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胜裕 蒯新平 +3 位作者 王鹏 刘士远 丘佳明 蒲明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HAML平均CT值明显低于HCC(t=-2.885,P<0.05;t=-3.307,P<0.01),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3,P>0.05)。HAML及HCC动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9,P>0.05),门静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7例HAML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HCC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HAML出现假包膜,13例HCC出现假包膜。HAML与HCC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8、7.219,P<0.01)。结论 CT检查可以显示HAML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HCC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脂瘤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CT、MRI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牛富业 马燕青 +3 位作者 邹薇薇 徐才国 尹雪军 王晨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CT、MRI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 PNET。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11例伴有椎体、附件骨质破坏。8例累及椎管内外,1例脊髓受侵,5例患者...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CT、MRI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 PNET。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11例伴有椎体、附件骨质破坏。8例累及椎管内外,1例脊髓受侵,5例患者可见不典型哑铃征,4例伴有转移。CT平扫为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上光镜下以小圆细胞及HomerWright玫瑰结为特征,免疫组化有两项以上神经源性抗体表达阳性,以CD99为著。结论:p PNET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靠病理和免疫组化。CT、MRI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的范围、内部结构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肾上腺血肿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蓓西 朱国辉 +3 位作者 王胜裕 蒯新平 刘士远 王文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8-600,共3页
目的比较自发性肾上腺血肿(IAH)与肾上腺皮质腺瘤(ACA)的CT特点,提高IAH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IAH及12例ACA的CT表现。结果 7例IAH中,6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12例ACA中,9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两... 目的比较自发性肾上腺血肿(IAH)与肾上腺皮质腺瘤(ACA)的CT特点,提高IAH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IAH及12例ACA的CT表现。结果 7例IAH中,6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12例ACA中,9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中2例出现钙化;IAH无一例钙化。CT平扫时IAH及ACA的平均CT值分别为(40.68±9.32)Hu、(17.05±20.3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IAH及ACA的平均CT值分别为(43.65±8.81)Hu、(44.78±16.2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IAH及ACA的平均CT值分别为(46.15±6.87)Hu、(60.85±19.8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H及ACA动脉期CT值增幅分别为(2.96±3.38)Hu、(27.73±9.8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增幅分别为(5.47±4.97)Hu、(43.80±11.6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临床及增强扫描前后病变CT特征,对IAH与AC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血肿 肾上腺皮质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安潇 肖湘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37-742,共6页
目的借助微透析技术精确取样测定犬肺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计算卡铂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静脉化疗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介入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犬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首先CT下经皮穿刺肺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然后介入组支... 目的借助微透析技术精确取样测定犬肺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计算卡铂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静脉化疗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介入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犬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首先CT下经皮穿刺肺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然后介入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200 mg,静脉组静滴同量药物。给药毕收集透析液进行测定,以3P87程序处理数据,计算出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无论是支气管动脉给药还是静脉给药,肺内卡铂药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与伴吸收相的二室开放模型最为拟合,不过两者代谢动力学参数却各有不同。介入组卡铂AUC(药时曲线下面积)值〔(321.17±18.96)μg.L-1.h〕明显高于静脉组〔(185.75±33.21)μg.L-1.h〕(P<0.01);介入组Vc(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值〔(13.81±3.35)mg.L.μg-1〕明显小于静脉组:〔(31.25±2.66)mg.L.μg-1,P<0.01〕。动脉给药相比静滴卡铂α值和tl/2α变化不明显,但β值明显减少,tl/2β显著延长,清除率C l值减少。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支气管动脉灌注并不影响卡铂代谢的基本变化趋势,但确实带来部分药代动力参数的改变。动脉给药使卡铂的吸收相缩短,峰浓度升高,分布相则影响不大,但消除相明显延长。动静脉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提示临床介入不能简单套用静脉化疗的用量及频次,对卡铂而言宜适当减低剂量以及间隔较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卡铂 药物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