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医院战创伤救治团队的构建及急救护士的培训管理 被引量:18
1
作者 乔安花 王世英 +3 位作者 彭飞 邵小平 董兰 吕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战创伤救治团队的构建及急救护士的培训管理。方法成立战创伤救治团队,包括组织架构、救治原则、救治流程、工作职责;对战创伤救治团队中的护士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培训。结果建立并完善了医院战创伤患者...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战创伤救治团队的构建及急救护士的培训管理。方法成立战创伤救治团队,包括组织架构、救治原则、救治流程、工作职责;对战创伤救治团队中的护士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培训。结果建立并完善了医院战创伤患者的救治流程、急性战创伤急诊服务流程图以及突发重大成批伤病员救治流程。受训护士理论知识平均成绩由(80.5±5.87)分上升至(92.3±4.25)分,操作成绩由(87.0±5.66)分提高至(93.0±4.29)分。战创伤救治团队成功救治18名某地拥挤踩踏事件的伤员。结论在军事战争和非战争灾害救援中,部队医院急救护士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的救治流程、多学科协作下的战创伤救护模式以及有效的培训管理,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及急救护士的培训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创伤救治 团队 急救护士 培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11
2
作者 单红卫 林兆奋 +3 位作者 赵良 杨兴易 刘雪峰 袁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研究大型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中毒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理情况、转归等... 目的研究大型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中毒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理情况、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共315例,占急诊患者总数的2.33‰,男女比为1∶0.84,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5.9%);毒物种类以酒精为主(占38.4%),其他依次为药物、食物、其他化学物质、农药中毒等;中毒时间呈无规律性波动,以1~2月、6~7月和11~12月相对较多;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占85.1%);中毒患者的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占21.0%),其他依次为农民及民工、个体业者、家务及无业人员等;98.1%患者治愈出院,1.9%死亡。结论青年人与专业技术人员是大城市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毒物种类以酒精、药物、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为主,中毒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摄入,中毒季节无明显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急性 流行病学 医院 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的职业认同感与感知压力及教师关怀的相关性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静 周兰姝 +3 位作者 蔡颖君 李娟 张译文 孙延振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2期5-8,49,共5页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职业认同感、感知压力、感知教师关怀的情况及前者与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及对策,为实习和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军队211工程院校2007级和2008级护理本科班实习...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职业认同感、感知压力、感知教师关怀的情况及前者与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及对策,为实习和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军队211工程院校2007级和2008级护理本科班实习同学的职业认同感、感知压力及教师关怀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本科实习期护生职业认同感总体得分为(23.30±3.42)分,临床实习期间感知压力总分为(55.13±14.90)分,护生感知教师关怀水平的总分为(115.25±10.91)分。在护生临床实习压力方面,"源于照顾患者的应激"、"源于作业和工作负荷内部的应激"与职业认同感呈负相关:在学生感知的教师关怀方面,"逐步灌输让护生自信"与"认同生活的意义"与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结论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感知压力和教师关怀水平与职业认同感之间有密切关系,教师应根据其特点在护生实习期间提供适时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帮助护生培养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认同感 压力 教师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邵小平 蒋卓娟 +1 位作者 俞荷花 袁计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55-57,共3页
目的评价信息化监测系统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救科ICU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有无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分组,比较医院... 目的评价信息化监测系统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救科ICU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有无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分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在应用信息化监测系统后,通过各项基本指标感染指数的对比,多重耐药菌检出感染率由67.8%下降至32.2%,人工气道、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下降为0.24‰、0.72‰、0.00‰,ICU综合感染率由6.48%下降至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在临床中可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信息化管理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临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被引量:20
5
作者 邵小平 马静 +1 位作者 蒋卓娟 席淑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0期34-35,共2页
21世纪初,医院管理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并逐渐意识到培养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自此以后,国内外关于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多。2008年5月12日实施的《护士条例》中明确提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 21世纪初,医院管理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并逐渐意识到培养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自此以后,国内外关于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多。2008年5月12日实施的《护士条例》中明确提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近年来,我国各专科领域有关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亦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目前国内在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能力 专科护士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伍育旗 单红卫 +1 位作者 赵贤瑜 杨兴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上海长征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患者鲍曼不动杆... 目的探讨上海长征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肿瘤、应用激素。结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科能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脑、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学斌 杨兴易 +2 位作者 林兆奋 赵良 周乃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 :研究贝科能 (复合辅酶 )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脑、肾的保护作用。 方法 :SD大鼠 2 4只 ,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 5 m 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仅行假手术 )、常规复苏组和贝科能治疗组 ,每... 目的 :研究贝科能 (复合辅酶 )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脑、肾的保护作用。 方法 :SD大鼠 2 4只 ,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 5 m 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仅行假手术 )、常规复苏组和贝科能治疗组 ,每组8只。复苏后 2 4 h采取组织标本 ,采用比色法测定心、脑、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Na+ - K+ -ATPase活力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脑、肾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常规复苏组与对照组相比 ,心、脑、肾组织中 MDA含量明显增高 ,SOD及 Na+ - K+ - ATPase活力显著降低 (P<0 .0 5 ) ;贝科能治疗组各项指标检测均比常规复苏组好 (P<0 .0 5 )。透射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心、脑、肾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正常 ,常规复苏组各器官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变性 ,贝科能治疗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轻。 结论 :贝科能对心肺复苏大鼠的心、脑、肾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超微结构 缺血再灌注损伤 贝科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伤员的早期紧急救护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小萍 于冬梅 +2 位作者 李舒玲 赵晔 刘轶永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期70-71,共2页
总结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成批伤员早期紧急救护情况与救护体会。主要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赴四川抗震救灾第六医疗队救治伤员的基本情况、开展早期紧急救护的过程(包括迅速反应、分组救护;快速分类、有效救治;梳理现场、规划区域;... 总结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成批伤员早期紧急救护情况与救护体会。主要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赴四川抗震救灾第六医疗队救治伤员的基本情况、开展早期紧急救护的过程(包括迅速反应、分组救护;快速分类、有效救治;梳理现场、规划区域;军地联合、优化流程;制作名片、方便伤员;统计数据、提供依据)及紧急救护体会,认为领导重视、科学筹划是救治成功的前提;伤情分类、有效处置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资料收集、科学统计是救治研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伤员 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生ICU临床实习教学体会 被引量:6
9
作者 邵小平 俞美定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9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ICU 本科 临床带教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临床实训在军队危重症急救护理示范基地培训中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小平 马静 +1 位作者 席淑华 沈锡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1期859-860,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临床实训在军队危重症急救护理示范基地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制定在6个监护病房为期8周的轮转带教计划,并实施培训。培训前后对学员进行专科技能和急救技能的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8名学员培训后专科技能和急救... 目的探讨规范化临床实训在军队危重症急救护理示范基地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制定在6个监护病房为期8周的轮转带教计划,并实施培训。培训前后对学员进行专科技能和急救技能的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8名学员培训后专科技能和急救技能明显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效果显著。结论规范化的临床实训、高水平的师资是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的根本措施,对于保障军队危重症急救护理示范基地的培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 临床实训 危重症 急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救护组医院联防灭火实战演习的实践及体会
11
作者 邵小平 丁小萍 +2 位作者 马静 夏彩莲 席淑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3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医疗救护组 联防 演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管军 杨兴易 +3 位作者 赵良 林兆奋 郭昌星 李文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 :调查综合性 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 1999年 1月至2 0 0 0年 12月本科综合性 ICU中收治的 97名机械通气超过 4 8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 ,并将患者分为 VAP和非VAP组 ,... 目的 :调查综合性 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 1999年 1月至2 0 0 0年 12月本科综合性 ICU中收治的 97名机械通气超过 4 8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 ,并将患者分为 VAP和非VAP组 ,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 ,再通过后退法多元逐步 L 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 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 VAP的发病率为 5 4 .6 4 %、15 .6 0例 / 10 0 0机械通气日 ,病死率为 4 7.4 2 %。发生 VAP者从人工气道建立到诊断的间期为 (6 .9± 4 .3) d。单因素分析提示留置胃管、激素、抑酸剂、第 2代头孢、第 3代头孢和 (或 )亚胺培南、非感染性肺疾患、肺外感染是 VAP的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提示留置胃管 ,抑酸剂、激素、第 3代头孢和 (或 )亚胺培南、肺外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及其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15 .395 (2 .15 7~ 10 9.86 5 )、4 .4 2 1(0 .86 0~ 2 2 .72 2 )、15 .5 2 1(2 .0 4 6~ 117.731)、14 .5 38(2 .771~ 76 .2 88)、19.379(2 .4 13~ 15 5 .6 0 1)。 结论 :留置胃管、激素、抑酸剂、第 3代头孢和 (或 )亚胺培南、肺外感染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ICU 发病率 病死率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文放 林兆奋 +2 位作者 陈德昌 赵良 杨兴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至2 0 0 3年 12月长征医院急救科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 (GICU)收治的 2 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 15 7例 ,女性 79... 目的 :探讨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至2 0 0 3年 12月长征医院急救科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 (GICU)收治的 2 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 15 7例 ,女性 79例 ;年龄 13~ 76岁 ,平均 (4 5± 2 8)岁 ;分为大黄治疗组 (A组 ,n=12 4 )和非大黄治疗组 (B组 ,n=112 )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 N)、丙氨酸转氨酶 (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免疫球蛋白 (Ig A、Ig G和Ig M)、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MODS发生率、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A组患者氧合指数、SCr、BUN、AL T、AST、Ig G明显改善 (P<0 .0 5 ,P<0 .0 1) ,Ig A和 Ig M无显著性差异 ;B组仅 SCr、BU N和 Ig G有差异 (P<0 .0 5 ) ,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A、B两组 MODS发病率分别为 2 2 .6 % (2 8/12 4 )、4 0 .2 % (4 5 /112 ,P<0 .0 5 ) ;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8.87% (11/12 4 )、33.0 3% (37/112 ,P<0 .0 5 ) ;住院天数分别为 (16 .7± 6 .9) d、(2 2 .8± 7.6 ) d(P<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9.6 8% (12 /12 4 )、2 2 .3% (2 5 /112 ,P<0 .0 1)。 结论 :大黄可保护创伤性休克患者重要器官 (肺、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创伤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NGAL联合MEDS评分评估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 被引量:17
14
作者 奚希相 李文放 +2 位作者 马金苗 张莉芬 王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且... 目的探讨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且符合脓毒症合并AKI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依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定义的AKI分期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AKI 1期组(21例)、AKI 2期组(24例)和AKI 3期组(19例);依据28d内患者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31例)。记录所有入选患者尿NGAL水平和MEDS评分,并比较不同AKI分期组以及存活组、死亡组的脓毒症患者尿NGAL水平和MEDS评分。绘制ROC曲线,分别评估尿NGAL、MEDS评分及两者联合对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采用约登指数找出最佳临界值。结果尿NGAL水平及MEDS评分随着脓毒症合并AKI分期的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尿NGAL水平、MEDS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尿NGAL及ME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4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7.5ng/mL、10.5。尿NGAL联合MEDS评分预测28d病死率的AUC为0.936,敏感度91.4%,特异度89.2%,均优于单独使用尿NGAL或MEDS评分。结论尿NGAL及MEDS评分均可作为脓毒症合并AKI病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对预后具有更大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8
15
作者 朱忠琴 管军 +2 位作者 董浩芬 邵小平 查筱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63-64,共2页
目的 调查分析ICU患者人工气道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1999年~2001年在我科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47例次患者,记录发生意外拔管的次数,当时的人工气道方式和可能的原因。发生意外拔管后对患者的影响及处... 目的 调查分析ICU患者人工气道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1999年~2001年在我科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47例次患者,记录发生意外拔管的次数,当时的人工气道方式和可能的原因。发生意外拔管后对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方式。结果 有12例(8.16%)发生了意外拔管。9例(75%)属于患者自行拔管,3例(25%)属于固定不当。无1例因为意外拔管而导致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12例中有9例(75%)需重新置管,3例(25%)可以提前脱机。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对意外拔管的预防,正确可靠地固定、充分地沟通、适度地镇静和肢体约束是有效的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意外拔管 原因 护理对策 ICU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卞蓉蓉 伍力学 +2 位作者 徐德超 高翔 徐成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3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IgA肾病患者共9例,均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和激素治疗无效后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3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IgA肾病患者共9例,均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和激素治疗无效后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缓解情况(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达到缓解所需时间、复发次数、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他克莫司的起始给药剂量为(1.89±0.33)mg/d。经6个月的他克莫司治疗后,6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治疗抵抗,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的前2个月内获得缓解。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3.05±1.35)g vs(0.85±1.54)g,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27.00±8.37)g/L vs(37.33±8.08)g/L,P<0.05]。1例患者给予他克莫司治疗后表现为高血压加重,其他患者未见不良反应。8例蛋白尿缓解的患者中,3例出现复发,在调整激素剂量和他克莫司剂量后均得到缓解。结论他克莫司可使难治性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症状缓解,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他克莫司 蛋白尿 药物剂量计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查尔森基础疾病权重指数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涛 顾永辉 +1 位作者 崔云亮 林兆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评分系统查尔森基础疾病权重指数(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收治的23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WIC评分及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评分系统查尔森基础疾病权重指数(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收治的23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WIC评分及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根据28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WIC评分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共有234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死亡77例(32.9%)。WIC评分越高,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WIC评分是决定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434,95%CI:1.097~1.875,P=0.008);WIC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两者联合预测死亡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0.670(0.591~0.748)、0.770(0.703~0.837)和0.821(0.757~0.885)。结论 WIC评分可以较好地评估基础疾病对于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基础疾病 查尔森基础疾病权重指数 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胜云 王玺 +1 位作者 林兆奋 李文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本科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执行事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2组: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2组患...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本科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执行事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2组: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2组患者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差异,观察其判断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并寻找出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再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乳酸、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以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共计纳入84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组48例,死亡组36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2.31±1.39)vs(3.93±1.84)mmol/L]及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44.01±27.37)%vs(10.49±2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血乳酸清除率、APACHEⅡ及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15%、77.89%和84.84%。在6h乳酸清除率为31%时,具有最高的约登指数(0.72)。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3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31%),两组之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酸清除率是评价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OR=0.021,95%CI 0.002~0.237,P=0.002)。结论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在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钧 景炳文 +3 位作者 杨兴易 陈学云 严鸣 赵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特异结合位点的变化,探讨在救治ARDS患者时糖皮质激素(GC)的合理使用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综合性ILU中28例ARDS患者,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 目的: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特异结合位点的变化,探讨在救治ARDS患者时糖皮质激素(GC)的合理使用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综合性ILU中28例ARDS患者,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AR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特异结合位点,28例ARDS患者均行机械通气。随机的11例ARDS患者(B组)进行GC治疗干预。当GR结合位点减少<50%时,地塞米松(Dex)按0.5mg·kg-1·d-1使用;当GR结合位点减少≥50%时,Dex按3~5mg·kg-1·d-1使用。对照组为另17例ARDS患者(A组),不干预其GC的使用方案。结果:ARDS患者[GR(l018.3±825.2)位点/细胞]显著低于正常人[GR(4634.1±436.5)位点/细胞](P<0.01)。经用不同的Dex使用方案,A组平均出现4.6个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88.3%。而B组平均出现2.1个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为36.4%。结论:根据GR特异结合位点决定使用GC方案有利于救治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受体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使用剂量和时间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坤 李文放 林兆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使用剂量和时间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长征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入院24h内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等,并统计APACHEⅡ...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使用剂量和时间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长征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入院24h内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等,并统计APACHEⅡ。依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分为乌司他丁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病死率差异;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乌司他丁使用剂量、疗程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134例患者中,共死亡36例(26.9%)。其中39例使用乌司他丁,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33.3%(13/39)和24.2%(2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25分的患者中,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44.4%(4/9)和90.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乌司他丁使用总量分别为(698.46±253.57)万U和(1 030.38±633.19)万U,使用时间分别为(7.54±3.02)d和(14.57±6.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APACHEⅡ评分≥25的脓毒症患者早期足量使用乌司他丁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乌司他丁 APACHEⅡ评分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