民 于红 +2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成洲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并探讨其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典型肺结核63例,所有病例均得到证实,CT扫描包括常规层厚和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5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不典型CT表现有6种,粟粒性病变缺乏临床症状8例,肺炎实变...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并探讨其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典型肺结核63例,所有病例均得到证实,CT扫描包括常规层厚和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5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不典型CT表现有6种,粟粒性病变缺乏临床症状8例,肺炎实变型16例,磨玻璃密度阴影4例,气管支气管结核20例,结节或肿块9例,纵隔淋巴结结核6例。结核诊断率39.7%(25例),误为肿瘤19.0%(12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多样,类似肺炎和肺癌,多数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肺结核 CT诊断 肺癌 肿瘤 结核分支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电波 肖湘生 +2 位作者 欧阳强 董生 董伟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 评价动脉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 36例 ,男 2 3例 ,女 13例。 9例行急诊血管造影 ;2 7例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血管造影。经选择性插管造影 ,筛选出出血动脉后 ,采用同轴导管法... 目的 评价动脉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 36例 ,男 2 3例 ,女 13例。 9例行急诊血管造影 ;2 7例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血管造影。经选择性插管造影 ,筛选出出血动脉后 ,采用同轴导管法超选择性插管 ,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或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诊断出血的阳性率是 41.6 7%。急诊造影组阳性率 77.8% (7/ 9) ;择期造影组阳性率 2 9.6 % (8/ 2 7)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 3例中 2例有效 ,且 1例复发 ;栓塞治疗组有效率 10 0 % ,无复发。有 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中有着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诊断 治疗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诊断 被引量:25
16
作者 韩希年 彭令荣 +1 位作者 刘光华 王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结果 165例共有172处病灶.肿瘤的最大径为1~12 cm,平均4.6 cm.本组97.1%(167/172)肾透明细胞癌有共同的CT、MRI表现:平扫呈均匀或...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结果 165例共有172处病灶.肿瘤的最大径为1~12 cm,平均4.6 cm.本组97.1%(167/172)肾透明细胞癌有共同的CT、MRI表现: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处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似或更强.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富血供性,有特征性CT、MRI表现,可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秀梅 陈海燕 +3 位作者 白永瑞 戴立言 徐欣 肖湘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8,501,共5页
目的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 目的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及临床影响因素。分析病理、肿瘤位置、同步化疗、照射剂量和放疗方式等临床数据,剂量学参数包括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和平均剂量等物理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总剂量和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与放射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结论实施肺癌IMRT治疗时,需考虑病理类型及严格限制两肺V5,对于敏感的肺组织,低剂量亦可产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剂量体积直方图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肺癌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志超 董伟华 +3 位作者 肖湘生 朱瑞民 陈墨繁 王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2-976,共5页
目的经皮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犬同种移植性肺癌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纯种比格犬12只,接种前4 d口饲环孢素。腹腔麻醉后,CT引导下穿刺至犬肺中叶或后叶,注入1.0 ml CTVT细胞悬液(细胞活度:108/ml)。接种后... 目的经皮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犬同种移植性肺癌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纯种比格犬12只,接种前4 d口饲环孢素。腹腔麻醉后,CT引导下穿刺至犬肺中叶或后叶,注入1.0 ml CTVT细胞悬液(细胞活度:108/ml)。接种后即刻及第2、4、5、6、8、10周行胸部CT平扫,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饮食、呼吸及活动等情况。待其自然死亡或于第10周处死,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2只犬共接种15点。第5周CT扫描可见2只犬肺内成瘤,第6周9只犬肺内成瘤,观察至第10周共9只犬10个接种点肺内成瘤,接种点成瘤率66.7%。第6、8、10周肿瘤最大层面均径分别为(1.059±0.113)cm、(1.827±0.084)cm和(2.389±0.153)cm,最大直径达3.5 cm;所有成瘤犬最后均出现中至重度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经皮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可建立大动物肺癌模型,有助于肺癌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 动物模型 肺肿瘤 计算机断层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重建技术对胸部低剂量CT图像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琼 于红 +1 位作者 张丽 刘士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IR)对低管电流胸部CT增强扫描图像噪声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常规剂量(120kVp,200mAs)和低剂量(120kVp,50mAs)组。对常规剂量组采用... 目的:评价采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IR)对低管电流胸部CT增强扫描图像噪声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常规剂量(120kVp,200mAs)和低剂量(120kVp,50mAs)组。对常规剂量组采用FBP进行重建(A组),低剂量组则分别采用FBP(B组);和iDose迭代重建技术(C组)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有效剂量(ED),按1~3分评价总体图像质量,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组的有效剂量(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74.71%。C组图像噪声较B组小(P〈0.001),较B组降低33.39%;且C组的噪声、SNR、CNR与A组差别不大(P〉0.05),但与B组的噪声、SNR、CNR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组总体图像质量与A组无差异(P〉0.05);B组总体图像质量与A、C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辐射剂量相同的情况下,迭代重建技术较FBP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结论:和传统滤波反投影FBPkL较,运用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噪声,从而在低管电流胸部CT增强扫描中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癌的肿瘤血管与染色、病理学和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茂全 肖湘生 +4 位作者 欧阳强 王军臣 张庆 王海岩 陆晨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血管与染色同病理学的相关性及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和位置、病理学、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手术方式、治疗次数、首次发病时间、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生存时间分组...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血管与染色同病理学的相关性及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和位置、病理学、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手术方式、治疗次数、首次发病时间、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生存时间分组统计,并输入SPSS12.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0例连续血管造影随访,治疗前肿瘤染色明显者18例,肿瘤染色一般者9例,肿瘤染色欠佳者13例;末次治疗后血管造影,肿瘤染色明显者9例,肿瘤染色一般者17例,肿瘤染色欠佳者14例;治疗前后肿瘤染色改变统计学处理(P<0.01),其中支气管动脉供血35例(35/40,87.5%),同时肺动脉参与供血者4例(10%),鳞癌和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32例(80%)。病理学、介入方法和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同组织病理学分型不相关,而与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即分化程度越低,肿瘤血管和染色越丰富。鳞癌和腺癌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减少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提高支气管动脉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 相关性 支气管肺癌 肿瘤染色 组织病理学分型 血管内介入治疗 肿瘤供血动脉 首次发病时间 动脉供血 支气管动脉内 生存时间 血管造影 统计学处理 病理学分级 治疗预后 病灶大小 手术方式 治疗次数 治疗时间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