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抑郁症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胡电 古航 +3 位作者 熊英 洪新如 曹立萍 侯庆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1-322,共2页
目的 探讨孤啡肽 (OFQ)及单胺类递质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名健康产妇 (对照组 )及 17例产后抑郁症妇女 (抑郁组 )静脉血中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 ①抑郁组及对照组血孤啡肽含量分别为 (2 7 39... 目的 探讨孤啡肽 (OFQ)及单胺类递质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名健康产妇 (对照组 )及 17例产后抑郁症妇女 (抑郁组 )静脉血中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 ①抑郁组及对照组血孤啡肽含量分别为 (2 7 39± 6 0 4 )ng/L及 (10 37± 3 6 5 )ng/L ,与对照组相比 ,抑郁组孤啡肽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抑郁组及对照组血 5 羟色胺 (5 HT)含量分别为 (0 93± 0 2 1) μmol/L及 (1 4 3± 0 36 ) μmol/L ,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抑郁组血多巴胺 (DA)含量为 (2 15± 0 4 1) μ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抑郁组孤啡肽与5 HT及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为 0 6 0 1及 0 5 93,P <0 0 5 )。③抑郁组爱丁保产后抑郁量表总分 (EPDS)与OFQ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为 0 5 12 ,P <0 0 5 ) ,与 5 HT、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5 71及 - 0 5 2 6 ,P <0 0 5 )。结论 孤啡肽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孤啡肽 单胺类递质 相关性研究 放射免疫法 测定 孤啡肽受体拮抗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表的应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胜楠 陆胜莲 +3 位作者 顾仲毅 李励 汤春涛 张俊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VT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30例...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VT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30例,其中确诊并发VTE者58例,未并发VTE者472例,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无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我院多学科联合制定的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17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统计VTE的发生率并与未应用评估表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与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后,VTE的发生率低于应用前[1.89%(6/317)vs 10.9%(58/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在围手术期有效评估VTE发生风险,根据风险评分采取相应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VT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唐龙英 王昭梅 +3 位作者 郑钦岳 宓鹤鸣 朱玲仙 曹颖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细胞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NCTD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NCTD...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细胞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NCTD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NCTD作用下两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NCTD1μg/ml即对3AO和AO细胞有轻微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20μg/ml和10μg/ml。NCTD作用6h,3AO和AO细胞生长即受到抑制,其抑制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在NCTD作用下,3AO和AO细胞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而S期细胞百分比相应地明显降低。结论: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细胞周期 3AO细胞 AO细胞 NC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急腹症的腹腔镜手术处理 被引量:15
4
作者 顾清 惠宁 +2 位作者 刘彦 尤秋琴 古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急腹症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玉环 惠宁 +3 位作者 徐明娟 张慧 管睿 崔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10年诊治的CSP患者20例,根据孕囊生长的方向分为Ⅰ型和Ⅱ型,分别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B超监测下清宫,配合...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10年诊治的CSP患者20例,根据孕囊生长的方向分为Ⅰ型和Ⅱ型,分别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B超监测下清宫,配合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药物辅助治疗;妊娠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子宫切除术等。结果 20例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9例。Ⅰ型CSP采用UAE+子宫动脉MTX注射/+B超监测下清宫,配合米非司酮药物辅助治疗效果好,但UAE后清宫以24~48 h为宜,否则不能起到止血的效果。Ⅱ型CSP行妊娠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具有治疗效果确切,恢复快,保留患者生理、生育功能的优点;早期3例忽略CSP诊断的大出血患者,采用了子宫切除术,挽救患者生命。另6例术前明确了诊断,尽管有大出血,子宫穿孔、膀胱后壁血肿等紧急情况,仍然顺利进行了妊娠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保留了患者的生理与生育功能。自1999年之后,未再采取子宫切除术。结论对于CSP患者,采用积极手术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周期短,效果确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术前如充分分析患者病情,明确诊断及CSP类型,均能采用不同的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口服硝苯地平后脐动脉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明娟 沙金燕 +2 位作者 古航 谢红一 费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口服硝苯地平10mg后胎盘血流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探测胎儿脐动脉,在口服硝苯地平10mg前后,分别取连续5个以上的脐动脉血流速度波5个,计算患者脐动脉...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口服硝苯地平10mg后胎盘血流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探测胎儿脐动脉,在口服硝苯地平10mg前后,分别取连续5个以上的脐动脉血流速度波5个,计算患者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的比值(S/D)及阻力系数(RI),同时观察患者血压(BP)及脉率的变化。结果:(1)轻、中度妊高征组患者S/D、RI较正常妊娠组无明显变化,而重度妊高征组S/D、RI显著增加(P<0.01)。(2)口服硝苯地平10mg后,妊高征患者20min后S/D、RI、BP均无明显变化;40min后S/D、RI、BP均明显减少(P<0.01),脉率增加;重度妊高征组60min后S/D,RI,BP仍有明显改变(P<0.05)。(3)20%患者服药后有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有助于减少外周阻力,改善胎盘血流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妊娠高血压 脐动脉 药物疗法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对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勤 张毅 +3 位作者 丁宇烽 胡振林 孙树汉 惠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过程中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孕妇血样,体外4℃存放6、36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孕妇外周游离DNA水平,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流式分析血样白细胞死亡情况,速率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 目的:探讨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过程中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孕妇血样,体外4℃存放6、36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孕妇外周游离DNA水平,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流式分析血样白细胞死亡情况,速率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单相酶扩散法测定血浆DNA酶活性。结果:血样体外存放36h后,血浆中β-globin基因的拷贝数较存放6h的样品显著增加,而SRY基因拷贝数明显减少;4℃存放条件下,妊娠晚期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占总DNA百分比从6h的(10.3±5.6)%下降到36h的(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存放6h的血样中基本未检出死亡细胞,而存放36h的血样中分别检出了坏死和凋亡的白细胞;36h样品血浆中LDH活性较6h样品显著升高(P<0.05)。单相酶扩散法结果表明,血浆DNA酶在4℃时虽然活性显著减弱,但仍然保持降解DNA的能力。结论: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浆总游离DNA增多,而胎儿DNA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样体外存放过程中白细胞死亡和血浆DNA酶对胎儿DNA的降解作用有关;胎儿DNA抽提应在血样采集后尽早(6h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浆 胎儿游离DNA DNASE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琼 徐明娟 +1 位作者 宋亮年 王昭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过程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1,10,20,40μmol/L)处理培养的3AO细胞后,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及去除槲皮素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用氨基安替...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过程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1,10,20,40μmol/L)处理培养的3AO细胞后,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及去除槲皮素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用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槲皮素(1,10,20,40μmol/L)对3AO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40μmol/L槲皮素作用5d后活细胞计数为对照的47.06%;去除其作用后,细胞生长得到恢复。用不同浓度(1,10,20,4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3AO细胞5d后,AL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呈剂量依赖性;40μmol/L槲皮素作用3AO细胞不同时间,ALP活性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槲皮素对3AO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去除其影响,细胞的生长可以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卵巢肿瘤 碱性磷酸酶 癌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IL-6、IL-10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俞超芹 刘玉环 +3 位作者 彭新萍 李瑾 潘瑞萍 凌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 Cum m ings A M 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 I L6、 I L10 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 Cum m ings A M 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 I L6、 I L10 含量。结果:非治疗组的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脂多糖(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6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内异方治疗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质量、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6 水平显著低于非治疗组;非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在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10 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内异方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内异方通过抑制 I L6 的合成、促进 I L10 的分泌,从而阻止了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方 中医药疗法 IL-6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生殖系细胞分离与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善荣 刘厚奇 +5 位作者 汤淑萍 惠宁 冀凯宏 熊俊 蒋正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41-943,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人胚胎生殖系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方法 :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 ,按单纯机械分离、酶消化分离、二者结合法及是否有饲养层将组织分为 5种不同的方式培养后 ,用碱性磷酸酶标记 ,计数阳性克隆并进行比较。 ... 目的 :初步探讨人胚胎生殖系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方法 :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 ,按单纯机械分离、酶消化分离、二者结合法及是否有饲养层将组织分为 5种不同的方式培养后 ,用碱性磷酸酶标记 ,计数阳性克隆并进行比较。 结果 :酶消化法培养所获得的克隆较单纯机械分离方法多 ,原代培养时种植到饲养层上效果较好。将分离到的组织用0 .2 5 %胰酶消化 3min ,种植到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上培养 3d ,挑取克隆传代 ,在第 1 0天形成 30 .7个阳性克隆 ,显著高于其他方法获得的阳性克隆数。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细胞 (克隆 )具有多样性 ,细胞胞体为圆形 ,分为有突起和无突起两种 ;阳性细胞克隆呈圆球形、条带形和块形 ,与周围细胞分界清楚。 结论 :人胚胎体内的微环境限制生殖系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生殖系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培养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原 惠宁 刘善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0-794,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核苷酸单位)的功能性RNA分子,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发现的参与哺乳动物基因活动的lncRNA...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核苷酸单位)的功能性RNA分子,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发现的参与哺乳动物基因活动的lncRNA已有上千个,但有关lncRNA的功能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不完全明了。本文就lncRNA的功能研究进展及lncRNA在临床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学 转录调控 转录后调控 基因组印记 X染色体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自体移植部位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嫣 曾金凤 刘玉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目的采用自体移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比较不同移植部位的建模效果。方法取40只雌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分别移植于卵巢、宫骶韧带及腹壁上,术后28d手术取出移植物,测量移植物的体积和质量,对移植物进行... 目的采用自体移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比较不同移植部位的建模效果。方法取40只雌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分别移植于卵巢、宫骶韧带及腹壁上,术后28d手术取出移植物,测量移植物的体积和质量,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比较不同部位的成模率。结果卵巢部位移植物体积和质量大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而宫骶韧带及腹壁部位的移植物体积及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部位的成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移植物组织病理学相似。结论卵巢、宫骶韧带及腹壁3个部位的自体子宫移植均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病理改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似,但卵巢部位建模效果最佳,更有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的治疗方法的开发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大鼠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与分娩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宁洪艳 沙金燕 +1 位作者 倪鑫 孙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6-317,共2页
目的 :研究足月产、早产及过期产孕妇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 CRH )水平的变化 ,探讨应用 CRH预测早产的价值。 方法 :门诊产科检查孕妇 2 0 0例 ,从孕 2 8周起至分娩 ,每间隔 2周取血浆 1次 ,标本用甲醇提取法处理后 ,通过... 目的 :研究足月产、早产及过期产孕妇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 CRH )水平的变化 ,探讨应用 CRH预测早产的价值。 方法 :门诊产科检查孕妇 2 0 0例 ,从孕 2 8周起至分娩 ,每间隔 2周取血浆 1次 ,标本用甲醇提取法处理后 ,通过放免测定观察血浆中 CRH水平变化。 结果 :孕 2 8周起血浆 CRH水平 [( 3 7.4 5± 8.5 0 ) pg/ m l]呈进行性升高 ,孕晚期升高[( 160 .2 5± 14 .5 9) pg/ m l]显著 ,分娩达最高峰 [( 5 70 .5 4± 4 7.91) pg/ ml];孕 2 8周起血浆中 CRH水平在早产及过期产中即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 ( P<0 .0 1) ;孕 2 8周时血浆中 CRH水平与妊娠持续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 CRH水平是妊娠持续时间的标志 ,孕 2 8周血浆 CRH水平可预测最终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分娩 早产 过期产 妊娠期 足月产 C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妊娠中晚期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明娟 沙金燕 +1 位作者 易冰 肖行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CF型围产监测仪检测左室射血阻抗、动脉特性阻抗、动脉终端阻抗及总外周阻抗,以研究外周阻力变化;检测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及微循环灌注连续性比率,探讨微循环改变;...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CF型围产监测仪检测左室射血阻抗、动脉特性阻抗、动脉终端阻抗及总外周阻抗,以研究外周阻力变化;检测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及微循环灌注连续性比率,探讨微循环改变;同时探讨血容量与血粘度变化。结果:妊娠后5~10个月左室射血阻抗、动脉特性阻抗、动脉终端阻抗及总外周阻抗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各月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孕妇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1),至妊娠10月达高峰;毛细血管灌注连续性比率则明显下降(P<0.01),以妊娠10个月最低。该期间内,孕妇血容量明显增加(P<0.01),血粘度在孕5个月时最低,以后渐回升,至孕10个月时已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正常妊娠中、晚期孕妇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微循环功能增强,血容量增加,血粘度以妊娠中期最低,以后渐增加,至足月时恢复妊娠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液流变学 血粘度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形霞水母毒素分离产物溶血活性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菲 肖良 +4 位作者 张静 贺茜 樊军文 李玥 张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分离发形霞水母刺丝囊毒素(nematocyst venom,NV)与无刺丝囊触手提取物(tentacle-only extract,TOE),比较二者的溶血活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溶、离心方法分离发形霞水母NV和TOE,比较二者的溶血活性,观察提取物浓度、温度... 目的:分离发形霞水母刺丝囊毒素(nematocyst venom,NV)与无刺丝囊触手提取物(tentacle-only extract,TOE),比较二者的溶血活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溶、离心方法分离发形霞水母NV和TOE,比较二者的溶血活性,观察提取物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二者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到NV与TOE;二者浓度相关溶血活性曲线均呈"S"形,溶血分数50%时所对应的质量浓度(HU50)分别为8μg/ml和67μg/ml,前者溶血活性强度约为后者的8.4倍;温度对二者溶血活性影响较大,最大溶血活性都出现在40℃;pH值对二者溶血活性也有影响,在pH8处二者都具有最大的溶血活性,但后者较前者更为敏感。结论:发形霞水母毒素分离产物NV和TOE均具有溶血活性,且前者强于后者;二者溶血活性受浓度、温度和p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形霞水母 刺丝囊毒素 无刺丝囊触手提取物 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定位及体外培养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善荣 刘厚奇 +5 位作者 汤淑萍 惠宁 冀凯宏 蒋正 戚中田 冯根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44-946,共3页
目的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 (PGC)进行定位并比较其体外培养的差异。 方法 :取 4~ 7周发育阶段的人胚胎 ,应用组织化学法检测PGC内碱性磷酸酶 (AP)以对其定位。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进行培养 ,第 1次传代... 目的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 (PGC)进行定位并比较其体外培养的差异。 方法 :取 4~ 7周发育阶段的人胚胎 ,应用组织化学法检测PGC内碱性磷酸酶 (AP)以对其定位。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进行培养 ,第 1次传代后 ,用AP标记 ,计数不同发育阶段AP阳性的PGC和体外培养的阳性克隆并进行比较。 结果 :在卵黄囊、原肠、背侧肠系膜和生殖嵴处有AP强阳性细胞 ,阳性信号位于胞质内。阳性细胞散在分布 ,在生殖嵴处聚集成团。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组织培养均有阳性克隆出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4~ 7周人胚胎内AP阳性的PGC数目及细胞内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P >0 .0 5 ) ;由胚胎组织培养获得的AP阳性克隆数也无显著差异。 结论 :人PGC位于卵黄囊、原肠、背侧肠系膜和生殖嵴处。 4~ 7周发育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原始生殖细胞 定位 体外培养 碱性磷酸酶 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双肾巨大错构瘤及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瘤剖宫产分娩1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吉梅 林流芳 +3 位作者 刘玉环 徐明娟 陈于 贺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7-579,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G1P0。因"停经30+5周,肉眼血尿伴阴道少量流血3 d"于2011年3月28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8月25日,预产期2011年6月2日。孕4周左右曾因腰部不适在外院行腹部CT,提示双肾巨大错构瘤,直径约10 cm,未特殊处理。... 1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G1P0。因"停经30+5周,肉眼血尿伴阴道少量流血3 d"于2011年3月28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8月25日,预产期2011年6月2日。孕4周左右曾因腰部不适在外院行腹部CT,提示双肾巨大错构瘤,直径约10 cm,未特殊处理。2011年3月25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伴有腰酸腰痛,故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巨大肾错构瘤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玉环 王锡智 +3 位作者 蔡在龙 俞超芹 崔英 沙金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2,共3页
PTEN基因是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功能的抑癌基因,其脂质磷酸酶活性降调PKB/Akt信号转导,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诱导其凋亡。已证实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中存在体细胞PTEN基因突变,如神经胶质细胞瘤、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肾癌、乳腺癌... PTEN基因是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功能的抑癌基因,其脂质磷酸酶活性降调PKB/Akt信号转导,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诱导其凋亡。已证实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中存在体细胞PTEN基因突变,如神经胶质细胞瘤、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肾癌、乳腺癌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TEN基因种系突变与人类多种遗传性癌症综合征有关。本文概括介绍了PTEN基因种系突变与人类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考登综合征(Cowden syndrome, CS)、Bannayan Ri ley Ruvalcaba syndrome(BRRS)、Proteus syndrome (PS)、Proteus like syndromes(PS like)等疾病。随着对这些综合征认识的加深,应用基因突变分析作为分子诊断工具,将有可能对这些患者极其家庭成员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必要的癌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应用于中期妊娠前置胎盘状态引产1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流芳 吉梅 +2 位作者 刘玉环 李勤 周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4-1274,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已婚,汉族,G5P3。因"停经25+2周,外院引产后4d,阴道流血4h",于2011年8月4日收住我院。患者末次月经为2011年2月8日,孕19周始觉胎动。因不适于继续妊娠于8月1日住外院拟行引产术。8月1日开始口服米非司酮50mg,2... 1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已婚,汉族,G5P3。因"停经25+2周,外院引产后4d,阴道流血4h",于2011年8月4日收住我院。患者末次月经为2011年2月8日,孕19周始觉胎动。因不适于继续妊娠于8月1日住外院拟行引产术。8月1日开始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d,共3d,8月3日行依沙吖啶(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引产术。8月4日上午7时许出现不规则腹痛,8时许出现多量阴道流血,B超检查提示:中孕,单死胎,前置胎盘。遂至我院急诊,收住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中央性前置胎盘 中期妊娠 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英 郭峰 +1 位作者 张其 陈克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58-560,共3页
对22例正常妇女、2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肿瘤花环率(RBC-Ca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 对22例正常妇女、2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肿瘤花环率(RBC-Ca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卵巢恶性肿瘤组RBC-C3bR和RBC-CaR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良性组(P<0.01),而RICR较良性组上升(P<0.001),卵巢恶性肿瘤组SOD活性亦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良性组(P<0.001)。提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SOD活性降低。本研究还对红细胞免疫和SOD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红细胞 超氧化物岐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