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技术在病理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倪灿荣 龚志锦 董荣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6-69,共4页
微波是一种波长相当短,频率却很高的一种高频电磁波,波长为1mm~1m,频率在300~300000MHz(兆赫)。组织经微波辐射后会加速组织内部分子的高速运动,加速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和染色,同时还可以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
关键词 微波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核形态测量的病理学分级及预后判断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劲松 徐兴钊 +2 位作者 丁吉元 詹熔洲 董荣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星形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及其倍体分布、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核光密度变异系数及核的几何学参数,结果在病理分级方面,单因素分析时大多数参数与病理分级有关,但在多因素分析时,对组织学分级起主要... 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星形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及其倍体分布、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核光密度变异系数及核的几何学参数,结果在病理分级方面,单因素分析时大多数参数与病理分级有关,但在多因素分析时,对组织学分级起主要作用的是核周长,其次为核积分光密度变异系数,2倍体及5倍体细胞百分比,核面积标准差也起重要作用。用8个参数建立起来的判别函数的回代符合率为83.7%,说明核形态测量对星形细胞瘤进行准确、客观的病理分级有实用价值,在预后方面,虽然DNA含量及某些核的几何学参数在单因素分析时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因素分析时仅组织学分级、核平均光密度变异系数和Ag-NOR计数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DNA 肿瘤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在重型脑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胡小吾 赵孟尧 +6 位作者 过宗南 王文仲 周晓平 郝文清 段承祥 段承祥 刘振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1-333,共3页
在15例闭合性脑损伤尸检中,病理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例。根据病理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分析了53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CT表现,发现DAI61例。其CT表现为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有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 在15例闭合性脑损伤尸检中,病理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例。根据病理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分析了53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CT表现,发现DAI61例。其CT表现为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有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脑室内出血及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本文把DAI分为高颅压型和非高颅压型,后者又分的脑干损伤型和局灶性损伤型。这种分型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DAI预后较差,是目前脑外伤病人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弥漫性 轴索损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康唑对犬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俊平 袁伯俊 +1 位作者 陆国才 张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酮康唑是一种新型咪唑类抗真菌药.为在动物体内验证其临床毒副反应及性质,我们作了为期一个月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给药剂量为70,35和17.5mg·kg^(-1)(分别相当临床常用量的21,10.5和5.2倍).高剂量组在灌胃给药后可出现呕吐,流涎,摄... 酮康唑是一种新型咪唑类抗真菌药.为在动物体内验证其临床毒副反应及性质,我们作了为期一个月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给药剂量为70,35和17.5mg·kg^(-1)(分别相当临床常用量的21,10.5和5.2倍).高剂量组在灌胃给药后可出现呕吐,流涎,摄食量减少,体重减轻,心率减慢,其中一半动物在灌胃15d内先后中毒死亡.血液生化提示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尿素氮、总胆红素含量均明显增加.镜检观察到肝、肾、肾上腺和性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停药后,高剂量组的毒性反应消失,异常指标恢复正常.实验结果提示其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肝脏,其次为肾、肾上腺及性腺.中剂量组表现较轻度的毒性反应,其它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犬的无毒反应剂量大约为17.5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长期毒性 肝功能试验 抗真菌药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金银染色与各种免疫酶组化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倪灿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免疫金银染色(Immunogold-Si-lver Staining IGSS)是1983年发展起来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金颗粒经银显影增强后,金颗粒外周吸附大量银颗粒。
关键词 免疫金银染色 免疫酶法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光敏剂铝酞菁与人癌细胞作用的荧光研究
6
作者 陈暨耀 闵红波 +2 位作者 吕发度 董荣春 蔡怀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对用于光动力癌症疗法(PPT)的新光敏剂铝酞菁(AlSPC)与人癌细胞的作用进行了实验探讨。细胞荧光光谱的测定及荧光强度的定量表明,铝酞菁能被人癌细胞所吸收,且经40μg/mlAlSPC培育24小时后,细胞对AlSPC吸收的量级为3.47μg/10~7细... 本文对用于光动力癌症疗法(PPT)的新光敏剂铝酞菁(AlSPC)与人癌细胞的作用进行了实验探讨。细胞荧光光谱的测定及荧光强度的定量表明,铝酞菁能被人癌细胞所吸收,且经40μg/mlAlSPC培育24小时后,细胞对AlSPC吸收的量级为3.47μg/10~7细胞。对人癌细胞的光敏杀伤显示,杀伤效果正比于光敏剂培育浓度与光辐照剂量。由脂质过氧化的荧光研究表明,经光敏反应后人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明显增高,揭示在AlSPC光敏反应中有活性氧作用。色氨酸降解的荧光实验证实,在光敏反应中有单线态氧(~1O_2)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人体 癌细胞 铝酞菁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铜、锌、铁、镉含量与肝癌病因学关系的探讨
7
作者 陶文照 彭迁 +7 位作者 吴存忠 郑唯强 倪灿荣 龚志锦 汪振林 李荣杰 徐庆华 李正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2,共4页
取新鲜肝癌组织、癌周肝组织和对照肝组织,测定Mn、Cu、Zn、Fe、Cd含量,同时作常规石蜡切片,HE、地衣红染色等。结果表明:Mn、Zn、Fe含量肝癌周肝组织>对照肝组织>癌组织,Cd含量癌周肝组织>癌组织,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些过量的... 取新鲜肝癌组织、癌周肝组织和对照肝组织,测定Mn、Cu、Zn、Fe、Cd含量,同时作常规石蜡切片,HE、地衣红染色等。结果表明:Mn、Zn、Fe含量肝癌周肝组织>对照肝组织>癌组织,Cd含量癌周肝组织>癌组织,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些过量的微量元素沉积在肝细胞内,可能对肝癌的肝病背景及其病因学存在影响。Cu在癌组织内含量略高于癌周肝组织和对照肝组织,但无统计学意义。Cu、Zn含量在肝癌的癌周无纤维化肝组织>肝硬化肝癌的癌周肝组织,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意义和显著意义。而将肝硬化肝癌的癌周肝组织与无肝硬化肝癌的癌周肝组织、乙型肝炎与地衣红阴性肝炎的肝组织作比较,5种元素的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量元素 肝癌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