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马齿苋及甘草提取物护肤品对敏感性皮肤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4
1
作者 何黎 温海 +12 位作者 徐丽敏 李利 杨春俊 涂颖 李娜 起珏 朱红梅 周爱民 李虹 尹斌 蒋献 刘盛秀 林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水溶性甘草提取物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辅助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110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干、中性敏感性皮肤受试...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水溶性甘草提取物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辅助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110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干、中性敏感性皮肤受试者80例,油性敏感性皮肤受试者30例)面部分别外用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每日2次,连续使用1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5 d、30 d分别对受试者皮肤进行皮肤生理功能测试,同时对乳酸试验、皮损恢复情况、受试者对该产品的满意度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0 d后,干性、中性敏感性皮肤组受试者角质层含水量由治疗前71.53%±3.34%增加至74.49%±2.87%,油脂含量由治疗前(74.30±29.19)μg/cm^2增加至(90.01±11.45)μg/cm^2。油性皮肤组受试者含水量由治疗前71.95%±2.34%增加至75.09%±1.67%,油脂含量由治疗前(247.13±41.90)μg/cm^2下降至(223.23±40.19)μg/cm^2,治疗前后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皮肤弹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试验分值由治疗前4.39±0.82降至2.58±0.40(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改善者87例,占79.09%;与使用前相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对干、湿性敏感性皮肤有辅助治疗作用,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敏感性 护肤品 医学 马齿苋 甘草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皮肤癣菌289株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丽娜 陈江汉 +4 位作者 徐红 赖建平 陈爱华 廖万清 温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 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 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1株、絮状表皮癣菌10株、玫瑰色癣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5 株、断发癣菌5 株、疣状癣菌2 株。结果: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低,单用酮康唑、单用萘替芬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高。结论:联合用药优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联合用药与特比萘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癣菌属 酮康唑 萘替芬 特比萘芬 抗生素类 复合 抗药性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皮肤病学科的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雪琴 刘玉峰 +2 位作者 温海 郝飞 高天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7-659,共3页
皮肤病与部队官兵的健康密切相关,在特殊环境下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维护和提高。我军皮肤病学科在真菌病、银屑病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近20年来,全军皮肤病学科专业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励32项,其中真... 皮肤病与部队官兵的健康密切相关,在特殊环境下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维护和提高。我军皮肤病学科在真菌病、银屑病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近20年来,全军皮肤病学科专业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励32项,其中真菌病的系列研究成果于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来,全军皮肤病学科专业队伍迅速成长,目前已有6个博士生培养点,11位博士生导师,已培养了近百名博士生。皮肤病学科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重点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皮肤病的基础科学及预防、诊断、治疗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保障全体指战员的心身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卫生 皮肤病学/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漾舒护活泉水对1050例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辅助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炜华 廖万清 +4 位作者 温海 刘玮 沈新 Sophie Vitse Therese Nocera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3-474,共2页
目的:观察雅漾舒护活泉水对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方法:对1050例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的受试者进行观察,在门诊就诊时喷雾1次,5min后观察效果,以后每天喷雾2~3次。455例受试者单独使用雅漾舒护活泉水,595例受试... 目的:观察雅漾舒护活泉水对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方法:对1050例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的受试者进行观察,在门诊就诊时喷雾1次,5min后观察效果,以后每天喷雾2~3次。455例受试者单独使用雅漾舒护活泉水,595例受试者活泉水与糖皮质激素软膏及抗组胺药联合应用。结果:治疗15d后所有患者的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单用雅漾舒护活泉水组和联合用药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雅漾舒护活泉水对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和护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护活泉水 雅漾 皮肤 敏感性 皮肤病 炎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9
5
作者 杜锦霞 陈萍 +1 位作者 冯欣伟 王蓓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近4年来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均采用自我评定焦虑量表及自我评定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心理状态...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近4年来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均采用自我评定焦虑量表及自我评定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心理状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19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入院时有轻度及中度焦虑者162例(81.82%),出院时有轻度及中度焦虑者53例(26.77%);入院时有轻度及中度抑郁者155例(78.28%),出院时有轻度及中度抑郁者43例(21.72%)。结论焦虑和抑郁是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非常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皮肤病 心理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左腹股沟区皮肤鳞癌1例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文俊 江华 +2 位作者 朱 王毅 陈江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48,F0003,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手术切除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发原发性皮肤曲霉病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红 顾菊林 +2 位作者 温海 廖万清 孙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385,共2页
报道1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并发土曲霉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曲霉病。患者女性,41岁,左胫前2处相连的大黑痂。刮取物直接镜检有透明的分枝分隔菌丝。组织病理检查见较多粗细均匀的有隔菌丝,菌丝呈Y型分枝。菌种定为土曲霉。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曲霉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萘替芬液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刚 陈江汉 +2 位作者 廖万清 邵元福 邓渝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3-403,共1页
我们应用国产萘替芬溶液和克霉唑癣药水随机双盲和开放试验治疗了85例手足癣、体股癣和花斑癣患者,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确诊的手足癣、体股癣... 我们应用国产萘替芬溶液和克霉唑癣药水随机双盲和开放试验治疗了85例手足癣、体股癣和花斑癣患者,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确诊的手足癣、体股癣和花斑癣患者,年龄18~65岁。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药物疗法 萘替芬液 国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某部官兵皮肤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伊九 王科举 +6 位作者 闫泽灏 张正委 唐锐 杨雅骊 廖万清 方伟 潘炜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了解东南沿海部队官兵在新时期军事训练环境下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从东南沿海某部官兵中选出625名官兵,对他们进行皮肤病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东南沿海部队官兵在新时期军事训练环境下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从东南沿海某部官兵中选出625名官兵,对他们进行皮肤病问卷调查。对全体被调查者进行体格检查并给出相应诊断及治疗。应用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皮肤病与其可能的发病原因之间的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69份,有效率91.04%。被调查官兵年龄17-46岁,共264例(46.40%)发生皮肤病。共检出皮肤病类型40种,发病频次为346,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发病频次197,56.94%)、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病频次80,23.12%)、心身性皮肤病(发病频次33,9.54%)占据全部皮肤病的大多数。各类皮肤病病因复杂。结论东南沿海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与气候、环境、穿着装备和精神状况有关。应采取倡导合理生活习惯、科学训练、普及皮肤病防治常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医务人员诊治水平等预防措施,降低皮肤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东南沿海 军事训练 问卷调查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猪皮肤芥子气损伤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挺 吴建华 +1 位作者 朱明学 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6-849,T004,共5页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 FGF)作为外源性生长因子对皮肤芥子气染毒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芥子气 (0 .5 m g/ cm2 )染毒断乳小猪背部皮肤为实验模型 ,染毒创面经连续 1周外用 rb FGF后观察创面外观和组织病理...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 FGF)作为外源性生长因子对皮肤芥子气染毒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芥子气 (0 .5 m g/ cm2 )染毒断乳小猪背部皮肤为实验模型 ,染毒创面经连续 1周外用 rb FGF后观察创面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取创面活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 DNA周期变化以评价细胞增殖活力。 结果 :用药后芥子气染毒创面红斑糜烂期出现时间、程度和范围无明显改变 ,但创面结痂出现时间较早 [治疗组为 (8.2 5± 0 .96 ) d,对照组为 (9.75± 1.71) d,P <0 .0 5 ],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 [治疗组为 (14± 0 .82 ) d,对照组为 (2 0± 0 .82 ) d,P<0 .0 1];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治疗组细胞及纤维增生活跃 ;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 S+G2 +M期百分比显著增高 [治疗组染毒后 3 d和 5 d分别为 (12 .49±0 .76 ) %和 (14.46± 1.6 1) % ,对照组则分别为 (9.92± 1.14) %和 (10 .43± 0 .70 ) % ,P<0 .0 1]。结论 :rb FGF对猪皮肤芥子气染毒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损伤 中毒性皮炎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FGF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志刚 廖万清 +6 位作者 温海 陈江汉 姚志荣 顾菊林 吴建华 洪微 刘晓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9-580,共2页
目的:研究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组11例,采用鞘内注射和同时静脉滴注AMB,合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非鞘内注射组12例,不采用鞘内... 目的:研究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组11例,采用鞘内注射和同时静脉滴注AMB,合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非鞘内注射组12例,不采用鞘内注射治疗,其他治疗与鞘内注射组相同。结果:鞘内注射组全部治愈,未遗留后遗症。非鞘内注射组治愈7例,好转2例,死亡3例。结论:鞘内注射是抢救和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缓解高颅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潘炜华 廖万清 +3 位作者 姚志荣 温海 顾菊林 刘晓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7-578,共2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建华 温海 +4 位作者 陶苏江 顾军 李岷 刘维达 孙秋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2-953,共2页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试验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体股癣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试验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组)和对照组(萘替芬软膏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期、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等...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试验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体股癣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试验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组)和对照组(萘替芬软膏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期、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等各项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为每天早晚用药1次,于治疗1周、2周及停药后2周随访。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治疗1周、2周及停药后2周)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别,但治疗1周的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的综合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替芬 酮康唑 体癣 股癣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变迁趋势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姚志荣 廖万清 +1 位作者 徐红 赵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2-162,共1页
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变迁趋势姚志荣,廖万清,徐红,赵谨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其它丝状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疾病,约占甲病的40%[1]。1994年8月~11月,我们对40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病原菌的流行... 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变迁趋势姚志荣,廖万清,徐红,赵谨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其它丝状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疾病,约占甲病的40%[1]。1994年8月~11月,我们对40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荨麻疹 仙特敏 甲氰咪呱 潘生丁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江汉 温海 +4 位作者 吴建华 朱元杰 陈孙孝 徐红 陈丽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57,共2页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我科10年来收治的4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结果:血钾降低、发热、视力障碍等是长期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我科10年来收治的4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结果:血钾降低、发热、视力障碍等是长期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血钾降低最常见,并且极难纠正,通常发生在静脉使用6~38 d内;排尿障碍是鞘内注射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预防低钾,治疗早期即应日补钾量在4 g以上,一旦出现血钾降低,则大干6 g;排尿困难与两性霉素B鞘内使用的累积剂量无关,应严格掌握回输的速度,通常应在10 min以上,操作完毕后应适当抬高臀部;其他不良反应通常为可逆的,可给予对症处理.结论: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无法回避,但合理用药、及时监测、掌握鞘注技术仍可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利欣和强力宁治疗银屑病及湿疹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16
作者 温海 刘晓刚 +1 位作者 高兆兴 廖万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1-242,共2页
对比观察了甘利欣和强力宁治疗银屑病和湿疹的疗效。将154例银屑病和湿疹病人分成甘利欣(74例)和强力宁(80例)组,采用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甘利欣和强力宁治疗银屑病和湿疹的疗效分别达到... 对比观察了甘利欣和强力宁治疗银屑病和湿疹的疗效。将154例银屑病和湿疹病人分成甘利欣(74例)和强力宁(80例)组,采用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甘利欣和强力宁治疗银屑病和湿疹的疗效分别达到86.48%和71.15%,甘利欣的疗效优于强力宁,经χ2检验两组疗效相差非常显著(P<0.05),平均治愈时间甘利欣组比强力宁组平均缩短5.2天。由此得出结论为甘利欣治疗银屑病和湿疹的疗效优于强力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利欣 强力宁 银屑病 湿疹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的医学护肤品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雪源 徐丽敏 +8 位作者 周爱民 温海 吴艳 郝飞 谢红付 尹锐 简丹 马骁 王飞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60-462,共3页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的医学护肤品(简称保湿霜)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所有90例受试者在使用保湿霜前后对靶皮损作两侧对照观察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靶皮损侧外用保湿霜,为期2周...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的医学护肤品(简称保湿霜)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所有90例受试者在使用保湿霜前后对靶皮损作两侧对照观察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靶皮损侧外用保湿霜,为期2周,并在用药的第0、3、7、14 d进行随访。采用皮肤干燥程度评分、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IGA等级评分及总体效果前后比较,以观察患者皮损改善情况。结果:除1例外其余受试者皆能完成随访;治疗第3、7、14 d IGA评分、IGA等级评分、受试者皮肤干燥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随使用时间延长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束时明显改善率67.42%(60/89);改善率93.26%(83/89);治疗成功率74.16%(66/89)。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10%)。结论:该保湿霜具有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牛油果树果油 马齿苋 皮肤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03年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被引量:25
18
作者 吴绍熙 刘维达 +8 位作者 郭宁如 廖万清 李若瑜 王家俊 章强强 席丽艳 冉玉平 赖维 郑岳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2-633,共2页
目的:调查2002—2003年我国甲真菌病致病菌流行情况。方法:在全国进行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自2002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统一培养基,多点接种法进行研究。结果:从1084例患者965个培养基中分离出739株致病菌,其中皮癣菌占首位,而皮癣菌中... 目的:调查2002—2003年我国甲真菌病致病菌流行情况。方法:在全国进行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自2002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统一培养基,多点接种法进行研究。结果:从1084例患者965个培养基中分离出739株致病菌,其中皮癣菌占首位,而皮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56.4%,须癣毛癣菌占5.5%,犬小孢子菌占0.3%,石膏样小孢子菌占2.6%,絮状表皮癣菌占1.5%,紫色毛癣菌占0.1%等;酵母菌居第2位,其中白念珠菌占10.0%,光滑念珠菌占5.1%,热带念珠菌占4.5%,近平滑念珠菌占5.8%,克柔念珠菌占1.9%等;霉菌居第3位。结论:甲真菌病致病菌中酵母菌类日益增多,故治疗应个体化,宜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皮癣菌 酵母菌 调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的磷脂酶活力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瑞华 温海 +2 位作者 徐红 洪微 李志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6-687,共2页
目的 :评价不同孵育条件、来源和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分泌磷脂酶的活力情况。方法 :分别在 30℃和 37℃下用蛋黄平板法培养不同来源的 4 0株新生隐球菌菌株 ,测量其产生沉淀圈的大小 ,计算 PZ值来比较其磷脂酶活力的不同。 结果 :4 0株... 目的 :评价不同孵育条件、来源和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分泌磷脂酶的活力情况。方法 :分别在 30℃和 37℃下用蛋黄平板法培养不同来源的 4 0株新生隐球菌菌株 ,测量其产生沉淀圈的大小 ,计算 PZ值来比较其磷脂酶活力的不同。 结果 :4 0株菌中有 39株能在其菌落周围产生明显沉淀圈 ,PZ值在 30℃和 37℃培养条件下分别为 (0 .5 2 9± 0 .12 1)和 (0 .5 2 3± 0 .14 3)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在 37℃培养条件下 ,血清 A、B、AD和 D型菌株的 PZ值分别为 (0 .5 4 1± 0 .116 )、(0 .5 18± 0 .0 36 )和 (0 .4 72± 0 .0 5 1) ,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临床株和环境株 PZ值分别为 (0 .5 0 1± 0 .0 4 9)和 (0 .5 6 5± 0 .13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温度对新生隐球菌磷脂酶活力没有影响 ;不同来源的新生隐球菌菌株的磷脂酶活力差异较大 ,其中临床分离株比环境分离株磷脂酶活力强 ;而不同血清型菌株的磷脂酶活力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磷脂酶 活力 检测 血清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顾菊林 温海 +2 位作者 陈江汉 陈裕充 李军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1-80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有基础疾病者8例,发病前有鸽子接触史13例,严重高颅内压[≥3.43kPa(35cmH2O)]17例(17/35),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4例,侧脑... 目的:总结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有基础疾病者8例,发病前有鸽子接触史13例,严重高颅内压[≥3.43kPa(35cmH2O)]17例(17/35),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4例,侧脑室引流2例。7例单用氟康唑或与氟胞嘧啶合用;9例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或联合鞘内注射、氟胞嘧啶口服;23例采用分期治疗,即初期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同时应用,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口服,直到脑脊液培养转阴,后期应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维持治疗。39例患者治愈28例,好转2例,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复发3例。采用分期治疗的23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脑脊液隐球菌菌体计数作为主要疗效监测指标是合适的;采用分期治疗方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显著,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应当提倡;颅内降压治疗是降低早期死亡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和侧脑室引流是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