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习护生与骨科住院患者沟通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凤梅 于佳佳 +1 位作者 朱小霞 傅利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5期9-12,共4页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与骨科住院患者沟通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3月,采取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关节病区实习的5名护生和初次住院的5例患者为访谈对象,采用现象学方法分别对其进行深入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归...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与骨科住院患者沟通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3月,采取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关节病区实习的5名护生和初次住院的5例患者为访谈对象,采用现象学方法分别对其进行深入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结果影响实习护生与骨科住院患者沟通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生的意识、知识和技能等自身因素、患者的需求以及老师带教。结论带教老师应加强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技巧的指导,强化其沟通意识,以为其今后进入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骨科 沟通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54
2
作者 黄俊 纪方 +2 位作者 曹磊 蔡晓斌 付青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分别采用DHS(DHS组,n=59)、Gamma钉(Gamma钉组,n=46)和PFNA(PFNA组,n=53)治疗并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8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各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和Gamma钉组低。DHS组、Gamma钉组和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6.44%、84.78%和90.57%,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Gamma钉组与PFNA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骨干天鹅型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9
3
作者 张春才 许硕贵 +5 位作者 王家林 禹宝庆 王秋根 张秋林 梁雨田 王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 :研制应用于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内固定的新型记忆合金接骨器。方法 :利用镍钛合金与上肢骨干解剖生理的特性和特征 ,采用光弹、电测及三维有限元法研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临床应用于锁骨、肱骨、尺桡骨干骨折与骨不连 188... 目的 :研制应用于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内固定的新型记忆合金接骨器。方法 :利用镍钛合金与上肢骨干解剖生理的特性和特征 ,采用光弹、电测及三维有限元法研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临床应用于锁骨、肱骨、尺桡骨干骨折与骨不连 188例 2 43根 ,平均随访 2 .2 5年。结果 :SMC在轴向多点位抗剪、折、旋 ,持骨力 98.40~ 12 5 .0 5 N;在纵向 ,将 15 2~ 196 N的记忆应力作用于骨断端。骨不连 92例 10 6根 ,平均术后 3.8个月 ,不连处为类骨板样骨替代 ;骨折 93例 134根 ,平均术后2 .6个月骨折处为骨板样愈合。全部病例无感染、无取出本器后再骨折和因本器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优良率 98.76 %。结论 :SMC多点位轴向持骨、纵向加压 ,是治疗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新而有效的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腰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46
4
作者 王炤 赵杰 +2 位作者 王以近 王新伟 侯铁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斜向植入 ) ;(4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5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6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对单枚腰椎融合器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 ,腰椎的即刻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定 ,并进行比较。 结果 :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 ,其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正常标本显著下降 (P<0 .0 5 ) ;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植入椎间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 (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 )显著提高 (P<0 .0 5 ) ,但仍低于正常标本 (P<0 .0 5 ) ;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对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和正常标本显著提高 (P<0 .0 5 )。结论 :斜向植入单枚腰椎间融合器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其生物力学性能优良 ,强度和刚度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枚腰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 被引量:26
5
作者 纪方 王秋根 +8 位作者 汪滋民 栗景峰 张秋林 蔡晓冰 王万忠 方大标 陆晴友 唐昊 谭瑞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采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45~7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7例,建筑施工伤4例.其中7例... 目的:探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采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45~7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7例,建筑施工伤4例.其中7例为Ⅱ度开放伤,14例闭合伤.3例多发伤,6例多发骨折.11例胫骨多节段骨折,骨折分型按AO分型C型17例,SchatzkerⅥ型4例.结果:本组21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19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80 min,术中无输血,出血100~300 ml.术后患者无发热.未出现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周,无短缩以及旋转畸形,仅1例稍向前成角小于5°.外观无明显畸形,膝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钢板固定 胫骨骨折 接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退变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4
6
作者 项耀钧 沈洪兴 +4 位作者 沈茜 周凯 李家顺 侯铁胜 贾连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 IL- 1β、IL- 6、IL- 8、TNF- α的含量 ;随机取 8例 CSM患者的外周血作检测。 结果 :CSM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自身血清 (P<0 .0 5 ,P<0 .0 1) ,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P<0 .0 1)。结论 :局部慢性炎症参与颈椎间盘退变过程 ,IL - 1β、IL - 6、IL - 8、TNF-α水平的增高 ,使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引起颈椎骨代谢异常 ;这可能是导致颈椎退变逐渐加重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退变椎间盘 局部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超 吴大江 +6 位作者 谢杨 王传锋 陈自强 李志琨 范建平 陈超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 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 (79%~93%) 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融合 伤椎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对疼痛相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6 位作者 单晓巍 李明 赵杰 傅强 李少华 鲁凯武 王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髓核自身在腰腿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置于硬膜外腔,造成非压迫性的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并对其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及机械刺激回缩阈值进行测定。结果:即使在无... 目的:探讨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髓核自身在腰腿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置于硬膜外腔,造成非压迫性的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并对其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及机械刺激回缩阈值进行测定。结果:即使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可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行为。结论: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推测髓核中的液体漏出刺激神经根和硬膜可能是临床上产生腰腿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自体移植 大鼠 髓核移植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和骨不连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许硕贵 张春才 +5 位作者 苏佳灿 刘晓华 吴亦农 吴建国 薛召军 丁祖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目的 :研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治疗骨折和骨不连及其产生的动态记忆应力促进骨愈合的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 :利用计算机仿真三维有限元技术 ,对 SMC固定肱骨的生物力学行为进行模拟 ,接骨器有限元模型共划分了 3 487个单元 ,节点数为... 目的 :研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治疗骨折和骨不连及其产生的动态记忆应力促进骨愈合的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 :利用计算机仿真三维有限元技术 ,对 SMC固定肱骨的生物力学行为进行模拟 ,接骨器有限元模型共划分了 3 487个单元 ,节点数为 5 397,单元采用 2 0节点四面体三维砖块单元 ;肱骨有限元模型共划分 5 783个单元 ,节点数为 986 3,单元采用 10节点四面体三维单元。结果 :接骨器固定肱骨后其内表面受拉力 ,外表面受压力 ,变形最大的加压部第一结构主应力最大值分别为 2 2 4.5 MPa和 - 34MPa,远小于其极限应力与疲劳极限 ;其维持轴向的动态记忆持骨力为 12 5 .0 5 N,纵向动态记忆加压力 196 N;被固定肱骨应力分布均匀 ,各节点所受应力主要为正应力。结论 :SMC有良好的耐疲劳与重复使用性 ,其固定后产生的动态记忆加压应力场 ,有利于固定肱骨的稳定并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三维有限元分析 动态记忆应力 肱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和骨不连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许硕贵 张春才 +4 位作者 苏佳灿 曾伟明 顾绍德 方如华 张林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46-948,共3页
目的 :研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治疗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特征。 方法 :利用电测、二维 (2 D)、三维 (3D)光弹性技术 ,通过贴片、标定电测得到 SMC的载荷 -应变曲线 ,并通过固定新鲜人体肱骨 ,计算 SMC的动态记忆持骨力值 ;通过 2 D... 目的 :研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治疗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特征。 方法 :利用电测、二维 (2 D)、三维 (3D)光弹性技术 ,通过贴片、标定电测得到 SMC的载荷 -应变曲线 ,并通过固定新鲜人体肱骨 ,计算 SMC的动态记忆持骨力值 ;通过 2 D光弹性技术计算 SMC鹅颈加压部动态记忆加压力值 ;用精密浇铸法得到肱骨环氧树脂 3D光弹性模型 ,模仿临床使用 ,得到SMC固定下的肱骨模型 3D应力场分布 ,同时利用 L eize偏光显微镜结合三维光弹法 ,计算肱骨模型考察点 3D应力场中的 6个应力分量。 结果 :电测 SMC动态记忆持骨的生物学力值为 110 .35 N。 2 D光弹测得纵向动态记忆加压力为 16 3.88N。 3D光弹测得 SMC的鹅颈 -加压部、鹅体 -接骨板部、鹅翼 -持骨部三部相互协调 ,记忆持骨 ,形成动态 3D立体固定 ,产生全场应力分布。3D应力分离表明 SMC固定后骨折端的应力基本为正应力。结论 :SMC空间立体记忆固定的应力场 ,有利于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记忆应力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肱骨骨折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附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栗景峰 沈洪兴 +1 位作者 赵杰 侯铁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我院1993~2001年间40例21岁以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保守治疗7例,单侧椎板开窗术治疗16例,半椎板切除术治疗14例,双侧椎板开窗术...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我院1993~2001年间40例21岁以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保守治疗7例,单侧椎板开窗术治疗16例,半椎板切除术治疗14例,双侧椎板开窗术治疗3例.随访时间3~10年,平均(4.2±0.6)年,并采用JOA评分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腰痛及腿痛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组治疗后无患者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情况.随访时发现8例手术治疗患者偶尔有轻度腰痛,但不影响生活;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仍存在感觉麻木;手术组患者未发现明显腰椎退变情况.手术组JOA评分改善优于非手术组,各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表现为症状较轻但体征较重;在诊断上,体征、影像学改变比症状可靠;治疗上宜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龙坡 龚海洋 +5 位作者 李全 蔡郑东 纪方 李明 傅强 何大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微创治疗胸腰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例共11处脊柱转移瘤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56.6±13.9)岁;病灶位于T111处,T121处,L12处,L22处,L43处,L52处... 目的评价影像学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微创治疗胸腰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例共11处脊柱转移瘤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56.6±13.9)岁;病灶位于T111处,T121处,L12处,L22处,L43处,L52处。对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影像学定位引导RFA联合PKP进行治疗。术中射频消融时间设定为4~6min,治疗温度(95±5)℃,射频电极有效治疗直径1.5~2.0cm。所有电极都准确插入瘤巢中心,对于肿瘤形状不规则病灶调整电极角度和方向多次消融。平均随访(8.4±2.1)个月,视觉模拟标度尺(VAS)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疗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术后24h观察生命体征并行抗感染治疗,术后3dVAS值明显下降,术后1周及1、3、6个月症状无复发,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影像学定位引导下RFA联合PKP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简单、微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椎体 肿瘤转移 射频消融 后凸成型术 热场 热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形成作用及其调控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1 位作者 黄清春 吴岳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 ,它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发挥生理功能 :(1 )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 )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 ,如 :缺氧、癌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 ,它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发挥生理功能 :(1 )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 )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 ,如 :缺氧、癌基因、细胞因子、细胞间质成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血管形成 基因结构 受体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减张缝合提高张力皮瓣存活率的机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年申生 吴岳嵩 +2 位作者 王秋根 侯铁胜 张春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82-984,共3页
目的 :探讨网状减张小切口缝合法 (MRSI)提高张力皮瓣存活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张力皮瓣模型 ,分别测定 MRSI及张力缝合后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素 (E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网状... 目的 :探讨网状减张小切口缝合法 (MRSI)提高张力皮瓣存活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张力皮瓣模型 ,分别测定 MRSI及张力缝合后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素 (E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网状减张组皮瓣组织中 ET及 MDA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均较张力组显著降低 (P<0 .0 5 ) ;而前者 SOD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 .0 5 )。 结论 :ET及 MDA含量降低可能是 MRSI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皮瓣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减张小切口 外科皮瓣 内皮缩血管肽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次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脊柱侧凸矫形手术(附14例报告) 被引量:16
15
作者 翟骁 陈自强 +7 位作者 杨明园 赵颖川 倪海键 朱晓东 赵检 王飞 赵云飞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总结国内首次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经验体会并验证其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4例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手术。男性6例,女性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术中记录... 目的总结国内首次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经验体会并验证其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4例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手术。男性6例,女性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术中记录机器人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和注册时间等,术后采用CT检查螺钉位置。结果共使用机器人置入螺钉148枚,平均配准次数(移动平台)为(1.7±0.9)次,平均透视次数为(11.2±7.7)次,平均配准时间(平台安装+透视配准)为(19.3±6.2)min。从配准完成后,平均每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4±0.9)min。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50.1°(40°~63°)矫正至12.8°(2°~28°),平均矫正率74.9%。术后CT平扫显示,机器人辅助置钉的准确率为95.3%(141/148)。结论 Mazor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定位精度高、手术安全性好,将成为未来脊柱外科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机器人 导航 矫形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马宇 苏佳灿 +1 位作者 陈建芳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下肢战伤麻醉救护中的价值。方法模拟下肢战伤麻醉处理方式,为58例下肢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及清创实施麻醉。经抗休克稳定后,将拟接受手术救治的患者随机分入P组和S组,各29例。P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下肢战伤麻醉救护中的价值。方法模拟下肢战伤麻醉处理方式,为58例下肢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及清创实施麻醉。经抗休克稳定后,将拟接受手术救治的患者随机分入P组和S组,各29例。P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髂筋膜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后行清创和骨折固定手术;S组则采用传统的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麻醉后接受相同的手术救治。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麻醉意外发生情况、麻醉效率、麻醉后持续镇痛时间和患者整体感受(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麻醉后,S组有20例(71%)患者循环不稳定、2例(7%)患者呼吸困难,经麻醉医师处理后稳定(1例因插管改全麻退出研究),而P组患者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P组患者从入手术室到手术前的麻醉时间短于S组(P<0.01),同时P组患者输液量低于S组(P<0.01);术后P组麻醉镇痛时间长于S组(P<0.01);患者整体感受提示P组患者从麻醉开始直至术后的舒适度优于S组(P<0.01)。结论从安全性和整体舒适度方面比较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的麻醉处理方式,区域神经阻滞技术优于传统的椎管内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野战麻醉 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卧位状态下枕高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贺石生 郜玉军 +3 位作者 侯铁胜 李明 赵杰 石志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9-710,共2页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社会的老龄化和长期伏案工作,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3]。研究发现: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睡眠时枕头使用不科学...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社会的老龄化和长期伏案工作,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3]。研究发现: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睡眠时枕头使用不科学,使颈椎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4-5]。每个人一生中超过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枕头 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强 侯铁胜 +3 位作者 杨国标 何大为 石志才 傅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4-555,共2页
目的:建立全颈椎(C1-T1)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根据一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T与CT重建片,采用断层CT扫描序列图像的自动重建方法,建立全颈椎(C1~T1)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它包... 目的:建立全颈椎(C1-T1)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根据一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T与CT重建片,采用断层CT扫描序列图像的自动重建方法,建立全颈椎(C1~T1)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它包括C1~T1共8个椎体,本模型高度模拟颈椎结构与材料特性,结构完整,空间结构的测量准确度高,单元划分精细,共有节点数166979,单元数12177。结论:所建立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可以用来进行颈椎生物力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有限元分析 成像 三维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表(SRS-22)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明 王传锋 +1 位作者 贺石生 朱晓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评价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表(SRS-22)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英文版SRS-22量表进行翻译和文化调适,由专家委员会确定最终的简体中文版量表。然后,将SRS-22及SF-36量表寄给87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患者。63... 目的:评价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表(SRS-22)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英文版SRS-22量表进行翻译和文化调适,由专家委员会确定最终的简体中文版量表。然后,将SRS-22及SF-36量表寄给87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患者。63位患者(72.4%)寄回了第一份调查表。这些患者(男6例,女57例)的平均年龄为(17.7±3.1)岁(14.3~23.8岁)。63位患者中的56位(88.9%)寄回了第二份调查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的评价指标分别为Cronbach’sα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同期效度通过与SF-36各维度的比较获得,评价指标为Pearson’s相关系数(r)。结果:4个维度(功能/活动度、疼痛、自我形象/外观、精神健康)的Cronbach’sα系数都大于0.7,治疗满意度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也是可以接受的。5个维度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78、0.86、0.81、0.84,显示了良好的重测信度。就同期效度而言,3个维度间的相关性极高,10个维度间的相关性高,相关性中等的维度有21个。结论: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拥有良好的信度及同期效度,可能对中国内地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患者的临床评估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生活质量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20
作者 倪丽亚 孙超智 +3 位作者 李斌本 马宇 苏佳灿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2-457,共6页
目的回顾比较髂筋膜间隙阻滞(同时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复合喉罩全麻与蛛网膜下隙阻滞应用于80岁以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非骨水泥型)的优劣性,探讨适合骨科高龄患者的个体化麻醉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80岁以上人... 目的回顾比较髂筋膜间隙阻滞(同时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复合喉罩全麻与蛛网膜下隙阻滞应用于80岁以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非骨水泥型)的优劣性,探讨适合骨科高龄患者的个体化麻醉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80岁以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麻醉相关资料,其中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喉罩全麻44例(G组),蛛网膜下隙阻滞54例(S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Ⅳ级。记录麻醉诱导前以及诱导后5、10、15、20、30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6h、术后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麻黄碱使用次数、合并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前、术后1d睡眠质量;调查手术医生对麻醉方案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患者ASAⅣ级例数多于S组(P<0.05)。术后6、24h时G组VAS评分低于S组(P<0.01),镇痛效果满意。两组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麻黄碱使用次数多于S组(P<0.01),S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高于G组(P<0.05)。两组手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案。在病例选择适当的情况下,髂筋膜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相比术后镇痛时间长,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蛛网膜下隙阻滞 髋置换关节成形术 80岁以上老年人 喉罩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