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率及其患病率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鲍小刚 朱领军 +3 位作者 刘佳 牛东阳 史建刚 许国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0-703,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及其患病率进行研究,进而加强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防治教育宣传工作。方法对来我院及多家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40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问卷调查,并行腰椎...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及其患病率进行研究,进而加强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防治教育宣传工作。方法对来我院及多家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40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问卷调查,并行腰椎骨密度检查。将840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间隔10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骨密度测量值、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患病率。结果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传统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率较高,如低骨密度(100%)、缺钙(100%)、高龄(96.5%)、偏食(96.1%)、缺乏锻炼(85.1%)等;而对于临床偏专业性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较低,如吸烟/饮酒(36.5%)、肥胖(25.1%)、家族骨折史(14.9%)、跌倒/跌倒倾向(10.2%)、糖尿病(7.5%)、独居(6.7%)等。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跌倒(51.7%)、高龄(43.4%)、独居者(34.1%)、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0.5%)、低骨密度者(27.6%)、既往或者家族骨折史(22.8%)、超重(17.1%)、缺乏身体锻炼(13%)、嗜酒吸烟者(11.6%)。结论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对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两者呈负相关;亟需积极开展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老年人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知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3
2
作者 朱云荣 蒋玉权 +4 位作者 胡洪涛 刘继春 许国华 何海龙 叶晓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后行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共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其中2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后行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共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其中2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d、3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应用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活动度及颈椎整体活动度;行MRI或CT扫描检查假体位置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改善,均无严重并发症。JOA评分结果示各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维持良好,颈椎整体活动度恢复较快且较好(P<0.05)。末次随访时,A组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未发现异位骨化,未见邻近节段退变;B组中2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结论:与单纯前路融合手术相比,前路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又能在达到良好前路减压目的的同时维持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颈椎整体曲度,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从而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人工椎间盘置换 融合 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β1-42、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5
3
作者 毛蕾 李澎 +5 位作者 陈晓晗 马天君 许义新 潘霄 庄建华 尹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急性期血清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评估患者认知... 目的探究脑梗死急性期血清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及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Aβ1-42、tau蛋白及甲状腺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运用Cox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比较上述指标预测PSCI发展的能力。结果认知障碍组Tau总蛋白(210.6±98.9pg/mL)高于正常组,Aβ1-42(426.1±123.5pg/m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43±0.57n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3.15±2.23pmol/L)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u蛋白(r=-0.457)、Aβ1-42(r=0.348)、T3(r=0.211)、FT4(r=0.306)均与病情进展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β1-42及T3为PSCI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ROC曲线下,Aβ1-42与T3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诊断界值0.572,特异性74.8%,敏感性85.3%。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检测Aβ1-42及T3水平有可能预测PSCI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甲状腺激素水平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应力刺激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曾贵刚 张秀芬 +3 位作者 权伍成 覃蔚岚 符永鋆 刘清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从良性应力刺激角度并结合临床症状,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方法。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其中针刀组24例,电针组17例。用步态分析仪观察治疗前后的应力刺激(时间积分),并同时记录相... 目的:从良性应力刺激角度并结合临床症状,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方法。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其中针刀组24例,电针组17例。用步态分析仪观察治疗前后的应力刺激(时间积分),并同时记录相应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刀组改善患肢疼痛VAS评分也非常显著地低于电针组(P<0.01)。随着疼痛的减少,针刀组较电针组能非常显著的增加患肢的应力刺激,同时降低健侧过大的应力刺激(P<0.01);同时,针刀组JOA总分治疗后显著高于电针组,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可以通过松解局部挛缩、粘连的病变软组织缓解疼痛,达到增加患肢良性应力刺激的作用,进而恢复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促进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最终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刀松解法 步态分析 JOA评分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预防兔应力性骨折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曾贵刚 赵先哲 +5 位作者 蔡良 李峻 彭海东 张申 乔伟伟 石洪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预防兔应力性骨折的作用。方法: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模型组各5只,正常组2只。采用电刺激装置使治疗组、模型组兔每天进行约300次有效跑跳运动,每周训练6天,共5周...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预防兔应力性骨折的作用。方法: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模型组各5只,正常组2只。采用电刺激装置使治疗组、模型组兔每天进行约300次有效跑跳运动,每周训练6天,共5周。每日跑跳后,治疗组采用LFES结合LIPUS于胫骨处进行治疗。模型组无干预。5周后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病理、生物力学等方法检测各组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兔胫骨放射性计数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胫骨放射性计数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矿物密度(BMD)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与治疗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胫骨损伤较治疗组和正常组严重。结论:LFES结合LIPUS可有效预防兔实验性胫骨应力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性骨折 低频电刺激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生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诚 顾庆国 +5 位作者 王占超 罗益滨 姜东杰 时国华 袁文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0N·m,依次测量完整模型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包括寰椎后弓两处骨折与典型Jefferson骨折,分别作为B1组和B2组,骨折模型制作时保持横韧带完整)、内固定模型组(C组,包括B1组+内固定系统、B2组+内固定系统,分别作为C1组、C2组)C0-C1、C1-C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范围(ROM),通过比较,评价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根据测量所得ROM值,设A组各方向三维运动稳定性指数(Sf)为100%,计算B组、C组模型各运动方向Sf,进一步直观比较各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C0-C1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1.06°±1.00°,7.08°±0.62°,13.24°±1.24°;B1、B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方向的ROM均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均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1-C2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0.07°±1.12°,5.56°±0.54°,20.83°±2.12°;B1、B2组各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各方向的ROM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各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0-C1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1%、70%、64%,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61%、55%、58%,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2%、108%、108%,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1%、92%。C1-C2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0%、61%、35%,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59%、54%、37%,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5%、111%、106%,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0%、92%。结论:寰椎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既能恢复上颈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其生理运动功能。使用该系统治疗寰椎后弓两处骨折,在稳定性方面效果稍优于典型Jefferson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系统 三维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从式机器人系统中力反馈的实现 被引量:7
7
作者 盛国栋 曹其新 +2 位作者 潘铁文 冷春涛 顾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7-1160,1166,共5页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医疗和装备维修的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并对其力反馈实现进行了研究。采用六维力传感器获得了从端的受力情况,并对获得的力信息进行了滤波、离线坐标系标定和重力补偿等处理,提高了力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为进...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医疗和装备维修的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并对其力反馈实现进行了研究。采用六维力传感器获得了从端的受力情况,并对获得的力信息进行了滤波、离线坐标系标定和重力补偿等处理,提高了力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为进一步减小主从位置误差对系统的影响,在力反馈中实时附加一个与主从位置误差反向的作用力,并将其与传感器获得的力信息进行线性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力反馈性能,满足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对力反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从式 机器人 力反馈 滤波 重力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胜裕 蒯新平 +3 位作者 王鹏 刘士远 丘佳明 蒲明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HAML平均CT值明显低于HCC(t=-2.885,P<0.05;t=-3.307,P<0.01),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3,P>0.05)。HAML及HCC动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9,P>0.05),门静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7例HAML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HCC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HAML出现假包膜,13例HCC出现假包膜。HAML与HCC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8、7.219,P<0.01)。结论 CT检查可以显示HAML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HCC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脂瘤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胫骨前肌横向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曾贵刚 李峻 +3 位作者 张申 彭海东 谢施海 孙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疲劳性胫痛、胫骨前肌静息状态下横向弹性的影响。方法:16名患疲劳性胫痛的男排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训练后于胫骨前肌采用低频电刺激放松肌肉,对照组休息不做处理。采用Myotonometer...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疲劳性胫痛、胫骨前肌静息状态下横向弹性的影响。方法:16名患疲劳性胫痛的男排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训练后于胫骨前肌采用低频电刺激放松肌肉,对照组休息不做处理。采用Myotonometer肌肉状态测试系统于训练前、训练后和治疗后(休息后)测量队员左侧胫骨前肌静息状态横向弹性。结果:训练后,两组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压力-位移曲线均显著下移,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均显著减少;治疗后(对照组为休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胫骨前肌压力-位移曲线明显上升,AUC显著增加,但治疗组压力-位移曲线与AUC的改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电刺激能显著增加患疲劳性胫痛的男排运动员胫骨前肌静息状态下的横向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疲劳性胫痛 横向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手术后复发因素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陶英群 梁国标 +6 位作者 李智勇 王运杰 吴安华 王海龙 卢亦成 胡国汉 刘震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5-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手术切除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162例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的位于静脉窦旁、镰旁、以及一些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凸面脑膜瘤,随访3~5年,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ox模型统... 目的探讨脑膜瘤手术切除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162例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的位于静脉窦旁、镰旁、以及一些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凸面脑膜瘤,随访3~5年,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ox模型统计学方法,分析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形状)、病理分级、免疫组化指标[包括肿瘤增殖标志物Ki-67,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53例脑膜瘤复发(复发率32.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AR、ER、PR、Ki-67抗体在部分脑膜瘤标本细胞核中呈阳性表达。Cox模型显示肿瘤大小、形状、病理级别和Ki67的表达与复发相关(P<0.05)。结论脑膜瘤显微镜下切除后5年内复发率较高。体积较大、不规则形态、病理Ⅱ级和Ⅲ级、Ki67表达阳性是复发的危险因素,随访时间延长复发率有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手术: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曾贵刚 李峻 +2 位作者 彭海东 谢施海 张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0-55,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鼠血管性痴呆的造模方法和造模后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神经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等观测指标,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模型 动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球运动员机体功能及伤病网络评估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贵刚 袁晓舟 +3 位作者 彭海东 张申 谢施海 李峻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538,共4页
运用互联网与信息管理技术,针对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建立运动员个体运动损伤档案、专项运动能力数据库以及专项损伤评估体系。通过对运动员机体功能及伤病情况实施个体化的科学管理与评估,有效监控每位排球运动员的伤病、训练情况,... 运用互联网与信息管理技术,针对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建立运动员个体运动损伤档案、专项运动能力数据库以及专项损伤评估体系。通过对运动员机体功能及伤病情况实施个体化的科学管理与评估,有效监控每位排球运动员的伤病、训练情况,为教练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改进方案,预防运动员伤病的发生,提高运动员竞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 运动员 损伤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桡骨骨折的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刊石 王立邦 +3 位作者 徐瑞生 吴洁石 薛骏 包聚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观察桡神经浅、深支的形态学特征,以便更安全、方便地开展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方法:观察40套上肢标本中桡神经浅、深支进行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并应用于19例桡骨骨折患者的交锁髓内钉手术操作。结果:桡神经浅支在距离Li... 目的:观察桡神经浅、深支的形态学特征,以便更安全、方便地开展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方法:观察40套上肢标本中桡神经浅、深支进行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并应用于19例桡骨骨折患者的交锁髓内钉手术操作。结果:桡神经浅支在距离Lister结节(36.9±9.7)mm近段桡侧处分出内、外侧两支,在前臂旋前位采用外侧入路置入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时,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最短距离为15.5mm,19例桡骨骨折患者手术操作均安全、顺利完成,无桡神经浅、深支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进钉点选择Lister结节不易损伤桡神经浅支,但选择切口时应注意尽量避开头静脉。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在前臂处于旋前位,从外侧入路锁钉时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可能性较小。置入远端锁钉的安全区域为距离肱桡关节面3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 桡神经深支 交锁髓内钉 桡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腓肠肌横向弹性与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施海 曾贵刚 +2 位作者 张申 彭海东 李峻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腓肠肌横向弹性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16名男排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训练后于腓肠肌采用低频电刺激放松肌肉,对照组休息不做处理。于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72 h采用...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腓肠肌横向弹性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16名男排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训练后于腓肠肌采用低频电刺激放松肌肉,对照组休息不做处理。于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72 h采用Myotonometer肌肉状态测试系统测量队员左侧腓肠肌静息状态横向弹性,同时检测CK的变化。结果:训练后72 h,治疗组腓肠肌静息状态下压力-位移曲线较对照组显著上移,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显著增加(P<0.01);CK也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AUC治疗前后差值(DAUC)与CK差值(DCK)有线性相关(r=0.908,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能增加腓肠肌静息状态横向弹性,减少CK,有效缓解男排运动员的肌肉紧张程度和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排球运动员 腓肠肌 横向弹性 血清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上神经的解剖和上颈椎前路手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洁石 徐瑞生 包聚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2-752,共1页
关键词 颈椎 喉上神经 临床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CT、MRI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富业 马燕青 +3 位作者 邹薇薇 徐才国 尹雪军 王晨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CT、MRI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 PNET。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11例伴有椎体、附件骨质破坏。8例累及椎管内外,1例脊髓受侵,5例患者...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CT、MRI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 PNET。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11例伴有椎体、附件骨质破坏。8例累及椎管内外,1例脊髓受侵,5例患者可见不典型哑铃征,4例伴有转移。CT平扫为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上光镜下以小圆细胞及HomerWright玫瑰结为特征,免疫组化有两项以上神经源性抗体表达阳性,以CD99为著。结论:p PNET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靠病理和免疫组化。CT、MRI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的范围、内部结构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八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怀瑞 白如林 +2 位作者 黄承光 李宾 卢亦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513-516,共4页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开颅手术治疗 颅前窝底 DAVF 横窦-乙状窦 颅内出血 第二军医大学 栓塞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肿瘤病人发生癌因性疲劳状况的多维度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莉 蒋晓安 侯亮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3期586-589,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肿瘤人群中住院病人癌因性疲劳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干预工作提供具体指导。[方法]纳入516例住院肿瘤病人,记录病人一般资料、疾病信息和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填写简明疲劳量表、MDAnderson症状量表、K... [目的]了解中国肿瘤人群中住院病人癌因性疲劳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干预工作提供具体指导。[方法]纳入516例住院肿瘤病人,记录病人一般资料、疾病信息和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填写简明疲劳量表、MDAnderson症状量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Zung自评焦虑量表和Zung自评抑郁量表。相关因素分为环境维度、躯体症状维度、心理症状维度和生物医学维度,采用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后退法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因性疲劳是住院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发生率达81.0%,中度以上癌因性疲劳达60.0%。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4个维度中共有10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环境维度4个因素:年龄、病程、知情状况和工作状态,生物医学维度2个因素:单核细胞计数、白蛋白含量,躯体症状维度2个因素:气短程度和口干程度,心理症状维度2个因素:睡眠不安和瞌睡。多维度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纳入3个变量:单核细胞计数、白蛋白含量和口干程度。[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白蛋白含量和口干程度是住院肿瘤病人癌因性疲劳发生的独立预测变量,提示全身性慢性炎症过程、相关身心症状、营养状况将是今后癌因性疲劳机制研究和干预实践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人 癌因性疲劳 预测因素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志鹏教授理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丹 戴彦成 唐志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38-2740,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无法根治的难治性疾病,唐志鹏教授认为此病虽病位在肠腑,但其致病之本仍在于脾,故常以健脾益肠、温脾止泻、清脾祛滞、解郁舒脾等理脾助运之法来治疗,常获良效。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理脾法 @唐志鹏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多节段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康复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贵刚 李峻 张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0-1101,共2页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fi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骨内良性病变,约占骨内良性肿瘤的1%.可独立发病,也可在骨肿瘤的基础上并发。本病多发生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主要是股骨、胫骨、肱骨及尺骨等,发生在脊柱的较少见。...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fi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骨内良性病变,约占骨内良性肿瘤的1%.可独立发病,也可在骨肿瘤的基础上并发。本病多发生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主要是股骨、胫骨、肱骨及尺骨等,发生在脊柱的较少见。目前颈椎多节段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康复还未见报道.我科2009年5月收治1例颈3—5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患者.经5个月康复训练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术后康复治疗 多节段 颈椎 2009年 良性病变 良性肿瘤 四肢长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