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心脏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卓光鑽 王宁 王雅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3-677,共5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 stinalstromal tumor,GIST)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部分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会出现严重的心脏毒性,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不同信号转导通路在伊马...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 stinalstromal tumor,GIST)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部分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会出现严重的心脏毒性,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不同信号转导通路在伊马替尼致心脏毒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信号通路又通过c-Abl与线粒体信号通路发生作用。伊马替尼竞争性结合酪氨酸激酶区ATP结合位点,引起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增加了氧化应激,使c-Abl表达及PDGFR磷酸化异常,而c-Abl和PD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伊马替尼心脏毒性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胃肠道间质瘤 心脏毒性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足区肌腱止点的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汪淼 冯泽坤 +3 位作者 陆子轩 周睿 张喜 郭晓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通过对鹅足区3肌止点位置、排列关系,及其表面的神经分布进行解剖学测量和分析,临床改良股薄肌腱、半腱肌腱自体移植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69例经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测鹅足区表面神经走行及肌... 目的通过对鹅足区3肌止点位置、排列关系,及其表面的神经分布进行解剖学测量和分析,临床改良股薄肌腱、半腱肌腱自体移植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69例经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测鹅足区表面神经走行及肌腱排列关系。结果鹅足区肌腱止点处排列成3种形态,腱蹼胫骨下界位于胫骨结节下缘以下(1.765±0.759)cm处,半腱肌、股薄肌、缝匠肌距胫骨嵴内侧缘平均距离分别为(1.550±0.557)、(1.376±0.551)、(1.294±0.629)cm。该区表面主要有隐神经及其发出的髌下支走行,在胫骨结节水平,隐神经主干和髌下支距胫骨嵴内侧缘距离分别为(7.071±0.696)、(4.033±0.991)cm。结论熟悉鹅足区肌腱止点的形态学特点,可以改进该区域肌腱移植时手术入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足 缝匠肌 股薄肌 半腱肌 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