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定量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姜蕾 赵良瑜 +4 位作者 何金 赵云富 吴洋 刘渊 姜晓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及其受体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定量表达、临床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TM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12)和OSCC患者(n=59)肿瘤组织中OPN和CD44v6的表达,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及其受体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定量表达、临床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TM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12)和OSCC患者(n=59)肿瘤组织中OPN和CD44v6的表达,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统计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OSCC肿瘤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以及两种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OPN在OS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OPN的表达与OSCC不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在OSCC高分化和中低分化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4v6在OSCC与正常口腔黏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不密切。在OSCC中,OPN与CD44v6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OPN在OSCC存在过度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D44v6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且与OPN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口腔鳞状细胞癌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定量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蕾 姜晓钟 +2 位作者 何金 吴洋 赵云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nVision^TM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12)和OSCC患者肿瘤组织(n=59)中OPN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nVision^TM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12)和OSCC患者肿瘤组织(n=59)中OPN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统计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OSCC肿瘤组织OPN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在OS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OPN表达在OSCC不同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间均有显著差异:临床Ⅲ~Ⅳ期(n=23)表达高于临床Ⅱ期(n=16),后者表达高于临床I期(n=20)者(P均〈0.05);颈淋巴结转移患者(n=20)表达高于未转移者(n=39,P〈0.05)。而其表达水平在OSCC高分化(n=38)和中低分化患者(n=21)间无显著差异。结论:OPN在OSCC中存在过度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晚期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表达程度较高),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王良 蔡小攀 +3 位作者 王国栋 徐正耘 何金 吴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s,ganky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g...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s,ganky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gankyrin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可能的临床价值。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远高于癌旁黏膜组织(P=0.000)。高、中低分化鳞癌组间gankyr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不同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鳞癌组gankyr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ankyrin蛋白高表达于口腔鳞状细胞癌,且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肿瘤 gankyrin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代偿性缺牙对口腔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何玉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5-377,共3页
调查了66例缺牙后未镶复的成年患者,并从咀嚼的机理出发,讨论无代偿性缺牙造成的不良影响。认为当牙齿缺失后,除缺牙区牙槽骨会发生变化外,还可导致余留牙向缺隙倾斜,对牙向缺隙伸长,丧失正常邻接关系,产生早接触和干扰,造成... 调查了66例缺牙后未镶复的成年患者,并从咀嚼的机理出发,讨论无代偿性缺牙造成的不良影响。认为当牙齿缺失后,除缺牙区牙槽骨会发生变化外,还可导致余留牙向缺隙倾斜,对牙向缺隙伸长,丧失正常邻接关系,产生早接触和干扰,造成食物嵌塞、继发龋和牙周病等。因此,及时修复缺牙非常重要,可减少或减轻由缺牙而引起的不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代偿性 缺牙 口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建军 王国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8-1292,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铂类化疗药物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然而化疗耐药极大地限制了铂类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阐明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具有...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铂类化疗药物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然而化疗耐药极大地限制了铂类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阐明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药物转运蛋白、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自噬、上皮间质转化和miRNA等方面综述了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逆转铂类耐药及相关肿瘤的生物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化疗 耐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的作用机制及其镇痛应用 被引量:38
6
作者 郭峰 姜晓钟 赵云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98,共3页
辣椒素是辣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它与痛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辣椒素受体的克隆表达、辣椒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 ,人们对辣椒素的研究进入新一轮高潮。本文就辣椒素的作用机制、镇痛应用及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关键词 辣椒素 镇痛 神经传递 受体 克隆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神经高位切断切除术(附 539支/415例报告)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晓钟 赵云富 +2 位作者 邹爱萍 苗林 刘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 :解除患者三叉神经痛 ,提高神经切断术的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复发。 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 ,口腔或健侧鼻腔插管 ,患侧口腔前庭切口 ,切断近颅端神经 ,切除远颅端部分神经。结果 :术后控痛率 10 0 %。上颌神经痛术后复发 3例 ,下颌神... 目的 :解除患者三叉神经痛 ,提高神经切断术的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复发。 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 ,口腔或健侧鼻腔插管 ,患侧口腔前庭切口 ,切断近颅端神经 ,切除远颅端部分神经。结果 :术后控痛率 10 0 %。上颌神经痛术后复发 3例 ,下颌神经痛术后复发 11例 ;术后复发支率 2 .85 % ( 14 / 492 )、复发例率 3.6 9% ( 14 / 379)。分别再行鼻腭神经、腭大神经、颏神经 /颊神经及舌神经襻切除术 ,术后疼痛消失。结论 :神经切断术“高位”比“低位”好 ,多支比单支好 ,切断 +部分切除比单纯切断好 ;高位切断与神经周围支部分切除可能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高位切断切除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液P物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云富 姜晓钟 +2 位作者 胡世辉 刘渊 宋朝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是否有P物质参与,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6 例,正常自愿者10 名,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含量,...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是否有P物质参与,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6 例,正常自愿者10 名,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含量,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的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的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患者肘静脉血、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及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的P物质含量。结论: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确有P物质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P物质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与有髓鞘纤维病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赵云富 姜晓钟 +3 位作者 黄建涛 刘渊 胡世辉 韩玉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观察有髓鞘纤维病变与三叉神经痛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与非痛支神经及5例无三叉神经痛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舌神经、眶下神经及耳大神经。结果: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支及非痛支神经的有... 目的:观察有髓鞘纤维病变与三叉神经痛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与非痛支神经及5例无三叉神经痛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舌神经、眶下神经及耳大神经。结果: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支及非痛支神经的有髓鞘纤维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膜细胞(雪旺细胞)、髓鞘、线粒体的病变;5例无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患者中仅1例年龄最大者,舌神经出现与三叉神经痛患者类似的病变。结论:有髓鞘纤维的病变与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有髓鞘纤维的病变可能是一种增龄性变化;在有髓鞘纤维病变的基础上,是否发病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纤维病变 透射电镜 舌神经 眶下神经 耳大神经 三叉神经痛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中T细胞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叶廷军 刘会敏 +1 位作者 陈泳莲 姜晓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6-597,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 T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治疗后复发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查玮 应艳 +2 位作者 何玉林 赵云富 姜晓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78,共2页
牙列间隙会给患者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如口腔咀嚼功能减退,发音不清晰,影响容貌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口腔美观也有了进一步要求,就诊患者日益增多。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口腔科对30例牙列间隙... 牙列间隙会给患者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如口腔咀嚼功能减退,发音不清晰,影响容貌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口腔美观也有了进一步要求,就诊患者日益增多。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口腔科对30例牙列间隙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及牙列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间隙 正畸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的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云富 姜晓钟 +2 位作者 刘渊 胡世辉 宋朝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4,38,共3页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临近原发病灶的静脉血中是否有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参与。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三叉神经颅底高位切断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VIP含量 ,并与 11...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临近原发病灶的静脉血中是否有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参与。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三叉神经颅底高位切断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VIP含量 ,并与 11例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VIP的含量比较。结果 :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的VIP含量明显高于患者肘静脉血、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及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的VIP含量。结论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临近原发病灶的静脉血中确有VIP参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血管活性肠肽 血浆 放射免疫法 观察 V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支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云富 姜晓钟 韩玉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的患支有无病理改变,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6例,术中将患支切取一小块,2%戊二醛固定,1%锇酸后固定,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的患支有无病理改变,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6例,术中将患支切取一小块,2%戊二醛固定,1%锇酸后固定,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结果:6例患支均有病理改变,但并非所有神经纤维都有病变。主要病理改变有:雪旺细胞浆内有脂滴沉积、髓鞘碎片及空泡样变性;髓鞘增生结构紊乱,髓鞘层板松解、局灶性脱髓鞘等。结论:三叉神经痛确有其病理学基础,主要为雪旺细胞和髓鞘的病变;周围支切除术应尽量在高位进行,以尽可能多地切除病变神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病理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局部用药对初级传入神经和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峰 赵云富 +1 位作者 姜晓钟 高爱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辣椒素眶下神经干局部给药对大鼠初级传入神经和P物质的影响,探讨其对三叉神经痛的潜在治疗意义。方法:2%辣椒素溶液直接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干给药,对侧做自身对照,分别在给药后3d及1、2、3、4、5、6周电镜观察双侧眶下... 目的:观察辣椒素眶下神经干局部给药对大鼠初级传入神经和P物质的影响,探讨其对三叉神经痛的潜在治疗意义。方法:2%辣椒素溶液直接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干给药,对侧做自身对照,分别在给药后3d及1、2、3、4、5、6周电镜观察双侧眶下神经纤维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区(CNV)P 物质(SP)阳性颗粒的灰度值。结果:辣椒素给药后无髓神经纤维变性溶解,而有髓神经纤维完好;给辣椒素后CNV区SP免疫阳性颗粒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侧(P <0.01),即SP含量明显降低,不同时间组之间SP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辣椒素局部神经干给药能选择性毁损初级传入神经中的无髓纤维,减少CNV区SP含量,提示辣椒素局部给药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神经干给药 免疫组织化学 辣椒素 三叉神经痛 初级传入神经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与三叉神经脱髓鞘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叶廷军 刘会敏 +1 位作者 陈泳莲 姜晓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与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的关系,为临床解释脱髓鞘病因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用描写、轻度、中度、脱髓鞘组进行免疫组化表达,对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在病变处分布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 D31、 F8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与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的关系,为临床解释脱髓鞘病因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用描写、轻度、中度、脱髓鞘组进行免疫组化表达,对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在病变处分布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 D31、 F8 的表达证实病变处血管内皮细胞突起和塌陷。 C D3、 C D45 R A 表达病变均有淋巴细胞参与。描写、轻度组与中度、脱髓鞘组的血管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相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或 P< 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在脱髓鞘病变中,可激活淋巴细胞,也可输送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因此,阻止内皮细胞的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 脱髓鞘疾病 血管内皮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a_v1.8mRNA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崴 姜晓钟 +2 位作者 赵云富 高春芳 王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Nav1.8 mRNA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照,检测5例原发性TN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痛支神经、2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正常耳大... 目的:观察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Nav1.8 mRNA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照,检测5例原发性TN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痛支神经、2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正常耳大神经和肌肉组织中hNav1.8 mRNA的表达。结果:hNav1.8 mRNA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有明显表达,而在正常耳大神经及肌肉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hNav1.8 mRNA在三叉神经痛支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TN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av1.8mRNA 三叉神经痛 痛支神经 河豚毒素 钠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金属异物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晓钟 陈必胜 +2 位作者 王文崔 赵公富 高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92-494,共3页
颌面部金属异物32例临床分析姜晓钟,陈必胜,王文崔,赵公富,高宏口腔颌面部金属异物存留,在和平时期,也不少见。金属异物的取除,特别是面颈深部金属异物的取除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我科经治了32例金属异物存留患者,采用十字... 颌面部金属异物32例临床分析姜晓钟,陈必胜,王文崔,赵公富,高宏口腔颌面部金属异物存留,在和平时期,也不少见。金属异物的取除,特别是面颈深部金属异物的取除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我科经治了32例金属异物存留患者,采用十字定位穿刺定距方法,效果较满意,现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金属异物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洁 刘渊 +1 位作者 姜蕾 李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与常规曲面断层片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135颗下颌阻生智齿行常规曲面断层片检查,其中41例共52颗进一步行CBCT检查并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曲面断层片和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分别做...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与常规曲面断层片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135颗下颌阻生智齿行常规曲面断层片检查,其中41例共52颗进一步行CBCT检查并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曲面断层片和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分别做出术前设计,判断能否根据影像资料决定术中去骨的部位、是否劈/截冠、分根以及确定脱位方向。采用SAS 9.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资料χ2检验。结果相对于曲面断层片,CBCT能在术前更准确、量化地判断去骨部位和数量、是否需要分根、决定脱位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前决定是否需要劈/截冠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能够为术者提供充分的三维影像信息,便于术者选择合适便利的进路和采用正确的策略、方法,减少邻近组织结构的损伤,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曲面断层片 阻生牙 拔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损伤小鼠皮肤缺损模型愈合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柏书博 王国栋 +2 位作者 王良 徐正耘 吴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0-844,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不同全身辐射剂量合并皮肤缺损模型,研究全身辐射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采用18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60 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4、6、8 Gy,照后30 min内,于小鼠背部制作1.5 cm×1.5 cm方形全... 目的建立小鼠不同全身辐射剂量合并皮肤缺损模型,研究全身辐射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采用18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60 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4、6、8 Gy,照后30 min内,于小鼠背部制作1.5 cm×1.5 cm方形全层皮肤缺损伤口,构建不同全身放射剂量合并皮肤缺损动物模型(n=50),以单纯皮肤缺损作为对照组(n=30),各组动物于伤后3、5、7、10、14 d分别处死6只,取伤口全层皮肤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伤口区炎细胞、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数量的变化;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未愈伤口残余面积,统计14 d内各组动物存活率及体质量变化。结果 6 Gy放创组7 d和14 d的存活率分别为75%和55%,8 Gy放创组7 d时存活率仅33%,至10 d全部死亡。伤后14 d内,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放创组体质量较伤前降低程度愈加明显。全身辐射对皮肤创面愈合延迟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加重:6、8Gy放创组2 d与对照组相比残余面积增大(P<0.01),4 Gy放创组伤后8 d与对照组相比残余面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放创组小鼠伤口早期炎症反应受抑,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多明显滞后,肉芽组织形成延迟,上皮覆盖滞后。结论 6 Gy 60Coγ射线全身放射合并皮肤缺损伤的动物模型可为放创复合伤难愈机制的研究和早期的实验治疗提供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伤口愈合 动物模型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烧结涂层种值体和纯钛种植体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渊 陈必胜 +3 位作者 陶长仲 曾绍先 杨志雄 徐冠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2-276,共5页
将相同大小的HA1涂层种植体(涂层烧结温度850℃)、HA2涂层种植体(涂层烧结温度1050℃)和Ti种植体植入狗股骨1、3、6个月,行界面形态学、定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发现:1、Ti种植体和涂层种植体均具有... 将相同大小的HA1涂层种植体(涂层烧结温度850℃)、HA2涂层种植体(涂层烧结温度1050℃)和Ti种植体植入狗股骨1、3、6个月,行界面形态学、定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发现:1、Ti种植体和涂层种植体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和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其中涂层种植体能在种植早期加速界面骨性结合的形成.界面强度高于纯钛.涂层种植体-骨组织界面受剪切力破环后,断裂面在涂层材料内;而Ti种植体则断裂在种植体-骨组织界面.2、HA涂层的生物活性与烧结温度有关,HA2涂层在各种植程期均显示出比HA1更好的生物活性和界面强度。3、HA烧结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种植6个月后未见明显降解吸收。研究表明:HA烧结涂层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力学性能,是比较理想的种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骨界面 组织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