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临床及超微病理学研究
1
作者 陈云 徐美荣 +1 位作者 沙宝熙 池鸣鸣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 超微病理 临床 电镜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丛文铭 吴孟超 +3 位作者 张晓华 陈汉 董荣春 张秀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5-196,T005,共3页
本文对17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7.2岁;男性多见,占82.4%;近65%的患者无特殊病史;76.5%的患者具有以右上腹隐痛为主的临床症状;病程较短,中位时间3个月;82.4%的结节为单... 本文对17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7.2岁;男性多见,占82.4%;近65%的患者无特殊病史;76.5%的患者具有以右上腹隐痛为主的临床症状;病程较短,中位时间3个月;82.4%的结节为单个,并有完整包膜;结节体积多较小,平均直径3.8cm(中位数3.2cm);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多见,占76.5%;病变以炎性增生性纤维组织为基本结构。本文对该病的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炎性假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术后死亡病人17例病理剖验死因分析
3
作者 刘振华 郭振炎 张宝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78-379,共2页
本文收集了第二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自1978年至1986年心脏直视术后死亡17例病理剖验的资料,主要探讨术后引起死亡的各种因素。 一、疾病类型 1.凤湿性心瓣膜病11例(男2、女9)。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死亡 病理剖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在肝癌病理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4
作者 戴益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近10年来,人类肝细胞癌(HCC)的研究工作,随着重组DNA和核酸探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理论的介入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 1 HCC病毒病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撒哈拉等高发... 近10年来,人类肝细胞癌(HCC)的研究工作,随着重组DNA和核酸探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理论的介入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 1 HCC病毒病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撒哈拉等高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凋亡与细胞增殖及Rb、bcl-2、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莉 詹洲 +3 位作者 倪灿荣 戴益民 郑唯强 龚志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5-98,I015,共4页
目的:了解人乳腺癌中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90例乳腺标本(包括13例良性乳腺病变和77例乳腺癌)中Rb、bcl2和cmyc的蛋白表达;并计... 目的:了解人乳腺癌中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90例乳腺标本(包括13例良性乳腺病变和77例乳腺癌)中Rb、bcl2和cmyc的蛋白表达;并计数了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TUNEL法)和有丝分裂指数(MI)。结果:AI与MI呈显著的正相关(r=081,P<001);AI、MI和Rb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有关,AI、MI低和bcl2的高表达与5年生存率有关,cmyc的表达仅与组织学等级有关(P<005);Rb表达与AI、MI均有关(P<001),而bcl2的表达仅与AI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凋亡与细胞增殖和bcl2表达有关,提示凋亡在具有不同生长潜能的亚群的克隆性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Rb与凋亡的关系提示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增殖 RB基因 BCL-2基因 C-MY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脂细胞与肝纤维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要军 于峻基 戴益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182-184,共3页
储脂细胞(Fat-storing cells,FSC)又称Ito氏细胞、脂质细胞,是在肝脏内发现的三种窦周细胞之一,其胞浆内有富含维生素A和甘油三酯的脂质小泡,它不仅具有储存、代谢维生素A的作用,而且能产生肝脏细胞外基质。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储脂细胞(Fat-storing cells,FSC)又称Ito氏细胞、脂质细胞,是在肝脏内发现的三种窦周细胞之一,其胞浆内有富含维生素A和甘油三酯的脂质小泡,它不仅具有储存、代谢维生素A的作用,而且能产生肝脏细胞外基质。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储脂细胞的作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脂细胞 肝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移植皮片中α-黑素细胞刺激素的表达与黑色素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春雨 邢新 +4 位作者 李蠡 李军辉 张敬德 蒋平 龚志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检测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 mulating hormone,α-MSH)及黑色素在不同类型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皮肤作对照,初步认识α-MSH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银染-丽... 目的:检测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 mulating hormone,α-MSH)及黑色素在不同类型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皮肤作对照,初步认识α-MSH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银染-丽春红法检测自体移植皮片(包括全厚皮片、中厚皮片及刃厚皮片)与原供区及受区周围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α-MSH的蛋白表达及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结果:α-MSH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质,在大部分自体移植皮片中呈阳性表达,皮片愈薄α-MSH的表达愈明显(P<0.01);α-MSH在各类型皮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的表达(P<0.01);α-MSH在受区周围与原供区正常对照皮肤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皮片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较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黑色素含量明显增加(P<0.01);不同类型皮片间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片愈薄黑色素的含量愈多,且皮片中黑色素的含量与α-MSH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自体移植皮片中黑色素的含量与α-MSH的表达量呈正相关,表明α-MSH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高表达能使皮片中黑色素含量增加,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促黑素 皮肤移植 移植 自体 色素沉着过多 黑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松平 倪灿荣 +1 位作者 戴益民 王能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4例肝细胞癌组织进行了nm23-H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并结合术后随访资料分析了nm23-H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nm23-...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4例肝细胞癌组织进行了nm23-H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并结合术后随访资料分析了nm23-H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nm23-H1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内,阳性表达率为51.92%(54/104)。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癌旁伴肝硬化病变以及肝细胞癌的侵袭生长和门静脉癌栓转移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nm23-H1基因在肝癌切除术后无瘤生存期大于5~10年以上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高达80%(24/30),而在术后12~32个月复发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仅占26.09%(12/46)。结论:nm23-H1低表达与癌肿复发密切相关,高表达是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开展nm23-H1基因的检测,对癌肿转移的早期诊断、确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NM23-H1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要军 权启镇 +1 位作者 戴益民 杨林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73-75,共3页
用cDNA-mRNA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2例正常人肝及1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多种细胞,包括瘤细胞都有胶原基因的表达,证实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不仅间质细胞而且肿瘤细胞也参... 用cDNA-mRNA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2例正常人肝及1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多种细胞,包括瘤细胞都有胶原基因的表达,证实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不仅间质细胞而且肿瘤细胞也参与胶原的合成。胶原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活跃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胶原基因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癌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要军 杨林森 戴益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7-169,T003,共4页
用DNA-m RNA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2例正常肝及4例原发性肝癌、癌周肝组织中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提示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均可参与Ⅰ型胶原的合成。胶原的合成可能与细胞的活跃增殖有关,其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肝肿瘤 原位分子杂交 胶原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第7外显子点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建明 宝建中 +1 位作者 余宏宇 詹容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p53基因点突变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75例人乳腺癌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内248、249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75例乳腺癌标本p5... 目的:研究p53基因点突变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75例人乳腺癌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内248、249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75例乳腺癌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全长序列PCR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MspI酶切后,发现有2例为突变型,用HaeⅢ酶切后未发现有突变。结论:上述结果提示p53基因第7外显子内248位密码子的突变为乳腺癌p53基因突变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53基因 PCR-RFLP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治疗肝炎系列研究报告——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明行 陈保龙 +7 位作者 钟佛锦 王国俊 钱光维 谭毓钧 陈泳莲 戴益民 瞿瑶 楼方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ICR和BALB/C小鼠实验证明秋水仙碱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防止肝内纤维化,降低中毒性肝坏死死亡率,加用睾酮可提高雌鼠存活率、对雄鼠不显。加用雌激素对雌鼠有明显保护作用,对雄鼠则促进死亡。皮质激素无明显疗效。 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 以ICR和BALB/C小鼠实验证明秋水仙碱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防止肝内纤维化,降低中毒性肝坏死死亡率,加用睾酮可提高雌鼠存活率、对雄鼠不显。加用雌激素对雌鼠有明显保护作用,对雄鼠则促进死亡。皮质激素无明显疗效。 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对急、慢性肝炎有消退黄疸和改善肝功的疗效,能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经5~8年长期随访疗效巩固。对应用激素治疗的重肝和慢活肝患者加用秋水仙碱后,可逐步撤除激素,既可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又可避免撤除激素后的黄疸和ALT反跳。 秋水仙碱小剂量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ⅢP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要军 权启镇 戴益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78-79,共2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7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PⅢP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癌旁肝组织仅在活动性肝病时成纤维细胞及窦周细胞染色阳性,肝癌细胞染色较强。PⅢP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作者认为肝癌细胞PⅢP的高合成能力与肿瘤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7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PⅢP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癌旁肝组织仅在活动性肝病时成纤维细胞及窦周细胞染色阳性,肝癌细胞染色较强。PⅢP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作者认为肝癌细胞PⅢP的高合成能力与肿瘤细胞本身特征或基因表达有关,可能是肝癌细胞所具有的肿瘤生物学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PⅢP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AgNOR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镕洲 郑唯强 +4 位作者 龚志锦 余永伟 马大烈 黄玲 阮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4-36,共3页
对88例乳腺癌作了AgNOR银染计数及c─erbB─2癌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c─erbB─2阳性者,病死率大于c─erbB─2阴性者(P<0.01);AgNOR计数>5者,病死率大于AgNoR≤5者(P<0.... 对88例乳腺癌作了AgNOR银染计数及c─erbB─2癌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c─erbB─2阳性者,病死率大于c─erbB─2阴性者(P<0.01);AgNOR计数>5者,病死率大于AgNoR≤5者(P<0.01),表明了这两个指标对预后具有明显的价值。同时发现AgNOR值>4者,c─erbB─2阳性率显著高于AgNOR≤4者(P<0.05),表明这两个指标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还发现c─erbB─2阳性、AgNOR值>5者,病死率显著大于c─erbB─2阴性、AgNOR值≤5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乳腺癌 肿瘤蛋白 银染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系统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倪灿荣 范淼 许炳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7-269,I041,共4页
CSA(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催化信号放大)法是一种全新的、更为敏感的检测系统,由Bobrow等〔1〕报道应用于酶联免疫和蛋白电泳转移膜的检测。1992年Adams等〔2〕将CS... CSA(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催化信号放大)法是一种全新的、更为敏感的检测系统,由Bobrow等〔1〕报道应用于酶联免疫和蛋白电泳转移膜的检测。1992年Adams等〔2〕将CSA系统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系统 催化信号放大法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癌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功 李春生 +4 位作者 施秀清 倪灿荣 栾汛 王辅林 佟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K-ras、H-ras、C-myc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其阳性结果分别为78.4%、70%、58%和38.6%,胃癌癌旁移行区正常粘膜和正常胃...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K-ras、H-ras、C-myc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其阳性结果分别为78.4%、70%、58%和38.6%,胃癌癌旁移行区正常粘膜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8.2%、17%、19.3%、21.6%和0、0、0、3/5,与肿瘤区相比较,除nm23外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K-ras、H-rasmRNA表达在在细胞膜内侧,C-mycmRNA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nm23-H1mRNA表达在胞浆内。4种癌基因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原位分子杂交 癌基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位杂交和RNA斑点杂交法检测人原发性肝癌层粘蛋白mRNA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要军 孙自勤 戴益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用原位分子杂交和RNA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了正常肝、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层粘蛋白(Laminin,LN)mRNA。结果发现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间质细胞、肿瘤细胞均有杂交信号。肿瘤细胞信号较强。认为肿瘤细胞LN基因过度表达与瘤细胞的固有特性有... 用原位分子杂交和RNA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了正常肝、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层粘蛋白(Laminin,LN)mRNA。结果发现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间质细胞、肿瘤细胞均有杂交信号。肿瘤细胞信号较强。认为肿瘤细胞LN基因过度表达与瘤细胞的固有特性有关,瘤细胞是癌组织中LN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肝肿瘤 层粘蛋白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宫颈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先进 蔡兰 +2 位作者 蔡明秀 倪灿荣 魏毅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用rasp2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28例宫颈癌标本及37例宫颈良性病变。按核分裂数将宫颈癌分为3组。结果显示:核分裂数目越高,rasp21表达越强(P<0.01).而在宫颈良性病变中,rasp21则... 用rasp2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28例宫颈癌标本及37例宫颈良性病变。按核分裂数将宫颈癌分为3组。结果显示:核分裂数目越高,rasp21表达越强(P<0.01).而在宫颈良性病变中,rasp21则不表达。同时观察到在部分核分裂期的癌细胞内,有残留的rasp21表达。表明在宫颈癌中,突变后的rasp21表达增加,降解减慢,持续传递细胞增生信息,产生了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基因 免疫组化 癌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宏斌 颜纯海 倪灿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 VEG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L SAB)法技术研究 4 0例膀胱癌切片。结果  VEGF阳性染色见于癌细胞膜或胞浆内。4 0例癌组织 VEGF表达...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 VEG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L SAB)法技术研究 4 0例膀胱癌切片。结果  VEGF阳性染色见于癌细胞膜或胞浆内。4 0例癌组织 VEGF表达率 5 5 % ,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复发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 P<0 .0 1,P<0 .0 0 1,P<0 .0 5 )。结论 认为 VEGF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有用参考指标。VEGF对肿瘤血管的生成有重要作用 ,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膀胱移行细胞癌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生成的抗整合酶单链抗体阻断HIV-1复制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惠中 朱明华 段凌寻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细胞内表达抗HIV 1整合酶单链抗体(IN sFv)基因 ,阻断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 ,进而抑制病毒复制 ,探讨该基因载体在HIV 1感染基因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用带有IN s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pSLXCMV/IN sFv转染PA... 目的通过细胞内表达抗HIV 1整合酶单链抗体(IN sFv)基因 ,阻断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 ,进而抑制病毒复制 ,探讨该基因载体在HIV 1感染基因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用带有IN s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pSLXCMV/IN sFv转染PA317包装细胞 ,并用包装后含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导SupT1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HIV 1NL4 3病毒株感染表达IN sFv的SupT1及PBMC ,用ELISA方法测定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HIV 1P24蛋白的含量 ,以监测病毒复制的水平 ;用半定量巢式PCR扩增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内HIV 1整合前体中的环状病毒DNA ,以明确病毒进入细胞后的整合状态。结果IN sFv在SupT1及PBMC两种细胞中 ,均可明显地抑制病毒的复制。环状病毒DNA在表达IN sFv的SupT1细胞中早于对照细胞8~10h出现。结论细胞内表达的抗HIV 1整合酶单链抗体 ,可显著抑制病毒的整合 ,从而阻断细胞内病毒的复制。该结果为开拓HIV 1基因治疗的新领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单链可变区抗体 艾滋病毒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