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病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评估及对策 被引量:34
1
作者 唐跃琼 屈丽 +3 位作者 蒋为霞 张敏 朱香君 李小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5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 瘙痒 评估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于倩 葛明盖 +2 位作者 张同梅 顾军 毕新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例应用EGFRI后发生皮肤黏膜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年龄48-78岁.痤疮样疹11例.脂溢性皮炎7例,...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例应用EGFRI后发生皮肤黏膜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年龄48-78岁.痤疮样疹11例.脂溢性皮炎7例,毛发改变3例,口腔黏膜溃疡2例,甲沟炎2例;11例痤疮样疹中9例累及面颈部,2例累及下肢;7例脂溢性皮炎均位于头面部;皮疹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例,中度7例,重度1例;轻度患者中9例自行缓解,3例通过局部治疗好转.中度患者中6例通过局部治疗好转,1例系统用药后好转;1例重度患者中断EGFRI治疗后好转。结论:EGFRI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中。痤疮样疹占首位,其次为脂溢性皮炎,多数皮肤黏膜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后自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不良反应 皮肤 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的皮肤粘膜表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阎明 宋维 顾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口腔表现 眼部表现 干燥综合征 临床表现 皮肤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血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米庆胜 顾军 +3 位作者 周丽 陈明 陈洪铎 郭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5-356,共2页
皮肤血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米庆胜,顾军,周丽,陈明,陈洪铎,郭峰自1981年Segel提出"RBC免疫系统"概念以来,有关RBC免疫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已有研究表明,RBC在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皮肤血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米庆胜,顾军,周丽,陈明,陈洪铎,郭峰自1981年Segel提出"RBC免疫系统"概念以来,有关RBC免疫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已有研究表明,RBC在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中起重要作用,它与许多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管炎 红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R1的主要功能及其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文 顾军 郭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红细胞 I型补体受体(CR1) 免疫分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鼠皮肤伤口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燕芳 毕新岭 陈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45-47,共3页
糖尿病足是临床常见慢性难愈性伤口之一,部分患者最终需截肢治疗,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对糖尿病伤口愈合的研究较多,该领域现已成为伤口管理中心、整形外科、骨科、烧伤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等多个专业的... 糖尿病足是临床常见慢性难愈性伤口之一,部分患者最终需截肢治疗,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对糖尿病伤口愈合的研究较多,该领域现已成为伤口管理中心、整形外科、骨科、烧伤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等多个专业的共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伤口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马酚对芥子气所致家兔皮肤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庆虎 于蕊 +7 位作者 刘强 赵静 徐立 周欣 孙本全 高莉 梁晓博 吴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雌马酚(equol,Eq)对芥子气染毒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芥子气(0.5 mg/cm2)染毒家兔臀部皮肤为实验模型,染毒创面连续1周外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的Eq后,观察创面外观变化;取创面活... 目的探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雌马酚(equol,Eq)对芥子气染毒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芥子气(0.5 mg/cm2)染毒家兔臀部皮肤为实验模型,染毒创面连续1周外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的Eq后,观察创面外观变化;取创面活检标本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DNA周期变化;用试剂盒检测染毒创面中IL-6、TNF-α的浓度。结果染毒120 h后,所有治疗组染毒创面红斑、水肿、糜烂、坏死等皮损评分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染毒168 h后,50μmol/L治疗组染毒创面组织病理学炎症、坏死等改变评分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细胞凋亡百分比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细胞DNA(S+G2-M)周期百分比高于染毒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胞中的IL-6、TNF-α含量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结论 Eq可能通过抑制皮损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增殖能力,从而促进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 中毒 接触性皮炎 雌马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方软膏制剂对家兔芥子气皮肤染毒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建华 吕挺 +1 位作者 顾军 朱明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筛选预防芥子气皮肤中毒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家兔为动物模型,以空白对照组和软膏基质组为对照,从创面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来观察分别含有半胱氨酸、甲壳胺、烟酸、EDTA这4种药物成分的软膏制剂对芥子气皮肤染毒的预防作用。结果... 目的:筛选预防芥子气皮肤中毒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家兔为动物模型,以空白对照组和软膏基质组为对照,从创面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来观察分别含有半胱氨酸、甲壳胺、烟酸、EDTA这4种药物成分的软膏制剂对芥子气皮肤染毒的预防作用。结果:从创面形态学看,甲壳胺组、半胱氨酸组比对照组损伤面积小、恢复时间快、毛发再生早;从病理组织学变化看,这两组创面的表皮基底层基本完好,真皮充血、水肿、炎细胞渗出程度相对较轻。结论:甲壳胺和半胱氨酸对芥子气皮肤中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烟酸和EDTA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 皮肤疾病 半胱氨酸 甲壳胺 烟酸 依地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子气皮肤损伤不同动物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建华 吕挺 朱明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芥子气 皮肤疾病 动物模型 持久性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和bFGF联合治疗芥子气所致家兔皮肤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晓博 刘继勇 吴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7-96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白藜芦醇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药物凝胶制剂对芥子气染毒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为优化联合药物凝胶制备比例提供实验参考数据。方法以芥子气(1.0mg/cm^2)染毒家...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白藜芦醇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药物凝胶制剂对芥子气染毒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为优化联合药物凝胶制备比例提供实验参考数据。方法以芥子气(1.0mg/cm^2)染毒家兔背部皮肤为实验模型,设置治疗组l~11、阳性治疗对照组和染毒阴性对照组,每组3只染毒模型动物。将白藜芦醇(0.01、0.02、0.04g/mL3个浓度)与bFGF(0.42、2.08、4.17μg/mL)3个浓度)以不同比例配制成联合药物凝胶制剂。治疗组l~11染毒创面连续14d外用不同成分比例的联合药物,阳性治疗对照组和染毒阴性对照组分别用醋酸去炎松霜和不含任何药物的凝胶作相同处理,观察创面外观变化,按照既定标准对创面损伤程度进行打分;并取创面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综合评价各种联合药物促进创面愈合的能力。结果外用不同联合药物3d后,治疗组5染毒创面红斑、糜烂、坏死等皮肤损伤评分和组织病理学炎症、坏死等改变评分明显低于染毒阴性对照组和其他联合药物治疗组(JF)〈0.05),与阳性治疗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5使用的联合药物凝胶(0.02g/mL白藜芦醇+2.08μg/mLbFGF)通过抑制皮损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坏死,能够有效促进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 中毒 皮肤损伤 白藜芦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治疗银屑病药物对PAF致皮肤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宝军 郑茂荣 周鼎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2-64,共3页
研究局部应用蒽林、地塞米松、氮芥对豚鼠皮肤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致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蒽林、地塞米松均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致皮肤炎症反应,以蒽林作用更强,氮芥则对皮肤炎症细胞浸润无抑制作用。提示,蒽林、... 研究局部应用蒽林、地塞米松、氮芥对豚鼠皮肤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致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蒽林、地塞米松均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致皮肤炎症反应,以蒽林作用更强,氮芥则对皮肤炎症细胞浸润无抑制作用。提示,蒽林、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可能是其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活化因子 皮肤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与非感染性皮肤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新岭 顾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981-982,共2页
感染性疾病在HIV感染患者中常见而严重,和非HIV感染者相比,非感染性皮肤病包括脂溢性皮炎、干燥症、银屑病、药物反应等,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上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 艾滋病 非感染性皮肤病 脂溢性皮炎 银屑病 嗜酸性毛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寻常型银屑病皮肤中的表达
13
作者 杨积顺 吴建华 +2 位作者 朱全刚 刘继勇 胡晋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 factor(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在寻常型银屑病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考察TRAI...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 factor(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在寻常型银屑病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考察TRAIL的表达变化。结果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表达低于健康人皮肤。结论TRAIL水平的降低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银屑病 皮肤 皮损组织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与皮肤肿瘤
14
作者 陈琪枫 牛芳 顾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982-983,共2页
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文献报道皮肤肿瘤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学者调查发现,在艾滋病患者中,皮肤肿瘤如卡波西肉瘤(KS)、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 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文献报道皮肤肿瘤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学者调查发现,在艾滋病患者中,皮肤肿瘤如卡波西肉瘤(KS)、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Bowen病及恶性黑素瘤(MM)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一般人群均高,且肿瘤生长更快,更具有侵袭力.下面将艾滋病患者经常伴发的皮肤肿瘤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皮肤肿瘤 卡波西肉瘤 恶性黑素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2型紫外线治疗机治疗带状疱疹等10种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顾美芳 郑茂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9-400,共2页
HV-2型紫外线治疗机治疗带状疱疹等10种皮肤病的疗效观察顾美芳,郑茂荣我们应用HV-2型紫外线治疗机治疗带状疱疹等10种皮肤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带状疱疹、慢性化脓性皮肤病、... HV-2型紫外线治疗机治疗带状疱疹等10种皮肤病的疗效观察顾美芳,郑茂荣我们应用HV-2型紫外线治疗机治疗带状疱疹等10种皮肤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带状疱疹、慢性化脓性皮肤病、玫瑰糠疹及银屑病等10种皮肤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皮肤病 紫外线治疗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部分:痤疮科普100问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英 许阳 +7 位作者 李咏梅 吴艳 余霞 郑志忠 顾军 郭庆 简丹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316,共4页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为痤疮临床的中西医治疗,共计30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为痤疮临床的中西医治疗,共计30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建华 温海 +4 位作者 陶苏江 顾军 李岷 刘维达 孙秋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2-953,共2页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试验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体股癣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试验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组)和对照组(萘替芬软膏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期、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等...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试验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体股癣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试验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组)和对照组(萘替芬软膏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期、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等各项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为每天早晚用药1次,于治疗1周、2周及停药后2周随访。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治疗1周、2周及停药后2周)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别,但治疗1周的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的综合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替芬 酮康唑 体癣 股癣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宋文刚 于益芝 +6 位作者 曲迅 刘书逊 王闻雅 张明徽 唐玲 厉永建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4-134,共1页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诱导小鼠骨髓DC发育的过程中 ,加入肿瘤细胞培养上清 ,观察DC生成情况 ,并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DC比较共刺激分子、Ⅱ类分子、黏附分子的表达 ,刺激同种T细...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诱导小鼠骨髓DC发育的过程中 ,加入肿瘤细胞培养上清 ,观察DC生成情况 ,并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DC比较共刺激分子、Ⅱ类分子、黏附分子的表达 ,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 ,以及抗原提呈功能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 :经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和肺癌细胞 3LL的分泌上清培养后 ,DC表达共刺激分子CD4 0 ,CD86,CD80 ,和黏附分子CD5 4的水平下降 ;分泌Th1细胞因子IL 12的水平也降低 ;并且DC的抗原提呈功能和刺激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下降。上述肿瘤细胞均可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 10。结论 :在肿瘤组织的微环境中存在免疫抑制性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细胞 抗原提呈 免疫耐受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转运蛋白与临床白念珠菌耐药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伟玮 高平挥 +1 位作者 王英 姜远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CDR1和CDR2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探寻临床白念珠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时定... 目的:研究临床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CDR1和CDR2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探寻临床白念珠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主动外排泵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水平;用罗丹明6G(Rhodamine 6G)外转运实验检测罗丹明6G在CDR1、CDR2高表达的白念珠菌中的外排情况。结果:氟康唑耐药组菌株CDR1和CDR2高表达发生率显著高于敏感组菌株;而在加入葡萄糖提供能量后,CDR1和CDR2蛋白发生高表达的耐药菌株罗丹明6G外排能力显著增加。部分耐药菌株中未见CDR1和CDR2的高表达。结论: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与ABC转运蛋白过度表达相关;ABC转运蛋白的高表达可以使药物外排能力增加,从而导致耐药性产生。同时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临床白念珠菌耐药性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氟康唑 真菌耐药性 ABC转运蛋白 罗丹明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KL-40和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强 胡芳 +5 位作者 赵静 牛理达 张希琳 于倩 郑庆虎 吴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尖锐湿疣组织和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YKL-40和VEGF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YKL-40和VEGF阳性强度多在(■)~(■),正常对... 目的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尖锐湿疣组织和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YKL-40和VEGF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YKL-40和VEGF阳性强度多在(■)~(■),正常对照组多在(-)~(+),两种蛋白表达阳性强度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r=0.27,P>0.05)及在不同临床因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组织中存在YKL-40和VEGF过表达,YKL-40和VEGF的过表达可能对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KL-4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尖锐湿疣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