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石亚娜 任丽 +2 位作者 朱英 邵松娟 施红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科初次行增强检查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对患者检...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科初次行增强检查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配合满意度、检查配合欠佳率、单位时间检查患者数。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配合满意度、检查配合欠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检查患者数也有所提高。结论: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较普通护理模式有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模式 放射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长宝 田建明 +3 位作者 吕桃珍 左长京 邵成伟 生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最大径1.5~6.6cm,平均3.7cm。结果粒子植入术后,止痛有效率为60.6%,术后3个月内4例死亡。术后3...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最大径1.5~6.6cm,平均3.7cm。结果粒子植入术后,止痛有效率为60.6%,术后3个月内4例死亡。术后3个月CT复查,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8例,总有效率27.6%。全组生存时间2~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6例仍在随访中。随访中无胰瘘和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51粒粒子(18例患者)丢失,11粒粒子(5例患者)出现迁移,移至肠道9粒,肝、脾各1粒,未见放射性肠炎和肝功能改变。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在疼痛缓解方面疗效明确,但本组病例Ⅳ期患者较多,未取得较好的疗效,具体疗效还有待于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和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峰 张长宝 +2 位作者 田建明 弓静 孙高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比较125I粒子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作用。方法将4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A组22例(125I粒子植入组)和B组24例(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组)。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受益率、客观肿瘤疗效、安全性和生... 目的比较125I粒子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作用。方法将4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A组22例(125I粒子植入组)和B组24例(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组)。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受益率、客观肿瘤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A组为45.5%,B组为8.3%。临床受益率A组为47.1%,B组为25.0%。A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时间为4个月,B组为3个月。两组毒性反应率和并发症率无差异。结论125I粒子和吉西他滨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方面均有一定的缓解率,但125I粒子比吉西他滨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胰腺肿瘤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邵成伟 田建明 +1 位作者 左长京 吕桃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5例胰腺癌患者均有典型的CT特征并经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放射性粒子均匀置入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结果粒子植入后1个月CT复查:完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5例胰腺癌患者均有典型的CT特征并经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放射性粒子均匀置入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结果粒子植入后1个月CT复查: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 2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6.7%;3个月:CR 5例,PR 5例,SD 2例,PD 3例。总有效率80%。除1例出现胰瘘,无急性胰腺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具有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雨辰 陆建平 +1 位作者 田建明 王振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56-61,共6页
肝癌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前瞻贾雨辰,陆建平,田建明,王振堂肝癌是癌中之王,恶性程度高,进展迅猛,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化疗或放疗基本无效。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 肝癌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前瞻贾雨辰,陆建平,田建明,王振堂肝癌是癌中之王,恶性程度高,进展迅猛,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化疗或放疗基本无效。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理论认识、禁忌证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放射学 现状 禁忌证 肝动脉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 被引量:5
6
作者 司毅 张火俊 +3 位作者 杨继金 毛燕君 王卫星 杨朝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中的作用。方法10例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经止血治疗后无效,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包括3例宫颈癌和7例直肠癌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所有患者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髂内动...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中的作用。方法10例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经止血治疗后无效,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包括3例宫颈癌和7例直肠癌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所有患者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髂内动脉。结果10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明显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平均4d),随访期间1例患者再出血,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8例患者出现臀部胀痛,考虑为栓塞臀上动脉所致,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膀胱炎 血尿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介入放射学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贾雨辰 王振堂 +1 位作者 田建明 刘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C00期52-54,共3页
动脉内灌注药物(TAI)和栓塞(TAE)治疗肝癌,近年来又有很大进展。本院已收治1500余例,插管化疗或栓塞近3000人次,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一、TAI和TAE的理论根据 (一)血液供应: 1.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25%~30%来自肝动脉,70%~75%来自门静... 动脉内灌注药物(TAI)和栓塞(TAE)治疗肝癌,近年来又有很大进展。本院已收治1500余例,插管化疗或栓塞近3000人次,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一、TAI和TAE的理论根据 (一)血液供应: 1.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25%~30%来自肝动脉,70%~75%来自门静脉. 2.肝癌的血液供应:90%~99%来自肝动脉.因此,栓塞或结扎肝动脉后,肝癌的血供可减少90%,致使肿瘤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放射学 药物疗法 栓塞疗法 灌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模型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贾雨辰 刘崎 +6 位作者 贺佳 王振堂 王飞 陈栋 孙飞 田建明 叶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7-11,共5页
用 COX 模型,回顾性计量分析621例用导管灌注栓塞治疗的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显示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肿瘤大小和门静脉癌栓。1,3,5年总生存率为62.23%,12.85%和7.45%。中位存活时间为16.23月。论文结果提示对晚期... 用 COX 模型,回顾性计量分析621例用导管灌注栓塞治疗的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显示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肿瘤大小和门静脉癌栓。1,3,5年总生存率为62.23%,12.85%和7.45%。中位存活时间为16.23月。论文结果提示对晚期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是栓塞治疗。有关预后因素的知识有益于患者选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预后 影响因素 CO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 被引量:32
9
作者 汪剑 陆建平 +5 位作者 王飞 刘崎 王莉 龚建国 金爱国 曾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75-677,共3页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在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47例胰腺癌与 2 8例慢性胰腺炎的MRI表现。MRI技术包括 :平扫FSFLASHT1WI和TSET2 WI、MR胆胰管成像 (MRCP)及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测量肿块与正常...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在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47例胰腺癌与 2 8例慢性胰腺炎的MRI表现。MRI技术包括 :平扫FSFLASHT1WI和TSET2 WI、MR胆胰管成像 (MRCP)及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测量肿块与正常胰腺信号值 ,计算对比噪声比 (CNR)。结果 平扫FSFLASHT1WI和TSET2 WI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5 9.4% ,对胰体癌为 86.7% ,对慢性胰腺炎为 78.6%。MRCP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90 .6% ,对胰体癌为 6.67% ,对慢性胰腺炎为 82 .1%。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78.1% ,对胰体癌为 93 .3 % ,对慢性胰腺炎为85 .7%。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96.9% ,对胰体癌为 93 .3 % ,对慢性胰腺炎为 92 .9% (P <0 .0 1)。结论 多种MRI技术联合运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联合应用 鉴别诊断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2
10
作者 左长京 王培军 +5 位作者 田建明 许奕 刘建民 萧毅 崔恒武 王敏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 ( 91.4% )。② 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 ,SCTA测量的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 30个 ( 93 .8% )。③MIP对动脉瘤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 ,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 ,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 (P<0 .0 1) ,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 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治疗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继金 林琳 +5 位作者 田建明 叶华 张火俊 毕永民 邹大进 陈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疗效。方法  5 6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 ,A组 2 5例 ,采用平阳 (博莱 )霉素 2 4mg动脉灌注后以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B组 31例采用聚乙烯醇 (PVA)颗粒栓塞 ,2例同时加...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疗效。方法  5 6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 ,A组 2 5例 ,采用平阳 (博莱 )霉素 2 4mg动脉灌注后以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B组 31例采用聚乙烯醇 (PVA)颗粒栓塞 ,2例同时加用少量明胶海绵颗粒。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 ,并对复发病例的动脉栓塞数与复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近期疗效均达10 0 % ,随访中A、B两组复发率分别为 2 8%和 16 .1% ,但差异无显著性。栓塞 2支动脉者复发率为4 6 .7% ,栓塞 3、4支动脉者总复发率为 12 .2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7.75 1,P <0 .0 1)。B组常见并发症明显较A组高 ,但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甲亢损伤小、疗效好 ,栓塞动脉数要达 3支以上 ,否则复发率高。PVA颗粒使用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动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临床疗效 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聚乙烯醇 明胶海绵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肝脓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陆建平 王莉 +3 位作者 刘崎 王飞 田建明 王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64-767,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 MRI表现及病理机制 ,探讨增强 MRI的诊断价值。 方法 :32个不典型肝脓肿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 ,回顾性分析平扫和增强 MRI的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 :不典型肝脓肿有 3种类型 :5个(15 .6 2 % )...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 MRI表现及病理机制 ,探讨增强 MRI的诊断价值。 方法 :32个不典型肝脓肿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 ,回顾性分析平扫和增强 MRI的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 :不典型肝脓肿有 3种类型 :5个(15 .6 2 % )为直径小于 2 .2 cm的房腔型脓肿 ,增强后才能显示其脓腔及腔壁 ;19个 (5 9.38% )为纤维肉芽性脓肿 ,增强后呈明显的延迟强化 ,间以细小液化或凝固坏死区 ;8个 (2 5 .0 % )为实质性团块状的脓肿 ,其中 6个伴有完整包膜 ,增强后包膜强化。平扫 MRI对 18个 (5 6 .2 5 % )不典型脓肿定性困难 ,联合增强扫描正确诊断 2 8个 (87.5 0 % )。结论 :肝脓肿病理演变在个体间的差异导致 MRI表现的不典型 ,应用增强 MRI能提高定性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肝脓肿 磁共振成像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 被引量:24
13
作者 邵成伟 王培军 +3 位作者 田建明 张火俊 王敏杰 曾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31-732,共2页
目的 报告一种新的大鼠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将经过离心浓缩的癌性腹水直接注入大鼠肝脏。结果 7天后行CT检查 ,所有实验鼠肝脏上均可见单发的肿瘤灶影。结论 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简便、易行 。
关键词 直接注射法 肝癌 动物模型 制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4
作者 郝强 田建明 +7 位作者 左长京 王振堂 叶华 杨继金 毕永民 陈宙艳 毛艳君 潘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胰腺癌患者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2例,正常胰腺8例,以4.0ml/s的速度团注造影剂50ml后8s,采用SiemensBodyperfusion体部灌注成像序列,对选定部位相邻两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胰腺癌患者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2例,正常胰腺8例,以4.0ml/s的速度团注造影剂50ml后8s,采用SiemensBodyperfusion体部灌注成像序列,对选定部位相邻两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结束后追加造影剂50ml(2ml/s)进行常规胰腺扫描,扫描分为动脉期、胰腺期,分别为注射造影剂后25s、45s。动态增强图像用SiemensPerfusionCT/VA11A软件处理,生成256色彩色灌注图,测量血流量、血流容积、无血管血流量、组织强化峰值、灌注起始时间和峰值时间值。结果:胰腺癌的血流量、血流容积、强化峰值较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低(P<0.01);灌注起始时间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胰腺癌较急性胰腺炎灌注峰值时间长(P<0.05),与正常胰腺无差别;彩色灌注图直观、方便,在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如果要定量分析,仍需测量灌注值。采用SiemensPerfusionCT/VA11A软件得到的正常胰腺灌注值为(0.84±0.32)ml/(min·ml)。结论:胰腺癌的血流量、血流容积、强化峰值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的普遍下降;彩色灌注图直观、方便,在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胰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晓青 左长京 +4 位作者 田建明 邵成伟 王敏杰 生晶 萧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软件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探讨新的半自动减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100例患者经过头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期间使用特殊的头部固定装置利于图像配准,通过减影软件将增强前骨骼的三...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软件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探讨新的半自动减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100例患者经过头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期间使用特殊的头部固定装置利于图像配准,通过减影软件将增强前骨骼的三维模型从增强后的数据中减去,得到头颈部血管减影图像。(1)让1名有经验的操作者分别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常规血管成像和减影血管成像,记录图像处理时间。(2)让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双盲评价两种方法做出的头颈部动脉图像并按质量等级(1~5级)进行评分。结果:(1)两种图像处理方法所需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14.30±2.25minvs11.01±1.89min,P<0.01),减影组比常规组明显节省了时间。(2)两位盲法观察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87,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结合两位观察者的数据,常规法与减影法得到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评分为2.93±0.36vs4.22±050,P<0.05),减影法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法图像。结论: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操作简便、省时,较好的克服了常规方法难以从骨骼中提取血管的难题,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减影技术 血管造影术 狭窄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应证选择及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林辉 叶华茂 +9 位作者 吴震杰 李明敏 徐斌 刘冰 侯炯 杨庆 肖亮 孙丹萍 程欣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9-726,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4例,传统腹腔镜肾...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4例,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43例。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收集两组术前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应证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主要影响因素进行11配对后,收集纳入患者各项术中、术后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各术前参数中,只有肾肿瘤DAP评分是选择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独立预测因子(β=1.987,P=0.022,95%CI:1.34~39.79)。按DAP评分配对后,两组各纳入19例患者,除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外,两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均平稳。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1例因术中出血,经输血并中转开放手术完成;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术后禁食天数、术后住院期间最高一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9.5±49.6)min和(212.9±57.1)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7.0±5.3)min和(34.2±7.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平均随访(5.6±2.2)个月和(6.6±2.6)个月,仅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出现1例肿瘤复发;末次随访eGFR平均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2±8)%和(1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备丰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学习曲线短,早期即可完成传统腹腔镜手术难以完成的高难度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且具有手术安全性高、热缺血时间短的优点,短期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代偿机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程晓青 田建明 +4 位作者 左长京 邵成伟 郝强 陈炜 生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88-1991,共4页
目的利用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管自身调节储备能力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方法对3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P及CTA检查,以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各参数右/左侧相对比值... 目的利用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管自身调节储备能力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方法对3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P及CTA检查,以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各参数右/左侧相对比值的95%可信区间为参考值,分析病变组各灌注参数患/健侧相对比值的特点,并利用CTA观察不同临床表现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结果除1例MCA狭窄患者灌注正常外,29例异常灌注分为三型:Ⅰ型,CBF与CBV正常,TTP延长(3例);Ⅱ型,CBF和CBV升高,TTP延长(16例);CBF和CBV降低,TTP延长(4例);Ⅲ型,CBF降低,CBV升高,TTP延长(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例)侧支循环代偿欠佳,部分合并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狭窄;25例临床正常或表现为腔隙性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良好。结论CTP联合CTA可很好地评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供和脑血流动力学,其临床转归与脑血管自身调节储备及侧支循环建立这两种脑血流代偿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继金 袁敏 +5 位作者 田建明 陈炜 杨朝爱 郝强 邹大进 王永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动脉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1例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患者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中发生对比剂反应 1例、动脉损伤 2例 ,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 1例 ,其余均为非靶动脉栓塞所致 ...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动脉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1例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患者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中发生对比剂反应 1例、动脉损伤 2例 ,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 1例 ,其余均为非靶动脉栓塞所致 ,包括头痛 (2 3例 )、牙痛 (11例 )、颈痛 (13例 )、声音嘶哑 (37例 )。最严重者为脑梗死 1例和眼睑下垂、眼裂变小 1例。脑梗死者行抗凝、扩血管治疗后好转 ,眼睑下垂者未作特殊处理 ,其余病例均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结论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有一定的危险 ,操作要仔细 ,出现并发症时处理要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 并发症 介入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 明胶海绵颗粒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弯曲穿刺针在CT引导下肝脏肿瘤乙醇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左长京 王敏杰 +3 位作者 王培军 陈炜 郝强 张火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 :探讨可弯曲穿刺针在肝脏肿瘤乙醇注射消融 (PEI)中的使用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18个 <5 cm的肝脏恶性肿瘤应用可弯曲穿刺针行 PEI。对位置深或中心层面穿刺途径中有门脉、胆管阻挡常规穿刺针不易穿中的小病灶 ,首先将外套针... 目的 :探讨可弯曲穿刺针在肝脏肿瘤乙醇注射消融 (PEI)中的使用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18个 <5 cm的肝脏恶性肿瘤应用可弯曲穿刺针行 PEI。对位置深或中心层面穿刺途径中有门脉、胆管阻挡常规穿刺针不易穿中的小病灶 ,首先将外套针穿至病灶旁 ,再通过外套针将可弯曲细针的弯曲方向对准病灶并穿入病灶内 ,注入适量乙醇 ;对较大病灶通过改变弯针的方向在病灶内多点注射乙醇。结果 :18个肝脏肿瘤经≥ 2次 PEI,乙醇弥散区均覆盖全部病灶。 3个月后 CT多期扫描或增强MRI复查 ,≤ 3cm的肿瘤完全坏死 10个、大部坏死 2个 ,>3cm的肿瘤中完全坏死 4个 ,大部坏死 2个 ,部分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 结论 :使用可弯曲穿刺针行肝脏肿瘤 PEI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可作为常规穿刺针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弯曲穿刺针 CT引导 肝脏肿瘤 乙醇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糖尿病的发生与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火俊 杨继金 +6 位作者 田建明 生晶 袁敏 张峰 相成 陈炜 郝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术后糖尿病 肝癌患者 肝动脉栓塞化疗 治疗后 ARTERIAL 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后 临床表现 治疗过程 介入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