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HPLC-TOF/MS对中药复方小柴胡汤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鉴别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晓帆 娄子洋 +3 位作者 朱臻宇 张海 赵亮 柴逸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41-946,共6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中药复方小柴胡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SB-C18(100mm×3.0mm,3.5μm),甲醇与0.1%的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25℃,进样体积4μl,流速0.6m...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中药复方小柴胡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SB-C18(100mm×3.0mm,3.5μm),甲醇与0.1%的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25℃,进样体积4μl,流速0.6ml/min,检测器为飞行时间质谱,ESI离子源,质量数扫描范围m/z200~1500。结果:一次性鉴别出小柴胡汤中38个化学成分。结论:采用HPLC-TOF/MS对小柴胡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色谱表征,一次性在一张图谱上共表征出38个化学成分,这可为中药复方小柴胡汤中化学成分的体内代谢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HPLC—TOF/MS 中药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制剂八宝丹中化学成分的UH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洋 余静 +5 位作者 赵亚红 安泳潼 薛丹 柴逸峰 张国庆 张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48-1554,共7页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分析技术对中药复方制剂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别。方法 采用安捷伦“Formula-Database Generator”软件自建包括547个化合物的八宝丹化学成分数据...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分析技术对中药复方制剂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别。方法 采用安捷伦“Formula-Database Generator”软件自建包括547个化合物的八宝丹化学成分数据库,运用UHPLC-Q-TOF/MS技术采集八宝丹提取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根据各化学成分的精确质荷比,通过自动比对的方法进行分析鉴别;进一步调节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的二级碎片电压,根据二级裂解碎片离子对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确证。色谱分离采用Waters XBridge BEH C18(2.1mm×100mm,2.5μm)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和0.5%甲酸水(B),梯度洗脱:0-5min,5%A;5-25min,5%-95%A;25-30min,95%A。柱温25℃,流速0.8mL/min,柱后分流比为2∶1。质谱分析采用四级杆串联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范围均为m/z100-1 500),其毛细管电压分别为3 500V和4 000V,二级质谱碰撞能量为10-40eV。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别出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78个,包括皂苷、胆汁酸、氨基酸等。结论 建立了基于UHPLC-Q-TOF/MS的分析方法,可对中药复方制剂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快速鉴别,阐明了八宝丹的化学物质基础,为八宝丹的质量控制及药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八宝丹 中药分析化学 中药理化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人体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珍 计一平 +4 位作者 闻俊 康新 范国荣 唐世新 杨武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市售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10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两次试验间隔为2周,采...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市售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10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两次试验间隔为2周,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氨氯地平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基本一致,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9.72±0.90)和(9.57±0.96)ng/ml;tmax分别为(6.0±0.8)和(6.4±1.0)h;t1/2分别为(31.35±6.49)和(31.77±5.07)h;MRT分别为(46.63±6.54)和(47.15±5.72)h;Cl/F分别为(38.30±4.11)和(37.97±4.95)L/h;AUC0-96分别为(323.54±31.01)和(325.76±34.49)h.ng/ml。结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86±1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 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磺胺类及芳伯氨基类药物
4
作者 刘荔荔 潘敏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0-81,共2页
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磺胺类及芳伯氨基类药物刘荔荔,潘敏翔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抗菌消炎药。测定其含量,中国药典中采用亚硝酸钠法(永停滴定)[1],方法繁琐、费时、耗量大,不能连续自动进行。亚硝酸钠对人体危害较大,是... 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磺胺类及芳伯氨基类药物刘荔荔,潘敏翔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抗菌消炎药。测定其含量,中国药典中采用亚硝酸钠法(永停滴定)[1],方法繁琐、费时、耗量大,不能连续自动进行。亚硝酸钠对人体危害较大,是一种具有较强致癌力的物质。有报道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芳伯氨基类药 测定 流动注射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的HPLC-DAD/ESI-MS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超 周婷婷 +1 位作者 范国荣 魏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7-820,共4页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光谱检测/电喷雾离子化质谱(HPLC-DAD/ESI-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射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70%乙醇超声辅助提取中药射干原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条件:选择YMC ODS-C18(250mm×4.6mm I.D.,5μm)色...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光谱检测/电喷雾离子化质谱(HPLC-DAD/ESI-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射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70%乙醇超声辅助提取中药射干原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条件:选择YMC ODS-C18(250mm×4.6mm I.D.,5μm)色谱柱,以20%甲醇水溶液A-70%乙腈水溶液B(0→30→45→65min,20%→30%→90%→100% B)梯度洗脱,流速为0.45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ESI质谱条件:正离子扫描模式,喷针电压5000V,毛细管电压20V,干燥气(N2)压力20psi(1psi=6894.8Pa),质量扫描范围m/z250~550,雾化温度300℃。结果:通过HPLC-DAD/ESI-MS联用技术,分离检测并鉴定出射干中9个主要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结论:通过HPLC-DAD/ESI-MS联用技术,为鉴定射干中的化学成分建立起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也为中药射干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光谱检测/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2006年度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优秀青年论文报告会成功召开
6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82,共1页
2007年1月12日至2007年1月14日,由上海市药理学会药代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药学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市2006年度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优秀青年论文报告会”在杭州召开,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范国荣主任及药物分析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了该会。
关键词 药物分析 药物代谢 上海市 报告会 论文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专业委员会 药理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合光谱分析法和UV/Vis-W褶合光谱仪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玉田 方慧生 +5 位作者 王志华 王桂芳 金文祥 宋洪杰 龚华礼 陆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01-506,共6页
我们自1983年1月始,提出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新原理,研究发明了褶合(曲线)光谱分析法和实施这一新方法的光机电算一体化全新概念的智能型多功能分光光度计──UV/Vis-W褶合光谱仪,实现了分析仪器由“数据提供者”到“... 我们自1983年1月始,提出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新原理,研究发明了褶合(曲线)光谱分析法和实施这一新方法的光机电算一体化全新概念的智能型多功能分光光度计──UV/Vis-W褶合光谱仪,实现了分析仪器由“数据提供者”到“问题解决者”的飞跃。它可广泛应用于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等学科研究领域。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这一发明专利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合光谱仪 光谱分析 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广陈皮药材中的11种化学成分 被引量:23
8
作者 叶晓岚 宋粉云 +1 位作者 范国荣 毋福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3-427,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同时测定了广陈皮药材中5.羟甲基糠醛、维采宁.2、橙皮苷、橙皮素、异甜橙黄酮、甜橙黄酮、异黄芩配基甲醚、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皮素及5.去甲川陈皮素11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同时测定了广陈皮药材中5.羟甲基糠醛、维采宁.2、橙皮苷、橙皮素、异甜橙黄酮、甜橙黄酮、异黄芩配基甲醚、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皮素及5.去甲川陈皮素11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样品经50%( v/v)甲醇于70℃回流提取。在优化的色谱条件( Hanbon Benatach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为分离柱,乙腈和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下,提取液中的各成分分离良好,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8),定量限( S/N=10)为0.0502~4.99 mg/L,检出限( S/N=3)为0.0125~1.25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 n=3)为96.4%~102.4%,相对标准偏差为0.25%~4.01%。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广陈皮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酮类化合物 非黄酮类化合物 广陈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药物川阿格雷及其拼合分子阿魏酸和川芎嗪的质谱裂解规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吉洋 高方圆 +3 位作者 叶晓岚 刘桦 范国荣 何广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创新药物川阿格雷及其拼合分子阿魏酸和川芎嗪的质谱裂解规律。方法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川阿格雷、阿魏酸和川芎嗪进行电喷雾质谱分析,并用Mass Frontier 6.0软件辅助解析了其中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比... 目的探讨创新药物川阿格雷及其拼合分子阿魏酸和川芎嗪的质谱裂解规律。方法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川阿格雷、阿魏酸和川芎嗪进行电喷雾质谱分析,并用Mass Frontier 6.0软件辅助解析了其中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比较了川阿格雷、阿魏酸和川芎嗪的电喷雾电离质谱裂解规律,并对其裂解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从川阿格雷获得m/z 312、283、268、193、178、149、134等特征质谱峰,从阿魏酸获得m/z 178、149、134等特征质谱峰,从川芎嗪获得准分子离子峰m/z 135。结论川阿格雷主要通过丢失-CH3、-COOH和四甲基吡嗪环而发生裂解;阿魏酸主要通过丢失-CH3和-COOH而发生裂解;川芎嗪不发生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阿格雷 阿魏酸 川芎嗪 质谱分析法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邢旺兴 程荣珍 +3 位作者 林培英 陈斌 宓鹤鸣 吴玉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建立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CZE)分析方法。方法:使用空心熔融石英毛细管(75μm×47 cm),用苯甲酸为内标,背景电解质为含20%乙腈的50 mmol/L硼砂缓冲液(pH 9.28),运行电压20 kV,温度25 C,重力进样,时间5 s,... 目的:建立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CZE)分析方法。方法:使用空心熔融石英毛细管(75μm×47 cm),用苯甲酸为内标,背景电解质为含20%乙腈的50 mmol/L硼砂缓冲液(pH 9.28),运行电压20 kV,温度25 C,重力进样,时间5 s,紫外检测波长214 nm,两次进样间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冲柱1 min,以水冲柱1min,再用电解液冲柱1min。结果:在15 min内可实现通光藤苷J的分离和测定,在43.43~1732.0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5,n=6);加样回收率98.1%~104.7%,平均102.4%;日内RSD≤2.50%和日间 RSD≤5.16%;不同产地(云南昆明 X_1~X_4、贵州贞丰X_5)、不同化学部位(乙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50%乙醇部位、95%乙醇部位)和不同制剂(片剂、糖浆、注射液)中通光藤苷J的含量均有显著不同。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为科学评价通光藤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通光藤 通光藤苷J 高效毛细管电泳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豆豉异黄酮苷及其苷元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高 张鹏 +3 位作者 叶晓岚 朱霞 赵鑫 范国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08-1115,共8页
目的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技术对3种淡豆豉异黄酮苷及其苷元进行质谱裂解分析,通过主要特征碎片离子研究其裂解规律。方法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3种淡豆豉异黄酮苷及其苷元采用离子阱质谱的多级离子(ESI-MSn)碰撞裂解方式... 目的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技术对3种淡豆豉异黄酮苷及其苷元进行质谱裂解分析,通过主要特征碎片离子研究其裂解规律。方法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3种淡豆豉异黄酮苷及其苷元采用离子阱质谱的多级离子(ESI-MSn)碰撞裂解方式,分析异黄酮苷和苷元的特征碎片离子。结果正离子模式下从大豆苷和大豆素中获得了m/z 417、255、227、199、137、119等特征质谱峰,从黄豆苷和黄豆素中获得了m/z 447、285、270、229等特征质谱峰,从染料木素苷和染料木素中获得了m/z 433、271、253、243、215、153等特征质谱峰。负离子模式下从大豆苷和大豆素中获得了m/z 461、415、253、225、209、197等特征质谱峰,从黄豆苷和黄豆素中获得了m/z 491、445、283、268等特征质谱峰,从染料木素苷和染料木素中获得了m/z 477、269、268、225等特征质谱峰。结论在正离子模式下,大豆苷和大豆素主要通过丢失-Glu、-CO裂解和Retro Diels-Alder(RDA)裂解;黄豆苷和黄豆素主要通过丢失-Glu、-CO、-CH3而发生裂解;染料木素苷和染料木素主要通过丢失-Glu、-CO、-H2O裂解和RDA裂解。在负离子模式下,异黄酮苷生成加HCOO-的加合离子峰,大豆苷和大豆素主要通过丢失-Glu、-CO、-2CO、-CO2裂解;黄豆苷和黄豆素主要通过丢失-Glu、-H、-CH3发生裂解;染料木素苷和染料木素主要通过丢失-Glu、-H、-CO2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异黄酮类 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离子碎片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HPLC法分析榧属植物叶中的紫杉醇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虹 陈振德 柳正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07,共2页
榧属植物叶的提取物经 TL C法初步分离 ,再用 HPL C法检测其中紫杉醇的含量。 HPL C测定条件为 Shim- PackCL C- ODS柱 (15 0 m m× 6 .0 mm ,5μm) ;甲醇∶水 (6 6∶ 34)为流动相 ;流速 0 .5 m l/m in,检测波长 2 2 7nm,柱温 35℃... 榧属植物叶的提取物经 TL C法初步分离 ,再用 HPL C法检测其中紫杉醇的含量。 HPL C测定条件为 Shim- PackCL C- ODS柱 (15 0 m m× 6 .0 mm ,5μm) ;甲醇∶水 (6 6∶ 34)为流动相 ;流速 0 .5 m l/m in,检测波长 2 2 7nm,柱温 35℃。该法在10 0~ 5 0 0μg/ml浓度范围内峰高 (Y)与其浓度 (X)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85 .7% (n=12 ) ,RSD为 7.8% ;精密度、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杉醇 榧属植物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TOF/MS分析五味子中3个木脂素类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及代谢产物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海 周燕妮 +3 位作者 孙森 孙峰峰 柴逸峰 张国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目的 研究五味子中3个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在肝微粒体内的代谢速率,鉴别这3个木脂素类成分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微粒体代谢模型,采用HPLC-MS法测定3个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并计算... 目的 研究五味子中3个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在肝微粒体内的代谢速率,鉴别这3个木脂素类成分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微粒体代谢模型,采用HPLC-MS法测定3个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并计算代谢速率。液相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3.0 mm×100 mm,3.5 μm),60%的乙腈和40%的水等度洗脱,进样量5 μL,流速0.8 mL/min,柱温30℃,运行时间30 min。质谱ESI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正离子模式,干燥气温度350℃,毛细管电压4 000 V,干燥气流速9.0 L/min,裂解气电压90 eV。采用HPLC-TOF/MS分析鉴别木脂素类成分的代谢产物,质谱参数与HPLC-MS的参数相同。结果 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在0.010 22~2.044、0.044 24~2.212、0.042 32~2.116 μ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5%,基质效应〉75%,提取回收率〉80%。3个木脂素类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半衰期分别为:五味子甲素0.721 0 min,五味子醇乙43.58 min,五味子酯甲86.63 min,采用HPLC-TOF/MS分析鉴别出五味子甲素的7个代谢产物、五味子醇乙的6个代谢产物、五味子酯甲的4个代谢产物。结论 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在肝微粒体中易发生代谢,这将影响木脂素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及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木脂素类 代谢速率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毛细管电色谱法快速分析白芷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佳静 陈昭 +1 位作者 吴玉田 范国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0-246,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为分离柱,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分析白芷药材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欧前胡素(imperatorin)、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珊瑚菜内酯(phelloptorin)和发卡二醇(falcarindiol)的毛细管电色谱(CEC)方法。在整体柱... 以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为分离柱,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分析白芷药材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欧前胡素(imperatorin)、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珊瑚菜内酯(phelloptorin)和发卡二醇(falcarindiol)的毛细管电色谱(CEC)方法。在整体柱制备实验中对三元致孔剂组成成分的比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在分离实验中对流动相的组成(包括有机相组成、缓冲液浓度和缓冲液的pH值)进行了优化。最终的优化条件为:流动相为乙腈-20mmol/L NaH2PO4(pH4.95)(50∶50,v/v),分离电压为-25kV。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甲基丙烯酸酯毛细管整体柱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重现性;4种分析物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7),检出限均小于0.34mg/L,加样回收率为95.18%~98.44%。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应用该方法对18个不同产地的白芷样品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药材质量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毛细管电色谱 欧前胡素 珊瑚菜内酯 发卡二醇 异欧前胡素 白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西兰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俐俊 闻俊 +2 位作者 周婷婷 汪硕闻 范国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NP-9)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研究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质量2.0~2.2kg)单剂量(64mg/只)阴道给药NP-9栓剂;取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DiamonsilT...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NP-9)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研究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质量2.0~2.2kg)单剂量(64mg/只)阴道给药NP-9栓剂;取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DiamonsilTM ODS柱(200mm×4.6mm,5μm),以甲醇-水(95:5)作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226nm,发射波长300nm,柱温30℃,测定NP-9经时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NP-9在0.05~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低、中、高3种浓度(0.10、0.50、2.00μg/ml)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67±8.12)%、(100.84±5.42)%、(100.29±3.81)%。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3.75±0.87)h,tmax(3.2±0.4)h,Cmax(2.75±0.32)μg/ml,AUC0~12(12.72±2.14)μg.h.ml-1,AUC0~∞(15.05±2.84)μg.h.ml-1,平均滞留时间(6.85±1.13)h。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苯醇醚-9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胶丸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缪海均 刘皋林 +2 位作者 范国荣 陶霞 陆文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71-1372,共2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紫外238nm为检测波长测定了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90 mg尼莫地平(Nim)胶丸和Nim片(尼莫同)后体内Nim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Nim胶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79±7.50)%;Nim胶丸的t_(1/2)、t_(max)...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紫外238nm为检测波长测定了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90 mg尼莫地平(Nim)胶丸和Nim片(尼莫同)后体内Nim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Nim胶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79±7.50)%;Nim胶丸的t_(1/2)、t_(max)与Nim片无显著性差异,而c_(max)、AUC_(0~8)、AUC_(0~∞)明显高于Nim片(P<0.05),说明Nim胶丸相对于Nim片为一高效口服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胶丸 人体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合理用药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格拉司琼胶囊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珍 杨武云 +4 位作者 范国荣 闻俊 王法财 唐世新 计一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格拉司琼浓度的LC/MS/MS法,并应用于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2例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mg盐酸格拉司琼胶囊,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格拉司琼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格拉司琼浓度的LC/MS/MS法,并应用于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2例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mg盐酸格拉司琼胶囊,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格拉司琼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2mg盐酸格拉司琼胶囊后,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MRT、Cl/F、AUC0-24和AUC0-∞分别为(6.93±1.90)ng/ml,(1.35±0.29)h,(5.59±1.87)h,(8.05±1.84)h,(54.23±16.08)L/h,(36.61±8.87)ng·h·ml-1和(39.32±9.36)ng·h·ml-1。结论:本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专属性及定量线性范围等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适用于盐酸格拉司琼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格拉司琼 LC/MS/MS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海棠 李祥 +3 位作者 王添琦 陈啸飞 曹颖瑛 朱臻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黄芩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胞内代谢差异进行表征,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相关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黄芩素作用前后白假丝酵母菌胞内的代谢指纹谱,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黄...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黄芩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胞内代谢差异进行表征,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相关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黄芩素作用前后白假丝酵母菌胞内的代谢指纹谱,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黄芩素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物谱差异,筛选出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作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和结论经比较分析,共筛选得到2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重要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了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磷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相关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法 多元分析 黄芩素 白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敏剂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荧光光谱特性及其体内分析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旦 赵鑫 +3 位作者 孙范露 齐天 刘承初 范国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7-1011,共5页
研究了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荧光光谱特性,据此建立了检测血浆中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的荧光分析法。首先,通过比较分析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在甲醇、乙醇、丙酮、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和水六种不同溶剂体... 研究了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荧光光谱特性,据此建立了检测血浆中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的荧光分析法。首先,通过比较分析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在甲醇、乙醇、丙酮、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和水六种不同溶剂体系中的荧光光谱特征,考察了溶剂体系对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甲醇和乙腈是比较理想的溶剂体系,而磷酸盐缓冲液优于水溶液。通过进一步考察有机溶剂含量和溶液pH对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 7.2磷酸盐缓冲液-乙腈(3:7)混合溶液中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荧光强度大、性质稳定。采用pH 7.2磷酸盐缓冲液-乙腈(3:7)混合溶液沉淀SD大鼠血浆蛋白,选择498.00和664.05 nm作为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建立的SD大鼠血浆样品中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荧光分析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为0.50~50.00μg·mL^(-1)(R^2≥0.9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大于90%。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成功地应用于二氢卟吩e_6-C_(15)单甲酯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二氢卟吩e6-C15单甲酯 荧光分析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贼墨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云云 叶光明 范国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建立乌贼墨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黑色素溶于碱性溶液、在酸性环境中有黑色物质析出的性质对黑色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AccQ-Tag法测定乌贼墨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采用... 目的:建立乌贼墨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黑色素溶于碱性溶液、在酸性环境中有黑色物质析出的性质对黑色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AccQ-Tag法测定乌贼墨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删定乌贼墨中微量铁元素的含量。结果:在鉴别反应中,乌贼墨黑色素可溶于2mol/L氢氧化钠溶液,并在2mol/L盐酸溶液中有黑色飘浮状物析出。4种氨基酸和铁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RSD均小于5%(n=6)。3批乌贼墨样品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铁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7、11.23、12.05、7.32和0.206mg·g^-1。结论:乌贼墨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乌贼墨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贼墨 氨基酸类 铁元素 高压液相色谱法 原子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