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辅助的次全子宫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商九香 张红梅 +1 位作者 刘彦 杨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0期803-80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子宫外置次全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同一手术组医生选择患妇科良性疾病、有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指征者86例,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经腹次全切除手术及在腹腔镜辅助下耻骨联合上小切口子宫外置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子宫外置次全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同一手术组医生选择患妇科良性疾病、有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指征者86例,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经腹次全切除手术及在腹腔镜辅助下耻骨联合上小切口子宫外置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术中、术后及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腹腔镜辅助手术组术中出血少于开腹手术组[(99.05±30.35)m l vs(121.36±42.57)m l,t=-2.788,P=0.09],两组在处理附件时间[(14.35±3.15 m in)vs(13.11±2.85)m in,t=1.916,P=0.059]、手术总时间[(70.71±8.42)m in vs(73.30±11.91)m in,t=-1.159,P=0.250]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腔镜辅助组但术后病率(5 vs 2,2χ=14.479,P=0.000),肠功能恢复时间[(18.40±5.98)h vs(22.70±5.82)h,t=-3.379,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耻骨联合上小切口子宫外置次全子宫切除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腹腔镜手术对盆腔干扰小以结合小切口将子宫外置处理子宫血管的安全及方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 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前改进皮肤准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萍芳 彭飞 +1 位作者 周立 刘彦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6期7-8,共2页
目的 观察术前备皮与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 1 0 0例患者按术前备皮与否分组。不备皮组为实验组 ,备皮组为对照组 ,对照组术前备皮方法按经腹手术范围及常规方法进行 ,实验组只清洁脐孔。分别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 观察术前备皮与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 1 0 0例患者按术前备皮与否分组。不备皮组为实验组 ,备皮组为对照组 ,对照组术前备皮方法按经腹手术范围及常规方法进行 ,实验组只清洁脐孔。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 1、2、3、4天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第 1天切口肿胀 ,实验组为 32例 ,占 6 4 % ,对照组为 36例 ,占 72 % ,P >0 .0 5 ;术后第 2天切口肿胀不明显 ,实验组为 4 9例 ,占 98% ,对照组为 4 7例 ,占 94 % ,P >0 .0 5 ;术后第 3天愈合前期 ,实验组为 2 4例 ,占 4 8% ,对照组为 7例 ,占 1 4 % ,P <0 .0 5 ;术后第 4天切口Ⅰ期愈合 ,实验组为 5 0例 ,占 1 0 0 % ,对照组为 36例 ,占 72 % ,P <0 .0 5。结论 实验组在术后第 3、4天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可改进传统备皮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腹腔镜 手术前 皮肤准备 手术后 切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内多发性子宫肌瘤种植1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旭 刘海防 刘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26-326,338,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 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切除术后 盆腔内 右侧卵巢肿瘤 种植 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中长期随访比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海防 陈旭 +1 位作者 刘彦 金志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8年5月腹腔镜手术治疗3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治疗的52例(开腹组)进行比较,比较2种手术方法患者术中长期随访结果。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8年5月腹腔镜手术治疗3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治疗的52例(开腹组)进行比较,比较2种手术方法患者术中长期随访结果。结果2组临床亚分期Ⅰa、Ⅰb、Ⅰc期患者半数生存时间分别为77、51、31个月。83例死亡4例,总生存率95.2%(79/83)。开腹组死亡3例,总生存率94.2%(49/52);腹腔镜组死亡1例,总生存率为96.8%(30/31),2组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Z=0.028,P=0.978)。腹腔镜组与开腹组Ⅰa期患者半数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0月vs63月,P=0.48),腹腔镜组病理G1级患者半数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77月vs51月,P=0.037),腹腔镜组与开腹组Ⅰb、Ⅰc期及G2、G3级患者半数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别(49月vs48月,P=0.78;51月vs49月,P=0.635))。结论鉴于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伤性及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益,腹腔镜手术应该作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常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气腹和无气腹腔镜手术对腹膜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侯庆香 刘彦 +2 位作者 丁晓萍 刘静 尹淑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CO2气腹和无气腹腔镜手术对腹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对38例子宫肌瘤患者(排除腹膜炎症患者)分别进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有气腹腔镜组,n=20)和无气腹腔镜手术(无气腹腔镜组,n=18),于手术0、30、60、90、120min分别采集壁层腹膜... 目的:探讨CO2气腹和无气腹腔镜手术对腹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对38例子宫肌瘤患者(排除腹膜炎症患者)分别进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有气腹腔镜组,n=20)和无气腹腔镜手术(无气腹腔镜组,n=18),于手术0、30、60、90、120min分别采集壁层腹膜,对其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有气腹腔镜组充气后间皮细胞迅速肿胀,60min时可见腹膜间皮细胞间连接断裂,基底膜裸露,120min时更明显;而在无气腹腔镜组间皮细胞未见明显变化,120min时仅见细胞肿胀。结论:CO2气腹腹腔镜手术与无气腹腔镜手术相比,改变了腹膜的形态学,而且与充气时间有关,可能有利于腹腔内恶性肿瘤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气腹 人工 腹膜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基因抗血管生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新艳 霍晓溪 +1 位作者 刘海防 刘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2-856,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鼠内皮抑素(mEndostatin)基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携带mEn-do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d-mEndo组、Ad-lacZ组和PBS对照组3组(n=10),观察3组用药...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鼠内皮抑素(mEndostatin)基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携带mEn-do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d-mEndo组、Ad-lacZ组和PBS对照组3组(n=10),观察3组用药前后异位病灶的形态、组织学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结果治疗20d后,Ad-mEndo组异位病灶体积(34·3±11·2mm3)明显小于Ad-LacZ组(93·3±10·7mm3)和PBS对照组(90·4±18·7mm3,P<0·01),也小于用药前病灶体积(103·3±13·1mm3,P<0·01)。Ad-mEndo治疗的异位病灶MVD(9·6±11·6),明显低于Ad-LacZ组(15·8±10·4)和PBS对照组(15·8±18·6,P<0·01)。光镜下可见Ad-mEndo组异位子宫内膜明显减少,腺腔狭窄,细胞稀疏,呈萎缩状态,或可见腺上皮细胞空泡变性。TUNEL法检测Ad-mEndo组有(30·8%±12·0%)细胞出现凋亡,高于Ad-LacZ组(12·2%±7·1%)和PBS组(15·5%±9·5%,P<0·01)。结论所构建的m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可有效地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内皮抑素,可以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块的血管生成减少,抑制种植块生长,为抗血管生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类 抗血管生成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妇科肿瘤和损伤性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附116例报道) 被引量:4
7
作者 洪新如 刘超斌 胡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83-88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肿瘤和损伤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构成与临床特点,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60岁的老年妇科肿瘤(86例)和损伤性疾病(3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40~50岁产次、体重等指标相近的妇科肿...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肿瘤和损伤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构成与临床特点,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60岁的老年妇科肿瘤(86例)和损伤性疾病(3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40~50岁产次、体重等指标相近的妇科肿瘤(54例)和损伤性疾病(8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老年妇科肿瘤和损伤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构成、病种和术前合并症特点。结果观察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人数居多数,但其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老年损伤性疾病手术患者人数的构成比逐年上升,2006年分别是2003、2004年的3·1和1·8倍(P<0·01)。观察组有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46例,占本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人数的53·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P<0·05)。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中,观察组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肺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前同时合并2、3种合并症人数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老年妇科肿瘤术前多种合并症并存的患者增多,以及老年损伤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比例升高,为老年妇科疾病手术患者的新特点。只有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适当处理术前合并症,才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妇女 妇科外科手术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腹腔镜手术方法探讨——介绍一种简易、快速、安全的结扎切除法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润瀚 刘海防 +1 位作者 刘晓军 刘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手术方法。方法1993年4月~2007年6月,腹腔镜手术处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其中结扎切除9例,开窗取胚1例,切割吻合器切除1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40mg)1例。结扎切除采用自制1-0国产羊肠线套圈,结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手术方法。方法1993年4月~2007年6月,腹腔镜手术处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其中结扎切除9例,开窗取胚1例,切割吻合器切除1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40mg)1例。结扎切除采用自制1-0国产羊肠线套圈,结扎包块底部同时清除胚胎组织。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0~120min,除早期1例开窗取胚术出血200ml外,余11例术中出血≤20ml。术后10例血hCG在2周内下降至正常,余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结扎切除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套扎法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手术中脐孔与腹膜后大血管位置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宁霞 金志军 +1 位作者 刘海防 刘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脐孔与腹膜后大血管解剖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随意抽取80例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开腹手术的女性患者,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中国人肥胖标准,将其分为低体重、标准体重、超重、肥胖4组。由固定两名手术医师于术中直接触摸腹主动... 目的探讨脐孔与腹膜后大血管解剖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随意抽取80例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开腹手术的女性患者,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中国人肥胖标准,将其分为低体重、标准体重、超重、肥胖4组。由固定两名手术医师于术中直接触摸腹主动脉分叉、左右髂总动脉,并确定其与脐孔的对应关系。以腹主动脉分叉处为参照点,测定脐孔与腹主动脉分叉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1)80例中,脐孔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上方者17例(21.2%),与腹主动脉分叉平行者29例(36.3%),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下方者34例(42.5%)。4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6.769,P=0.010),超重组及肥胖组脐孔多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下方[65.0%(13/20),75.0%(6/8)],标准体重组脐孔多位于腹主动脉分叉水平[47.6%(20/4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41例(51.2%)脐孔正对应于腹膜后大血管,其中8例(10.0%)脐孔正对应腹主动脉,16例(20.0%)正对腹主动脉分叉,15例(18.8%)正对右髂总动脉,2例(2.5%)正对左髂总动脉。结论随体重指数增加,脐孔位置逐渐下移至腹主动脉分叉下方。高体重组第一穿刺易发生右髂总动脉的损伤,低体重组穿刺易发生腹主动脉的损伤。这对腹腔镜手术经脐孔穿刺入路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从而减少腹膜后大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第一穿刺 血管损伤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宫颈成形术治疗手术失败的先天性宫颈闭锁2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海防 刘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宫颈闭锁 腹腔镜辅助 手术失败 宫颈成形术 治疗 阴道 先天性疾病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宁霞 刘晓军 +1 位作者 陈旭 刘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手术切除的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MTA1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手术切除的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MTA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MTA1基因在晚期、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早期、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P<0.05)。MTA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MTA1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这将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子宫内膜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对“微创”概念的认识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292-292,共1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 SURGERY 手术医生 组织学反应 最低限度 瘢痕愈合 手术学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49例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连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5期47-48,共2页
总结了 49例孕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窿给药终止 10~ 19周妊娠的观察和护理 ,认为护理人员在用药期间的观察和全面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并做好心理护理 ,是药物引产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观察和护理 伍米索前列醇 配伍 米非司酮 终止妊娠 阴道后穹窿给药 护理人员 重要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氧疗对胎心监护异常胎儿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娟 陈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评价产程中胎心监护异常时,母体供氧对胎儿脉搏血氧饱和度(FSpO2)的影响。方法:对48例胎心监护异常,存在胎儿缺氧可能的孕妇给予吸氧治疗,通过胎儿脉搏血氧监测FSpO2改善情况。将孕妇分为两组,每组24例,以监测前吸入空气时FSpO2作... 目的:评价产程中胎心监护异常时,母体供氧对胎儿脉搏血氧饱和度(FSpO2)的影响。方法:对48例胎心监护异常,存在胎儿缺氧可能的孕妇给予吸氧治疗,通过胎儿脉搏血氧监测FSpO2改善情况。将孕妇分为两组,每组24例,以监测前吸入空气时FSpO2作为基础值,两组分别吸入40%混合氧和纯氧各30min,记录并计算每组给氧后15min阶段的FSpO2平均值,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胎儿缺氧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吸入空气时的基础值相比,吸入40%混合氧和纯氧后,FSpO2均有显著升高,分别为5.9%和8.5%(P<0.05)。FSpO2基础值越低,给氧后升高幅度越大(P<0.05)。结论:对于产程中出现胎心异常的孕妇给予吸氧处理可显著提高FSpO2,FSpO2基础值越低,给氧后升高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测定法 心率 胎儿 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不同工作原理气腹机形成CO_2气腹对大鼠腹膜浅方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刘海防 陈旭 +1 位作者 黄润瀚 刘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充气方式形成CO2气腹对大鼠腹膜浅方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脉冲式和恒压变流式2种不同工作原理的气腹机分别对2组各40只大鼠腹腔进行CO2充气,设定气腹压力15mmHg,在充气后60、90、120和180min时分别取10只大鼠腹... 目的探讨不同充气方式形成CO2气腹对大鼠腹膜浅方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脉冲式和恒压变流式2种不同工作原理的气腹机分别对2组各40只大鼠腹腔进行CO2充气,设定气腹压力15mmHg,在充气后60、90、120和180min时分别取10只大鼠腹膜浅方横纹肌组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气腹作用后大鼠腹膜浅方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对照组10只大鼠,仅行麻醉。结果2组大鼠在气腹后60min即在腹膜浅方肌细胞中出现空泡变性,随气腹作用时间延长而越发显著。上述变化在脉冲式气腹机充气组更为明显。180min后脉冲式气腹机组肌细胞出现明显增宽的间隙,肌细胞之间也出现气泡,而恒压气腹机组不明显。结论CO2气腹可以导致大鼠腹膜浅方肌组织损伤,应用恒压气腹机充气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气腹 腹膜 肌细胞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腹压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病灶超微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陈旭 黄润瀚 刘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病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子宫内膜腹膜自体移植制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0mmHg气腹组和20mmHg气腹组(每组10只),作用时间1h,手术结束后1周取子宫内...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病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子宫内膜腹膜自体移植制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0mmHg气腹组和20mmHg气腹组(每组10只),作用时间1h,手术结束后1周取子宫内膜异位灶行电镜检查,观察异位病灶腺上皮细胞凋亡和其他细胞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对照组异位灶腺细胞结构良好,基质细胞排列整齐,微绒毛正常。10mmHg和20mmHg气腹组均有异位灶腺细胞染色质边集,线粒体嵴消失,线粒体肿胀明显;微绒毛减少或消失,细胞连接缝隙增宽断裂,基底层细胞排列紊乱。与10mmHg比较,20mmHg气腹组异位灶各细胞器受损程度相对严重。结论CO2气腹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灶细胞超微结构破坏,20mmHg气腹组对其损伤作用大于10mmHg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腹 气腹压力 子宫内膜异位症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在重症急性炎性下腹痛诊治中的应用
17
作者 邱仙华 刘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对重症急性炎性下腹痛妇女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42例重症急性炎性下腹痛妇女随机分成两组 ,各 2 1例 ,A组行传统的抗炎保守治疗 ,B组行腹腔镜手术。 结果 B组 2 1例均成功进行手术 ,手术时间 ( 42 ...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对重症急性炎性下腹痛妇女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42例重症急性炎性下腹痛妇女随机分成两组 ,各 2 1例 ,A组行传统的抗炎保守治疗 ,B组行腹腔镜手术。 结果 B组 2 1例均成功进行手术 ,手术时间 ( 42 5± 2 0 6 )min。平均出血 2 0ml。术后患者体温当日恢复正常 ,症状迅速改善。无感染扩散及败血症等发生 ,无胃肠穿孔 (瘘 )或出血等手术并发症。保守组 18例 ( 85 7% )经保守治愈 ,3例 ( 14 3 % )失败 (均为外科化脓性阑尾炎 )行剖腹探查。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日 7天 ,体温、腹痛、血象恢复时间均较保守组缩短。 结论 重症急性炎性下腹痛妇女行电视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不仅可快速明确诊断 ,进行相应治疗 ,而且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腹腔镜 重症 急性炎性下腹痛 应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因子在GnRHa治疗后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小梅 李娜萍 刘海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期因子(midkine,MK)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经GnRHa治疗后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MK的表达...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期因子(midkine,MK)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经GnRHa治疗后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MK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MK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在位内膜更为明显(P<0.05)。GnRHa治疗后MK表达下调,以在位内膜更为明显(P<0.05)。GnRHa治疗前后,MVD与MK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MK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通过血管生成发挥作用;抑制血管生成是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个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中期因子 微血管密度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间质性膀胱炎--腹腔镜进展之一 被引量:4
19
作者 Maurice K. Chung 黄润瀚(翻译) 刘彦(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盆腔痛 间质性膀胱炎 腹腔镜 残余卵巢综合征 盆腔淤血综合征 子宫腺肌症 盆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