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丙酚伍用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 被引量:111
1
作者 侯炯 程文华 +2 位作者 许涛 徐美英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564-565,共2页
目的 :研究异丙酚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三组 ,A组 2 2例为对照组 ,B组 2 2例 ,C组 2 0例。A组静注异丙酚 2mg/kg ,B组静注异丙酚2mg/kg及 1μg/kg芬太尼 ,... 目的 :研究异丙酚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三组 ,A组 2 2例为对照组 ,B组 2 2例 ,C组 2 0例。A组静注异丙酚 2mg/kg ,B组静注异丙酚2mg/kg及 1μg/kg芬太尼 ,C组静注异丙酚 2mg/kg及 2 μg/kg芬太尼。异丙酚均于 45~ 6 0秒缓慢注入。观察三组患者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时间B、C两组少于A组 (P <0 0 1) ,苏醒时间B组少于A组 (P <0 0 5 )。异丙酚用量B、C两组均少于A组 (P <0 0 1)。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 45 %、B组 5 0 %、C组85 % ,A、B两组的发生率接近 ,无显著性差异 ,但两组均与C组相差显著 (P <0 0 1,P <0 0 5 )。而呼吸抑制的平均时间B组为最短。结论 :异丙酚联合应用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加强镇痛 ,减少异丙酚用量。异丙酚联合应用1μg/kg芬太尼 ,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异丙酚 芬太尼 配伍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马宇 苏佳灿 +1 位作者 陈建芳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下肢战伤麻醉救护中的价值。方法模拟下肢战伤麻醉处理方式,为58例下肢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及清创实施麻醉。经抗休克稳定后,将拟接受手术救治的患者随机分入P组和S组,各29例。P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下肢战伤麻醉救护中的价值。方法模拟下肢战伤麻醉处理方式,为58例下肢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及清创实施麻醉。经抗休克稳定后,将拟接受手术救治的患者随机分入P组和S组,各29例。P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髂筋膜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后行清创和骨折固定手术;S组则采用传统的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麻醉后接受相同的手术救治。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麻醉意外发生情况、麻醉效率、麻醉后持续镇痛时间和患者整体感受(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麻醉后,S组有20例(71%)患者循环不稳定、2例(7%)患者呼吸困难,经麻醉医师处理后稳定(1例因插管改全麻退出研究),而P组患者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P组患者从入手术室到手术前的麻醉时间短于S组(P<0.01),同时P组患者输液量低于S组(P<0.01);术后P组麻醉镇痛时间长于S组(P<0.01);患者整体感受提示P组患者从麻醉开始直至术后的舒适度优于S组(P<0.01)。结论从安全性和整体舒适度方面比较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的麻醉处理方式,区域神经阻滞技术优于传统的椎管内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野战麻醉 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垂体大腺瘤 被引量:10
3
作者 岳志健 周晓平 +3 位作者 洪波 刘建民 侯炯 孙志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14-716,共3页
目的 :探索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效果。 方法 :1 993年 3月至 1 999年 6月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患者 54例。结果 :全切除 3 6例 ( 66.7% ) ,大部分切除 1 2例 ( 2 2 .2 % ) ,部分切除 6例 ( 1 1 .1 % )。随访 3 5例 ... 目的 :探索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效果。 方法 :1 993年 3月至 1 999年 6月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患者 54例。结果 :全切除 3 6例 ( 66.7% ) ,大部分切除 1 2例 ( 2 2 .2 % ) ,部分切除 6例 ( 1 1 .1 % )。随访 3 5例 ,随访时间 7~3 4个月 ,其中 3 1例视力视野恢复正常 ,MRI扫描鞍上结构恢复 2 9例。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症 9例 ( 1 6.7% )和脑脊液漏 7例( 1 2 .9% )。所有病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结论 :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是安全有效的 ,因为能迅速解除肿瘤对视神经和下丘脑的压迫。术后放疗效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蝶窦 垂体大腺瘤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熊源长 陈辉 +4 位作者 杨小虎 倪文 王恒跃 许华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时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相同方法快速静脉诱导置入喉罩后,术中以普鲁泊福复合0.1、0.2、0.4μg.kg-1.min...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时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相同方法快速静脉诱导置入喉罩后,术中以普鲁泊福复合0.1、0.2、0.4μg.kg-1.min-13种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微泵静脉注射维持麻醉,监测麻醉过程中的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记录术中用药、体动情况以及苏醒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知晓发生。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1.min-1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大,患者体动发生率高(45%,9/20),所用肌松药量多;0.2μg.kg-1.min-1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患者苏醒较快;0.4μg.kg-1.min-1时,术中心率、血压抑制作用明显,所用血管活性药物量大,术后患者苏醒时间长。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应用喉罩通气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用剂量为普鲁泊福4mg.kg-1.h-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时,能够获得术中麻醉深度和术后苏醒两方面的平衡,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较佳的瑞芬太尼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喉罩 输尿管镜 激光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中心结合以案例为中心双轨式教学方法在外科ICU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顾月霞 彭琳 韩文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68-70,73,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以案例为中心(case based learning,CBL)双轨式教学方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第...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以案例为中心(case based learning,CBL)双轨式教学方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SICU实习的179名护生按照实习阶段分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和观察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观察组采用PBL结合CBL双轨式教学。实习结束时组织护生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同时以十分制评分调查观察组护生对双轨式教学的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带教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带教评价条目的反馈均分较高,为(8.42±0.46)分。结论应用PBL结合CBL双轨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护生在SICU实习的自主性和参与积极性,培养和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中心 双轨式教学 外科重症监护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自控镇痛增加矫形外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涛 汤媛 +2 位作者 张伟时 熊源长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矫形外科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静脉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芬太尼 氟哌利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喷妥钠、氯胺酮与安定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堂成 张春才 +2 位作者 康庆林 严晓晴 许硕贵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硫喷妥钠、氯胺酮与安定复合麻醉在兔实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1 1 6只外科手术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硫喷妥钠 (2 5 % ,0 6ml kg)行诱导麻醉 ,实验手术前按 1ml kg腹腔注射氯胺酮和安定混合液 1... 目的 探讨硫喷妥钠、氯胺酮与安定复合麻醉在兔实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1 1 6只外科手术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硫喷妥钠 (2 5 % ,0 6ml kg)行诱导麻醉 ,实验手术前按 1ml kg腹腔注射氯胺酮和安定混合液 1ml kg(氯胺酮 1 2 5 % ,安定 0 1 2 5 % )。术中发现动物有苏醒躁动征象 ,可通过腹腔注射追加氯安合剂 (1ml kg)及硫喷妥钠溶液 (0 5ml kg)。结果 动物无一例死亡。三种药物合用每次可产生麻醉时间为 30~ 4 5min ,可根据手术需要决定追加药物次数。该麻醉能满足手术要求。结论 采用静脉诱导 +腹腔注射可安全快速地获得麻醉效果 ,适用于连续多个动物手术。硫喷妥钠、氯胺酮联合使用 ,麻醉时效同步 ,便于控制麻醉时间。以上方案产生麻醉效果确实 ,过程安全 ,可满足常见兔实验 ,如四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喷妥钠 氯胺酮 实验兔 麻醉 安定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深度指数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可行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晓虹 李金宝 +1 位作者 邓小明 熊源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44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R_0、R_2、R_4、R_6组(n=11)。R_0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生理盐水.R_2、R_4、R_...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44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R_0、R_2、R_4、R_6组(n=11)。R_0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生理盐水.R_2、R_4、R_6组分别以效应室靶浓度(RCe)2、14、6 ng/ml TCI瑞芬太尼,输注10 min时开始TCI丙泊酚,初始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PCe)均为1.5μg/ml.每4 min增加0.5μg/ml,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为1分时给予强直刺激,记录在睫毛反射消失、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CSI、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t index.BIS)、PCe,并对CSI与改良OAA/S评分、BIS、PCe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R_0组相比,R_2、R_4、R_6组睫毛反射消失、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CSI、BIS明显升高,PCe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CSI与改良OAA/S评分、BIS呈正相关,与PCe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CSI可用于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指数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镇静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苏醒期新斯的明致过敏反应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珍珍 陈芳 +3 位作者 周懿 蓝升 凡丽华 刘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516,共2页
患者,男,43岁,65kg,ASAI级,因体检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增高半年,拟在全麻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前常规检查无异常,既往无手术史及过敏史。
关键词 致过敏反应 麻醉苏醒期 新斯的明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常规检查 过敏史 手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手术的麻醉管理与脑保护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美英 马宇 +1 位作者 张富军 景在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03-304,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与脑保护效果。方法  37例颈动脉手术的病人 ,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采用局部低温及药物治疗综合措施实施脑保护。对其中 1 2例病人以监测脑氧供需平衡的方法 ,评价综合脑保护措施的效果。结果 全组... 目的 探讨颈动脉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与脑保护效果。方法  37例颈动脉手术的病人 ,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采用局部低温及药物治疗综合措施实施脑保护。对其中 1 2例病人以监测脑氧供需平衡的方法 ,评价综合脑保护措施的效果。结果 全组病人麻醉及脑保护效果满意。颈动脉阻断后的颈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有增加趋势 (P >0 0 5) ;但颈动脉开放后 ,脑的颈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比阻断前显著增加 (P <0 0 5)。结论 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 ,局部低温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但不能完全消除脑的缺血 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手术 麻醉管理 脑保护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策略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珠凤 葛圣金 +1 位作者 薛张纲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9-1334,共6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策略对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无术前用药。研究患者清醒平卧位自主呼吸(T1)、清醒侧卧位自主呼吸(T2)、单纯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T3)、单纯... 目的探讨肺保护策略对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无术前用药。研究患者清醒平卧位自主呼吸(T1)、清醒侧卧位自主呼吸(T2)、单纯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T3)、单纯全麻平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4)、单纯全麻侧卧位双肺通气(T5)、单纯全麻侧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6)、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皮时(T7)以及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开胸膜时(T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V、心脏指数(CI)4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SVV变化与HR、MAP、CI的相关性。4个指标数据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决定进一步统计学检验方案,4个数据组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T8时间点SVV、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CI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齐性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VV在T2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CI在T1时间点与T3~T8时间点之间,CI在T2时间点与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1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2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4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VV与CI呈负相关(r=-0.267,P=0.018)。结论术前无容量不足的患者体位改变(从仰卧位到侧卧位)对SVV和HR无显著影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对SVV、HR、MAP和CI均无显著影响;麻醉因素可引起MAP和CI明显下降,且麻醉状态下被动翻身动作可引起MAP和CI升高,SVV变化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每搏量变异度 肺保护策略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平波 李文献 +2 位作者 黄静霞 林福清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CEA的麻醉管理。其中男25例,女1例,平均年龄(68.3±13.2)岁。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颈动脉阻断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将血压维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CEA的麻醉管理。其中男25例,女1例,平均年龄(68.3±13.2)岁。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颈动脉阻断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将血压维持在较基础值高10%~20%的水平。平均阻断时间为(24.4±7.1)min,苏醒时间(7.1±2.2)min。术后除1例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外(经处理后痊愈),没有1例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可安全用于CEA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神经传导阻滞 颈丛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后野外条件下医疗救治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健儿 吕燕 +3 位作者 徐进 朱文忠 许涛 侯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44-746,共3页
目的:总结地震后野外条件下医疗救治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在野外条件下实施的89例患者麻醉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结果:气管插管全麻1例,氯胺酮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复合局部麻醉16例... 目的:总结地震后野外条件下医疗救治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在野外条件下实施的89例患者麻醉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结果:气管插管全麻1例,氯胺酮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复合局部麻醉16例,硬膜外阻滞59例,臂丛神经阻滞13例。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明显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少尿等并发症。结论:在野外条件下实施麻醉,以保证安全、减少患者痛苦和精神创伤、减少麻醉并发症为原则,麻醉方法的选择需因人而异、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麻醉 围手术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下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志萍 秦海庆 +1 位作者 李文献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3-575,共3页
目的:研究氟马西尼能否逆转异氟烷麻醉下经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的降低。方法:40~55岁女性患者80例,ASAⅠ~Ⅱ级,择期金麻下经腹腔镜行子宫手术。随机分为氟马西尼组和安慰剂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全身麻醉,术毕4个成串刺激出... 目的:研究氟马西尼能否逆转异氟烷麻醉下经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的降低。方法:40~55岁女性患者80例,ASAⅠ~Ⅱ级,择期金麻下经腹腔镜行子宫手术。随机分为氟马西尼组和安慰剂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全身麻醉,术毕4个成串刺激出现2个以上肌颤反应后,停用异氟烷,出现4个肌颤反应后拔除气管导管,氟马西尼组静脉推注氟马西尼0.5 mg,安慰剂组给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清醒时间及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寒颤、皮疹等并发症。术前1 d(T_0)及给药后30 min(T_1)、1 h(T_2)、2 h(T_3)、24 h(T_4)分别进行空间表像效率、单词再忆、图片再认、简单计算能力、斯特鲁普色字测验(SCWT)。结果:氟马西尼组术后清醒显著较安慰剂组快,分别为(10±5)min和(14±6)min。两组术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直至24 h才恢复正常。T_1、T_2时,氟马西尼组的空间表像效率、单词再忆、图片再认、简单计算能力及SCWT测验成绩均优予安慰剂组(P<0.05)。T_3时,两组认知功能无差异,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烷麻醉后腹腔镜子官手术患者的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降低,以术后2 h内明显,24 h后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氟马西尼能部分逆转异氟烷所造成的认知功能降低,促进异氟烷麻醉后的苏醒,以给药后1 h内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氯烷 氯马西尼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外科气管切开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来 万小健 +2 位作者 卞金俊 朱科明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5-1026,共2页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外科气管切开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风心病人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美英 于布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9-71,共3页
本文报告91例重症风心病人施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认为采用小剂量芬太尼诱导,根据瓣膜病变类型和术前心室率选择不同肌肉松弛药,依手术刺激强弱适时调整麻醉深度,体外循环过程中注意心肌保护,复... 本文报告91例重症风心病人施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认为采用小剂量芬太尼诱导,根据瓣膜病变类型和术前心室率选择不同肌肉松弛药,依手术刺激强弱适时调整麻醉深度,体外循环过程中注意心肌保护,复苏后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此类病人麻醉处理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内膜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隋波 俞卫锋 +2 位作者 缪明永 马永德 刘树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与方法:实验研究了4种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氟烷在高浓度可引起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降低;安氟醚、异氟醚高浓度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 目的与方法:实验研究了4种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氟烷在高浓度可引起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降低;安氟醚、异氟醚高浓度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也有降低作用;七氟醚对肝线粒体基本无影响。结论:提示氟烷肝毒性引起的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除了与低流性缺氧有关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肝线粒体 细胞色素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对鼠肝线粒体膜磷脂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隋波 俞卫锋 +3 位作者 张广明 马永德 刘树孝 刘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91-593,共3页
吸入麻醉对鼠肝线粒体膜磷脂组分的影响隋波,俞卫锋,张广明,马永德,刘树孝,刘跃关键词麻醉药;肝;线粒体膜;磷脂;大鼠吸入麻醉药的肝毒性通常被认为与其还原代谢中间产物介导的脂过氧化反应而影响肝细胞膜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与功... 吸入麻醉对鼠肝线粒体膜磷脂组分的影响隋波,俞卫锋,张广明,马永德,刘树孝,刘跃关键词麻醉药;肝;线粒体膜;磷脂;大鼠吸入麻醉药的肝毒性通常被认为与其还原代谢中间产物介导的脂过氧化反应而影响肝细胞膜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与功能改变有关。本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吸入麻醉 线粒体膜 磷脂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氟烷性肝炎血、肝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与七氟醚麻醉比较(氟烷性肝炎的研究Ⅳ)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卫锋 于布为 +1 位作者 王景阳 刘树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4-66,共3页
雄性SD大鼠饮用含苯巴比妥钠(1mg/ml)的饮水1周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例:NC,21%O_2/79%N_2;HC,14%O_2/86%N_2;HS,14%O_2/86%N_2/1.2MAC七氟醚;HH,14%... 雄性SD大鼠饮用含苯巴比妥钠(1mg/ml)的饮水1周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例:NC,21%O_2/79%N_2;HC,14%O_2/86%N_2;HS,14%O_2/86%N_2/1.2MAC七氟醚;HH,14%O_2/86%N_2/1.2MAC氟烷。吸入时间为1h。24h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及肝匀浆中锌、铜、铁、钙的含量。结果HH组肝匀浆中铜、锌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钙离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H组血浆中铁、铜、锌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氟烷肝损害过程中铜、铁、锌由损伤肝组织向血浆中释放,这种释放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平行。而且体内微量元素平衡的改变又会加重氟烷性肝损害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肝毒性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泊福、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颈椎手术的效果评估
20
作者 许平波 熊源长 +3 位作者 李金宝 黄静霞 林福清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评价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颈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地氟烷/瑞芬太尼(DR)组:地氟烷1~2 MAC+瑞芬太尼0.15~0.40μg·kg-1·min-1;地氟烷/芬太尼(DF)组:地氟烷1... 目的:评价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颈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地氟烷/瑞芬太尼(DR)组:地氟烷1~2 MAC+瑞芬太尼0.15~0.40μg·kg-1·min-1;地氟烷/芬太尼(DF)组:地氟烷1~2 MAC+芬太尼0.05 mg间断静推;普鲁泊福/瑞芬太尼(PR)组:普鲁泊福50~100μg·kg-1·min-1+瑞芬太尼0.15~0.40 μg·kg-1·min-1;普鲁泊福/芬太尼(PF)组:普鲁泊福50~100 μg·kg-1·min-1+芬太尼0.05 mg间断静推.记录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拔管时间、指令性活动恢复时间.术后90 min、24 h由专人应用简化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inventory,STA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疼痛程度,并记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应用瑞芬太尼的两组(DR组和PR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拔管时间、指令性活动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应用芬太尼的两组(DF组和PF组)(P<0.05);术后90 min,全凭静脉麻醉的两组(PR组和PF组)STAI评分显著低于吸入麻醉的两组(DR组和DF组)(P<0.05),但24 h后差异不显著;术后90 min、24 h,全凭静脉麻醉的两组恶心呕吐率显著低于吸入麻醉的两组(P<0.05),且VAS评分较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颈椎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完全、术后精神状态好、恶心呕吐率低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地氟烷 普鲁泊福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颈椎手术 恶心 呕吐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