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材料侵入细胞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勇骥 汤莹 +2 位作者 于洋 雷长海 羊富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纳米材料侵入细胞的方式是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研究的重点。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对目前应用较广的SiO2、TiO2及Fe3O4三种纳米颗粒材料侵入细胞的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TiO2纳米颗粒侵入细胞的方式是最常见的内吞方式,而SiO2及Fe3O4纳米... 纳米材料侵入细胞的方式是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研究的重点。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对目前应用较广的SiO2、TiO2及Fe3O4三种纳米颗粒材料侵入细胞的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TiO2纳米颗粒侵入细胞的方式是最常见的内吞方式,而SiO2及Fe3O4纳米颗粒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侵入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超微结构 SIO2 TIO2 FE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样品电镜超薄切片染色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凯 叶煦亭 +6 位作者 范晓燕 晋若冰 林方兴 金婵 汤莹 马春旺 杨勇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9-560,共2页
目的提高透射电镜生物样品超薄切片的染色效率和染色质量。方法在传统染色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插入式滴染法"和连续染色方式。结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批生物样品超薄切片的电子染色。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省时省药,减少污... 目的提高透射电镜生物样品超薄切片的染色效率和染色质量。方法在传统染色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插入式滴染法"和连续染色方式。结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批生物样品超薄切片的电子染色。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省时省药,减少污染概率,电镜观察结构清晰,反差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生物样品制备 超薄切片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毫秒级功能变化时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勇骥 郑尊 +4 位作者 邵晓良 夏金辉 余宏宇 吴越 姜永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17-521,共5页
本文报道了采用两对透射型红外传感器及数字脉冲输出电路组成的双向红外线探测器,与计算机连接,以自研的软件控制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仪,从超微结构的水平研究生物组织、细胞在毫秒级功能变化时的同步形态变化。
关键词 红外线探测器 骨髓肌 毫秒级 功能变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时肌浆网膜Ca^(2+)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慧娥 李霆 +2 位作者 杨勇骥 宋田斌 汤莹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肌浆网、T 管在收缩潜伏期内超微结构的时相—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骨骼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肌浆网、T 管在收缩潜伏期内超微结构的时相—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骨骼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骨骼肌在电刺激后0 8ms,2ms,4 6ms,10 8ms和18 4ms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刺激0 8ms后,肌浆网和T 管未见明显改变。刺激2ms后,SR内出现电子密度较大的物质。刺激4 6ms后,肌浆网膜内外侧可见一一对应的电子密度大的物质。刺激10 8ms后,SR与T 管形态又恢复原状,SR内电子密度大的物质消失。结论:骨骼肌兴奋 收缩偶联发生时,肌浆网的形态发生改变,肌浆网内出现电子密度较大的物质且逐渐向靠近T 管的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肌浆网膜 超微结构 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时肌浆网内Ca^(2+)释放的形态-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勇骥 孔令山 +3 位作者 汤莹 宋田斌 苏金莲 吴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 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 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量色散谱及Ca2 +细胞化学技术 ,从超微结构形态学角度 ,实时研究并获取骨骼肌兴奋 收缩偶联时 ,肌浆网内Ca2 +释放及肌浆网的形态改... 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 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 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量色散谱及Ca2 +细胞化学技术 ,从超微结构形态学角度 ,实时研究并获取骨骼肌兴奋 收缩偶联时 ,肌浆网内Ca2 +释放及肌浆网的形态改变。研究表明 :1 骨骼肌组织在收缩潜伏期内 ,肌浆网膜与T 管膜接触。 2 在潜伏期 ( <10ms)内 ,肌浆网内的钙离子浓度随时间经历的延长而减少。 3 骨骼肌组织在收缩潜伏期开始 0 8ms时 ,在T 管外周围 (纳米处 ) ,有Ca2 +分布 ,可以认为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时 ,T 管外存在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收缩偶联 骨骼肌 肌浆网 钙离子 超微结构 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超微结构瞬时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勇骥 雷长海 +4 位作者 吴越 沙继宏 叶煦亭 余宏宇 夏金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激后0.8,5.6,8.4ms及静息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骼肌组织处于静息期时,其肌膜与肌纤维的间隙较宽,受电刺激后0.8ms开始至8.4ms,肌膜与肌细胞间的间隙大大变窄。并发现骨骼肌组织在电刺激后0.8,5.6及8.4ms时肌浆网前端的膜产生两个圆孔,而当骨骼肌处于静息期时肌浆网膜并无此形态结构。结论:当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膜在产生去极化的同时产生位移,并与肌纤维的间距发生改变;骨骼肌收缩时肌浆网膜出现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在兴奋收缩偶联潜伏期内毫秒级功能变化时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勇骥 郑尊 +5 位作者 邵晓良 夏金辉 余宏宇 姜永良 宋田斌 吴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3-414,共2页
骨骼肌在兴奋收缩偶联潜伏期内毫秒级功能变化时的形态研究杨勇骥郑尊邵晓良夏金辉余宏宇姜永良宋田斌吴越(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200433)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 骨骼肌在兴奋收缩偶联潜伏期内毫秒级功能变化时的形态研究杨勇骥郑尊邵晓良夏金辉余宏宇姜永良宋田斌吴越(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200433)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骨骼肌组织电刺激后,在潜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潜伏期 毫秒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汤莹 于洋 +4 位作者 雷长海 范晓燕 羊富光 许珊 杨勇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应用电镜观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nano-TiO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no-TiO2溶液加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cell)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h,收集细胞,制样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单核巨... 目的:应用电镜观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nano-TiO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no-TiO2溶液加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cell)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h,收集细胞,制样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电镜下,nano-TiO2的粒径为20~35nm。致密的nano-TiO2通过内吞进入细胞,当浓度超过200μg/mL时,细胞胞质空泡内吞噬有大量成簇的致密颗粒,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早期细胞凋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nano-TiO2)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电镜 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数转换技术在骨骼肌肌浆网形态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雷长海 龚华礼 杨勇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76-577,共2页
目的:利用模数转换技术进行骨骼肌肌浆网确定时间内功能形态变化的研究。方法: 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模数转换卡、计算机和 Reichert Jung K F80 快速冷冻仪组成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系统,在... 目的:利用模数转换技术进行骨骼肌肌浆网确定时间内功能形态变化的研究。方法: 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模数转换卡、计算机和 Reichert Jung K F80 快速冷冻仪组成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系统,在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变化的瞬间,实时测定功能变化经历的精确时间。结果:测量得到骨骼肌肌浆网功能变化的 0.8,5.6,8.4 m s 时间间隔,并同步获得骨骼肌肌浆网的超微结构形态图像。结论:计算机模数转换技术控制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固定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生物学中功能形态瞬时变化的同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技术 骨骼肌 功能形态 肌浆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时钙诱导钙释放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勇骥 汤莹 +5 位作者 宋田斌 吴越 邰艳红 沙继宏 叶煦亭 郑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钙诱导 钙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收缩潜伏期内肌浆网结构的毫秒级变化研究
11
作者 杨勇骥 宋田斌 +3 位作者 汤莹 吴越 叶煦亭 沙继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骨骼肌 收缩潜伏期 肌浆肉 毫秒级变化 超微结构 释放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组织T-管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
12
作者 杨勇骥 张致峰 +3 位作者 苏金莲 汤莹 宋田斌 叶煦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组织 T-管 显微结构 肌浆网 心肌兴奋-收缩偶联 扫描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潜伏期肌浆网内Ca^(2+)变化的研究——细胞化学法及X-射线能量色散谱微区分析
13
作者 杨勇骥 郑尊 +2 位作者 夏金辉 邵晓良 姜永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6,共4页
报道了采用红外探测-计算机控制的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技术、X-射线能量色散谱微区定量分析及Ca2+细胞化学技术对骨骼肌收缩潜伏期时肌浆网内的Ca2+进行了分析,从超微结构形态学的角度对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浆网... 报道了采用红外探测-计算机控制的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技术、X-射线能量色散谱微区定量分析及Ca2+细胞化学技术对骨骼肌收缩潜伏期时肌浆网内的Ca2+进行了分析,从超微结构形态学的角度对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浆网内Ca2+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这对揭示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时,肌浆网内Ca2+的释放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X-射线能量色散谱微区定量分析 快速冷冻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收缩潜伏期内肌浆网Ca^(2+)的定量定位研究
14
作者 姜永良 杨勇骥 +4 位作者 郑尊 夏金辉 邵晓良 吴越 宋田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5-416,共2页
骨骼肌收缩潜伏期内肌浆网Ca2+的定量定位研究姜永良杨勇骥郑尊夏金辉邵晓良吴越宋田斌(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200433)本文报道了采用红外探测—计算机控制的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技术、X-射线能量色散谱... 骨骼肌收缩潜伏期内肌浆网Ca2+的定量定位研究姜永良杨勇骥郑尊夏金辉邵晓良吴越宋田斌(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200433)本文报道了采用红外探测—计算机控制的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技术、X-射线能量色散谱微区定量分析及Ca2+细胞化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收缩 潜伏期 肌浆网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实时处理技术在细胞内钙元素研究中的应用
15
作者 雷长海 龚华礼 杨勇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1-241,245,249,共3页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生物组织细胞 计算机实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的研究
16
作者 汤莹 杨勇骥 +5 位作者 宋田斌 吴越 邰艳红 沙继宏 叶煦亭 郑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69-370,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 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 骨骼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电镜诊断学的研究与展望
17
作者 于秉学 郑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61-262,共2页
我国电镜诊断学的研究与展望于秉学,郑尊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市,200433电子显微镜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已有40多年历史,对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近30年来,电镜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发展很快... 我国电镜诊断学的研究与展望于秉学,郑尊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市,200433电子显微镜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已有40多年历史,对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近30年来,电镜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发展很快。WHO成立了诊断电镜专业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诊断学 肿瘤 研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葛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明 张汉明 +4 位作者 郑水庆 许景峰 宋赵军 叶熙亭 苏中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00-602,F003,共4页
葛属(PuerariaDC.)植物全世界约有35种。中国产8种及2变种[1]。野葛P.lobata(Wild.)Ohwi及粉葛P.thomsoniBenth.的根为常用中药,其花称葛花,有解酒毒、除胃热的功能,用于酒... 葛属(PuerariaDC.)植物全世界约有35种。中国产8种及2变种[1]。野葛P.lobata(Wild.)Ohwi及粉葛P.thomsoniBenth.的根为常用中药,其花称葛花,有解酒毒、除胃热的功能,用于酒后烦渴、头痛、呕吐、湿热便血。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属植物 花粉 形态学
全文增补中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扩增及其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志芳 曹雪涛 +3 位作者 章卫平 颜永碧 于秉学 郑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13-515,共3页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树突状细胞( D C)的方法,并对 D C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学性质鉴定。方法:制备小鼠骨髓细胞,用免疫磁珠方法去除其中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将阴性选择到的细胞用小鼠重组 G M C S F培...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树突状细胞( D C)的方法,并对 D C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学性质鉴定。方法:制备小鼠骨髓细胞,用免疫磁珠方法去除其中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将阴性选择到的细胞用小鼠重组 G M C S F培养,8 d 后收集悬浮细胞。将收集到的细胞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和超微结构观察,以及 D C特异性抗原 D E C205 的免疫胶体金标记。结果:可从每只小鼠的股骨骨髓中扩增到(2~5)×106 个 D C, 细胞纯度达80% 以上。细胞表达 D C的特异性抗原 D E C205,具有 D C的典型形态及表型。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大量扩增骨髓 D C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其免疫学功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超微结构 骨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显微镜在人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过去、现在和将来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晓军 张泰和 +2 位作者 郑尊 于秉学 陈德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55-757,共3页
The continue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 microscopy as an adjunct procedure for the diagnosis of human diseases has been questioned in light of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immunophenotyping, cytogenetic a... The continue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 microscopy as an adjunct procedure for the diagnosis of human diseases has been questioned in light of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immunophenotyping, 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molecular genetics, and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ccumulated fact demonstrated lately that a combination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could not identify every disease and some diagnostic problems went unanswered.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ometimes produced results that are entirely convincing but incorrect. It is confirmed by our experience and that of many other investigations that electron microscopy can be applied to human disease diagnosis still as a powerful tool. It can help diagnose nonimmunoreactive diseases, nonneoplastic or neoplastic, clarify diagnoses in cases with complex and confusing immunophenotypes, promot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ew or controversial entities, and , as a result, enhance light microscopy diagnostic expert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人类 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