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尸体肾移植1011例次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7
1
作者 闵志廉 朱有华 +11 位作者 何长民 贺宗理 孟钢 王卓伟 齐隽 王立明 郑军华 徐丹枫 王亚伟 任吉忠 周梅生 余加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1-406,共6页
1978年6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共为969例慢性肾衰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011例次。人/肾总存活率:1年期为89.2%/78.7%;3年期为82.0%/74.7%;5年期为67.0%/58.4%;存活10年... 1978年6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共为969例慢性肾衰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011例次。人/肾总存活率:1年期为89.2%/78.7%;3年期为82.0%/74.7%;5年期为67.0%/58.4%;存活10年以上者已有12例。15年的肾移植经验表明:(1)提高肾存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质量取肾与植肾手术尤为重要;(2)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虽已普遍应用但仍应坚持ABO血型及淋巴细胞毒性试验配型工作;(3)感染仍是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应将预防感染措施贯彻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全过程;(4)加强肾移植患者的随访工作,指导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对肾移植后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同种 尸体 ABO配型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无心跳供者供肾1141次的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吉忠 闵志廉 +5 位作者 朱有华 何长民 贺宗理 齐隽 孟钢 王卓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整块取肾法与分侧取肾法、高渗枸橼酸钠腺嘌呤肾保存液(HCA)与乳酸林格液(LAL)的优劣,研究缺血时间的长短对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41次采用无心跳供者供肾所做同种异体肾移植... 目的:探讨整块取肾法与分侧取肾法、高渗枸橼酸钠腺嘌呤肾保存液(HCA)与乳酸林格液(LAL)的优劣,研究缺血时间的长短对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41次采用无心跳供者供肾所做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取肾方法、不同的保存方法、不同的缺血时间分组别进行比较,观察其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1)整块取肾的热缺血时间与分侧取肾法相似,但进行肾移植术时前者更容易;(2)LAL组的术后见尿时间为(25.48±6.53)min,HCA组为(15.63±10.00)min(P<0.01),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前者为(8.65±3.39)d,后者为(6.66±2.73)d(P<0.05),PNF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2.14%(P<0.01);(3)HCA组中,当总缺血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和>50h时,其PNF的发生率分别为0%,1.83%,1.23%,6.25%,5.88%和9.52%。结论:(1)整块取肾法优于分侧取肾法;(2)HCA对移植肾的保存效果好于LAL;(3)HCA组中,总缺血时间的延长将明显延缓肾移植术后见尿时间、肾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无心跳供肾者 保存液 缺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歆 席淑华 陈律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45-46,共2页
肝移植 (livertransplant)手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理想的方法 ,随着国内肝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 ,围术期护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肝移植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对策及出院指导方法。
关键词 肝移植 围术期 护理 出院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手术并发症与术中护理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童志丹 张燕 +2 位作者 孙婷婷 赵若艳 王正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7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并发症 护理对策 术中 2003年1月 肝移植手术 护理干预措施 肝移植术后 1996年 近期并发症 术后死亡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患者6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歆 席淑华 陈律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再次肝移植手术 护理措施 腹腔出血 术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衰肾移植术患者2例的护理
6
作者 范伟萍 刘奉玲 王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6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衰 肾移植术 护理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早期发现与护理
7
作者 刘奉玲 谭群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6年第1期26-28,共3页
介绍了自1978年 6月至 1994年1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 1098例,1141次,其中发生急性排异(AR)355例次,发生率32.8%。AR是造成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现急性排异症状和体征对临床护理极为重要,为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 介绍了自1978年 6月至 1994年1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 1098例,1141次,其中发生急性排异(AR)355例次,发生率32.8%。AR是造成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现急性排异症状和体征对临床护理极为重要,为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355例次AR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对早期发现AR并采取适当治疗与延误治疗各30例进行 10 d治愈率比较,早期观察组与延误观察组比较差异显著。作者认为早期诊断、恰当护理、重点观察对 AR的逆转,维持移植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发现 AR 急性 肾移植术后 护理 及时治疗 早期观察 作者 重要意义 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