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孟超 张柏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天培 吴孟超 +5 位作者 顾天爵 范俊 刘彦君 王皓 王华菁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正常肝脏、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合成的关键酶岩藻糖转移酶(Fuc-T)的...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选择素及其配体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正常肝脏、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合成的关键酶岩藻糖转移酶(Fuc-T)的转录水平。结果:E-Selectin的转录只局限于内皮细胞,且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之间没有差别;但Fuc-T的转录水平在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差别明显,表现为多发肝癌中子瘤的水平明显高于母瘤,母瘤明显高于单发肝癌,单发肝癌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癌旁组织又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E-Selectin与其配体的相互粘附,在肝癌的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岩藻糖转移酶 内皮细胞选择素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ERCP与CT对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程红岩 贾雨辰 +2 位作者 周岱云 龚彪 胡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65-67,90,共4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管癌45例,转移性癌26例,胰头癌6例及壶腹周围癌5例)的ERCP与CT表现,主要发现:恶性胆管梗阻部位多位于肝外胆管近侧段;肝外胆管近侧段梗阻所致的肝内胆管重度扩张的发生率... 本文对比分析了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管癌45例,转移性癌26例,胰头癌6例及壶腹周围癌5例)的ERCP与CT表现,主要发现:恶性胆管梗阻部位多位于肝外胆管近侧段;肝外胆管近侧段梗阻所致的肝内胆管重度扩张的发生率,远多于远侧段阻塞,在反映肝内胆管扩张程度、扩张范围方面CT优于ERCP,而显示病灶肿块直接征象方面ERCP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胰胆管造影术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例原发性肝癌再次肝切除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4-27,共4页
我所自1960年1月至1993年5月,因原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共95例,其中2次肝切除者82例,3次和4次肝切除各为10例和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6年,年龄最小的1例肝母细胞瘤经2次肝切除后已健康存活3年5个月。全组1、3、5年术后存... 我所自1960年1月至1993年5月,因原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共95例,其中2次肝切除者82例,3次和4次肝切除各为10例和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6年,年龄最小的1例肝母细胞瘤经2次肝切除后已健康存活3年5个月。全组1、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9.0%、71.0%和53.2%。2次肝切除后l、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82.0%、47.4%和25.0%。3次肝切除后1、2、3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100%,82.6%和47.2%。作者分析了复发的原因与门静脉癌栓有密切关系。预防性应用全植入式药物输注装置结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回输和个体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是一项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HCV RNA正、负链的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晓红 吴孟超 +6 位作者 张晓华 潘卫 印慨 宋艳斌 裴红伟 陈汉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正、负链。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35.7%;HCVRN...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正、负链。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35.7%;HCVRNA的正链和负链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同时阳性的患者分别占45.2%和31.0%;血清HCVRNA和抗HCV阴性者肝组织中HCVRNA的检出率仍有51.3%;肝组织HCVR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态无显著相关。提示,HCV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另一病原学因素;血清HCVRNA和抗HCV阴性时不能排除体内存在HCV感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肝癌再次肝切除72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自1960年1月至1991年7月,对复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共72例,其中2次肝切除者60例,3次和4次肝切除各为9例和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2年11月,无肝癌复发。全组1、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8.6... 自1960年1月至1991年7月,对复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共72例,其中2次肝切除者60例,3次和4次肝切除各为9例和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2年11月,无肝癌复发。全组1、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8.6%、69.9%和49.5%。2次肝切除后1、3、5年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0.8%、53.5%和36.1%。3次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100%、85.6%和36.7%。作者认为对术后病人仍应长时间定期检测B超和AFP,特别是在术后两年之内应密切检测有无复发。本组2年内复发率为72.2%。上述资料表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合理的检查和不失时机地采取手术措施,完全有可能作到复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定位和早期治疗,获得更为满意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孙经建 缪明永 +3 位作者 吴孟超 王学敏 陈汉 钱光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评价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阻断组、阻断+川芎嗪组和假处理组。肝线粒体分离后以氢电极法测定其呼吸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呼吸比率、磷... 目的:评价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阻断组、阻断+川芎嗪组和假处理组。肝线粒体分离后以氢电极法测定其呼吸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呼吸比率、磷氧比值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显著降低,应用川芎嗪能保持正常的线粒体功能。结论:川芎嗪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肝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 川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假尿嘧啶核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8
作者 屠振兴 许圣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70-472,共3页
血清假尿嘧啶核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屠振兴,许圣献假尿嘧啶核苷(假尿苷)为尿嘧啶核苷的同分异构体,是体内主要的一种修饰核苷,它以一定数量存在于tRNA、rRNA和URNA中[1]。血清中假尿苷含量能反映体内tRNA、r... 血清假尿嘧啶核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屠振兴,许圣献假尿嘧啶核苷(假尿苷)为尿嘧啶核苷的同分异构体,是体内主要的一种修饰核苷,它以一定数量存在于tRNA、rRNA和URNA中[1]。血清中假尿苷含量能反映体内tRNA、rRNA分解代谢和核苷修饰状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尿嘧啶核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