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药物研究展望与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易杨华 李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01-802,共2页
关键词 海洋药物 研究 功能食品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海总合草苔虫和海绵中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易杨华 李玲 +8 位作者 林厚文 李文林 姚新生 汤海峰 许强芝 邹峥嵘 孙鹏 张淑瑜 刘宝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 :从海洋生物总合草苔虫、棕色扁海绵及丰头皮海绵中寻找发现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活性跟踪方法 ,应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追踪分离活性单体 ,并以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 ,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 结果 :从总合草苔虫... 目的 :从海洋生物总合草苔虫、棕色扁海绵及丰头皮海绵中寻找发现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活性跟踪方法 ,应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追踪分离活性单体 ,并以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 ,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 结果 :从总合草苔虫中分离鉴定了 9个化合物 ,均表现出极强的抗肿瘤活性 ;从棕色扁海绵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 ,鉴定出其中 6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其中化合物 和 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对人工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有效 ;从丰头皮海绵中分离得到 3 0个化合物 ,鉴定出 14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其中化合物 具有抗肿瘤活性。 结论 :我国南海生长的总合草苔虫、棕色扁海绵和丰头皮海绵资源丰富 ,从中分离得到的单体显示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总合苔藓虫 丰头皮海绵 棕色扁海绵 成分 海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海参中三萜皂苷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闫冰 李玲 +3 位作者 易杨华 汤海峰 孙鹏 张淑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631,共6页
目的:研究糙海参(HolothuriascabraJaeger)的三萜皂苷类抗癌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大孔树脂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进行三萜皂苷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 目的:研究糙海参(HolothuriascabraJaeger)的三萜皂苷类抗癌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大孔树脂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进行三萜皂苷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对提取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稻瘟霉和体外细胞毒(针对MKN45人胃癌肿瘤细胞和HCT116人肠癌肿瘤细胞)的活性检测。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24dehydroechinosideA(1),echinosideB(2),echinosideA(3),holothurinB(4)和holothurinA(5)。化合物1~5对稻瘟霉的最小活性浓度分别为<7.9、<15.7l、<7.9、<15.7、<7.9μg/ml,对MKN45人胃癌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60、0.18、1.86、1.59、2.37μmol/L,对HCT116人肠癌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46、3.31、1.98、1.60、0.24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以原生产物形式得到的单体天然产物,2~5为首次从糙海参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均显示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海参 三萜皂苷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稻瘟霉分生孢子筛选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 被引量:7
4
作者 汤海峰 易杨华 +3 位作者 姚新生 林厚文 张淑瑜 吴久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 :筛选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并研究其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筛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活性 ,利用多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技术对活性提取物跟踪分离并鉴定其成分。 结果 :实验发现 2 0种海洋生物醇提物和 5种水提物对稻瘟霉显示生... 目的 :筛选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并研究其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筛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活性 ,利用多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技术对活性提取物跟踪分离并鉴定其成分。 结果 :实验发现 2 0种海洋生物醇提物和 5种水提物对稻瘟霉显示生物活性 ,从叶托马尾藻、铁钉菜和蓝斑背肛海兔中分离鉴定了 5 6个化合物 ,其中 2 8个对稻瘟霉显示活性且对不同肿瘤细胞株显示不同强度的细胞毒性 ,8个化合物对裴氏着色真菌具抑制作用。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霉 叶托马尾藻 铁钉菜 蓝斑背肛海兔 药物筛选 海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花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圆缘 李玲 +1 位作者 易杨华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49:1,39:1,34:1,29:1,24:1,19:1,14:1,11:1,9:1,8:1,7:1,6:1,5:1,4:1,3:1,2:1,1:1,100%丙酮;氯仿:甲醇=24:1,19:1,1...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49:1,39:1,34:1,29:1,24:1,19:1,14:1,11:1,9:1,8:1,7:1,6:1,5:1,4:1,3:1,2:1,1:1,100%丙酮;氯仿:甲醇=24:1,19:1,14:1,9:1,7:1,5:1,3:1,1:1,1:4,1:9,1:39,100%甲醇)梯度洗脱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正己烷:氯仿:甲醇2:1:1洗脱)对块花柳珊瑚丙酮提取物的乙醚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经1HNMR、13CNMR、MS等现代光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以及1个神经酰胺,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胆甾-5-烯-3β,7β,19α-三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胆甾醇(6)、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烯鞘胺醇(7)。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花柳珊瑚 甾醇类 神经酰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过氧化甾醇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桃芳 汤华 +3 位作者 李玲 巩伟 孙鹏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紫柳珊瑚(Muriceopsis flavida)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等分离手段对紫柳珊瑚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紫柳珊瑚(Muriceopsis flavida)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等分离手段对紫柳珊瑚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手段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从紫柳珊瑚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过氧化甾醇,分别鉴定为:(22E,24S)-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4R)-5α,8α-过氧化胆甾-24-乙基-6-烯-3β-醇(3)、(22E)-5α,8α-过氧化胆甾-6,22-二烯-3β-醇(4)、5α,8α-过氧化胆甾-6-烯-3β-醇(5)。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5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微生物活性。结论首次从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得到5种过氧化甾醇,其中化合物2对微藻显示强烈的生长抑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柳珊瑚 过氧化甾醇 抗菌活性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硬棘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的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霍娟 汤华 +4 位作者 李玲 刘宝姝 孙鹏 易杨华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硬棘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生物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一种硬棘软珊瑚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硬棘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生物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一种硬棘软珊瑚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和结论从该种硬棘软珊瑚中分离得到3个过氧化麦角甾醇(1~3)、鲛肝醇(4)、鲨肝醇(5)和1,2-O-十八烷基甘油缩醛(6)。初步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对花药黑粉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4仅显示微弱的抗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棘软珊瑚 分离和提纯 分子结构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kanisa中过氧化甾体成分研究
8
作者 王潘 周巍 +5 位作者 汤华 刘宝姝 孙鹏 朱文 骆焱平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从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分离得到5个过氧化麦角甾,分别鉴定为:5α,8α-过氧化胆甾-6-烯-3β-醇(1)、(22E)-5α,8α-过氧化胆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4(28)-二烯-3β-醇(4)、24(E)-5α,8α-过氧化胆甾-24-乙基-6,24(28)-二烯-3β-醇(5)。这5个过氧化甾醇均为首次从该种珊瑚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月柳珊瑚 过氧化甾醇 天然产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Ⅰ)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淑瑜 易杨华 +3 位作者 汤海峰 许强芝 邹峥嵘 李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 :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Δ4 ,5( E) ,Δ8,9( E) -鞘氨醇 ... 目的 :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Δ4 ,5( E) ,Δ8,9( E) -鞘氨醇 -正十六碳酰胺 ( )、胆甾醇 ( )、胸腺嘧啶 ( )、尿嘧啶 ( )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 ) ,其中化合物 对稻瘟霉的最小菌丝变形浓度为 63μg/L。 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葵中获得 ,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侧花海葵 神经酰胺类 稻瘟霉 药物筛选 化学成分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海参皂苷Scabraside A、B的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韩华 易杨华 +2 位作者 喇明平 阎澜 刘宝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1-1112,共2页
关键词 糙海参 scabraside A、B 抗真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中的甾体类成分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宫俊 汤华 +4 位作者 刘宝姝 周巍 孙鹏 李玲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3β,5α-二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4)、3β,5α-二羟基-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5)。结论本研究是对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纲 黑乳海参 白色侧齿霉菌 甾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商陆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铁峰 张磊 +4 位作者 张汉明 易杨华 郭美丽 董昕 唐克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建立药用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方法:分别用发根农杆菌A4、R1600、C58C13个菌株感染商陆的子叶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筛选了优质株系;考察了影响毛状根生长的因素;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 目的:建立药用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方法:分别用发根农杆菌A4、R1600、C58C13个菌株感染商陆的子叶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筛选了优质株系;考察了影响毛状根生长的因素;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和高压纸电泳法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结果:利用发根农杆菌A4、R1600、C58C13种菌株成功地从商陆中诱导出毛状根;以水解酪蛋白为氮源、以麦芽糖为碳源最有利于商陆毛状根的生长;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呈“S”形,24 d时质量达到最大(增长18倍);PCR及高压纸电泳检测结果表明Ri质粒的tDNA已整合进毛状根中。结论:成功建立了商陆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和引入外源基因改良性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商陆 毛状根培养系统 发根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色桌片参皂苷intercedenside A的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邹峥嵘 易杨华 +3 位作者 姚新生 杜力军 周大铮 张淑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1-762,共2页
关键词 二色桌片参 intercedenside A 抗肿瘤 抗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安辐肛参皂苷lecanoroside A和C的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诗龙 李玲 +5 位作者 易杨华 刘宝姝 孙鹏 吴素体 刘峰群 巫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9-840,共2页
关键词 子安辐肛参 lecanoroside A lecanoroside C 抗真菌 抗肿瘤 海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中的环二肽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宫俊 汤华 +5 位作者 耿婉丽 刘宝姝 孙鹏 李玲 李志勇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对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放线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 目的对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放线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及与文献比对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7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1)、环-(L-脯氨酸-L-甲硫氨酸)(2)、环-(L-脯氨酸-L-酪氨酸)(3)、环-(L-脯氨酸-L-缬氨酸)(4)、环-(L-脯氨酸-L-脯氨酸)(5)、环(L-缬氨酸-甘氨酸)(6)、环-(L-脯氨酸-L-亮氨酸)(7)。结论本研究是对仿刺参共附生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首次报道,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仿刺参 放线菌 环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合草苔虫中抗癌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鹏 李玲 +3 位作者 易杨华 汤海峰 许强芝 孙福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建立总合草苔虫原料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用 RP- HPL C法测定其中抗癌活性成分草苔虫内酯含量。 方法 :采用 3种不同方法提取原料中草苔虫内酯 ,初提液经过硅胶柱和反相 ODS柱纯化 ,然后用 RP- HPL C法测定。结果 :二氯甲烷 -甲醇 ... 目的 :建立总合草苔虫原料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用 RP- HPL C法测定其中抗癌活性成分草苔虫内酯含量。 方法 :采用 3种不同方法提取原料中草苔虫内酯 ,初提液经过硅胶柱和反相 ODS柱纯化 ,然后用 RP- HPL C法测定。结果 :二氯甲烷 -甲醇 ( 1∶ 1)超声提取液中草苔虫内酯含量较高 ;HPL C可以同时测定原料中的草苔虫内酯 4、5、10和 18,峰形和分离度良好。结论 :该方法可以方便地测定原料中的活性成分含量 ,为原料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虫纲 草苔虫内酯 药物筛选 齿合草苔虫 抗癌活性 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肛参中4个抗真菌活性海参皂苷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宏伟 易杨华 +3 位作者 袁卫华 王增蕾 张诗龙 巩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研究辐肛参(Actinopyga sp.)中三萜皂苷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一种辐肛参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 ,并结合文献对照,... 目的研究辐肛参(Actinopyga sp.)中三萜皂苷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一种辐肛参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 ,并结合文献对照,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提取分离的化合物进行抗真菌(白念株菌、新生隐球菌、熏烟曲霉菌)活性测试。结果从该种海参中分离得到4个海参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frondo-side A(1)、pervicoside C(2)、holothurin A(3)和holothurin B(4)。化合物1抗真菌活性弱,化合物2对3种真菌的MIC80为1~4mg/L,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结论化合物1和2均系首次从辐肛参Actinopyga sp.中获得,4个三萜皂苷都具有抗真菌活性,其中pervicoside C可作为抗真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肛参 三萜皂苷 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神经胶质瘤——皂苷类抗癌新药开发的突破口? 被引量:8
18
作者 汤海峰 马宁 +12 位作者 田冶 袁卫华 易杨华 张淑瑜 潘敏祥 韩华 程光 林洪 周杰 邱峰 姚新生 林厚文 王晓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6期851-863,共13页
本文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对10种海洋生物和中药中具有抗肿瘤特别是抗神经胶质瘤作用的皂苷成分的研究成果。对3种海星、5种海参和2种植物中药的皂苷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共鉴定了78个皂苷,其中新化合物53个,多数化合物... 本文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对10种海洋生物和中药中具有抗肿瘤特别是抗神经胶质瘤作用的皂苷成分的研究成果。对3种海星、5种海参和2种植物中药的皂苷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共鉴定了78个皂苷,其中新化合物53个,多数化合物都具有新颖的结构特征。多数皂苷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特别是抗神经胶质瘤作用,部分皂苷经原位给药(间质化疗)显示显著的体内抗胶质瘤作用并克服了皂苷常见的溶血副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干预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微管稳定以及多条信号通路。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抗胶质瘤新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和科学依据。皂苷原位给药方式的成功有效克服了限制皂苷成药性的关键瓶颈——溶血性,表明抗神经胶质瘤可能是皂苷类抗癌新药开发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中药 皂苷 抗肿瘤 神经胶质瘤 间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色桌片参中两个新三萜皂苷脱硫衍生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巫军 邹峥嵘 +4 位作者 易杨华 吴厚铭 张淑瑜 周大铮 姚新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二色桌片参体内的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方法:从二色桌片参体内提取得到的总皂苷溶于吡啶∶二氧六环(1∶1)的混合液中,120℃加热2.5 h,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回流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 目的:分离并鉴定二色桌片参体内的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方法:从二色桌片参体内提取得到的总皂苷溶于吡啶∶二氧六环(1∶1)的混合液中,120℃加热2.5 h,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回流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16β乙酰氧基3 O [3 O 甲基βD 吡喃葡萄糖(1→3) βD 吡喃木糖(1→4) βD 吡喃奎诺糖(1→2) βD 吡喃木糖] 海参烷7,22 Z,24 三烯3β醇(Ⅰ),16β乙酰氧基3 O [3 O 甲基βD 吡喃葡萄糖(1→3) βD 吡喃木糖(1→4) βD 吡喃奎诺糖(1→2) βD 吡喃木糖] 海参烷7,24 二烯3β醇(Ⅱ)。结论:二色桌片参中提取的2个三萜皂苷脱硫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色桌片参 三萜皂苷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 sp.次生代谢产物的鉴定
20
作者 王旭东 孙鹏 +3 位作者 许东啸 汤华 刘宝姝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8-991,共4页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的共附生单胞瓶霉属真菌(Phialemonium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Phialemoniumsp.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的共附生单胞瓶霉属真菌(Phialemonium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Phialemoniumsp.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2个缩酚酸环醚化合物emeguisin A和aspergillusidone C。结论作为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sp.次生代谢产物,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乳海参 海参共附生真菌 单胞瓶霉属 缩酚酸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