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调控白细胞免疫功能新的自然实验研究体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峰 张乐之 +4 位作者 蔡志扬 花美仙 王海立 查占山 钱宝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评估红细胞在白细胞免疫活性中的作用。方法将0·3ml血浆加入0·2ml全血细胞悬液(全血细胞组)或0·2ml白细胞悬液(白细胞组)中,37℃温育1h,用免疫酶联法测定IL-8和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测... 目的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评估红细胞在白细胞免疫活性中的作用。方法将0·3ml血浆加入0·2ml全血细胞悬液(全血细胞组)或0·2ml白细胞悬液(白细胞组)中,37℃温育1h,用免疫酶联法测定IL-8和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膜CD4、CD8、CD35和CXCR4表达量。结果全血细胞组IL-8和IL-12水平(分别为5·96±4·26、9·84±2·23ρB·pg-1·ml-1)明显低于白细胞组(分别为15·09±9·86、13·59±3·69ρB·pg-1·ml-1,P<0·05),淋巴细胞CD4、CD35、CXCR4表达量(分别为37·79±12·00、154·66±70·00、34·40±20·45)明显高于白细胞组(分别为18·54±11·32、83·26±35·99、16·69±11·09,P<0.01),粒细胞CD35表达量(603·63±257·64)明显高于白细胞组(384·86±174·16,P<0.01)。成人全血细胞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CD35和CXCR4表达量明显高于脐血全血细胞组(P<0·05或P<0·01)。结论红细胞是白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免疫功能的调控者和指导者,脐血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明显下降;本研究为红细胞免疫调控活性测定提供了新的近似自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红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2 抗原 CD4 受体 补体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激活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反应主干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峰 张乐之 +2 位作者 花美仙 徐玉莲 钱宝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测定抗原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反应主干道的作用。方法癌细胞(5×106/ml)和(或)卡介苗(0·1mg)或酵母菌(5×108/ml)加到全血细胞悬液0·2ml(或白细胞0·2ml)和枸橼酸抗凝的新鲜血浆0·3ml(或生理盐水0·... 目的测定抗原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反应主干道的作用。方法癌细胞(5×106/ml)和(或)卡介苗(0·1mg)或酵母菌(5×108/ml)加到全血细胞悬液0·2ml(或白细胞0·2ml)和枸橼酸抗凝的新鲜血浆0·3ml(或生理盐水0·3ml)37℃温育1h,采用免疫酶联法检测IL-8水平。分组:①抗原(癌细胞或酵母菌或卡介苗)0·2ml加入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②生理盐水0·2ml加入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③抗原0·2ml加入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④生理盐水0·2ml加入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结果癌细胞、卡介苗和酵母菌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但没有加血浆组中,这些抗原不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在这些抗原加入全血细胞和血浆组,IL-8激活指数(2·124±0·860)明显高于这些抗原加入白细胞和血浆组的IL-8激活指数(0·390±0·080),P<0·01。结论结果表明在血液免疫反中存在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反应主干道路线图,红细胞和补体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白细胞介素8 红细胞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主干道路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红细胞调控球蛋白变化新的自然实验体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峰 张乐之 +3 位作者 张建荣 王海立 查占山 钱宝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采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对白细胞分泌球蛋白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癌细胞悬液(5×106/ml)0·2ml或生理盐水0·2ml加至枸橼酸抗凝全血细胞悬液(包括红细胞和所有白细胞)0·2ml或白细胞悬... 目的采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对白细胞分泌球蛋白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癌细胞悬液(5×106/ml)0·2ml或生理盐水0·2ml加至枸橼酸抗凝全血细胞悬液(包括红细胞和所有白细胞)0·2ml或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中,37℃水浴1h,用OlympusAU100生化测定仪检测球蛋白含量。分组:①全血细胞实验组:癌细胞0·2ml加入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②全血细胞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加入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③白细胞实验组:癌细胞悬液0·2ml加入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④白细胞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加入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结果肿瘤患者全血细胞自然实验组球蛋白激活率(0·31±0·09)明显低于正常人全血细胞自然实验组球蛋白激活率(0·39±0·14)。肿瘤患者全血细胞自然对照组红细胞对球蛋白吸附率(0·09±0·08)也明显低于正常人全血细胞自然对照组红细胞对球蛋白的吸附率(0·29±0·14)。结论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自然实验体系用于测定红细胞对球蛋白的调控作用,方法简便,实用,肿瘤患者红细胞对球蛋白含量的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红细胞 球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与心房钠尿肽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卞金陵 杨新文 +3 位作者 方凤 方超平 刘清乐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75-577,共3页
复制小鼠Coxsackie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其急性期血浆心房钠尿肽(ANP)含量的变化和血清心肌酶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心肌炎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MB(CK-MB)... 复制小鼠Coxsackie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其急性期血浆心房钠尿肽(ANP)含量的变化和血清心肌酶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心肌炎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MB(CK-MB),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和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乳酸脱氢酶同功酶2比值(LDH1/LDH2)明显升高,而血浆和心肌ANP含量却比对照组下降。提示心肌炎急性期心肌细胞受到明显损害时,心肌酶谱是诊断的灵敏指标;ANP在急性炎症期下降,发生心衰时则升高,可用于临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 心肌酶谱 心房 钠尿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PCR法检测柯萨奇病毒B组抗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凌伟 沈茜 +2 位作者 王靖 徐玉莲 许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建立免疫 - PCR法 ,对分离培养的柯萨奇 B组病毒 (Cox B)毒株及临床可疑为 Cox B感染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方法 :以间日疟原虫 SSU r RNA基因为指示分子 ,采用生物素进行末端标记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和 PCR原理 ,建... 目的 :建立免疫 - PCR法 ,对分离培养的柯萨奇 B组病毒 (Cox B)毒株及临床可疑为 Cox B感染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方法 :以间日疟原虫 SSU r RNA基因为指示分子 ,采用生物素进行末端标记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和 PCR原理 ,建立免疫 - PCR法 ,并对 6 0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该方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敏感性是 EL ISA法的 3 0 0 0倍 ,也高出 RT- PCR法 10倍。 结论 :免疫 - PCR法是检测 Cox B抗原的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为 Cox B的临床早期快速鉴定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提供了一种新的微量抗原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PCR 柯萨奇病毒B组 生物-亲和素 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miR-189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士伟 沈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miR-18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量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循环miR-189对SLE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LE患者为疾病组(n=40),设立正常对照组(n=23)。抽提标本总RNA,并逆转录... 目的:探讨血浆中miR-18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量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循环miR-189对SLE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LE患者为疾病组(n=40),设立正常对照组(n=23)。抽提标本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Rea-time PCR检测,观察miR-189的表达变化。结果:通过比较分析SLE组miR-189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miR-189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得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UC=0.798±0.055,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时将miR-189表达量与SLEDAI评分、抗ds-DNA和激素使用剂量作相关性分析,都无明显相关。结论:血浆游离miR-189可以作为一个SLE的潜在诊断标志物,有助于SLE的早期诊断,使患者得到早期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miR-189 TAQMAN探针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7
作者 龙宪连 管政 +4 位作者 张军 方超平 张薇薇 张倩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1只健康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成EAT模型组(n=8)、CⅡTAm治疗组(n=9)、GFP对照组(n=9)和正常对照组(n=5)。除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外,其余3组均以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pTg)+弗氏佐剂(com-plete or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IFA)建立EAT小鼠模型,CⅡTAm治疗组和GFP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及Ad-GFP进行治疗,EAT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第29日处死小鼠,进行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甲状腺MHCⅡ类分子表达;分析pTg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 mulator,ICOS)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CⅡTAm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指数(0.3±0.5)低于EAT模型组(1.4±0.4)和GFP对照组(1.5±0.2,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AT模型组和GFP对照组甲状腺组织有弥漫性MHC Ⅱ类分子表达,而CⅡTAm治疗组未见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表达呈阴性。80μg/mlpTg刺激下,CⅡTAm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明显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5);培养上清各组IFN-γ分泌水平与SI结果类似(P<0.01)。CⅡTAm治疗组血浆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CⅡTAm治疗组外周血和脾脏CD4+T细胞ICOS分子阳性表达率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能抑制EAT小鼠甲状腺组织MHCⅡ类分子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减轻甲状腺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自身抗体滴度,对EA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 腺病毒科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和小鼠Th细胞亚群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莉 张军 +3 位作者 方超平 杨佳荟 李闻捷 沈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 建立人和小鼠Th1和Th2细胞的检测方法 ,探讨两者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面的不同。方法 采用PMA和离子霉素共同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观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的PMA刺激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的变化 ;采用多色荧光共... 目的 建立人和小鼠Th1和Th2细胞的检测方法 ,探讨两者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面的不同。方法 采用PMA和离子霉素共同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观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的PMA刺激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的变化 ;采用多色荧光共同标记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4和IFN γ的表达。结果 在PMA和离子霉素共同刺激后 4h ,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4表达迅速下降 ,而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CD4表达仅轻度下降 ;采用多色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Th1细胞和Th2细胞 ;采用CD3、CD8设门分析可以有效的区分人Th细胞 ;采用CD4设门可以有效区分小鼠Th细胞。结论 人Th细胞检测宜采用 4色染色分析技术 ,小鼠Th细胞检测采用 3色染色技术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TH细胞亚群 表达 TH1细胞 TH2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8 霉素 刺激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丁继军 章同华 +1 位作者 沈茜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在培养液中加入0.1×10-4和1.0×10-4mol/L联胺,致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害,即刻或30min后...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在培养液中加入0.1×10-4和1.0×10-4mol/L联胺,致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害,即刻或30min后加入葛根素0.3mg/孔,测定噻唑蓝摄取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凝血烷(TXA2)含量。结果:两种浓度的联胺使LDH,MDA和TXA2含量增加,使噻唑蓝摄取率下降,加入葛根素后可使上述结果逆转。结论:葛根素对脂质过氧化致内皮细胞的损害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主动脉 联胺 葛根素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对小鼠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0
10
作者 丁继军 章同华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对 B A L B/c 小鼠柯萨奇 B3 ( C V B3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 B A L B/c 小鼠腹腔接种 C V B3 ,制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1 h 后腹腔内注入黄芪皂甙 5.64×...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对 B A L B/c 小鼠柯萨奇 B3 ( C V B3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 B A L B/c 小鼠腹腔接种 C V B3 ,制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1 h 后腹腔内注入黄芪皂甙 5.64×10- 3 m g/g,1 次/d ×7 d,观测小鼠存活率、血浆乳酸脱氢酶( L D H)和谷草转氨酶( G O T)、体温、心肌病理变化和心肌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黄芪皂甙治疗组比病毒感染组存活率明显增高,血浆 L D H 和 G O T 明显降低,体温保持正常,心脏质量/体质量值显著降低,心肌病理变化减轻,心肌匀浆病毒滴度降低( P< 0.05)。结论:黄芪皂甙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甙 柯萨奇病毒B组 心肌炎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儿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凤 蒋瑾瑾 +3 位作者 陈若华 沈茜 方超萍 蒋玉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 :分析近 3年院内柯萨奇病毒 B组感染状况 ,认识柯萨奇病毒 B组与小儿疾病的内在关系。 方法 :观察了 796例病儿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2 18例、肺炎 179例、哮喘 10 6例、心肌炎 15 5例、紫癜 19例、其他疾病 89例。采用 EL ISA方法... 目的 :分析近 3年院内柯萨奇病毒 B组感染状况 ,认识柯萨奇病毒 B组与小儿疾病的内在关系。 方法 :观察了 796例病儿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2 18例、肺炎 179例、哮喘 10 6例、心肌炎 15 5例、紫癜 19例、其他疾病 89例。采用 EL 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 B组 (CVB)的抗原 (CVB- Ag)和抗体 Ig M(CVB- Ig M)。结果 :(1)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 CVB阳性率分别是47.2 5 %和 48.0 4%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 )哮喘、心肌炎和紫癜儿 CVB阳性率分别是 6 2 .2 6 %、6 1.2 9%和 6 8.42 % ,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但 CVB阳性率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 (P<0 .0 5 ) ;(3)其他疾病组和健康儿 CV B感染发生率均低 (分别是 15 .73%和 3.33% ) ,两组间无差异。 结论 :CVB感染与小儿多种疾病相关 ,尤其应该重视研究 CVB感染与哮喘、病毒性心肌炎和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 呼吸道感染 哮喘 心肌炎 紫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女贞甙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蔡溱 石力夫 +1 位作者 胡晋红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特女贞甙(SPN)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3H-TdR掺入法,以核素掺入量为测定指标;(2)3H-TdR标记靶细胞释放法,以杀伤率和抑制率为测定指标。结果:SP... 目的:观察特女贞甙(SPN)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3H-TdR掺入法,以核素掺入量为测定指标;(2)3H-TdR标记靶细胞释放法,以杀伤率和抑制率为测定指标。结果:SPN能与亚适量刀豆球蛋白A(ConA)协同提高正常鼠脾T淋巴细胞的转化;SPN对正常鼠脾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无明显作用(P>0.05),但能显著提高由环磷酰胺抑制的NK杀伤功能(P<0.01),减轻由地塞米松引起的NK活性低下作用(P<0.01)。结论:SPN为中药女贞子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水溶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女贞甙 自然杀伤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海绵提取物renierol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尚雁君 郭跃伟 +5 位作者 黄才国 贾睿 许强芝 魏善建 焦炳华 张建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中国南海海绵提取物renierol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从海绵中分离提取renierol成分,将20、40、60μg/ml renierol或1μg/ml阳性对照别嘌呤醇(1μg/ml),分别加入黄嘌呤溶液(50...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中国南海海绵提取物renierol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从海绵中分离提取renierol成分,将20、40、60μg/ml renierol或1μg/ml阳性对照别嘌呤醇(1μg/ml),分别加入黄嘌呤溶液(50μmol/ml)和0.1 U/ml黄嘌呤氧化酶中,利用5 min超氧离子生成量来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性(NBT显色法)。再将20、40、60μg/ml renierol或100 U/ml阳性对照SOD加入25℃预热过的邻苯三酚,在波长420 nm处测定吸光值,观察renierol对自由基的直接清除作用。建立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造成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并给高、中、低剂量renierol组小鼠口服10、203、0 mg.kg-1renierol,别嘌呤醇组给药量为2 mg.kg-1,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实验鼠的血清尿酸值,观察renierol体内降尿酸作用。结果:Renierol体外是黄嘌呤氧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其IC50为1.36μg.ml-1,在体内也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结论:Renierol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来降血尿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ierol 海绵 海洋生物学 黄嘌呤氧化酶 高尿酸血症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与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峰 赵书平 +1 位作者 张乐之 叶芳耘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中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与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加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HH型、HL型、LL型),采用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免...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中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与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加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HH型、HL型、LL型),采用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在不同人群中,HH型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大于HL型红细胞,而HL型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大于LL型红细胞。结论: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与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红细胞 CR1基因 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15
作者 胡志德 韩志君 +4 位作者 孙懿 秦琴 黄元兰 陈孙孝 邓安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就诊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其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202例因重症CAP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就诊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其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202例因重症CAP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血清CRP浓度以及肌酐、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等数据。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死亡组(死于CAP并发症)和存活组,分别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RP与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CRP中位水平(四分位间距)分别为327.00(246.25,411.50)mg/L和167.00(132.50,208.5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481,P<0.001)。ROC分析表明:血清CRP对预测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力,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85[95%可信区间(0.78,0.91)];以230.50 mg/L为界点时,其预测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敏感性为0.83[95%可信区间(0.76,0.89)],特异性为0.79[95%可信区间(0.65,0.89)]。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校正了年龄、肌酐、红细胞沉降率后,CRP仍然与重症CAP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事件相关(OR=13.42,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对重症CAP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住院期间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结合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在肝硬化、肝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道银 易滨 +1 位作者 石磊 吕雁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4-226,共3页
肝硬化、肝癌及肝癌术后患者的纤维结合蛋白(Fn)、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检测了122例肝硬化、肝癌及肝癌术后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Fn、Fib、PT。与正常人组比较,26例肝硬化患者的Fn、Fib... 肝硬化、肝癌及肝癌术后患者的纤维结合蛋白(Fn)、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检测了122例肝硬化、肝癌及肝癌术后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Fn、Fib、PT。与正常人组比较,26例肝硬化患者的Fn、Fib显著降低,PT显著延长(分别为216±61mg/L,1.72±0.94g/L,15.5±2.8s,P<0.01);26例肝癌并发肝硬化患者Fib显著下降<1.89±0.39g/L,p<0.01);50例无肝硬化表现的肝癌患者的Fn、Fib明显增高(分别为310±88mg/L,3.78±1.46g/L,P<0.05);20例肝癌术后患者Fn、Fib降至正常水平(P>0.05),但是某些术后病人随着肝癌的复发再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纤维结合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NK和LAK细胞活性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方凤 沈茜 +2 位作者 汪隽瑛 蒋汉明 姜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0-181,共2页
目的:系统地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CVB)心肌炎患儿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系,以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年龄3~12... 目的:系统地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CVB)心肌炎患儿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系,以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年龄3~12岁,男26例,女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年龄3~12岁,男16例,女14例。采集静脉血,应用3H-TdR标记法测定NK和LAK细胞活性。结果:(1)心肌炎时NK和LA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2)心肌炎时NK和LAK细胞活性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2,P<0.01);(3)CVB心肌炎患儿的NK和LAK细胞活性下降更显著,且心脏增大和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发生率亦高于非CVB心肌炎者。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CVB心肌炎对NK及LAK细胞活性有明显影响。在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应同时检测NK和LAK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损伤 NK LAK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与中风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闻捷 王桂清 +6 位作者 郭佐 杜凤鸣 蒋珠富 何帮平 宫杰 田桂琴 张罗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28-532,共5页
调查中国25个研究监测点14万余人群,筛选出11777例中风易患个体,测定其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调查中国25个研究监测点14万余人群,筛选出11777例中风易患个体,测定其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以及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结果显示在中风易患人群中,TC异常检出率男性为1297%,女性为22.07%,TC和TG都异常的检出率男性为10.38%,女性为17.82%,血脂异常组中(除高TG男性组外),apo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apoAl仅在高TC男性组和高TG女性组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余无显著差异:TC异常组和TC及TG都异常组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单纯高TG组血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甘油三酯 脂蛋白 脑血管意外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L-2、TNF-α、IFN-γ与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的协同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楼美清 卢亦成 +5 位作者 王文仲 沈茜 黄强 朱诚 杨仕民 陆丽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 r IL-2、TNF-α、IFN-γ对抗 CD3 -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 (双抗 )的协同作用 ,进一步提高双抗对人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 :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 SHG-4 4为靶细胞 ,健康人或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 r IL-2、TNF-α、IFN-γ对抗 CD3 -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 (双抗 )的协同作用 ,进一步提高双抗对人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 :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 SHG-4 4为靶细胞 ,健康人或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为效应细胞 ,以 1 8h3 H-Td R掺入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活性 ,采用单比实验和联合作用等对比分析方法 ,分析各细胞因子 ( r IL-2、TNF-α、IFN-γ)对双抗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结果 :r IL-2、TNF-α、IFN-γ均可协同提高双抗对人脑胶质瘤的细胞毒作用 ( P<0 .0 5)。来源于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效应细胞活性较正常人低 ,r IL-2与双抗可协同增强其活性。结论 :细胞因子 r IL -2、TNF-α、IFN-γ可协同提高双抗对效应细胞的活化 ,充分激活效应细胞 ,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神经胶质瘤 细胞毒性 RIL-2 TNF-Α IFN-Γ 干扰素Ⅱ型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CD35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查占山 钱宝华 +2 位作者 郭峰 胡慧红 张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CD35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健康成人ACD抗凝全血获得淋巴细胞悬液(1×106/ml)和红细胞悬液(1×108/ml),以灭活腹水癌细胞S180(1×106/ml)作为激活抗原,以自体血浆作... 目的探讨红细胞CD35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健康成人ACD抗凝全血获得淋巴细胞悬液(1×106/ml)和红细胞悬液(1×108/ml),以灭活腹水癌细胞S180(1×106/ml)作为激活抗原,以自体血浆作为反应基质,考察红细胞对淋巴细胞的调控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阳性率。单抗封闭红细胞CD35或EDTA破坏补体,观察淋巴细胞CD25表达的变化。结果CD35单抗封闭后淋巴细胞CD25表达量(18·22%±4·27%)明显降低;EDTA破坏补体后,淋巴细胞CD25表达量(18·79%±3·90%)比ACD抗凝组(23·29%±4·40%)明显降低,与CD35阻断组基本相同,但仍高于Hanks′液对照组(13·19%±2·96%)。结论红细胞CD35和血浆补体对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血浆中还存在其他调控淋巴细胞活化的机制。促进红细胞表面CD35分子表达、保持血浆补体活性对提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红细胞 受体 补体C3b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