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口市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晓花 陈辉莹 +6 位作者 杨新艳 林怡 蔡芳 钟汶兵 林春燕 赵伟 马雅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2-838,共7页
目的了解海口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检测其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型,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在海口新埠岛、龙塘镇、石山镇、白沙门和花卉市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应用浸渍法测定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 目的了解海口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检测其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型,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在海口新埠岛、龙塘镇、石山镇、白沙门和花卉市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应用浸渍法测定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以抗性倍数确定抗性级别。对应生物测定的样品扩增和分析白纹伊蚊的kdr基因部分片段,采用χ2检验比较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的差异性。结果海口白纹伊蚊花卉市场和白沙门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产生抗性,花卉市场群体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高达436.36,为高度抗性。龙塘镇和石山镇群体对氯菊酯均为敏感,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低度(9.09)或中度(18.18)。新埠岛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为敏感。在对应检测的317只白纹伊蚊的kdr基因中,发现1 534位点存在点突变,检测到2种突变等位基因(TGC/C、TCC/S)。5种基因型和频率分别为野生型TTC/TTC(62.15%)、野生/突变型杂合子TTC/TGC(0.63%)和TTC/TCC(16.09%)、突变型纯合子TCC/TCC(20.82%)以及突变型杂合子TGC/TCC(0.32%)。χ2检验结果显示,接触菊酯类杀虫剂后敏感表型与抗性表型个体中,kdr基因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性表型群体中的kdr突变型基因型的频率(42.94%)大于敏感表型个体(31.97%)。结论海口市白纹伊蚊多个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同时存在抗性,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记录了kdr新的等位基因T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溴氰菊酯 氯菊酯 杀虫药抗药性 kdr基因型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和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明磊 李逸明 +5 位作者 陈辉莹 李凯利 王琰 马雅军 杨振洲 詹道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以及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2014年1月至7月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以灯诱法诱捕昆虫,每个月2次。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对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并统计种群数量。用胶...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以及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2014年1月至7月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以灯诱法诱捕昆虫,每个月2次。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对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并统计种群数量。用胶体金试剂条和PCR检测鼠形动物的常见病原感染情况,依据形态学初步鉴定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结果西沙群岛的吸血昆虫中,库蚊、阿蚊和库蠓为优势种群,蠓在4月密度最高(55.55%,6 984/12 573),并在西沙群岛采集到贝氏司蛉(n=11)。鼠形动物血清中A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和A型肉毒毒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1/29)和14.00%(7/50),鼠疫和立克次体病抗体均为阴性。巢氏PCR扩增70只鼠形动物的立克次体Sta58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1.43%(8/70)。获得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共248个个体,其中革螨占93.55%(232/248)。结论吸血昆虫在西沙群岛未见明显的种群动态变化,本研究首次记述了西沙群岛的白蛉;鼠形动物中恙虫病立克次体和2种细菌的毒素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吸血昆虫 白蛉 恙虫病立克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沙群岛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鉴定并首次记述按蚊和蠓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琰 马雅军 +2 位作者 杨振洲 郑锦旗 俞天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有害的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 2013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2月至3月两次赴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用鼠笼和诱蚊灯采集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结合形态和分子特...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有害的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 2013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2月至3月两次赴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用鼠笼和诱蚊灯采集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捕获鼠形动物3种共计160只,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和鼩鼱,优势种为褐家鼠(61.25%)。捕获的315只蚊成虫隶属4属5种,优势种是骚扰阿蚊(52.38%),按蚊经分子鉴定为浅色按蚊B。捕获蠓成虫121只,隶属3亚科4属8种,帛琉库蠓为优势种(61.98%)。结论共发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的鼠形动物3种,蚊5种,蠓8种,其中按蚊和蠓均为西沙群岛首次记述,斑美铗蠓和泥泽铗蠓是我国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啮齿科 蚊科 蠓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白纹伊蚊对三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检测诊断剂量的建立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景鹏 陈翰明 马雅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建立中国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抗性检测的诊断剂量。【方法】应用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制作不同浓度的药膜滤纸,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成蚊对3... 【目的】建立中国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抗性检测的诊断剂量。【方法】应用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制作不同浓度的药膜滤纸,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成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记录1 h的击倒数和24 h的死亡数。应用Excel 2007和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制作杀虫剂的毒力回归线,计算各自的LC_(50)和LC_(99)值。以2倍LC_(99)值作为区分抗性和敏感种群的诊断剂量,制作药膜滤纸,接触筒法生物测定海口市白纹伊蚊现场种群成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菊酯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成蚊的LC_(50)值分别为0.00619%,0.01403%和0.05009%,LC_(99)值分别为0.05175%,0.11859%,和0.53165%,相对应的诊断剂量分别为0.1035%,0.2372%和1.0633%。应用上述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诊断剂量测定的海口市白纹伊蚊现场种群的死亡率分别为22.58%,36.29%和40.83%,表明该种群对这3种菊酯类杀虫剂均已产生了抗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白纹伊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诊断剂量可作为该蚊成蚊抗药性监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 接触筒法 诊断剂量 抗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军的虫媒病防控策略及其对我军的启示:以利什曼病防控为例
5
作者 高景鹏 彭恒 马雅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8-922,共5页
虫媒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病原体而引起的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军队的非战斗减员增加,甚至军事行动失败。本文介绍了美军在伊拉克塔里尔空军基地的"利什曼病防控计划",总结和剖析了美军的虫媒病防控策略,并提出我军应借鉴美军成功... 虫媒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病原体而引起的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军队的非战斗减员增加,甚至军事行动失败。本文介绍了美军在伊拉克塔里尔空军基地的"利什曼病防控计划",总结和剖析了美军的虫媒病防控策略,并提出我军应借鉴美军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控虫媒病的计划和策略,以提高我军应对虫媒病威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卫生 虫媒病 预防和控制 利什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浅析云南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种群遗传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宇婷 姜进勇 +1 位作者 周红宁 马雅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省不同地理来源的埃及伊蚊自然种群遗传结构,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特征与联系。方法捕获景洪、勐腊、勐海、耿马、瑞丽的埃及伊蚊,提取DNA并采用12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分析5... 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省不同地理来源的埃及伊蚊自然种群遗传结构,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特征与联系。方法捕获景洪、勐腊、勐海、耿马、瑞丽的埃及伊蚊,提取DNA并采用12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分析5个埃及伊蚊自然种群的遗传相关指标。结果在5个采集点共采集234个有伊蚊幼虫的容器,采集埃及伊蚊603只,随机选取149只提取DNA,进行扩增分析。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Na、Ne、Ho、He、PIC分别为18、4.653、0.711、0.728、0.778,12个微卫星位点的PIC指数均>0.25,高度多态。每个种群的平均Na、Ne、Ho、He、PIC分别为7.750~10.583、3.606~5.309、0.661~0.741、0.629~0.774、0.588~0.750。12个微卫星位点的Fst,Fis,Nm的平均值分别为0.078、0.028、3.321。5个自然种群埃及伊蚊的成对指数Fast为0.057~0.148,各种群间遗传分化和地理距离未发现显著相关,Nei’s标准遗传距离在0.162~0.527之间,对应的遗传相似度在0.590~0.850之间。结论云南省埃及伊蚊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埃及伊蚊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