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变病程中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变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殷正丰 刘洪 +2 位作者 胡韪 董秀芬 吴孟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对106例肝硬变患者血清AFP含量进行18个月至7年时间的动态观察,分析AFP含量变化特点,探讨其变化类型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AFP含量在较高浓度(>60μg/L)反复波动的肝硬变人群的肝癌发生率(46%)明显高于其他肝硬变人群(P&l... 对106例肝硬变患者血清AFP含量进行18个月至7年时间的动态观察,分析AFP含量变化特点,探讨其变化类型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AFP含量在较高浓度(>60μg/L)反复波动的肝硬变人群的肝癌发生率(46%)明显高于其他肝硬变人群(P<0.05)。7例后来发展为肝癌的肝硬变患者血清AFP含量开始一直在200μg/L以下,但发现肝癌前半年内,其含量每月以1.5~4倍速率上升。因此,当血清AFP含量在高浓度持续波动,或经一段时间缓慢地上升后随即迅速升高,应认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早确诊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甲胎蛋白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后甲胎蛋白异质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殷正丰 虞紫茜 +3 位作者 崔贞福 胡韪 屠振兴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作者同步观察了26例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初期血清AFP和AFP异质体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7例血清AFP异质体随血清AFP转阴而消失,6个月内无1例复发;3例AFP虽未能转阴,但AFP异质体含量明显下降,6个月内亦... 作者同步观察了26例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初期血清AFP和AFP异质体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7例血清AFP异质体随血清AFP转阴而消失,6个月内无1例复发;3例AFP虽未能转阴,但AFP异质体含量明显下降,6个月内亦无1例复发;6例血清AFP含量下降,AFP异质体含量相对恒定,其中4例6个月内复发。我们初步认为,肝癌切除术后在观察AFP含量变化的同时,比较AFP异质体的变化,似能更真实地反映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凝集素 肝肿瘤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A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许青 刘彦君 +7 位作者 李石 谢天培 陈伟忠 张贤康 张俊平 王皓 钱卫珠 王华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中透明质酸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早期血清透明质酸及组织病理学的炎症程度均显著低于CCl4对照组(P<0.05),中、晚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晚期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虽低于CCl4对照组,但相差不显著。结论:上述剂量维生素A能减轻CCl4所致大鼠的早期肝脏损害,它可能有益于减轻其后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维生素A 羟脯氨酸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喜泰 韩絮琳 +2 位作者 屠振兴 秦一中 崔正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57例原发性肝癌(PHC)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感染标志(HBVM)及抗-HCV检测,发现我国130例患者HBVM的阳性率为88.5%,抗-HCV阳性率10...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57例原发性肝癌(PHC)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感染标志(HBVM)及抗-HCV检测,发现我国130例患者HBVM的阳性率为88.5%,抗-HCV阳性率10.8%,27例华裔印尼(印尼)患者的HBVM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9.3%及48.1%,提示我国PHC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CV感染不是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A-1、LFA-2、CD44和CD45分子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沈锋 郭亚军 +2 位作者 吴孟超 陈汉 王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8-222,共5页
为了解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在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者采用TCR-CD3复合物、LFA-1、LFA-2、CD44和CD45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刺激,FcγRII阳性或阴性肿瘤细胞刺激,以及... 为了解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在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者采用TCR-CD3复合物、LFA-1、LFA-2、CD44和CD45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刺激,FcγRII阳性或阴性肿瘤细胞刺激,以及刺激阻断的方法,以IFN-γ定量检测作为T细胞激活的标志,研究了TCR-CD3复合物交联(Cross-linking),交联的不同形式,LFA-1、LFA-2、CD44和CD45分子对T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提示:TCR-CD3复合物的持久性交联是T细胞体外激活的必要条件,上述4种粘附分子是T细胞激活的共刺激分子,其作用机制不仅是细胞间的粘附,而且还作为各自独立的刺激分子影响T细胞的信号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抗人原发性肝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制备及专一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施乐华 谢天培 +4 位作者 沈锋 车小燕 崔贞福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研制抗人原发性肝癌(PHC)特异性单抗(McAb),为肝癌的导向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人PHC细胞系HepG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源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流式细胞仪... 目的:研制抗人原发性肝癌(PHC)特异性单抗(McAb),为肝癌的导向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人PHC细胞系HepG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源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流式细胞仪筛选及专一性鉴定,单抗经ProteinA法纯化,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测定。结果:筛选出3株能分泌抗人PHC细胞膜单抗的杂交瘤,这些杂交瘤经3次亚克隆后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专一性分析显示3株杂交瘤分泌的单抗均可特异性地识别人PHC细胞。纯化的单抗属小鼠IgGl亚类。结论:McAb与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具有潜在的导向显像和导向治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CD44V mRNA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鹏飞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钱光相 傅继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研究31例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CD44VmRNA表达,发现癌旁组织CD44VmRNA表达高于癌组织者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对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情况的评估,癌旁组织CD44VmRNA的表达可能较单纯癌组织的表达更有意义。
关键词 CD44 肿瘤转移 癌旁组织 肝肿瘤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腺瘤样增生与正常肝细胞及肝癌细胞的核三维形态定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钱国正 丛文铭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3-227,共5页
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测定肝腺瘤样增生、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7种细胞核形态参数,包括截面积、周长、最大卡规径、最小卡规径、等面积圆直径、圆形指数和形状指数。结果表明,各组形状指数(最小径与最大径之比)的均值相近... 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测定肝腺瘤样增生、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7种细胞核形态参数,包括截面积、周长、最大卡规径、最小卡规径、等面积圆直径、圆形指数和形状指数。结果表明,各组形状指数(最小径与最大径之比)的均值相近(≈0.8),提示3种肝细胞核的形状均近似于球体,而且其等面积圆直径的离散程度均比各自周长的离散程度小,故以等面积圆直径为球体截面直径,利用其截面直径的分布直方图用我们综合的算法,求得细胞核球形颗粒的直径分布及其平均值与标准差。结果提示,肝腺瘤样增生在核三维形态定量特征上已不属于正常肝细胞群体,介于正常肝细胞群体与肝癌细胞群体之间,更靠近于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 数字图像分析 三维形态 肝肿瘤 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定位检测肝细胞癌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彦君 丛文铭 +5 位作者 张秀忠 谢天培 沈锋 郭亚军 陈汉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组织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HBV、HCV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这一独特的生物学现象。结论:认为HBV、HCV双重病毒感染可能并不遵循"病毒干扰"原则,这为了解此两种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可能存在着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HCV RNA和HCV抗原的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晓红 戚中田 +7 位作者 宋艳斌 潘卫 王一 丛文铭 张秀忠 李淋 郝连杰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分别用原位杂交(ISH)和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法检测了7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切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HCV抗原(HCVAg)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 分别用原位杂交(ISH)和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法检测了7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切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HCV抗原(HCVAg)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结果显示:HCVRNA,HCVAg,HBsAg和HBcAg的检出率分别为26.0%,28.8%,75.3%和26.。%;HCV阳性的肝细胞多呈散在型分布,可见有水肿变性并伴周围炎细胞浸润,HCV染色颗粒既可见于肝细胞浆也可见于细胞核;HCV标志物(HCVM)的检出与HBV的感染状况无显著相关。提示:HCV可在HCC患者的肝细胞浆和核中存在并表达,HCV感染可能在我国HCC的发生中起一定的病原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丙型肝炎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酶技术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天培 沈锋 +6 位作者 施乐华 刘彦君 王华菁 王皓 钱卫珠 郭亚军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唾液酸酶的活性,探讨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GD3含量增加)的机理。方法:以蓖麻凝集素Ⅱ与乳糖基的特异结合为基础,用神经节苷脂GM3作为水解底物包被于96孔板,在唾液酸酶的作用下,糖链末端的唾...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唾液酸酶的活性,探讨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GD3含量增加)的机理。方法:以蓖麻凝集素Ⅱ与乳糖基的特异结合为基础,用神经节苷脂GM3作为水解底物包被于96孔板,在唾液酸酶的作用下,糖链末端的唾液酸被切除而暴露出乳糖残基,用生物素标记的蓖麻凝集素与后者结合,再用ABC法测定结合量即可检测唾液酸酶活性。结果:肝癌组织中不管是可溶性的还是膜结合性的唾液酸酶,其活性都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结论: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GD3增加的原因不仅与GD3合成酶活性的增高有关,还与其水解酶唾液酸酶活性的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神经节苷脂 唾液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天培 吴孟超 +5 位作者 顾天爵 范俊 刘彦君 王皓 王华菁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正常肝脏、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合成的关键酶岩藻糖转移酶(Fuc-T)的...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正常肝脏、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合成的关键酶岩藻糖转移酶(Fuc-T)的转录水平。结果:E-Selectin的转录只局限于内皮细胞,且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之间没有差别;但Fuc-T的转录水平在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差别明显,表现为多发肝癌中子瘤的水平明显高于母瘤,母瘤明显高于单发肝癌,单发肝癌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癌旁组织又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E-Selectin与其配体的相互粘附,在肝癌的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岩藻糖转移酶 内皮细胞选择素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组织氧自由基动态变化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鹏飞 肖路加 陈继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80-81,共2页
实验以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兔模型为基映,动态观察了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情况下机体氧自由基的动态变化趋势。发现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过程中,动物肝组织的部分氧自由基随时间推移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文章讨论了这种现象... 实验以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兔模型为基映,动态观察了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情况下机体氧自由基的动态变化趋势。发现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过程中,动物肝组织的部分氧自由基随时间推移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文章讨论了这种现象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对机体造成的巨大损害之间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自由基 过氧化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结石形成过程中氧自由基动态变化及与成石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鹏飞 肖路加 陈继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49,共4页
将兔随机分为胆道感染+梗阻组、单纯胆道梗阻组及假手术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肝组织部分氧自由基与肝、胆汁的组织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以及胆红素结石等的动态变化情况相似,它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胆道感染+梗阻组的上述指... 将兔随机分为胆道感染+梗阻组、单纯胆道梗阻组及假手术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肝组织部分氧自由基与肝、胆汁的组织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以及胆红素结石等的动态变化情况相似,它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胆道感染+梗阻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单纯胆道梗阻组为高。提示: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溶酶体,致组织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释放而参与结石的形成;单纯胆道梗阻可产生氧自由基经上述途径成石;加入大肠杆菌感染后可能通过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等产生较单纯胆道梗阻更多的氧自由基而增多及加速了胆红素结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氧自由基 葡萄糖醛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4v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鹏飞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钱光相 傅继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mRNA,探讨其能否反映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方法:应用敏感的RT-PCR方法,通过合理的PCR引物的设计,检测了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晨的外周静脉血中C...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mRNA,探讨其能否反映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方法:应用敏感的RT-PCR方法,通过合理的PCR引物的设计,检测了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晨的外周静脉血中CD44vmRNA,结果:从6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选择性地检测出了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mRNA.结论:外周静脉血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mRNA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此法有可能作为恶性肿瘤监测及诊断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 CD44 肿瘤转移 mRNA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ERCP与CT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红岩 贾雨辰 +2 位作者 周岱云 龚彪 胡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65-67,90,共4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管癌45例,转移性癌26例,胰头癌6例及壶腹周围癌5例)的ERCP与CT表现,主要发现:恶性胆管梗阻部位多位于肝外胆管近侧段;肝外胆管近侧段梗阻所致的肝内胆管重度扩张的发生率... 本文对比分析了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管癌45例,转移性癌26例,胰头癌6例及壶腹周围癌5例)的ERCP与CT表现,主要发现:恶性胆管梗阻部位多位于肝外胆管近侧段;肝外胆管近侧段梗阻所致的肝内胆管重度扩张的发生率,远多于远侧段阻塞,在反映肝内胆管扩张程度、扩张范围方面CT优于ERCP,而显示病灶肿块直接征象方面ERCP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胰胆管造影术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成分与胆红素钙结石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柏和 吴孟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28-29,共2页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在国内达到4.1~51.6%,此病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临床工作者多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尚未获得统一。我们对2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和7例非结石胆道疾患病...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在国内达到4.1~51.6%,此病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临床工作者多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尚未获得统一。我们对2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和7例非结石胆道疾患病人的胆石和胆汁中的几种主要成分行定量检测,并通过分析胆汁中有形成分变化与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关系,以期对胆红素钙结石的病因和机理作进一步探讨。材料和方法 1.对象随机选择临床诊断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24例,男性11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17岁,平均46.3岁。术中取出胆石目测按日本胃肠病学会拟定标准分类。非结石胆道疾患病人7例作为对照,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40.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结石 胆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例原发性肝癌再次肝切除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4-27,共4页
我所自1960年1月至1993年5月,因原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共95例,其中2次肝切除者82例,3次和4次肝切除各为10例和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6年,年龄最小的1例肝母细胞瘤经2次肝切除后已健康存活3年5个月。全组1、3、5年术后存... 我所自1960年1月至1993年5月,因原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共95例,其中2次肝切除者82例,3次和4次肝切除各为10例和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6年,年龄最小的1例肝母细胞瘤经2次肝切除后已健康存活3年5个月。全组1、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9.0%、71.0%和53.2%。2次肝切除后l、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82.0%、47.4%和25.0%。3次肝切除后1、2、3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100%,82.6%和47.2%。作者分析了复发的原因与门静脉癌栓有密切关系。预防性应用全植入式药物输注装置结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回输和个体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是一项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肝癌再次肝切除72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自1960年1月至1991年7月,对复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共72例,其中2次肝切除者60例,3次和4次肝切除各为9例和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2年11月,无肝癌复发。全组1、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8.6... 自1960年1月至1991年7月,对复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共72例,其中2次肝切除者60例,3次和4次肝切除各为9例和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2年11月,无肝癌复发。全组1、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8.6%、69.9%和49.5%。2次肝切除后1、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0.8%、53.5%和36.1%。3次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100%、85.6%和36.7%。作者认为对术后病人仍应长时间定期检测B超和AFP,特别是在术后两年之内应密切检测有无复发。本组2年内复发率为72.2%。上述资料表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合理的检查和不失时机地采取手术措施,完全有可能作到复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定位和早期治疗,获得更为满意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HCV RNA正、负链的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晓红 吴孟超 +6 位作者 张晓华 潘卫 印慨 宋艳斌 裴红伟 陈汉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正、负链。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35.7%;HCVRN...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正、负链。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35.7%;HCVRNA的正链和负链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同时阳性的患者分别占45.2%和31.0%;血清HCVRNA和抗HCV阴性者肝组织中HCVRNA的检出率仍有51.3%;肝组织HCVR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态无显著相关。提示,HCV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另一病原学因素;血清HCVRNA和抗HCV阴性时不能排除体内存在HCV感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