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想 李雁鹏 +4 位作者 吴惠涓 张琳 赵正卿 彭华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睡眠结构异常与认知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夜间多导睡眠图以及持续性操作、倒数n项和Stroop色词测验,对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夜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睡眠结构异常与认知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夜间多导睡眠图以及持续性操作、倒数n项和Stroop色词测验,对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夜间睡眠监测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 OSAS组患者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基本正常(均P>0.05),但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Ⅰ和Ⅱ期睡眠时间延长、Ⅲ期睡眠时间缩短、微觉醒指数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S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现为注意力、反应力、记忆力、干扰分辨能力和执行能力损害,但其损害程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和低氧程度不相关(均P>0.05),仅与微觉醒指数和深睡眠时间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接受夜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比例极低,仅为8%(4/50)。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睡眠片段化和深睡眠减少,可能为认知损害的主要原因。寻找针对睡眠结构紊乱所致激素及其受体水平失调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多道睡眠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睡眠感知水平的对比分析失眠患者与健康人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鹏 李雁鹏 +4 位作者 赵忠新 黄流清 庄建华 吴惠涓 常大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研究失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对睡眠状况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感知的特点。方法通过睡眠日记晨间评估项目和多导睡眠图监测获取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及客观睡眠参数。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焦虑... 目的研究失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对睡眠状况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感知的特点。方法通过睡眠日记晨间评估项目和多导睡眠图监测获取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及客观睡眠参数。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等描述失眠程度并进行初步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眠组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和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均显示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睡眠自我评估参数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失眠组这种差异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尤其是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误差。失眠组受试者睡眠自我评估误差呈现双向性。失眠组受试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呈正相关(P<0.0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睡眠自我评估参数中的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其对睡眠状态的自我评估误差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且具有双向误差之特点,包括对睡眠状态的低估(夸大睡眠障碍)和对睡眠状态的高估(忽视夜间的睡眠缺失)。焦虑情绪可能与睡眠潜伏期感知误差具有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多道睡眠描记术 焦虑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调节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活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勇 谢渭芬 +4 位作者 陈伟忠 张新 张兴荣 张忠兵 沈建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研究c myc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启动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脂质体转染法将DNA质粒分别转染至肝癌细胞HepG2 、猴肾COS 7细胞和NIH3T3细胞 ,孵育 48h后 ,分别检测其报告基因萤虫素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相比 ,载有... 目的 :研究c myc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启动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脂质体转染法将DNA质粒分别转染至肝癌细胞HepG2 、猴肾COS 7细胞和NIH3T3细胞 ,孵育 48h后 ,分别检测其报告基因萤虫素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相比 ,载有htert 80 0bp启动子的质粒TERTLuc(80 0 )在肿瘤细胞HepG2 中活性显著增强。外源性转录因子c myc可显著上调htert启动子的表达 ,其激活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人工突变c myc结合位点明显降低htert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c myc可直接激活htert启动子的表达 ,是调节端粒酶活性的重要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启动子 基因调控 脂质体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血透病人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洪实 沈兰贞 +2 位作者 梅长林 顾书华 陈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 测定血透病人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于血透后d 2 8:00 静脉推注左旋卡尼汀1 g,在用药前、用药后0-5 ,1 ,2,4,8,12 ,24 h 以及下次血透前、后分别取血测定血浆游离... 目的 测定血透病人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于血透后d 2 8:00 静脉推注左旋卡尼汀1 g,在用药前、用药后0-5 ,1 ,2,4,8,12 ,24 h 以及下次血透前、后分别取血测定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浓度。采用二室开放模型,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左旋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同时分析血透对左旋卡尼汀代谢的影响。结果 ①血透病人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用药后AUC为3738 m mol·h·L-1 ,②清除半衰期为8-40 h,清除相常数为0-083 h-1 ,血浆左旋卡尼汀清除率为1-65 L·h-1 。血透可明显清除左旋卡尼汀,一次血透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浓度可下降66% 。结论 左旋卡尼汀在尿毒症维持血透病人中清除缓慢,用药后可维持更长时间的高水平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左旋卡尼汀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受体角度研究睡眠-觉醒调控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照环 刘振宇 +1 位作者 张瀚文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生物日节律是地球生物受昼夜更替影响的普遍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几乎涉及机体所有组织与器官的生理活动。这种全身协调的动态变化是多种机制的共同参与和信息整合。在所有参与睡眠觉醒动态循环调控的环节中,受体至关重要,为细胞... 生物日节律是地球生物受昼夜更替影响的普遍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几乎涉及机体所有组织与器官的生理活动。这种全身协调的动态变化是多种机制的共同参与和信息整合。在所有参与睡眠觉醒动态循环调控的环节中,受体至关重要,为细胞内信号效应的启动点,同时亦是重要的干预靶点。对目前已知参与睡眠-觉醒循环调节受体的种类进行归纳,并对其功能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睡眠-觉醒的生理过程,亦为干预其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觉醒 昼夜节律 受体 褪黑激素 受体 神经肽 激素类 受体 神经递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情况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煜 徐涛 +2 位作者 廖德宁 王昊 张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E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每组7只.C组及D组实验前每日称量大白兔体质量,并根据体质量用电子天平称取质量分数50 mg/kg药粉,经灌胃针给予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实验时,每组大白兔均在麻醉后制作左室楔形心肌块,经左冠脉开口处灌流,记录内膜及外膜动作电位时程,计算出灌流前后跨壁复极离散(TDR)的改变,后给予程序刺激,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升高为(50.42±4.2)ms,较对照组的(41.7±15.3)ms明显升高(P<0.05).单独使用胺碘酮心肌TDR则降低为(16.8±3.3)ms,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改变为(27.22±5.1)ms,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TDR.而在低钾低镁环境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的升高则更为显著,达到(67.21±12.62)ms,而胺碘酮的降低心肌TDR的作用则与正常环境相同,为(16.8±3.3)ms.低钾低镁环境下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心肌TDR为(32.21±5.2)ms,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心肌TDR水平.在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过程中,口服胺碘酮后再应用伊布利特,无论是在正常台式液环境还是低钾低镁台式液环境下,均无室速的发生,与在低钾低镁情况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组中5只发生室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可以减少依布利特单独使用时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 伊布利特 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雁 王文昭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缓慢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量表。本文拟就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之通用量表和专用量表,以及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缓慢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量表。本文拟就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之通用量表和专用量表,以及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如抑郁和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和疲劳相关量表进行概述,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治疗慢性肝炎60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伟忠 谢渭芬 +1 位作者 林勇 蔡雄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9期559-560,共2页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0 .2g ,复合维生素B 2片 ,西利宾胺 (水飞蓟宾葡甲胺盐 ) 10 0mg ,均每日 3次的基础上肌肉注射苦参素注射液 4mL ,观察两组血清丙...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0 .2g ,复合维生素B 2片 ,西利宾胺 (水飞蓟宾葡甲胺盐 ) 10 0mg ,均每日 3次的基础上肌肉注射苦参素注射液 4mL ,观察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透明质酸 (HA)和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苦参素能显著降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LT(P <0 .0 1)、HA(P <0 .0 5 )和胆红素 (P <0 .0 1)。结论 :苦参素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治疗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和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樑 李石 +4 位作者 张忠兵 陈伟忠 沈建伟 周信文 刘新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和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异常的影响。方法:选择各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并以30名健康者作对照。于治疗前后分别作空腹3小时及餐后2小时的胃动力检测。结果:FD患者(主要为运动障碍... 目的:观察推拿和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异常的影响。方法:选择各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并以30名健康者作对照。于治疗前后分别作空腹3小时及餐后2小时的胃动力检测。结果:FD患者(主要为运动障碍样型及反流样型)空腹3小时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的数目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餐后2小时的胃动力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一个月后,推拿组和服西沙必利组的胃动力指标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而安慰剂组则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推拿与西沙必利治疗可明显改善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状态。消化期胃窦收缩幅度(P)收缩频率(F)及运动指数(MI)的胃动力指标可作为评估疗效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推拿手法 西沙必利 胃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 被引量:44
10
作者 费英俊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负担。据报道约95%脑卒中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表明睡眠障碍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继发症状。它不仅... 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负担。据报道约95%脑卒中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表明睡眠障碍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继发症状。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及神经功能康复过程,而且会加重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程度,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睡眠障碍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脑卒中患者 治疗 睡眠结构紊乱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复位手法治疗36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庄建华 李焰生 +3 位作者 赵忠新 黄坚 王文昭 田国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颗粒复位手法 (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 0 0 3年 1~ 12月 ,对 36例后半规管BPPV进行PRM治疗。结果 经 1次PRM治疗后 ,2 8例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成功率为 77 8% ,其中病程在 1周内的... 目的 探讨颗粒复位手法 (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 0 0 3年 1~ 12月 ,对 36例后半规管BPPV进行PRM治疗。结果 经 1次PRM治疗后 ,2 8例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成功率为 77 8% ,其中病程在 1周内的 18例患者有 16例症状消失。 4例经 2次PRM治疗 ,2例经 3次PRM治疗后症状也消失 ,总治疗成功率为 94 4 %。 2例无效者行Semont锻炼 ,症状缓解 ,随访至今 ,3例复发 ,复发率 8 8% ,复发者再行PRM治疗仍有效。结论 PRM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 ,凡诊断明确均应给予PRM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耳石 颗粒复位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促进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活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育坤 梁春 +4 位作者 黄东 许从峰 贾庆哲 王克强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densitylipoprotein ,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 tylipoprotein ,LDL)对人单核细胞源的树突状细胞 (monocytederiveddendriticcells,MDCs)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densitylipoprotein ,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 tylipoprotein ,LDL)对人单核细胞源的树突状细胞 (monocytederiveddendriticcells,MDCs)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 + 单核细胞 ,经含rhGM CSF(10 0ng/mL)和rhIL - 4 (2 0ng/mL)的Cell gro培养 ,使其分化为MDCs。分别以PBS和LPS(5 0 0 μg/mL)作阴性和阳性 (成熟 )对照 ,观察经5 0 μg/mL的oxLDL和LDL干预 4 8h后 ,流式细胞术检测MDCs表型 (CD1a、CD4 0、CD86、HLA DR) ,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MD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FITC Dextran检测MDCs吞噬功能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 (IL -12、IL - 10和TNF α)浓度。结果 与PBS相比 ,5 0 μg/mLoxLDL干预的MDCs,不但可明显上调共刺激分子CD86的高表达 ,而且反映MDCs成熟程度的CD1a也表达增强 ,与此同时经oxLDL处理的MDCs吞噬作用却明显减弱 ,进一步的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显示经过oxLDL刺激的MDCs促T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增强 (P <0 .0 5 ) ;此外 ,oxLDL可明显促进MDC分泌细胞因子TNF α、IL - 10和IL - 12 (P <0 .0 5 ) ,但明显弱于LPS组 ,而LDL无此作用。结论 oxLDL在促进DCs成熟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 人单核细胞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DC 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CD86 增强 混合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S:睡眠-觉醒相关新型神经肽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正卿 李雁鹏 +1 位作者 赵菲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神经肽S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其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蓝斑、外侧臂旁核,并在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和杏仁核也有分散表达。神经肽S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神经肽S受体相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调节睡眠觉醒系统、促觉醒、改善认知功能、抗焦虑... 神经肽S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其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蓝斑、外侧臂旁核,并在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和杏仁核也有分散表达。神经肽S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神经肽S受体相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调节睡眠觉醒系统、促觉醒、改善认知功能、抗焦虑等。进一步研究神经肽S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使其作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可为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类 受体 神经肽 睡眠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交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振宇 张照环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81-486,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痴呆常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4%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睡眠紊乱和(或)昼夜节律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可加速... 阿尔茨海默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痴呆常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4%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睡眠紊乱和(或)昼夜节律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可加速Aβ沉积,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睡眠障碍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睡眠觉醒调节系统和昼夜节律系统受累有关;睡眠障碍亦可影响神经元活性、神经递质分泌,并作为一种应激原影响Aβ的生成和代谢,加速阿尔茨海默病之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拟就其交互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顾水明 魏盟 +6 位作者 张允平 薛晓培 张昀昀 吴韵华 侯晓峰 张卫兴 吴宗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8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研究3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多普勒超声收缩、舒张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8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研究3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多普勒超声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包括二尖瓣E峰和A峰速度、E/A值、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容舒张时间、心房压力波传递时间(AAr间期)。E/A值<1或等容舒张时间>100ms代表左心室主动松弛受损(ALVAR),根据患者有无ALVAR来比较其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138例患者中有ALVAR者39例,无ALVAR者99例。血清尿酸水平有ALVAR者较无ALVAR者有极显著性差异(049±012mmol/L比039±007mmol/L,P<001);缺血性心脏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血清尿酸水平均高于扩张性心肌病组,有显著性差异(044±013mmol/L比034±008mmol/L,P<001;042±015mmol/L比034±008mmol/L,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E峰速度(r=-023,P<005)、E/A值(r=-021,P<005)、等容舒张时间(r=028,P<001)均相关;但与AAr间期、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ALVAR较强的预测因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和慢性心衰舒张功能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相关性研究 扩张性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后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P94及胱冬酶12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红菊 赵忠新 夏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63-16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prote in GRP)78、GRP94及内质网凋亡因子胱冬酶(caspase)12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及凋亡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 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prote in GRP)78、GRP94及内质网凋亡因子胱冬酶(caspase)12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及凋亡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 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各为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缺血6、12、24 h大鼠纹状体GRP78、GRP94及caspase-12 mRNA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均发现缺血组GRP78、GRP94 mRNA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mRNA及蛋白表达在缺血12 h达峰值,与6、24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组缺血6 h caspase-12表达升高,12 h达高峰,24 h明显下降;假手术组未见caspase-12表达。结论大鼠纹状体缺血后可能通过GRP78、GRP94表达升高启动内质网自稳调节系统;严重的脑损伤GRP78、GRP94表达下降。内质网caspase-12凋亡通路的启动可能是脑缺血损伤的又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内质网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胱冬酶1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永平 吴宗贵 +4 位作者 江时森 宫剑滨 王立军 何松清 林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有关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在很大争议,高龄患者的治疗未被重视。文章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年龄≥80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比较1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 目的:有关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在很大争议,高龄患者的治疗未被重视。文章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年龄≥80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比较1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其中置入裸支架106例,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26例)与284例不伴糖尿病冠心病高龄患者(冠心病组,其中置入裸支架237例,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47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更严重,B2型和C型病变多(63.25%vs40.53%,P<0.05)。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近期疗效好,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出现9例穿刺部位血肿(2.33%),冠心病组出现11例穿刺部位血肿(4.87%)。远期随访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高于不伴糖尿病冠心病高龄患者,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vs9.7%,P=0.21),再次血运重建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9.1%vs3.9%,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更严重,与不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高龄患者相比,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高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诊治进展 被引量:30
18
作者 梅长林 刘森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2-346,共5页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急剧下降,其诊断有赖于血肌酐的升高和尿量的减少。急性肾损伤在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中十分常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近年来,急性肾损伤时肾脏替...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急剧下降,其诊断有赖于血肌酐的升高和尿量的减少。急性肾损伤在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中十分常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近年来,急性肾损伤时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和剂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率高,部分存活患者肾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脱离透析,但还有部分患者会直接进展到终末期肾病。此外,急性肾损伤患者恢复后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善急性肾损伤预后的关键。用血肌酐水平和尿量对急性肾损伤进行早期诊断不够敏感。目前,许多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但其有效性还有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急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忠新 吴惠涓 +1 位作者 张琳 黄流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生物之所以形成并维持24h周期性节律,主要是由于受到因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明暗变化的影响,当生物使这种节律变成自身固有节律后,生物本身就好像具有了感知时间的能力,这一机制被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其专门负责从时间上调节机体的... 生物之所以形成并维持24h周期性节律,主要是由于受到因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明暗变化的影响,当生物使这种节律变成自身固有节律后,生物本身就好像具有了感知时间的能力,这一机制被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其专门负责从时间上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是高等动物生物钟的所在部位,其功能受光照调节,与发生24h昼夜变化的环境保持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临床特点 睡眠障碍 失调性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周期性节律 生物钟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瑞龙 陈士葆 +3 位作者 张兴荣 沈健伟 杜学礼 郝吉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20,共3页
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42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TL-2R)水平,结果显示PHC患者sIL-2R水平较健康成人明显增高(P<0.01),其升高幅度与肿... 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42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TL-2R)水平,结果显示PHC患者sIL-2R水平较健康成人明显增高(P<0.01),其升高幅度与肿瘤体积大小有关(P<0.05),而与AFP及HBsAg阳性与否无关(P>0.05)。故PHC者测定血清sIL-2R不仅能了解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疗效及判断预后作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SIL-2R ELI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