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P-ELISA检测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
1
作者 蔡洪培 邓志华 +2 位作者 张兴荣 高勇 沈建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 :用 TRAP- EL ISA法筛选表达端粒酶活性的消化道肿瘤细胞株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意义 ,为进一步研究端粒酶特性提供可靠的方法学保证。 方法 :对 15株消化道肿瘤细胞株 (胃癌 4株、肝癌 6株、胰腺癌 2株、结肠癌 3... 目的 :用 TRAP- EL ISA法筛选表达端粒酶活性的消化道肿瘤细胞株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意义 ,为进一步研究端粒酶特性提供可靠的方法学保证。 方法 :对 15株消化道肿瘤细胞株 (胃癌 4株、肝癌 6株、胰腺癌 2株、结肠癌 3株 )常规培养后 ,进行 TRAP- EL ISA检测 ,以正常肝细胞为对照。 结果 :15株肿瘤细胞中 ,除肝癌 BEL - 740 4和结肠癌L o Vo细胞株外 ,余 13株 (86 .7% )细胞均表达端粒酶活性 ,而正常肝细胞 L - 0 2不表达。 结论 :绝大多数消化道肿瘤细胞株表达端粒酶活性 ,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端粒酶 肿瘤细胞 细胞培养 TRAP-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表面疏水性及粘膜内磷脂的改变
2
作者 马述春 李石 +3 位作者 张贤康 李少华 何金 陈泳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4-256,共3页
为了解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表面疏水性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检测了45例糜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表面的接触角(CA)、粘膜总磷脂含量和胃液中磷脂酶A_2(PLA_2)水平,观察了幽门螺旋菌(HP)感染对它们的影... 为了解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表面疏水性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检测了45例糜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表面的接触角(CA)、粘膜总磷脂含量和胃液中磷脂酶A_2(PLA_2)水平,观察了幽门螺旋菌(HP)感染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胃窦粘膜表面CA为46.86±4.66°,疾病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HP阳性组又低于HP阴性组(P<0.01);疾病组粘膜活检组织总磷脂含量减低(P<0.01),CA与HP感染程度及PLA_2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0及-0.415,均P<0.01),与总磷脂含量不相关。提示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有粘液疏水屏障功能减弱及粘膜磷脂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疏水性 磷脂 胃炎 糜烂性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流行率
3
作者 陈士葆 沈健伟 王杰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应用抗HCV酶联免疫分析(EIA)试验药盒对240例消化系统等疾病作抗HCV测定,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3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失代偿期肝硬变58例、原发性肝癌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消化性溃疡13例、进展期... 应用抗HCV酶联免疫分析(EIA)试验药盒对240例消化系统等疾病作抗HCV测定,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3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失代偿期肝硬变58例、原发性肝癌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消化性溃疡13例、进展期胃癌11例、血液透析者31例,以及其他消化系疾病17例。另外,41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各组血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5.4%、31.6%、8.6%、10.0%、0.0%、15.4%、18.2%、64.5%。0.0%及4.9%。本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检出率明显增高。因此,对健康献血员在作肝功能及HBV系列测定的同时应作抗HCV测定,对血清抗HCV阳性者进行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 消化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感染情况
4
作者 陈士葆 沈健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32-334,共3页
作者等应用抗HCV酶联免疫分析(EIA)试验药盒对9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作血清抗HCV测定.血清抗HCV流行率在41例健康献血员为4.87%;在6例食管癌、15例进展期胃癌、13例结直肠癌、54例原发性肝癌及其它恶性肿瘤5例的检出率分别为0%... 作者等应用抗HCV酶联免疫分析(EIA)试验药盒对9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作血清抗HCV测定.血清抗HCV流行率在41例健康献血员为4.87%;在6例食管癌、15例进展期胃癌、13例结直肠癌、54例原发性肝癌及其它恶性肿瘤5例的检出率分别为0%、13.3%7.69%、9.25%和0%.除HCC组外,各组患者的抗HCV流行率和HB_sAg阳性与否无关.因此,对健康献血员及各种疾病患者在作肝功能及HBV系列测定同时应作抗HCV测定,对血清抗HCV阳性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 消化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16
5
作者 陈伟忠 张俊平 +6 位作者 许青 胡振林 谢渭芬 张兴荣 马述春 胡和平 张贤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苦参碱防治。观察了3,6,12周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苦参碱防治。观察了3,6,12周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苦参碱50mg/kg和100mg/kg均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的形成,同时能降低不同实验阶段血清ALT(P<0.01)、HA(P<0.01)以及肝组织中Hyp含量(P<0.05)。结论:苦参碱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肝纤维化 苦豆子 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0
6
作者 宋健 张兴荣 +2 位作者 朱 张忠兵 张贤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6-358,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及Northern杂交分别检测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苦参素能明显抑制成纤...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及Northern杂交分别检测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苦参素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素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而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成纤维细胞 肝纤维化 原胶原 RNA.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调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23
7
作者 陈伟忠 林勇 +3 位作者 谢渭芬 张俊平 张新 程志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讨苦参碱 (Ma)对肝癌细胞株 Hep G2 端粒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 Ma加入肝癌细胞株 Hep G2 细胞 ,以 TRAP- EL ISA方法测定其端粒酶活性 ;采用 L ipofect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 目的 :探讨苦参碱 (Ma)对肝癌细胞株 Hep G2 端粒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 Ma加入肝癌细胞株 Hep G2 细胞 ,以 TRAP- EL ISA方法测定其端粒酶活性 ;采用 L ipofect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启动子和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至肝癌细胞株 Hep G2 细胞 ,2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 Ma,孵育 4 8h后 ,分别检测其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 ;同时将不同浓度的 Ma加入肝癌细胞株 Hep G2 细胞 ,并于加药后第 2 4 h、4 8h、72 h分别收集细胞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比。结果 :在 75 0μg / m l浓度 ,Ma可抑制端粒酶活性 ,明显下调 h TERT启动子的表达 ;加药后第 4 8h、72 h,5 0 0μg / m l、75 0μg / ml组中肝癌细胞 G0 / G1 期百分比明显增多 ,S期和部分 G2 / M期显著减少。 结论 :Ma可抑制肝癌细胞株 Hep G2 细胞 h TERT的表达并影响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端粒酶 细胞周期 基因表达调控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腹腔荷瘤裸鼠的抗恶病质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蔡洪培 谢渭芬 +4 位作者 陈岳祥 张兴荣 邓志华 李石 沈建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 As2 O3)对腹腔荷瘤裸鼠的抗恶病质效应。 方法 :观察癌症恶病质裸鼠 As2 O3治疗后生理状况 (体质量、摄食量等 )的改变以及与癌症恶病质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 TNF- α及 IL- 1的水平变化。 结果 :与生理盐水及顺...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 As2 O3)对腹腔荷瘤裸鼠的抗恶病质效应。 方法 :观察癌症恶病质裸鼠 As2 O3治疗后生理状况 (体质量、摄食量等 )的改变以及与癌症恶病质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 TNF- α及 IL- 1的水平变化。 结果 :与生理盐水及顺铂化疗组荷瘤裸鼠相比 ,As2 O3治疗组癌症恶病质鼠体质量的下降明显受到抑制、摄食量增加、精神状态改善、血清细胞因子TNF- α及 IL- 1的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 :As2 O3对腹腔荷瘤裸鼠具有抗恶病质效应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细胞因子 TNF- α及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合物 结肠肿瘤 恶病质 三氧化二砷 荷瘤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Ca^(2+)变化在砷剂诱导胰腺癌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兴荣 蔡洪培 +1 位作者 邓志华 沈建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内游离 Ca2 + 在 As2 O3诱导的胰腺癌细胞株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 Fas、Fas配体 (Fas L )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2 μm ol/ L 的 As2 O3与胰腺癌细胞株 SW- 1990共同孵育后 ,H- E染色、光镜观察 ,抽提细胞 DNA进行琼脂糖凝胶... 目的 :探讨细胞内游离 Ca2 + 在 As2 O3诱导的胰腺癌细胞株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 Fas、Fas配体 (Fas L )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2 μm ol/ L 的 As2 O3与胰腺癌细胞株 SW- 1990共同孵育后 ,H- E染色、光镜观察 ,抽提细胞 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特征 ;用 Fura- 2荧光负荷技术测细胞内游离 Ca2 + 浓度 ([Ca2 + ]i) ,流式细胞仪检测 Fas、Fas L的表达情况。 结果 :2μmol/ L As2 O3作用于胰腺癌细胞 48h后 ,胰腺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性改变 ,且凋亡过程中[Ca2 + ]i明显升高 ,Fas、Fas L 表达呈先升后降改变。 结论 :As2 O3在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 ,肿瘤细胞凋亡与 [Ca2 + ]i升高和 Fas、Fas L 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三氧化二砷 钙离子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在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乐桥良 张捷 +2 位作者 张贤康 许其增 高河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77-879,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 :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前 ,预先给予兰索拉唑 (2 0 m g/ kg)灌胃 ,L-硝基 -精氨酸甲酯 (L- NAME,4m g/ kg)、L-精氨酸 (2 5 0 mg/ kg) ,D-精氨酸 (2 5 0 m g/ kg...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 :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前 ,预先给予兰索拉唑 (2 0 m g/ kg)灌胃 ,L-硝基 -精氨酸甲酯 (L- NAME,4m g/ kg)、L-精氨酸 (2 5 0 mg/ kg) ,D-精氨酸 (2 5 0 m g/ kg)静脉注射。测定胃粘膜血流量 (GMBF)、胃液 p H、胃粘膜和血浆的 NO2 - / NO3- ,并观察了胃粘膜损伤指数 (ulcer index,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损伤组相比 ,兰索拉唑组大鼠 U I明显降低 (P<0 .0 1) ,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 (P<0 .0 1)。用 L- NAME处理后 ,兰索拉唑保护胃粘膜损伤作用明显减弱 ;L- NAME抑制作用可被 L-精氨酸拮抗 ,而不被 D-精氨酸拮抗。向胃内灌注兰索拉唑 ,可增加 GMBF、胃粘膜和血浆的 NO2 - / NO3- ,L- NAME可逆转这种作用 ,但对兰索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无明显影响。 结论 :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与 NO有关 ,而兰索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与 NO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兰索拉唑 胃粘膜损伤 保护作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蔡洪培 邓志华 +3 位作者 李石 张兴荣 沈建伟 刘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36-639,共4页
目的:观察 As2 O3 对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并探讨其抗胃癌作用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进口分析纯 As2 O3 0.1~20μm ol/ L与人胃癌细胞株共育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胞的存活、形态学改变及细胞 D N A 含量... 目的:观察 As2 O3 对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并探讨其抗胃癌作用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进口分析纯 As2 O3 0.1~20μm ol/ L与人胃癌细胞株共育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胞的存活、形态学改变及细胞 D N A 含量的分布,并以 N I H3 T3 细胞作对照。结果: 10~20 μm ol/ L As2 O3 处理的胃癌细胞呈典型的凋亡特征性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胞膜完整、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 G1 期细胞前出现亚二倍体峰,与 As2 O3 作用的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As2 O3 抗胃癌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胃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细胞刷检在恶性腹水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兴荣 马述春 +5 位作者 胡和平 陈伟忠 张忠兵 朱梁 刘苏 蔡洪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评价腹膜细胞刷刷检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自制腹膜细胞刷对28例有中等量以上恶性腹水患者作腹膜刷检,并与腹水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腹膜活检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腹水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的... 目的:评价腹膜细胞刷刷检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自制腹膜细胞刷对28例有中等量以上恶性腹水患者作腹膜刷检,并与腹水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腹膜活检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腹水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42.9%,腹膜病理活检46.4%,腹膜刷检82.1%;腹膜活检后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64.3%,腹膜刷检后85.7%;腹膜活检和腹膜刷检同时进行后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的阳性率增加至96.4%。结论:腹膜刷检可提高良、恶性腹水的诊断正确率,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腹水 腹膜细胞刷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岳祥 李石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3T3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胶原和透明质酸的影响。方法: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3H]-脯氨酸([3H]-Pro)掺入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胶原和透明质酸合成。结果:牛...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3T3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胶原和透明质酸的影响。方法: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3H]-脯氨酸([3H]-Pro)掺入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胶原和透明质酸合成。结果:牛磺酸能显著抑制3T3细胞的[3H]-TdR和[3H]-Pro掺入,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对透明质酸的合成亦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此外,牛磺酸还明显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结论:牛磺酸能显著抑制3T3细胞增殖及胶原和透明质酸合成,其机理可能与促进cAMP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牛磺酸 胶原 增殖 透明质酸 牛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50例行为特征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慧 王蓓 +1 位作者 廖红梅 王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行为特征的变化,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50例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行为特征的变化及诱发因素。结果94%患者早期有行为特征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睡眠节律改变、定向力下降、烦躁不安、萎靡不振和表情淡漠... 目的观察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行为特征的变化,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50例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行为特征的变化及诱发因素。结果94%患者早期有行为特征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睡眠节律改变、定向力下降、烦躁不安、萎靡不振和表情淡漠。86%患者有明显诱发因素,以高蛋白饮食和上消化道出血最多见。结论早期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行为特征的观察,对及时治疗与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特征 肝性脑病 观察及护理 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及时治疗 诱发因素 高蛋白饮食 早期肝硬化 睡眠节律 主要表现 烦躁不安 积极作用 定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炎1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一平 沈建伟 +3 位作者 蒋彩凤 林勇 谢渭芬 曾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6-688,共3页
目的:分析119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28.57%)、抗结核药(11.76%)、抗肿瘤药... 目的:分析119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28.57%)、抗结核药(11.76%)、抗肿瘤药(9.24%)、抗感染药(7.56%)、免疫抑制剂(6.72%)等。73.95%的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4个月内。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中草药和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不容忽视;随着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药物性肝炎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药物性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A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青 刘彦君 +7 位作者 李石 谢天培 陈伟忠 张贤康 张俊平 王皓 钱卫珠 王华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中透明质酸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早期血清透明质酸及组织病理学的炎症程度均显著低于CCl4对照组(P<0.05),中、晚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晚期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虽低于CCl4对照组,但相差不显著。结论:上述剂量维生素A能减轻CCl4所致大鼠的早期肝脏损害,它可能有益于减轻其后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维生素A 羟脯氨酸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丽杰 王文静 +4 位作者 王占峰 陆晔 吴诚 廖萍 朱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筛选、鉴定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探讨其可能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 目的:筛选、鉴定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探讨其可能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对正常人、HBV相关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分别进行检测,筛选肝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通过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其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蛋白,并进行质谱鉴定。根据筛选结果,建立肝癌诊断决策树模型,评价其诊断肝癌的准确性和敏感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癌组有44个差异蛋白质波峰(P<0.05),其中21个上调,23个下调;与肝硬化组相比,肝癌组有51个差异蛋白质波峰(P<0.05),其中47个上调,4个下调。质荷比为5805的蛋白质表达在正常人群<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在肝癌组中表达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酶解消化产物进行肽指纹谱(PMF)鉴定发现其中有2条肽段序列与硫酸软骨素合酶Ⅱ部分序列相匹配。根据筛选的差异表达蛋白成功建立肝癌诊断决策树模型,其判断肝癌的准确率为94.82%[(23+32)/58]、敏感性88.46%(23/26)、特异性100%(32/32)。结论:成功筛选HBV相关肝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差异最显著蛋白(质荷比为5805)酶解产物中有2条肽段与硫酸软骨素合酶Ⅱ部分序列相匹配;根据筛选结果建立的肝癌诊断决策树模型有助于早期诊断HBV相关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 SE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浸水应激时胃粘膜损伤和β-内啡肽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秀疆 张贤康 +1 位作者 李少华 陈士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8-350,共3页
本研究应用浸水应激(WIS)复制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并观察其血浆和垂体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WIS时间延长,大鼠胃粘膜跨膜电位(PD)降低,溃疡指数逐渐增加(P... 本研究应用浸水应激(WIS)复制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并观察其血浆和垂体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WIS时间延长,大鼠胃粘膜跨膜电位(PD)降低,溃疡指数逐渐增加(P<0.01),粘膜血流量变化不大(P>0.05);血液β-EP逐渐升高,2h达峰值(P<0.01),垂体β-EP含量5min达高峰后随WIS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4h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垂体β-EP与胃粘膜溃疡指数负相关(r=-0.75,P<0.01)。上述结果提示:WIS引起AGML及其严重程度可能与β-E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 应激 胃粘膜病变 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智武 陈岳祥 +3 位作者 陈伟忠 宋春燕 钱慧 高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M-PLGA-OM-NP)对小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运用复乳法制备M-PLGA-OM-NP;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M-PLGA-OM-NP干预后肝脏生化指标... 目的:探讨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M-PLGA-OM-NP)对小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运用复乳法制备M-PLGA-OM-NP;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M-PLGA-OM-NP干预后肝脏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改变。结果:M-PLGA-OM-NP外观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146.5nm,载药量为7.61%,包封率为44.8%。M-PLGA-OM-NP组(外加磁场组和非磁场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光镜下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较单纯氧化苦参碱(OM)用药组也明显改善;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标志物α-SMA的表达较模型组及单纯OM用药组明显减弱。结论:M-PLGA-OM-NP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增强OM的对DMN诱导的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氧化苦参碱 聚乳酸羟基乙酸 磁性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施斌 朱樑 +5 位作者 张忠兵 谢渭芬 张兴荣 曹银祥 李齐根 沈健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以部分门静脉结扎 (PVL)法复制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和放免法检... 目的 :观察大鼠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以部分门静脉结扎 (PVL)法复制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和放免法检测正常组、假手术 (SO)组及PVL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门静脉血浆NO-2 /NO-3 、ET - 1水平 ,并同步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PVL术后各时点NO-2 /NO-3 水平显著高于而ET - 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 (HCS)。NO和E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大鼠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门静脉结扎法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