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右胸微创切口左房室瓣手术同期单极双房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冠鑫 韩林 +6 位作者 钟铿 李莉 陆方林 王崇 李白翎 王军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评价经右胸微创切口外科治疗左房室瓣病变并同期采用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左房室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共60例,经右胸微创切口行瓣膜手术及心内膜射频消融术30例为研究... 目的评价经右胸微创切口外科治疗左房室瓣病变并同期采用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左房室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共60例,经右胸微创切口行瓣膜手术及心内膜射频消融术30例为研究组,经正中切口行瓣膜手术30例为对照组,两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中行左房室瓣成形或置换,并应用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房颤,射频线路以改良迷宫Ⅲ手术为基础。随访并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房颤的消除率。结果研究组无中转开胸、再次瓣膜手术、延期拔除气管插管、血红蛋白尿、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延长、胸液量和输血量减少、住院日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出院时、术后6个月房颤消除率分别为96.7%、66.7%、73.3%和50%、23.3%、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经右胸微创切口实施左房室瓣手术同期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既达到微创的理念,又能有效处理左房室瓣并消除房颤,并不增加心内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术后早、中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单极射频消融 左房室瓣病变 心房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体外循环辅助下右侧乳房下小切口微创左房室瓣手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冠鑫 韩林 +7 位作者 陆方林 邹良建 崔勇 郎希龙 唐昊 徐激斌 钟铿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总结50例右侧乳房下小切口微创行左房室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采用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结合头灯光源辅助方法共对50例左房室瓣疾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左房室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微创组),所有患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仰卧位,右侧垫高20... 目的总结50例右侧乳房下小切口微创行左房室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采用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结合头灯光源辅助方法共对50例左房室瓣疾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左房室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微创组),所有患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仰卧位,右侧垫高20~30°,右上肢悬吊,插股动脉供血管、双极股静脉引流管的插管技术实施周围体外循环。手术主要切口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6~8cm(经该切口第4肋间进胸可进行心脏操作)+两孔(右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放置长冷灌针头和牵引上腔静脉阻断带、右侧腋中线第4肋间放置特制的升主动脉阻断钳和牵引下腔静脉阻断带),术者佩戴头灯,经切口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光源。经房间隔切口或房间沟切口进行左房室瓣手术。对照组为同期传统正中开胸左房室瓣手术的患者50例。结果微创组无中转开胸、延期拔除气管插管、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尿及手术死亡病例,4例术中低潮高频通气出现低氧血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因肋间肌肉血管出血再次原切口进胸止血。微创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辅助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胸液引流量、住院期间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室瓣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左房室瓣成形术后微量或轻度反流,右房室瓣轻度反流,成形效果满意。结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第4肋进胸结合术者头灯光源辅助、周围体外循环的方法行微创左房室瓣手术,手术安全,术野暴露良好、操作简便易掌握,较常规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隐蔽,术后早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体外循环 微创性外科手术 左房室瓣置换术 左房室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殷亮 王志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术后疗效。方法:检索2002-2008年间国内关于OPCAB与CCAB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用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 目的:综合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术后疗效。方法:检索2002-2008年间国内关于OPCAB与CCAB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用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1篇,合计病例1957例(OPCAB组984例,CCAB组973例)。Meta分析提示:OPCAB组术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上都明显低于CCAB组(P<0.05),在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上也明显少于CCAB组(P<0.05)。在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支数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1)。结论:OPCAB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比CCAB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