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血员中TT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任浩 钱宝华 +2 位作者 朱分禄 倪武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05-607,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 A L T 正常的献血员中 T T V(transfusion transm itted virus) 的感染情况,探讨 T T V 感染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方法: 设计 T T V 保守区域的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 ... 目的: 研究 A L T 正常的献血员中 T T V(transfusion transm itted virus) 的感染情况,探讨 T T V 感染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方法: 设计 T T V 保守区域的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 C R)方法检测 120 例 A L T 正常的献血员,对 1 例 T T V D N A 阳性标本( T T V D026)进行 P C R产物测序,并与已知 T T V 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结果: 120 例 A L T 正常献血员中有20 例为 T T V D N A 阳性,感染率为16.7% 。同源性分析表明 T T V D026 与 T A278, G H1, T T V C H N1 和 T T V C H N2 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 ,99% ,99% 和 89% 。结论: A L T 正常的献血员中存在 T T V 的感染; T T V D026 与 T T V T A278, G H1, T T V C H N1 和 T T V C H N2 可能属于同一个基因型;输血可能是 T T V 传播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TT病毒 序列分析 献血员 DNA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对慢性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志勤 辛海光 +2 位作者 杭小锋 丁国善 倪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5-60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的长期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7例服用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 目的观察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的长期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7例服用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拉米夫定(LAM)或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肾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计算基线时(术后3个月)及术后9、15、21和27个月时各治疗组患者的eGFR。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肝移植术后27个月时患者eGFR较基线值变化≥20%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77例患者中,ETV治疗组66例、LDT治疗组21例、LAM治疗组61例、ADV治疗组29例。与患者的基线eGFR相比,LAM治疗组和ADV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术后9个月时降低(P<0.05),且在术后27个月内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01);而LDT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术后9个月时升高(P<0.05),且在术后27个月内呈进行性升高趋势(P<0.001);ETV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随访期内无显著变化。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AM或ADV治疗是术后27个月时eGFR较基线值降低≥20%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基线血清尿素氮水平和LDT治疗是eGFR较基线值升高≥20%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长期服用LAM或ADV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而LDT治疗则能改善患者的eGFR,ETV对患者的eGFR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肝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健 魏博 梁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7-409,共3页
慢性感染和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而HCV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回顾了HC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发生关系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更多的证据支持HCV感染会增加冠心病、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以及因心血管事... 慢性感染和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而HCV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回顾了HC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发生关系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更多的证据支持HCV感染会增加冠心病、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以及因心血管事件的死亡风险。HCV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虽然背后的机制尚需更多研究,但在丙型肝炎患者人群中应注意预防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指导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龚裕娟 韦锡娟 +2 位作者 张美英 杨德刚 王海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探讨采样指导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7月某院肠道门诊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173例患者。所有患者自行留粪采样后,均再由专职护士指导后采样;指导前的采样标本为A组,专职护士指导后的采样标本为... 目的探讨采样指导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7月某院肠道门诊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173例患者。所有患者自行留粪采样后,均再由专职护士指导后采样;指导前的采样标本为A组,专职护士指导后的采样标本为B组,两组均为173份标本。将两组标本送检志贺菌、肠埃希菌、沙门菌、弧菌等肠道致病菌培养,分别计算致病菌的检出率。结果 173例患者中,共检出有致病菌者113例(65.3%),包括志贺菌63例(36.4%)、大肠杆菌21例(12.1%)、沙门菌7例(4.0%)、弧菌属17例(9.8%)、其他菌属5例(2.8%)。两种采样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P<0.05),两组致病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P<0.05)。结论采样指导可以有效提高粪便致病菌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粪便标本 粪便培养 采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TT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5
作者 倪武 任浩 +2 位作者 缪晓辉 戚中田 叶朝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中 TT病毒 (TTV)的感染状况及其致病性。 方法 :针对病毒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 ,采用套式 PCR方法对 6 9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标本进行 TTV DNA检测及序列分析 ,并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及丙型肝炎病...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中 TT病毒 (TTV)的感染状况及其致病性。 方法 :针对病毒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 ,采用套式 PCR方法对 6 9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标本进行 TTV DNA检测及序列分析 ,并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 - HCV)。结果 :患者血清 TTV DNA总阳性率为 2 7.5 %。对其中 1例 PCR扩增产物测序 ,结果与其他TVV分离株如 GH1、TA2 78、TTVCHN1和 TTVCHN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89%~ 10 0 %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 10 0 %。抗 - HCV阳性与阴性患者的 TTV 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未见 AL T明显升高。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严重的 TTV感染 ,TTV感染与 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未发现 TTV感染导致 AL T明显升高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病毒 血液透析 基因分析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及甘草甜素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1
6
作者 王俊学 王国俊 +1 位作者 蔡雄 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及甘草甜素(GL)对撤除苯巴比妥钠(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测定肝/体质量比、肝组织DNA含量,观察组织学改变及原位凋亡细胞TUNEL标记等指标,观察腹腔内...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及甘草甜素(GL)对撤除苯巴比妥钠(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测定肝/体质量比、肝组织DNA含量,观察组织学改变及原位凋亡细胞TUNEL标记等指标,观察腹腔内注射OM150mg/kg及GL50mg/kg,3次/d,于36h后,对撤除PB后引起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阳性对照组肝/体质量比及肝DNA含量分别回落16.3%及32.4%;GL组分别回落16.1%及28.9%;OM组无明显回落。组织学检查及凋亡细胞TUNEL标记显示:阳性对照组及GL组小鼠肝细胞出现典型凋亡改变,TUNEL标记阳性;阴性对照组及OM组小鼠肝细胞未见明显凋亡改变。结论:OM可阻断撤除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GL对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甘草甜素 细胞凋亡 肝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45
7
作者 蔡雄 王国俊 +3 位作者 瞿瑶 樊成辉 张瑞祺 徐文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验证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4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2例,CAH伴早期肝硬化(CAH+LC)9例;与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验证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4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2例,CAH伴早期肝硬化(CAH+LC)9例;与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52例(CPHS例,CAH38例,CAH+LC6例)比较。结果:苦参素组丙氨酸转移酶复常率81.6%,胆红素复常率69.9%,IFN-α组分别为73.7%和64.0%(P>0.05)。苦参素组HBeAg阴转率44.4%,HBVDNA阴转率45.3%;IFN-α组分别为48.0%和51.9%(P>0.05)。苦参素组中CAH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1.0%和61.9%,而CPH分别为15.4%和15.4%,CAH+LC分别为11.1%和11.1%(P<0.05)。苦参素治疗患者除肌注部位轻度疼痛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有希望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苦参素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0
8
作者 陈小松 王国俊 +2 位作者 蔡雄 余宏宇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6-748,F003,共3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结果:分别予氧化苦参碱100, 200, 300 m g/kg 腹腔注射,1次/d,30 d 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对两者作用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200 m g/kg 作用10 d,20 d 时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氧化苦参碱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转基因小鼠 乙型肝炎 HBSAG HB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徐文胜 王国俊 +1 位作者 缪晓辉 蔡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 Hep G2 .2 .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 ) DNA表达量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 Hep G2 .2 .15细胞 ,留取培养上清后 ,采用 PCR- EL ISA技术定量上清中 HBV DNA,并比较...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 Hep G2 .2 .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 ) DNA表达量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 Hep G2 .2 .15细胞 ,留取培养上清后 ,采用 PCR- EL ISA技术定量上清中 HBV DNA,并比较其抑制率。结果 :氧化苦参碱能直接抑制 Hep G2 .2 .15细胞内 HBV DNA的复制 ,且随着药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保持药物在培养上清中的浓度是保证抑制率的关键。 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以在 DNA复制水平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乙型肝炎病毒 DNA病毒 DNA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5
10
作者 甘乐文 王国俊 李玉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肝损伤肝胶原合成度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氧化苦参碱防治,并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肿...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肝损伤肝胶原合成度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氧化苦参碱防治,并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内纤维组织增生情况。结果:氧化苦参碱治疗组血清ALT,Ⅳ-C,HA,TNFα水平及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均低于模型组,且大剂量治疗组又低于小剂量治疗组。结论:氧化苦参碱有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抑制肝内胶原合成度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药物疗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五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雄 王国俊 +2 位作者 樊成辉 倪武 张瑞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分析5例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对TSS的认识。方法和结果: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4~50岁。4例可查明原发感染病灶。基本临床特征为高热(≥39.5℃,5/5),低血压或休克(5/... 目的:分析5例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对TSS的认识。方法和结果: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4~50岁。4例可查明原发感染病灶。基本临床特征为高热(≥39.5℃,5/5),低血压或休克(5/5),猩红热样皮疹(5/5),恢复期脱屑(4/4),多脏器损害(≥5个脏器,5/5),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伴核左移(5/5),血小板减少(5/5)及血培养阴性(5/5)。4例经积极治疗痊愈,1例女性患者因病情严重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死亡。结论:高热,休克伴猩红热样皮疹,多脏器损害,血小板减少,血培养阴性和恢复期脱屑对TSS诊断有重要价值。救治措施除积极抗休克,合理应用抗生素外,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亦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性休克 综合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拮抗肿瘤坏死因子α的肝毒性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倪武 周明行 王国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Col)于在体条件下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致动物肝毒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C3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lN)700mg/kg致敏,1h后再...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Col)于在体条件下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致动物肝毒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C3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lN)700mg/kg致敏,1h后再次腹腔注射TNF-α50μg/kg诱发急性肝坏死。A组小鼠于TNF-α给药前19和4h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和C组则按相同时间分别灌服或腹腔注射Col0.5mg/kg。给药8h后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甘氨酸结合胆汁酸(GCA),并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TNF-α注射8h后C组ALT及GCA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与A组无明显差别;C组小鼠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亦较A组和B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Col对TNFα所致的动物肝毒性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肿瘤坏死因子 肝疾病 坏死性肝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早期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向晓星 王国俊 +1 位作者 蔡雄 李玉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49-1050,共2页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FAS FAS配体 急性肝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人L0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俊学 王国俊 蔡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0-211,217,共3页
观察氧化苦参碱 (Oxy)对rhTNF -α诱导的L0 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外培养人L0 2肝细胞 ,采用H3-TdR法、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观察Oxy对rhTNF -α引起的L0 2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影响。以rhTNF -α15ng/ml作用于细胞 2 4h ,细胞出现细胞核... 观察氧化苦参碱 (Oxy)对rhTNF -α诱导的L0 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外培养人L0 2肝细胞 ,采用H3-TdR法、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观察Oxy对rhTNF -α引起的L0 2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影响。以rhTNF -α15ng/ml作用于细胞 2 4h ,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 ,染色体凝集等凋亡样改变 ,台盼蓝染色阴性率在 95 %以上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 ,出现亚G1期峰 (凋亡AP峰 ) ,G2 -M期细胞明显减少。同时加入Oxy时 ,细胞生长率明显高于rhTNF -α处理组 ,并呈剂量相关性 ,在细胞周期图上未出现明显亚G1期峰。Oxy对r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肿瘤坏死因子-A 细胞凋亡 肝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军援利医疗队埃博拉防治培训体系的评价与建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小平 周全 +4 位作者 鞠金涛 辛海光 陈静 万昌丽 陆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2-827,共6页
目的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开展抗击埃博拉任务培训体系特点,并提出建议。方法在赴利比里亚前,医疗队开展了专项培训。本次培训以埃博拉相关理论讲授及防护技能训练为重点,并开展了工作制度及流程、应急预案及外事教育等... 目的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开展抗击埃博拉任务培训体系特点,并提出建议。方法在赴利比里亚前,医疗队开展了专项培训。本次培训以埃博拉相关理论讲授及防护技能训练为重点,并开展了工作制度及流程、应急预案及外事教育等培训。通过集中讲授与分散自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通过视频及现场演示、模组化训练加强防护技能培训;最后通过模组化情景模拟训练和督导考核将理论、技能、工作流程及应急演练等有机结合,使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发挥作用,达到了预期培训目的。结果专项培训卓有成效。通过总结,我们建议,针对大部分非传染病专业人员,有必要在理论培训中加入传染病总论、传染病防控原则及规范等概论内容,以指导受训者在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另外,开展心理辅导,消除队员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使队员学会自我疏导,也有助于医疗队在域外顺利安全开展任务。结论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专业培训体系为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模组化情景模拟训练方法是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医疗队战前培训的有效方法,应被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医务人员 培训体系 评价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preS2-S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小平 姚玉成 +8 位作者 訾晓渊 赵书民 熊俊 李建秀 王新民 丁佳 许燕 余宏宇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 :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adr亚型 )包膜中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品系。 方法 :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带有乙型肝炎病毒 (adr亚型 ) pre S2 - S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应用 PCR方法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pre S2 - S基因转基因首建者 (founder... 目的 :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adr亚型 )包膜中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品系。 方法 :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带有乙型肝炎病毒 (adr亚型 ) pre S2 - S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应用 PCR方法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pre S2 - S基因转基因首建者 (founder)小鼠 ,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特性 ,PCR和免疫组化均阳性的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用于传代培育 ,并用 PCR法检测其子代小鼠。结果 :共注射受精卵 6 9枚。选取存活受精卵 5 8枚分别植入 4只假孕小鼠 ,产仔并存活 2 3只。经尾组织 DNA PCR筛选得到 5只整合 pre S2 - S基因的 founder小鼠 ,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其中3只小鼠的肝脏中表达 HBs Ag,进而对其中表达较强的阳性鼠进行保种。结论 :所建立的乙型肝炎病毒 (adr亚型 ) pre S2 - S基因转基因小鼠品系具有表达乙肝病毒中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MHBS 转基因小鼠 preS2-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苍白杆菌致免疫功能正常人败血症2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辛海光 赵书民 +1 位作者 王俊学 张瑞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人苍白杆菌 败血症 免疫功能正常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待肝移植患者心理应对方式的调查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勤 张美英 +3 位作者 黄茹燕 龚裕娟 宁阳 杨亚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2期14-15,20,共3页
目的了解等待肝移植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42名等待肝移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等待肝移植患者在"回避"和"... 目的了解等待肝移植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42名等待肝移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等待肝移植患者在"回避"和"屈服"量表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文化程度、收入、费用支付方式和年龄影响"面对"、"回避"和"屈服"量表得分,其中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患者"面对"量表得分最高;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患者在"回避"和"屈服"量表得分均最高。结论等待肝移植患者的应对方式处于应激心理状况之中,其中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收入对应对方式的影响较大;医护人员需要对待肝患者的应对方式予以重视,并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使之顺利接受肝移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肝移植 应对方式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或可能埃博拉病毒病患者32例的医学观察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景熙 陈志辉 +4 位作者 刘毅 贺治青 辛海光 郭昌星 李成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2-606,共5页
目的总结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Unit,ETU)4级防护隔离条件下对疑似或可能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和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14至3月14日利比里亚中国ETU留观收治的32例疑似或可能EVD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总结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Unit,ETU)4级防护隔离条件下对疑似或可能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和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14至3月14日利比里亚中国ETU留观收治的32例疑似或可能EVD患者为研究对象,医生在4级个人防护隔离条件下查房,以询问病史为主要诊断疾病依据,给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片,1次/d)、左氧氟沙星(0.5g,1次/d)、多维元素善存片(1片,1次/d)、口服补液盐Ⅲ(2包,3次/d)、全能营养素(40g,3次/d)为基础用药联合对症处理的经验性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治疗措施、疾病转归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年龄(40.53±13.89)岁(14~83岁),男22例、女10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中位数4.5(1~30)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最高体温(38.36±1.01)℃。主要伴随症状包括乏力25例(78.12%)、关节肌肉酸痛22例(68.75%)、恶心呕吐17例(53.12%)、头痛16例(50.00%)、食欲下降15例(46.88%)、腹泻14例(43.75%)、腹痛14例(43.75%)、咳嗽12例(37.50%)、胸痛10例(31.25%)、呼吸困难5例(15.62%)、吞咽困难4例(12.50%)、呃逆3例(9.38%)、消化道出血2例(6.25%)。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4±2.29)d。出院诊断包括急性胃肠炎1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7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原因待查、肝癌可能1例,黄疸原因待查、肝炎可能1例,哮喘急性发作1例,疟疾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2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好转率81.25%(26/32)。体温恢复到正常者23例,平均发热恢复正常时间(3.51±1.60)d。患者未出现治疗无法耐受现象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ETU对疑似或可能EVD患者进行密切医学观察并熟练扎实地应用问诊、查体等医学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经验性口服药物治疗联合对症处理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疟疾 发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致血清胆红素升高二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作文 张瑞祺 缪晓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苦参碱 副作用 胆红素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