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在肾移植后多尿期补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雷 曾力 +4 位作者 韩澍 周梅生 赵闻雨 隋明星 朱有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 观察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在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补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1279例肾移植后多尿期的补液治疗方案,均采用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补液,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血糖、尿糖、二氧化碳... 目的 观察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在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补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1279例肾移植后多尿期的补液治疗方案,均采用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补液,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血糖、尿糖、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肾移植后多尿期尿量峰值出现在术后3~9h,其中最高尿量达到2500ml/h。血钠、钾、氯均在正常范围,血钙处于正常范围的下限,CO2CP在正常范围,血肌酐浓度随时间推移而明显下降。术前患者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血糖水平略有上升,但多处于正常范围上限或者稍高于正常值,且术后1周内未出现血糖的剧烈波动。尿糖受手术的影响更小,术后无升高趋势。结论 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可较好地维持肾移植后多尿期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能有效解决传统循环补液治疗存在的液体种类多、操作繁琐和高血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补液疗法 果糖 水电解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脱髓鞘疾病病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罗逸潜 郭闻渊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肝移植术后发生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较为少见,但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发病早期易被误诊为免疫抑制剂引起的精神症状,当其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时危害较大,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早期生存率和长期生活质量。而当其表现在周... 肝移植术后发生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较为少见,但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发病早期易被误诊为免疫抑制剂引起的精神症状,当其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时危害较大,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早期生存率和长期生活质量。而当其表现在周围神经系统时,多为隐匿起病,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不便。因此,对于肝移植术后并发脱髓鞘疾病应以预防为主,了解各种脱髓鞘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助于临床医生防患于未然。但肝移植术后并发脱髓鞘疾病的确切机制仍未明确。本文复习了相关报道,总结了肝移植术后常见脱髓鞘疾病可能的发生机制,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脱髓鞘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脱髓鞘疾病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 神经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罗逸潜 郭闻渊 傅志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3-915,共3页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移植 肿瘤复发 局部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保存液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牛强 朱有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6-698,共3页
UW液是目前器官移植中常用的多器官保存液,HTK液、Celsior液在肾脏、肝脏、胰腺移植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逐渐成为UW液可靠的替代品。最新研究发现向现有器官保存液中加入保护性因子可以减轻低温缺血损伤,改善器官保存效果。本文对近期... UW液是目前器官移植中常用的多器官保存液,HTK液、Celsior液在肾脏、肝脏、胰腺移植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逐渐成为UW液可靠的替代品。最新研究发现向现有器官保存液中加入保护性因子可以减轻低温缺血损伤,改善器官保存效果。本文对近期多器官保存液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器官 器官保存液 器官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腔门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附二例成功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正昕 傅志仁 +5 位作者 丁国善 马钧 郭闻渊 宋少华 李卫东 石学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腔门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治疗门脉系统广泛栓塞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2例门脉系统广泛栓塞患者进行改良的腔门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采用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吻合+辅助性门静脉脾静脉吻合重建门脉血流),观察术后肝功能恢... 目的:探讨改良的腔门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治疗门脉系统广泛栓塞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2例门脉系统广泛栓塞患者进行改良的腔门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采用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吻合+辅助性门静脉脾静脉吻合重建门脉血流),观察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门脉血流灌注、术后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结果: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门脉血流灌注良好,无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的腔门静脉吻合半转位肝移植术是治疗门脉系统广泛栓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腔门静脉半转位 门脉系统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峰 慕宁 +5 位作者 王海梁 傅宏 王正昕 王全兴 丁国善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二袖套法"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低剂量(40mg/kg)和高剂量(80mg/kg)青藤碱组,分别观察移植术后1周存活率...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二袖套法"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低剂量(40mg/kg)和高剂量(80mg/kg)青藤碱组,分别观察移植术后1周存活率,检测术后2、6、12、24h血清ALT,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的TNF-α、IL-1β mRNA的含量,并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藤碱低剂量、高剂量组术后1周存活率显著提高(75%、75%vs12.5%,P<0.01);在各个时间点,青藤碱治疗组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中的TNF-α、IL-1β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肝脏病理学形态也明显改善。结论:青藤碱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合成,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达到保护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青藤碱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晓伟 季峻松 +9 位作者 陈婷 郭闻渊 施晓敏 高晓钢 倪之嘉 王正昕 傅宏 马钧 丁国善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临床病理特征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肝细胞癌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累计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行生存曲线之间的比...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临床病理特征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肝细胞癌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累计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行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HCC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包括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甲胎蛋白、肿瘤大小、侵犯包膜、Eggel’s分类、微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多因素分析发现甲胎蛋白(RR:1.459,P=0.002)、Eggel分类(RR:1.617,P=0.004)、微血管浸润(RR:2.631,P<0.001)和MELD(RR:2.194,P=0.011)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甲胎蛋白、Eggel’s分类、微血管浸润和MELD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因素,MELD对成人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肝移植 预后 病理学 COX比例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郑鳕洋 韩澍 +3 位作者 王立明 朱有华 曾力 周梅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和受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应用自编个人资料调查问卷、SF-36生活质量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69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一般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捐肾动机和过程、生活质量... 目的调查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和受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应用自编个人资料调查问卷、SF-36生活质量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69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一般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捐肾动机和过程、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供者和受者都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1.8%(90/110)vs83.1%(103/124)]和中低收入者[85.5%(94/110)vs 54.8%(68/124)]居多;供者以女性为主(61.8%,68/110),少数供者(5.5%,6/110)因捐肾对婚姻产生不良影响。供者与我国常模相比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术后无焦虑和抑郁状态;受者与血透患者相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极少数患者存在轻度焦虑(1.6%,2/124)和抑郁(5.6%,7/124)。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对供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无明显不良影响,可明显提高受者生活质量,但仍要术前严格筛选供者,加强术后随访和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受者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5
9
作者 施晓敏 史永照 +3 位作者 傅志仁 李先兴 丁国善 傅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SD大鼠作为供受体,分别用Kamada“二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改良的方法包括:提高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质量、改进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的吻合及胆总管的重建等)建...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SD大鼠作为供受体,分别用Kamada“二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改良的方法包括:提高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质量、改进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的吻合及胆总管的重建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比较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是78.9%(71/90)和91.7%(55/60)(P<0.05),而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稳定的肝移植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肝肝移植手术应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的止血效果(附18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傅宏 丁国善 +4 位作者 于勇 倪之嘉 张友磊 王海梁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肝炎 肝移植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转换对超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肿瘤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封立魁 倪之嘉 +5 位作者 宋少华 林峰 傅宏 王正昕 傅志仁 丁国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对超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器官移植科22例超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他克莫司,11...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对超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器官移植科22例超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他克莫司,11例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由他克莫司转换为西罗莫司。比较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瘤生存期、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22例患者平均随访(12±3)个月(7~18个月),两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西罗莫司组有4例复发,他克莫司组有8例复发,Kaplan-Meier无复发生存曲线显示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的患者其肝癌无复发生存期高于他克莫司组(P<0.05)。西罗莫司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他克莫司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因他克莫司肾毒性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的患者肾功能均好转。西罗莫司治疗组患者有2例发生口腔溃疡,没有发生肝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西罗莫司可有效用于超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能够取得与他克莫司类似的抗排斥反应效果,同时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肝肿瘤 肝移植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与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金贞 郑虹 +10 位作者 朱志军 邓永林 潘澄 张雅敏 张建军 蒋文涛 王亮 沈中阳 傅志仁 丁国善 张友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及其与术后肿瘤复发、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03年2月~2004年2月收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31例肝细胞肝癌行原位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及其与术后肿瘤复发、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03年2月~2004年2月收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31例肝细胞肝癌行原位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患者术前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均采用尸体供肝经典原位肝移植.以SPSS 12.0软件分析AFP mRNA的表达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的相关性.结果:31例患者中有10例AFP mRNA表达阳性,表达量为57~10 400 copy/μg,中位数为360 copy/μg.患者Child-pugh分级,肿瘤的大小、个数,病理Edmond分级与术前AFP mRNA的表达水平无关.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AFP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01);脉管浸润的患者AF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脉管浸润者(P=0.029).肝移植术前AFP mRNA阴性组的无瘤生存及总体生存显著高于AFP mRNA阳性组.结论:术前AFP mRNA表达的水平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是术前可能存在肝外微转移的指标,可作为预后的判断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移植 甲胎蛋白 肿瘤复发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无透析肾移植与透析后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明 朱有华 王亚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未经透析直接行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并与透析后肾移植患者比较,探讨无透析肾移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间本研究所完成的128例无透析尸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施行的569例...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未经透析直接行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并与透析后肾移植患者比较,探讨无透析肾移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间本研究所完成的128例无透析尸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施行的569例透析后尸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透析肾移植组术前肝炎病毒感染率显著低于透析后肾移植组(4.69%vs18.45%,P<0.05)。无透析肾移植组术后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7.26±5.49)d,透析后肾移植组为(8.37±4.76)d,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无透析肾移植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96.67±23.54)g/L和(40.28±8.53)g/L,透析后肾移植组分别为(92.17±21.83)g/L和(38.34±7.84)g/L,两组无显著差异。无透析肾移植组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显著低于透析后肾移植组(19.53%vs34.27%,P<0.05),感染发生率与透析后肾移植组则无统计学差异(28.13%vs36.38%,P>0.05)。无透析肾移植组人/肾1年存活率均为98.44%,人/肾3年存活率均为96.23%,透析后肾移植组人/肾1年存活率为97.72%/95.96%,3年存活率为94.4%/8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无透析肾移植避免了透析的并发症和输血致敏,降低了肝炎感染的风险,降低术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与透析后移植相当,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无透析移植 肾透析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Banff积分指导下急性排斥反应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念信 傅志仁 +6 位作者 邱宝安 丁国善 李先兴 傅宏 王正昕 白刚 杨英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436,共2页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Banff积分指导下抗急性排斥反应(AR)个体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246例肝移植(LT)患者术后3个月内共发生肝穿刺病理证实的AR 44例(52例次),按患者第1次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年月次序分2组抗AR治疗...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Banff积分指导下抗急性排斥反应(AR)个体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246例肝移植(LT)患者术后3个月内共发生肝穿刺病理证实的AR 44例(52例次),按患者第1次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年月次序分2组抗AR治疗,病理按Banff参数评分。对照组(n=24,29次),均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MP,总量2 100 mg)冲击治疗;个体化治疗组(n=20,23次),据Banff积分将AR分为交界性、轻度和中重度,分别应用总量1 000、1 500、2 100 mg的MP冲击。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和个体化治疗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8.2%(24/132)和17.5%(20/114)。对照组中需用ATG抗AR 1例,出现骨髓抑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并发症和MCV感染各1例;个体化治疗组出现上消化道并发症1例和肺部感染2例。以抗AR治疗次数累计不良事件,其发生率2组分别为17.2%(5/29)、13.0%(3/23),两者无显著差异(cχ2=0.645 8,P=0.421 8)。结论:Banff积分指导下的个体化抗AR和经典MP冲击抗AR治疗近期效果一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Banff积分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心刚 王立明 朱有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应用表达谱芯片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与正常肾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此病的致病因素及可能的治疗途径。方法:等量的人正常肾和ADPKD肾组织的mRNA分别用Cy3和Cy5逆转录荧光标记,制作cDNA探针,混合后与4 096点人cDN... 目的:应用表达谱芯片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与正常肾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此病的致病因素及可能的治疗途径。方法:等量的人正常肾和ADPKD肾组织的mRNA分别用Cy3和Cy5逆转录荧光标记,制作cDNA探针,混合后与4 096点人cDNA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ScanArray4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RT-PCR法验证其中4条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ADPKD肾组织与正常肾组织中存在463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06条基因在多囊肾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细胞周期素D2(cyclin D2)、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基因等;257条基因在多囊肾组织中低表达,特别是蛋白磷酸酶1A、酸性磷酸酶1基因等。RT-PCR法验证的4条基因表达水平与芯片结果相一致。结论:ADPKD病理改变可能与细胞周期蛋白、MMPs以及各种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上调有关,钙调素抑制剂和MMPs抑制剂可能会对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 基因表达谱 成纤维细胞 钙调素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前我国肝移植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5-1047,共3页
近几年我国肝移植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我国肝移植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良性终末期肝病评分与肝移植、肝癌肝移植筛选标准、供体来源的拓宽、再次肝移植以及术后长期随访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肝移植 发展 热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肝移植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律 席淑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58-59,共2页
通过对14例二次肝移植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探讨临床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肝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
关键词 二次肝移植 术后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新妇苷通过促进IL-10表达保护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 被引量:14
18
作者 慕宁 王海梁 +5 位作者 傅宏 林峰 施晓敏 邹绍武 王全兴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观察落新妇苷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落新妇苷小剂量(10mg/kg)干预组和落新妇苷大剂量(40mg/kg)干预组。缺血前24h和1h干预组小鼠腹... 目的:观察落新妇苷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落新妇苷小剂量(10mg/kg)干预组和落新妇苷大剂量(40mg/kg)干预组。缺血前24h和1h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苷,建立肝左、中叶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小鼠肝脏左叶缺血90min、再灌注6h后各实验组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作为肝功能损伤的指标,同时用ELISA检测肝组织中MPO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中IL-10蛋白含量,半定量RT-PCR检测IL-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苷干预能有效降低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小鼠血清ALT水平,能有效降低缺血肝脏中MPO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表现。干预组肝组织中IL-10蛋白表达与I/R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渐次升高,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结论:落新妇苷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IL-10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落新妇苷 丙氨酸转氨酶 髓过氧化物酶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O液对低温下肾皮质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强 朱有华 +2 位作者 缪明永 杨军昌 张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上海多器官保存液(SMO液)对肾皮质线粒体低温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C-A液和UW液作对照,在犬肾低温保存各时间点,取皮质标本;通过电镜观察保存期间线粒体形态改变;差速离心法分离皮质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 目的:探讨自制上海多器官保存液(SMO液)对肾皮质线粒体低温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C-A液和UW液作对照,在犬肾低温保存各时间点,取皮质标本;通过电镜观察保存期间线粒体形态改变;差速离心法分离皮质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其活性,描记四态呼吸曲线,计算Ⅲ态、Ⅳ态耗氧速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及磷氧比(P/O)。结果:低温保存期间,HC-A组肾皮质线粒体水肿、空泡样变明显重于SMO组和UW组,而后两者改变相似;随着低温保存时间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肾皮质线粒体Ⅲ态呼吸耗氧速率、RCR和P/0均明显降低;保存1~3dHC-A组Ⅲ态呼吸耗氧速率显著低于SMO组(P〈0.05);保存各时间点SMO组线粒体RCR和P/O显著高于HC-A组(P〈0.05),与UW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MO液对肾皮质线粒体低温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比HC-A液强,与UW液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保存液 低温保存 缺氧 肾皮质 线粒体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对5-氟尿嘧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晓伟 傅志仁 +1 位作者 唱浩 丁国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3-666,共4页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FU及联合FK506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AMNF-κB核转录因子活性...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FU及联合FK506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AMNF-κB核转录因子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NFκBp65活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p65激活后入核情况;免疫印迹分析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结果:5-FU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随着5-FU用药浓度的增加,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PI)也增加;5-FU可激活NFκB而入核,CyclinD1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FK506预处理增强了5-FU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S期细胞比例和PI也减少;FK506预处理可抑制NF-κB入核,并可下调CyclinD1基因的表达。结论:FK506能够协同5FU诱导肝癌细胞株凋亡,增强肝癌细胞株对5-FU的敏感性,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性进而下调CyclinD1基因的表达,导致G0/G1期停滞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5-氟尿嘧啶 肝肿瘤 凋亡 核转录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