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院护理指导卡在呼吸内科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春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期5-5,共1页
关键词 呼吸内科 出院护理指导卡 出院指导卡 内科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汇 张玲娟 +1 位作者 周丹 左漫漫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0期38-39,共2页
目的通过对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a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室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资料... 目的通过对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a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室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资料。结果患者基础疾病、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气道护理不当、患者吞咽反射减弱、误吸,以及插管损伤、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和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做好监护室管理,加强患者营养支持,维持有效的半卧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加强口腔护理,做好气道的相关护理工作及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韩一平 王靖 李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采用VITEK AMS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对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痰液和下呼吸道分离获得的583株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观察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采用VITEK AMS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对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痰液和下呼吸道分离获得的583株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观察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居前4位,分别占所检出革兰阴性杆菌的22.0%、20.4%、18.2%和1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酶菌株分别为30.2%和39.7%,且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大多数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对亚胺培南和含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敏感。结论:呼吸道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严重,开展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呼吸道超鞭毛虫感染患者1例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茜 陆月兰 王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呼吸道 超鞭毛虫感染 护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甲芬太尼对慢性缺氧大鼠呼吸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许欣 李强 +2 位作者 孙学军 张殿尧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 μ阿片受体激动剂羟甲芬太尼 (OMF)对慢性缺氧大鼠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86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慢性缺氧组 ,慢性缺氧模型由经尾静脉 6次注射木瓜蛋白酶而建立。正常组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 OMF(n=1 0 )和同体... 目的 :探讨 μ阿片受体激动剂羟甲芬太尼 (OMF)对慢性缺氧大鼠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86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慢性缺氧组 ,慢性缺氧模型由经尾静脉 6次注射木瓜蛋白酶而建立。正常组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 OMF(n=1 0 )和同体积人工脑脊液 (a CSF) (n=1 0 )。慢性缺氧组大鼠又随机分为 :(1 )侧脑室组 ,分别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NL X) (n=1 2 )和 OMF(n=1 2 ) ,同时另有两组均注射 a CSF(n=1 2 )作为对照 ;(2 )孤束核组 ,分别微量注射 OMF(n=9)和同体积 a CSF(n=9)。在注射后 5、1 5、30、4 5、6 0 min测定各组大鼠呼吸频率 (RR)和潮气量 (VT)。 结果 :正常大鼠侧脑室注射OMF后 1 5、30、4 5、6 0 min,RR、VT 均显著下降 (P<0 .0 5 ) ;慢性缺氧大鼠侧脑室及孤束核注射 OMF后 1 5、30、4 5、6 0 m in,RR、VT 均显著降低 (P<0 .0 1 ) ,侧脑室注射 NL X后 1 5、30、4 5、6 0 m in,RR、VT均显著增高 (P<0 .0 5 )。结论 :μ阿片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中枢相应受体降低 RR、VT 等呼吸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芬太尼 慢性缺氧 大鼠 呼吸功能 μ阿片受体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商艳 李强 +2 位作者 黄怡 白冲 刘忠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鸡卵蛋白 (OVA)致敏激发 BAL B/ c小鼠 ,复制哮喘模型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 ,EL ISA检测血清中 OVA特异性抗体 Ig E...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鸡卵蛋白 (OVA)致敏激发 BAL B/ c小鼠 ,复制哮喘模型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 ,EL ISA检测血清中 OVA特异性抗体 Ig E、Ig G2 a和脾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 IL - 4、IL - 5、IL - 12、IFN-γ的含量变化 ,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肺内炎症情况。 结果 :10μg组肺部炎症情况最明显 ,BAL F白细胞总数 (× 10 5/ m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 (%)、OVA特异性抗体 Ig E (U / ml)分别为(13.0 5± 2 .0 7,75 .1± 8.9和 2 5 6 .16± 2 .5 8) ,与 0μg组 (2 .78± 0 .2 1,0 .5± 0 .5 ,3.16± 0 .75 )、10 0μg组 (8.6 9± 1.6 1,6 4.2±9.1,133.74± 2 .11)、10 0 0μg组 (4 .17± 0 .36 ,12 .4± 3.4,32 .0 7± 1.96 )相比差异性显著 ,且 IL - 4、IL - 5升高以 10μg组明显 ,高剂量 10 0 0 μg组 IL- 12、IFN- γ、Ig G2 a升高明显。 结论 :致敏原的剂量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类型而影响小鼠哮喘模型表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哮喘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剂量 致敏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张景熙 胡建军 +3 位作者 徐健 赵立军 白冲 李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9-845,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与COPD患者疾病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CAT评分在判断预后方面的可能价值。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1例初诊及既往无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与COPD患者疾病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CAT评分在判断预后方面的可能价值。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1例初诊及既往无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长效胆碱能药物(LAMA)病史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版COPD全球倡议指南(GOLD)分为A(低危、症状轻)、B(低危、症状重)、C(高危、症状轻)、D(高危、症状重)组,给予ICS/LABA或ICS/LABA+LAMA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相关资料,包括CAT评分、年龄、吸烟量、肺功能指标、体质指数(BMI)、运动耐力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诊断前12个月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1例COPD患者平均年龄(66.27±8.52)岁,男性占88.89%,吸烟者占85.19%;治疗前A、B、C、D组比例分别为8.64%、30.86%、4.94%及55.56%;CAT评分≥10分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呼气容积(FVC)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6MWD均较CAT评分<10分组降低(P<0.05),CAT评分为10~20分组、20~30分组及≥30分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评分≥20分组mMRC分级及AECOPD次数较CAT评分<10分组升高(P<0.05),不同分组间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评分与mMRC分级(治疗前r2=0.417,P<0.001;治疗后r2=0.19,P<0.001)、6MWD(治疗前r2=0.320,P<0.001;治疗后r2=0.19,P<0.001)及治疗前FEV1(r2=0.177,P=0.0015)、FEV1%Pred(r2=0.125,P=0.002)、PEF(r2=0.164,P=0.0024)、PEF%Pred(r2=0.129,P=0.0076)、FVC(r2=0.098,P=0.021)、FVC%Pred(r2=0.094,P=0.024)、FEV1/FVC(r2=0.101,P=0.0057)、AECOPD次数(r2=0.059,P=0.028)有关,与吸烟量(r2=0.041,P=0.083)、BMI(r2=0.00,P=0.89)及治疗后FEV1(r2=0.01,P=0.22)、FEV1%Pred(r2=0.003,P=0.09)无关。结论 COPD好发于男性吸烟者,其中D组比例最高。CAT评分与治疗前后mMRC分级及运动耐力指标相关性均较好,具有判断COPD患者预后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 预后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结合熏烟法和单纯熏烟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81
8
作者 宋小莲 王昌惠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比较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法和单纯熏香烟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模型的效果。方法8周龄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其中1组作健康对照,另2组分别进行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LPS和单纯熏香烟处理建立COPD模... 目的比较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法和单纯熏香烟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模型的效果。方法8周龄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其中1组作健康对照,另2组分别进行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LPS和单纯熏香烟处理建立COPD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学,测定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MLI)和平均肺泡数(MAN);检测外周血常规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常规。结果两个模型组大鼠消瘦,伴有间歇咳嗽和气促,外周血和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肺组织H-E染色显示两个模型组大鼠均具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典型病变,ML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MAN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但两个模型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LPS组比单纯熏香烟组气道及肺组织的炎症浸润更明显,单纯熏香烟组主要表现为肺泡过度扩张。结论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LPS和单纯熏香烟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制备大鼠COPD模型,其病理生理改变与人类COPD类似,前者比后者更符合COPD自然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物模型 炎症 脂多糖 烟草暴露 慢性阻塞性肺病 大鼠模型 白细胞总数 模型组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结核腔内支架置入疗法适应证的掌握及其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强 刘忠令 +7 位作者 白冲 季洪健 姚小鹏 赵立军 徐浩 董宇超 黄海东 王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5-708,共4页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疗法在支气管结核 (EBTB)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4 7例支气管结核并已出现明显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和 (或 )管壁软化的患者 ,结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EBTB气道狭窄的经验 ...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疗法在支气管结核 (EBTB)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4 7例支气管结核并已出现明显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和 (或 )管壁软化的患者 ,结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EBTB气道狭窄的经验 ,制定了腔内支架置入疗法治疗 EBTB的适应证 ,并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的不同 ,分别选择了 2 2枚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和 2 5枚进口 ultraflex支架 ,在全麻或局麻下置入。于支架置入前、置入后 1周及 4~ 6个月期间 ,分别对患者气道狭窄段的腔径、气促指数及肺功能进行测定 ,以评价支架置入对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效果。结果 :4 7例 EBTB患者在支架置入 7d后 ,气道狭窄段的腔径由原来的 (3.31± 0 .89) mm扩展至 (9.4 2± 2 .37) mm(P<0 .0 1 ) ;气促指数由原来的 3.1 2± 1 .1 2降至0 .6 4± 0 .6 1 ;肺活量 (VC)及 1秒钟最大呼气量 (FEV1 )亦由原来的 (1 .6 4± 0 .36 ) L 和 (0 .4 6± 0 .2 5 ) L 升至 (2 .79± 0 .4 2 ) L 和(2 .6 7± 0 .38) L (n=4 0 ,P<0 .0 1 )。 4~ 6个月时 ,尽管少数患者出现了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 ,但总体疗效维持不变。4 7例 EBTB支架置入后有 1 1例 (2 3.4 %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再狭窄 ,其中溃疡坏死型和肉芽增殖型 EBTB再狭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 气管 支架 支气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XPD和BRCA1基因多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苏彤 赵立军 +6 位作者 常文军 王国萍 何永超 孙沁莹 张宏伟 李强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NER)的3个重要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24例接受含铂...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NER)的3个重要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24例接受含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TaqMan探针法对ERCC1Asn118Asn(rs11615)、XPD Lys751Gln(rs13181)和BRCA1 Ser1613Gly(rs1799966)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BRCA1 Ser1613Gly遗传多态与铂类药物化疗临床受益显著相关(P=0.014),携带Gly等位基因的患者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P=0.006)。没有发现ERCC1 Asn118Asn和XPD Lys751Gln与临床受益的相关性。这3个基因多态存在一定联合作用,携带变异等位基因(ERCC1 T,XPD Gln和BRCA1 Gly)的数目越多,化疗临床受益率越高(P=0.036)。结论NER系统中的BRCA1 Ser1613Gly遗传多态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临床受益相关,联合分析多个基因的SNPs可能对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更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ERCC1 XPD BRCA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在良性气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强 姚小鹏 +9 位作者 白冲 董宇超 赵立军 徐浩 黄海东 黄怡 韩一平 聂小蒙 刘忠令 王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1-704,共4页
目的 :评价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近端气道良性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 1 4例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部位近端气道的良性狭窄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介导下行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 ,分别于术前和最后 ... 目的 :评价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近端气道良性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 1 4例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部位近端气道的良性狭窄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介导下行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 ,分别于术前和最后 1次球囊扩张术后的当天 ,测定患者狭窄段的气道直径、气促评分和 1秒钟最大呼气量 (FEV1 ) ,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随访 2~ 4 6个月 (平均 2 4 .6个月 )。结果 :1 1 4例近端良性气道狭窄的患者分别接受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1~ 8次 ,平均 (3.2 2± 1 .2 4 )次。经过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后 ,狭窄段气管、支气管腔径明显增大 (P<0 .0 1 ) ,即刻疗效达1 0 0 %。气促评分明显降低 (P<0 .0 1 )。5 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了 FEV1 的测定 ,术后 FEV1 也明显上升 (P<0 .0 1 )。经过 2~ 4 6个月的随访 ,远期疗效达 75 .4 3% (86 /1 1 4 )。 2 8例患者因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或气管支气管软化而接受了冷冻、电凝、氩气刀或支架置入等联合治疗。 3例 (2 .6 3% )患者在治疗后发生了治疗一侧的少量气胸 ,其中 1例并发有纵隔气肿 ,均未做特殊处理自愈。有 8例出现了狭窄段远端支气管黏膜的轻微撕裂 ,余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气道狭窄 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气道狭窄 被引量:18
12
作者 白冲 李强 +4 位作者 徐浩 董宇超 姚小鹏 刘忠令 王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9-711,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氩等离子体凝固 (argen plasm a coagulation,APC)治疗在气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 ERBE30 0型 APC治疗器经纤支镜对 1 8例气道狭窄患者进行治疗 ,包括 1 0例支气管肺鳞癌 ,5例支气管结核 ,... 目的 :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氩等离子体凝固 (argen plasm a coagulation,APC)治疗在气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 ERBE30 0型 APC治疗器经纤支镜对 1 8例气道狭窄患者进行治疗 ,包括 1 0例支气管肺鳞癌 ,5例支气管结核 ,1例肺胚母细胞癌 ,1例支气管囊腺癌和 1例支气管淀粉样变 ;其中 4例为气管或支气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从狭窄再通疗效和气促评分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1 8例患者进行了 2 6次 APC治疗 (1 2例 1次 ,4例 2次 ,2例 3次 )。完全有效 8例(4 4 .4 % ) ,部分有效 5例 (2 7.8% ) ,轻度有效 4例 (2 2 .2 % ) ,无效 1例 (5 .6 % )。 4例气管或支气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治疗均为完全有效 ,且 APC对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无损伤。 结论 :经纤支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狭窄 氩等离子体凝固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在支气管瘘封堵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强 姚小鹏 +7 位作者 顾红军 季洪健 董宇超 吴俊杰 孙沁莹 赵立军 黄海东 王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 :评价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对支气管瘘实施封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例胆道支气管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支气管镜以及胆管造影确定瘘道部位和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局麻后在支气管镜引导下 ,将导引钢丝插入拟封堵的靶位支... 目的 :评价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对支气管瘘实施封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例胆道支气管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支气管镜以及胆管造影确定瘘道部位和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局麻后在支气管镜引导下 ,将导引钢丝插入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腔内 ;留置导丝撤出支气管镜 ;沿导丝将封堵器外鞘管送至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 ,撤出导丝 ;通过外鞘管将携有封堵器的推送装置送至靶位支气管 ;在支气管镜以及 X线透视下释放封堵器 ,将靶位支气管完全封堵。术后 1周内每天观察咳嗽、咯痰等症状及体温变化 ,术后 1、7、30 d分别复查支气管镜及 X线胸片。术前及术后 3d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果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当天咯出胆汁样痰量明显减少 ,术后 7d咯胆汁样痰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 1、7、30 d X线胸片显示封堵器均位于靶位 ,且逐渐膨胀完全 ;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术后 1 d封堵区支气管黏膜轻度充血、水肿 ,术后 7d可见封堵器局部肉芽组织增生明显 ;术后 30 d时肉芽及上皮组织完全将封堵器覆盖。 2例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至今 (分别为 1 0、1 4个月 ) ,均未发生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与手术相关的感染。结论 :本组病例中所采用的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及其推送装置是一种置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娟 孙雪丽 +3 位作者 赖国祥 余晖 李强 韩一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分析筛选出与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恶性概率相关的一组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了SPN良恶性判别的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国内李运模型和国外Mayo模型、VA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第... 目的分析筛选出与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恶性概率相关的一组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了SPN良恶性判别的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国内李运模型和国外Mayo模型、VA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切除并明确病理的资料252例,总结性别、年龄、症状、吸烟史、肺部基础疾病史、既往肿瘤家族史、结节部位、最大直径、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毛刺、分叶、棘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透亮影等资料。从252例资料中选出83例作为验证组(B组),剩余169例作为建模组(A组);同时从B组数据中剔出6例使得其剩余的77例数据均符合其他3个模型的入选和排除条件并组成C组。通过Logistic分析A组资料筛选出与SPN良恶性相关的5个独立因子,构建良恶性概率判别模型。并用B组验证本文模型、C组分别对四个模型进行统一验证和比较。结果年龄、既往肿瘤史、最大直径、钙化、透亮影这5项因素的差异在良性和恶性SPN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的SPN良恶性概率数学判别方程,将B组数据代入公式,得出的model 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0.036,灵敏性为79.3%、特异性为84.0%、阳性似然比为4.957、阴性似然比为0.246、阳性预测值为0.920、阴性预测值0.636。将C组数据验证长海模型AUC为0.893±0.040,李运模型AUC为0.817±0.056,Mayo模型AUC为0.804±0.050,VA模型AUC为0.780±0.057。结论患者年龄、肿瘤史、结节最大直径、钙化、透亮影是SPN良、恶性判别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的数学模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本研究的患者病例,长海模型比李运模型、Mayo模型、VA模型预测效果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LOGISTIC模型 肺肿瘤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中央气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辰飞 李强 +1 位作者 白冲 王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中央气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气道良性肿瘤,84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气道恶性肿瘤,行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08例患者中,106例(98.1%)解除了气道阻塞...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中央气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气道良性肿瘤,84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气道恶性肿瘤,行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08例患者中,106例(98.1%)解除了气道阻塞,呼吸困难明显减轻,阻塞性炎症减轻。108例患者气道腔径治疗前为(3.42±2.27)mm,治疗后为(10.54±4.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促评分治疗前为(2.95±0.96)级,治疗后为(1.24±O.99)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24例,均成功去除腔内病灶。恶性肿瘤84例,呈显效者58例(69.0%),有效24例(28.6%),无效2例(2.4%),中位生存期3.5个月,1午生存率21.7%。结论: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中央气道良、恶性肿瘤,可有效切除腔内肿瘤,恢复气道通畅,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术 支气管镜 气管肿瘤 支气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脂多糖及肽聚糖对人气道黏膜天然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景熙 赵立军 +2 位作者 石荟 白冲 李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2-556,共5页
目的研究聚肌胞苷酸[Poly(I:C)]、脂多糖(LPS)及肽聚糖(PGN)对人气道黏膜屏障及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进而了解气道黏膜对不同Toll样受体配体的天然免疫应答反应。方法采用Transwell系统培养人16HBEs气道上皮细胞建立人气道黏膜体外模型,... 目的研究聚肌胞苷酸[Poly(I:C)]、脂多糖(LPS)及肽聚糖(PGN)对人气道黏膜屏障及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进而了解气道黏膜对不同Toll样受体配体的天然免疫应答反应。方法采用Transwell系统培养人16HBEs气道上皮细胞建立人气道黏膜体外模型,分别给予Poly(I:C)、LPS及PGN顶侧刺激,对照组仅给予MEM+GlutaMax-Ⅰ培养基培养。通过测定跨膜电阻抗(TER)判断16HBEs细胞间的小分子通透性,测定基底侧培养液中FITC-右旋糖酐浓度判断大分子细胞通透性,用ELISA法检测干预24h后培养细胞顶侧及基底侧上清液中IL-8、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TNF-α的蛋白含量。结果 10μg/ml Poly(I:C)导致人气道上皮细胞间TER显著降低,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增加(P<0.01),10μg/ml LPS及100μg/ml PGN刺激对气道上皮细胞TER及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无明显影响。IL-8和TNF-α表达在Poly(I:C)、LPS及PGN组细胞顶侧和基底侧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GM-CSF表达在3组细胞顶侧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仅Poly(I:C)组基底侧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LPS和PGN组基底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oly(I:C)组、LPS组和PGN组细胞顶侧IL-8和GM-CSF浓度增高程度高于基底侧,形成浓度梯度。结论 Poly(I:C)可破坏气道黏膜屏障完整性,导致小分子和大分子通透性增加,同时刺激细胞定向向顶侧分泌炎性介质,LPS及PGN对气道黏膜屏障无影响,但能诱导细胞向顶侧定向分泌炎性介质,提示病毒及细菌感染所致气道炎症与Toll样受体通路介导的气道黏膜天然免疫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上皮细胞 聚肌胞苷酸 脂多糖类 肽聚糖 免疫 天然 免疫 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邬盛昌 朱莹 +3 位作者 徐健 董宇超 孙沁莹 李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例及1989至2012年中文文献报道的50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下表现及治疗情况等资料...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例及1989至2012年中文文献报道的50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下表现及治疗情况等资料。结果本院患者因"气急"入院,行胸部CT、支气管镜以及肺功能检查,以支气管镜活检获取标本确诊,经环磷酰胺治疗后好转。文献报道的5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6%,48/50)、气急(70%,35/50)、咳痰(66%,33/50)、发热(24%,12/50)及咯血(22%,11/50)等;胸片检查以肺部纹理增粗(45.5%,15/33)最为常见,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以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76.2%,32/42)最为常见;最常见的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40.8%,20/49),其次为黏膜充血、水肿(32.7%,16/49);肺功能检查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最主要表现。3例伴有并发症,24例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最终47例(94%)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2例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50例患者中42例接受药物、支气管镜下介入、胸部外照射及手术等治疗,病情均好转。结论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易出现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刷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景熙 李强 +3 位作者 白冲 刘忠令 黄盛东 龚德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91-792,共2页
目的 :建立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刷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无血清支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液 ,对经纤支镜刷检获得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 ,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原代... 目的 :建立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刷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无血清支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液 ,对经纤支镜刷检获得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 ,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特性。结果 :刷检获得的细胞成活率在 70 %以上 ,7d后细胞开始增殖 ,2 1 d时汇合率可达 90 %。细胞扁平、多角形 ,呈铺路石样分布。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经纤支镜直视下刷检原代培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方法 ,无血清培养液可提供较为满意的生长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上皮细胞 支气管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美堂 姚小鹏 李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0-742,共3页
目的 :分析肺血栓栓塞症 (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 ,探讨 PTE和 DVT的危险因素 ,为 PTE和 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 PTE和 DVT住院患者近 1 0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肺血栓栓塞症 (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 ,探讨 PTE和 DVT的危险因素 ,为 PTE和 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 PTE和 DVT住院患者近 1 0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血型。 结果 :PTE和 DVT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 ;患者的男女比例为 1 .4 5∶ 1 ,4 5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 ;PTE和 DVT主要的危险因素为 3个月内手术、创伤、骨折 ,但这些因素在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TE和DVT住院患者非 O血型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结论 :PTE和 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 PTE和 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和红细胞膜上的凝集素可能与 PTE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支镜下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狭窄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忠令 王昌惠 +7 位作者 白冲 周奇兴 韩一平 李丽 黄怡 李强 姚小鹏 徐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5-355,共1页
气管狭窄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重者导致窒息。自1996年以来,我科利用自行研制的支架推送装置,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直视下经鼻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支架)治疗气管狭窄4例,均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 气管狭窄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重者导致窒息。自1996年以来,我科利用自行研制的支架推送装置,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直视下经鼻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支架)治疗气管狭窄4例,均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4例,男女各2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狭窄 纤维支气管镜 支架术 镍钛记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