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喹唑啉酮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方莎莎 刘小宇 焦炳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72-1978,1937,共8页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是含有嘧啶杂环的一类重要化合物,最初是从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得到的。喹唑啉酮化合物在抗菌、消炎、抗高血压、抗惊厥、抗肿瘤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喹唑啉酮为先导化合物,对其母体结构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是含有嘧啶杂环的一类重要化合物,最初是从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得到的。喹唑啉酮化合物在抗菌、消炎、抗高血压、抗惊厥、抗肿瘤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喹唑啉酮为先导化合物,对其母体结构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设计、合成喹唑啉酮类衍生物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筛选已成为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些年来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酮 生物学活性 结构改造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真菌Geomyces sp.3-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云海 王晓丽 +2 位作者 卢小玲 于豪冰 刘小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0-594,共5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极地真菌Geomyces sp.3-1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并比较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为:paulownin(1)、demethylincis...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极地真菌Geomyces sp.3-1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并比较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为:paulownin(1)、demethylincisterol A3(2)、ergosta-7,22-dienen-3,6-dione(3)、citreoanthrasteroid B(4)、19-norergosta-5,7,9,22-tetraene-3β-ol(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7)和ergosta-7,22-dien-3β-ol(8)。其中,化合物2~7均是首次从Geomyces属真菌中获得,化合物2有较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真菌 地丝霉属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小山珊瑚属真菌Tumularia sp.D-10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闫凝星 方莎莎 +2 位作者 卢小玲 刘小宇 焦炳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8,44,共5页
目的对一株北极小山珊瑚属真菌Tumularia sp.D-10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将菌株D-10按照优化的发酵条件大批量分批发酵50L,发酵液用纱布过滤后,滤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发酵液浸膏。采用LH-20凝胶柱层析、ODS反相... 目的对一株北极小山珊瑚属真菌Tumularia sp.D-10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将菌株D-10按照优化的发酵条件大批量分批发酵50L,发酵液用纱布过滤后,滤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发酵液浸膏。采用LH-20凝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和硅胶色谱柱等多种色谱手段系统分离了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并运用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解析方法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所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结果共得到菌株D-10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6.2g,从中分离纯化了10余个化合物,共鉴定了9个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3,5-二甲基-8-甲氧基-3,4-二氢-1H-异色烯-6-醇(2),脱氢枞酸(3),亚油酸(4),环(亮氨酸-酪氨酸)(5),环(亮氨酸-异亮氨酸)(6),环(脯氨酸-酪氨酸)(7),环(色氨酸-缬氨酸)(8)和环(缬氨酸-丙氨酸)(9)。结论本研究是首次对小山珊瑚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报道,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小山珊瑚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微生物 小山珊瑚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真菌青霉(Penicillium sp.)S-3-88摇瓶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
4
作者 方莎莎 唐潮 +3 位作者 叶科元 卢小玲 刘小宇 焦炳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对南极来源的真菌青霉Penicillium sp.S-3-88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对菌株进行小量发酵及代谢产物提取,检测其粗提物对6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通过对培养基、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的筛选,以细胞毒活性... 目的对南极来源的真菌青霉Penicillium sp.S-3-88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对菌株进行小量发酵及代谢产物提取,检测其粗提物对6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通过对培养基、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的筛选,以细胞毒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为指标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 Penicillium sp.S-3-88对6种肿瘤细胞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对MCF-7和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78.79%和74.66%(初提物浓度为50μg/m L)。初步优化后,优选的发酵条件为:PDB培养基,温度20℃,发酵时间14d,转速180r/min。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Penicillium sp.S-3-88的次级代谢产物量和细胞毒活性分别比优化前高203.57%、48.32%(A549)和44.92%(SW-1990)。结论获得了一株具有强细胞毒活性的真菌Penicillium sp.S-3-88,优化了该菌株的发酵条件,有助于后期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真菌 PENICILLIUM sp.S-3-88 细胞毒活性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青霉菌Penicillium sp.S-1-16摇瓶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
5
作者 叶科元 唐潮 +2 位作者 卢小玲 吴文惠 刘小宇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24-429,共6页
对一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南极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S-1-16进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通过对基础发酵培养基、发酵温度及培养基配制用水的筛选,以次级代谢产物量为主要指标,同时参考生物量及细胞毒活性指标来进行初步优化,获得一个较... 对一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南极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S-1-16进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通过对基础发酵培养基、发酵温度及培养基配制用水的筛选,以次级代谢产物量为主要指标,同时参考生物量及细胞毒活性指标来进行初步优化,获得一个较优的摇瓶发酵条件:酵母提取粉0.3%,蛋白胨0.5%,麦芽糖0.3%,葡萄糖1%,蔗糖5%,自来水,初始p H=7.0,接种量15%,18℃,180 r·min-1发酵15 d。采用初步优化后的条件进行发酵,与初始发酵条件相比,其次级代谢产物量提高到568.75%,对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至265%,并且对He La肿瘤细胞和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从0提高到48.19%和69.18%,效果显著,为获得菌株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真菌 PENICILLIUM sp.S-1-16 细胞毒活性 发酵初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