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钢圈门静脉栓塞的安全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
15
1
作者
易滨
徐爱民
+8 位作者
于勇
王晓琰
刘晨
罗祥基
闫培宁
程庆保
姜小清
张柏和
程红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预保留肝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肝门胆管癌50例,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比<50%、且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8例),最终接受联合大部肝切除者为PVE肝切除组(6...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预保留肝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肝门胆管癌50例,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比<50%、且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8例),最终接受联合大部肝切除者为PVE肝切除组(6例),同期未行PVE接受大部肝切除者为非PVE肝切除组(17例)。PVE组男6例、女2例,年龄(51±7.8)(41~61)岁,均为BismuthⅣ型,2例合并乙肝后肝硬化。7例PVE前接受预保留肝的选择性胆道引流,PVE前血清总胆红素(TB)为(89.7±40.0)(12.4~140.5)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路径,放置多枚钢圈,栓塞门静脉左支1例、右支4例、左支+右前支3例。PVE前后CT测定肝体积。统计PVE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PVE前后肝功能、肝体积指标,PVE肝切除组和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8例PVE均成功。发生PVE并发症的为:胆漏1例(1/8),腹腔引流后不影响肝切除术。有轻微不良反应者为1例少量栓塞物漂移(1/8),无需特殊处理。PVE后3d肝功能指标与PVE前无统计差异,PVE后2周非栓塞肝体积与PVE前[(824±211)cm3vs(770±205)cm3,P<0.01]、非栓塞肝占全肝体积比与PVE前[(46.2±9.1)%vs(43.1±8.6)%,P<0.05]有统计学差异。1例合并肝硬化,肝增生不全,未术。另1例肿瘤进展,姑息手术。6例于PVE后(17±4)(13~24)d接受肝切除术,术前为TB(47.6±26.6)(11.5~84.8)μmol/L(与PVE前比,P<0.05)。肝切除范围:扩大左半肝1例、左三叶2例、右半肝1例、扩大右半肝2例。PVE肝切除组和非PVE组的手术死亡率(0vs5.9%,P>0.05)、并发症发生率(50.0%vs52.9%,P>0.05)无统计学差异。非PVE组术后1例死于急性肝衰竭,另1例肝功能不全最终康复。PVE组1例(合并肝硬化)并发肝脓肿,术后4.2月死于肝衰竭。结论在施行右半肝或超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本研究所用的钢圈门静脉栓塞方法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有效诱导预保留肝叶增生;在接受更大范围的肝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门静脉
栓塞
治疗性/不良反应
肝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0例成人肝移植的供肝动脉变异、损伤与植入前重建
被引量:
3
2
作者
易滨
姜小清
+4 位作者
张柏和
罗祥基
钱波
谭蔚锋
于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目的研究供肝肝动脉变异、取修肝损伤与植入前重建的相互关系,对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单个医疗组完成的80例成人肝移植资料。植入前供肝动脉重建方法:整形获得变异或受损动脉的根部袖片或斜面端口,与合...
目的研究供肝肝动脉变异、取修肝损伤与植入前重建的相互关系,对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单个医疗组完成的80例成人肝移植资料。植入前供肝动脉重建方法:整形获得变异或受损动脉的根部袖片或斜面端口,与合适部位吻合成具有共同主干的动脉树,尽可能单次吻合。3mm以下吻合口采用8/0prolene线间断缝合,3mm及以上吻合口采用7/0prolene线四点连续锁边缝合。术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MRI动脉造影监测动脉血流情况,随访6~34个月。结果供肝动脉变异发生率25.0%(20/80),变异肝左动脉6.25%,变异肝右动脉12.50%,二者并存3.75%,变异肝总动脉2.50%。全组取修肝动脉损伤发生率7.5%(6/80),变异组与无变异组损伤发生率(25.0%vs1.7%)有统计学差异(P<0.01)。损伤部位以变异肝右动脉损伤最为常见,占42.9%(3/7),占变异组损伤部位的50.0%。损伤时间在取肝、修肝期各占一半(3/6),变异组损伤的60.0%(3/5)发生在修肝期,无变异组未发生修肝损伤。取肝期动脉损伤率,在变异组与无变异组间(10.0%vs1.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组植入前动脉重建率13.8%(11/80),变异组为55.0%(11/20),76.9%的变异肝右动脉接受了植入前重建,均来自肠系膜上动脉。无变异组未行重建。动脉重建组中,63.6%(7/11)的变异/损伤动脉与脾动脉吻合。随访期内,全组无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发生率3.8%(3/80)。变异组与非变异组肝动脉狭窄发生率(5.0%vs3.3%)比较,植入前重建组与非重建组(9.1%vs2.9%)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25%,吻合口出血发生率1.25%,均在无变异组。结论肝右动脉变异是供肝动脉变异的最常见类型,常需要植入前整形重建。供肝动脉变异增加取肝、修肝过程的动脉损伤发生率,本组变异肝右动脉损伤最常见。供肝动脉变异、合适的植入前重建并不增加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钢圈门静脉栓塞的安全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
15
1
作者
易滨
徐爱民
于勇
王晓琰
刘晨
罗祥基
闫培宁
程庆保
姜小清
张柏和
程红岩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
第二军医大学
附属
东方
肝胆
外科
医院
放射介入三
科
第二军医大学
附属
东方
肝胆
外科
医院
放射
科
出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局级项目(2007Y29)
文摘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预保留肝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肝门胆管癌50例,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比<50%、且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8例),最终接受联合大部肝切除者为PVE肝切除组(6例),同期未行PVE接受大部肝切除者为非PVE肝切除组(17例)。PVE组男6例、女2例,年龄(51±7.8)(41~61)岁,均为BismuthⅣ型,2例合并乙肝后肝硬化。7例PVE前接受预保留肝的选择性胆道引流,PVE前血清总胆红素(TB)为(89.7±40.0)(12.4~140.5)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路径,放置多枚钢圈,栓塞门静脉左支1例、右支4例、左支+右前支3例。PVE前后CT测定肝体积。统计PVE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PVE前后肝功能、肝体积指标,PVE肝切除组和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8例PVE均成功。发生PVE并发症的为:胆漏1例(1/8),腹腔引流后不影响肝切除术。有轻微不良反应者为1例少量栓塞物漂移(1/8),无需特殊处理。PVE后3d肝功能指标与PVE前无统计差异,PVE后2周非栓塞肝体积与PVE前[(824±211)cm3vs(770±205)cm3,P<0.01]、非栓塞肝占全肝体积比与PVE前[(46.2±9.1)%vs(43.1±8.6)%,P<0.05]有统计学差异。1例合并肝硬化,肝增生不全,未术。另1例肿瘤进展,姑息手术。6例于PVE后(17±4)(13~24)d接受肝切除术,术前为TB(47.6±26.6)(11.5~84.8)μmol/L(与PVE前比,P<0.05)。肝切除范围:扩大左半肝1例、左三叶2例、右半肝1例、扩大右半肝2例。PVE肝切除组和非PVE组的手术死亡率(0vs5.9%,P>0.05)、并发症发生率(50.0%vs52.9%,P>0.05)无统计学差异。非PVE组术后1例死于急性肝衰竭,另1例肝功能不全最终康复。PVE组1例(合并肝硬化)并发肝脓肿,术后4.2月死于肝衰竭。结论在施行右半肝或超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本研究所用的钢圈门静脉栓塞方法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有效诱导预保留肝叶增生;在接受更大范围的肝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门静脉
栓塞
治疗性/不良反应
肝再生
Keywords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therapeutic/adverse effects
liver regeneration
分类号
R657.4 [医药卫生—外科学]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80例成人肝移植的供肝动脉变异、损伤与植入前重建
被引量:
3
2
作者
易滨
姜小清
张柏和
罗祥基
钱波
谭蔚锋
于勇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
出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832,共5页
文摘
目的研究供肝肝动脉变异、取修肝损伤与植入前重建的相互关系,对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单个医疗组完成的80例成人肝移植资料。植入前供肝动脉重建方法:整形获得变异或受损动脉的根部袖片或斜面端口,与合适部位吻合成具有共同主干的动脉树,尽可能单次吻合。3mm以下吻合口采用8/0prolene线间断缝合,3mm及以上吻合口采用7/0prolene线四点连续锁边缝合。术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MRI动脉造影监测动脉血流情况,随访6~34个月。结果供肝动脉变异发生率25.0%(20/80),变异肝左动脉6.25%,变异肝右动脉12.50%,二者并存3.75%,变异肝总动脉2.50%。全组取修肝动脉损伤发生率7.5%(6/80),变异组与无变异组损伤发生率(25.0%vs1.7%)有统计学差异(P<0.01)。损伤部位以变异肝右动脉损伤最为常见,占42.9%(3/7),占变异组损伤部位的50.0%。损伤时间在取肝、修肝期各占一半(3/6),变异组损伤的60.0%(3/5)发生在修肝期,无变异组未发生修肝损伤。取肝期动脉损伤率,在变异组与无变异组间(10.0%vs1.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组植入前动脉重建率13.8%(11/80),变异组为55.0%(11/20),76.9%的变异肝右动脉接受了植入前重建,均来自肠系膜上动脉。无变异组未行重建。动脉重建组中,63.6%(7/11)的变异/损伤动脉与脾动脉吻合。随访期内,全组无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发生率3.8%(3/80)。变异组与非变异组肝动脉狭窄发生率(5.0%vs3.3%)比较,植入前重建组与非重建组(9.1%vs2.9%)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25%,吻合口出血发生率1.25%,均在无变异组。结论肝右动脉变异是供肝动脉变异的最常见类型,常需要植入前整形重建。供肝动脉变异增加取肝、修肝过程的动脉损伤发生率,本组变异肝右动脉损伤最常见。供肝动脉变异、合适的植入前重建并不增加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修复外科手术
Keywords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ic artery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分类号
R657.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钢圈门静脉栓塞的安全有效性评价
易滨
徐爱民
于勇
王晓琰
刘晨
罗祥基
闫培宁
程庆保
姜小清
张柏和
程红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80例成人肝移植的供肝动脉变异、损伤与植入前重建
易滨
姜小清
张柏和
罗祥基
钱波
谭蔚锋
于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