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重要的海洋生物毒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黎明 朱明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19,共1页
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随着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更趋活跃 ,尤以聚醚类毒素和肽类毒素进展最快。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具有毒性强烈 ,结构新颖 ,... 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随着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更趋活跃 ,尤以聚醚类毒素和肽类毒素进展最快。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具有毒性强烈 ,结构新颖 ,毒理作用特殊 ,较易合成等特点 ,具备了第三代化学战剂的某些条件 ,具有潜在军事意义。本文介绍了河豚毒素、箭毒蛙毒素、岩沙海葵毒素、芋螺毒素、刺尾鱼毒素等几种重要海洋生物毒素的生物来源、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箭毒蛙毒素 岩沙海葵毒素 芋螺毒素 刺尾鱼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岛作战时影响防化卫勤保障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明学 赵杰 +3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5-305,共1页
目的 登岛作战对象可能有神经毒工厂并储备硫芥 ,做好登岛作战防化卫勤保障。方法 海峡的地形、水文、气象条件调研 ;航渡环境、装备器材调研 ;训练水平、心理素质调研 ;海战况调研和海上实验研究。“航海条件对兔沙林中毒预防和急救... 目的 登岛作战对象可能有神经毒工厂并储备硫芥 ,做好登岛作战防化卫勤保障。方法 海峡的地形、水文、气象条件调研 ;航渡环境、装备器材调研 ;训练水平、心理素质调研 ;海战况调研和海上实验研究。“航海条件对兔沙林中毒预防和急救药的抗毒效价影响”在航海、陆地、海岛 3种条件下分急救、预防组 ,观察动物存活数并计算存活率 ;“溺水复合VX兔中毒对神经毒抗毒剂的急救和预防效价影响”在溺水条件下分急救、预防组 ,观察动物发生肌颤、出现惊厥、惊厥停止并计算存活率。结果 海峡的地形、水文、气象将对航渡作战的防化卫勤保障带来极大困难。 1d内任何时候都可以出现逆温(5 % )、等温 (70 % ) ,这就提示海上使用化学武器的机会将增加 ;船体摇摆度超过 2 0°时 ,大部分舰员将出现晕船反应 ,为抢救化学、复合火器伤员手术带来困难 ;舰上容易交叉染毒或二次中毒 ;舰船急救、手术环境因条件有限 ,相应配套辅助科室多 ,故手术台数少。即便是“加强船用医疗模块系统”具有 18个功能模块 ,也只能同时展开 3台手术 ,负责加强一线舰船伤员急救的“海上机动医疗队”一般也只有2 0~ 4 0人组成 ,将影响同一时间出现的大批化学、复合火器伤员的抢救 ;战斗力将取决于接受三防训练的理论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岛作战 防化卫勤保障 影响因素 化学武器中毒 复合火器伤 海水淹溺性肺水肿 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岛作战的不同环境(航海、岛屿及陆地)对神经毒抗毒剂对沙林中毒动物的预防和急救的影响
3
作者 朱明学 赵杰 +4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杜先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07,共1页
目的 在海岛、航海和陆地 3种环境下观察神经毒预防、急救药物对沙林中毒的防治效价。方法 试验场所为某海岛码头、航海中的登陆舰和陆地。在登陆舰的前甲板、尾舱、机舱及陆地条件下各设预防组和急救组。预防组兔在中毒前 2h喂服神... 目的 在海岛、航海和陆地 3种环境下观察神经毒预防、急救药物对沙林中毒的防治效价。方法 试验场所为某海岛码头、航海中的登陆舰和陆地。在登陆舰的前甲板、尾舱、机舱及陆地条件下各设预防组和急救组。预防组兔在中毒前 2h喂服神经毒预防药 ,沙林 82 .5 μg·kg- 1im中毒 ;急救组兔沙林 2 4 7.5 μg·kg- 1im中毒 ,当兔出现惊厥时 ,肌注急救药。观察 2 4h中毒症状发展和存活率。结果神经毒预防药在海岛、航海和陆地 3种条件下 ,对82 .5 μg·kg- 1沙林中毒的预防效价分别为 78% ,6 7%和 75 % ;急救药对 2 4 7.5 μg·kg- 1中毒的急救效价分别为 80 % ,5 7%和 78%。海岛和陆地的防、急救效价相近 ,航海条件下的预防、急救效价略低 ,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岛作战 环境因素 航海 岛屿 陆地 沙林中毒 药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溺海水对神经毒抗毒剂急救预防效价的影响
4
作者 赵杰 朱明学 +4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杜先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15,共1页
目的 在溺海水条件下 ,观察神经毒沙林、VX的急救和预防效价。方法 在航渡的舰艇上进行中毒复合溺海水的实验。沙林中毒设急救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急救两组 ;VX设预防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预防及急救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急救 4组。兔臀部... 目的 在溺海水条件下 ,观察神经毒沙林、VX的急救和预防效价。方法 在航渡的舰艇上进行中毒复合溺海水的实验。沙林中毒设急救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急救两组 ;VX设预防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预防及急救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急救 4组。兔臀部肌注毒剂中毒 ,急救组在中毒后出现惊厥时肌注神经毒急救药 ;预防药于中毒前 2h喂服。观察兔中毒后症状出现和停止时间及存活率。结果 溺水组的神经毒中毒症状的出现时间普遍提前。在5 5 μg·kg- 1沙林中毒时 ,对照和溺水组急救存活率均为 10 0 % ;而溺水后VX中毒的急救和预防效价明显低于对照组 ,15 0 μg·kg- 1VX中毒复合溺水急救的存活率由 10 0 %降为 6 0 % ,5 0 μg·kg- 1和 2 5 μg·kg- 1VX中毒复合溺水的预防存活率分别由 80 %降为 0 %和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林中毒 VX中毒 溺海水 神经毒抗毒剂 急救效价 预防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岛作战常见海洋和岛礁生物侦检毒剂的研究
5
作者 朱明学 赵杰 +4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杜先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07,共1页
目的 研究登岛及登岛后处于防御的远岸岛礁部队如何利用常见的海洋和岛礁生物来侦检化学毒剂。方法 利用作战海区常见的海洋生物与化学毒剂或染毒的海水接触后 ,某些动物的器官、生理反应及植物的颜色变化来侦检毒剂。结果 硫芥染毒... 目的 研究登岛及登岛后处于防御的远岸岛礁部队如何利用常见的海洋和岛礁生物来侦检化学毒剂。方法 利用作战海区常见的海洋生物与化学毒剂或染毒的海水接触后 ,某些动物的器官、生理反应及植物的颜色变化来侦检毒剂。结果 硫芥染毒海水浓度为 5 0~ 75 0mL·L- 1,VX浓度为 15~ 30 μg·L- 1时 ,海洋动物如弹涂鱼、鲻鱼、安氏白虾、杂色龙虾、招潮蟹、相手蟹及海蛇尾在不同时间出现中毒症状并死亡。海洋植物如绿藻门的浒苔、石莼和褐藻门的海带和蓝藻等 ,岛礁植物仙人掌、马鞭草等和木本的麻风桐等叶及花对硫芥、路易氏剂、硫路混合毒剂较敏感 ,可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和枯萎。结论可用常见的动物和海洋、岛礁生长的植物对可疑染毒样品进行生物学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岛作战 海洋生物 岛礁生物 化学毒剂 侦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岛作战航海环境对VX中毒药物预防和急救的影响
6
作者 朱明学 赵杰 +4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杜先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 观察舰艇航海环境下内外环境因素对兔VX中毒急救和预防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溺水、碰撞、噪声、摇摆、机舱高温和甲板低温共 6组 ,急救药肌注 ,预防药中毒前 2h喂服。溺水组 :急救组海水溺水后VX 15 0 μg·kg- 1im ,出现惊... 目的 观察舰艇航海环境下内外环境因素对兔VX中毒急救和预防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溺水、碰撞、噪声、摇摆、机舱高温和甲板低温共 6组 ,急救药肌注 ,预防药中毒前 2h喂服。溺水组 :急救组海水溺水后VX 15 0 μg·kg- 1im ,出现惊厥时肌注神经毒急救药 ;预防组兔服预防药后溺水并用VX5 0 μg·kg- 1中毒。碰撞组从 2m高甲板舱口跌落 ;噪声组置于噪声强度 12 5dBA的机舱内 8h ;摇摆组置于舰艇前甲板 8h ;高温组和低温组选择 4 0℃和 5℃环境 2h ,同前法急救和预防实验。观察 2 4h存活率。结果 急救组兔 15 0 μg·kg- 1VX中毒 ,溺水后存活率为 6 0 % ,碰撞伤后存活率为 80 % ,摇摆组为10 0 % ,噪声组为 10 0 % ,机舱高温为 80 % ,甲板低温为 10 0 %。预防组 5 0 μg·kg- 1VX中毒 ,溺水后存活率为 0 % ,碰撞伤后为 6 0 % ,摇摆组为 80 % ,噪声组为 80 % ,机舱高温为 80 % ,甲板低温为 10 0 %。结论舰艇航行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岛作战 航海环境 VX中毒 药物预防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素抗关节炎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黎明 杨光 陈志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7-597,共1页
关键词 眼镜蛇毒素 抗关节炎作用 实验研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分化诱导剂与端粒酶活性调控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黎明 贺茜 +1 位作者 陈志龙 杨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细胞分化诱导剂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明显。本文介绍了维甲类化合物、维生素D3类化合物。茶多酚以及苦参碱等多种细胞分化诱导剂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端粒酶 细胞分化诱导剂 维甲类化合物 肿瘤 维生素D3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彗星试验目测与图像分析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余卫 张慧丽 +2 位作者 景洪江 卢波 陈志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 探讨彗星试验目测与图像分析结果的比较。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设 16 40培养液、H2 O2 和 1,2 丙二醇分别为阴性、阳性和溶剂对照组 ,硫芥为受试物 ,37℃水浴 1h ,清洗后单细胞凝胶电泳 ,用目测微尺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 目的 探讨彗星试验目测与图像分析结果的比较。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设 16 40培养液、H2 O2 和 1,2 丙二醇分别为阴性、阳性和溶剂对照组 ,硫芥为受试物 ,37℃水浴 1h ,清洗后单细胞凝胶电泳 ,用目测微尺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分析硫芥对人血淋巴细胞细胞DNA损伤的程度。结果 彗星试验检测 12 .5~ 2 0 0 μmol·L- 1H2 O2 和 1,10 ,10 0和 10 0 0 μmol·L- 1硫芥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目测 (迁移率和迁移度 )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彗星长、尾长、Olive尾矩、尾DNA %和尾 /头 (长 ) 5项参数 )的结果基本一致 ,DNA损伤的程度呈现浓度 效应关系。各项观察指标和参数检出DNA损伤(P <0 .0 5或P <0 .0 1)的浓度不尽一致。目测迁移率检测H2 O2 诱导的DNA损伤最低作用浓度为 12 .5μmol·L- 1,比迁移度 2 5 μmol·L- 1的检出浓度敏感。计算机图像分析中尾DNA %参数能显示 1μmol·L- 1硫芥和 12 .5 μmol·L- 1H2 O2 诱导的DNA损伤 ,其敏感程度为各项指标和参数之首 ;参数Olive尾矩对H2 O2 和硫芥诱导的DNA损伤的最低作用浓度分别是 5 0和 10 0 μmol·L- 1,为不敏感参数。溶剂 1%~4 %丙二醇各组与阴性对照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①彗星试验检测硫芥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中毒 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 彗星试验 目测 目测微尺 图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和氢化氰在火灾烟雾中的毒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杰 马骞 朱明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3,共1页
目的 研究CO和HCN两种有毒气体的毒性效应在火灾烟雾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CO中毒采用煤气中毒 ,用气体流量计控制进气量 ,在固定容积的中毒柜内通煤气不同时间从而形成不同的CO浓度 ,动物呼吸道吸入中毒。为稳定实验条件 ,使实验动物HC... 目的 研究CO和HCN两种有毒气体的毒性效应在火灾烟雾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CO中毒采用煤气中毒 ,用气体流量计控制进气量 ,在固定容积的中毒柜内通煤气不同时间从而形成不同的CO浓度 ,动物呼吸道吸入中毒。为稳定实验条件 ,使实验动物HCN毒性效应达到最大的同一性。便于比较 ,按照文献报道HCN中毒采用KCN腹腔注射中毒。昆明种小鼠不同浓度KCN中毒后 ,放入一定浓度CO的中毒柜内 30min ,形成CO ,KCN复合中毒动物模型。复合中毒后观察动物存活率 ,寇氏法测定不同CO浓度下动物KCN中毒的半数致死量 (LD50 )。结果 CO ,KCN复合中毒时 ,动物的呼吸困难、惊厥等症状加重 ,持续时间延长。CO浓度为 0时 ,KCN的LD50 为 (6 .397± 0 .4 35 )mg·kg- 1,当CO浓度为 0 .2 5 % ,0 .4 0 % ,0 .5 0 %时 ,KCNLD50 分别为(4 .84 3± 0 .390 ) ,(3.797± 0 .2 78) ,(2 .975± 0 .2 35 )mg·kg- 1。表明随着CO浓度的升高 ,KCN的LD50 呈下降趋势 ,即KCN毒性增大。结论 C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氢化氰 火灾烟雾 毒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巯基丙磺酸钠对大鼠硫芥全身吸收中毒疗效初探
11
作者 马骞 蔡芸 +2 位作者 赵杰 朱明学 孙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9-299,共1页
目的 为评价二巯基丙磺酸钠对SD大鼠硫芥全身吸收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 ,硫芥中毒剂量为 4mg·kg- 1sc。治疗组动物在中毒 30min后 ,ip 30mg·kg- 1二巯基丙磺酸钠 ,当日2次 ,之后每日 1次 ,连续应用 5d... 目的 为评价二巯基丙磺酸钠对SD大鼠硫芥全身吸收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 ,硫芥中毒剂量为 4mg·kg- 1sc。治疗组动物在中毒 30min后 ,ip 30mg·kg- 1二巯基丙磺酸钠 ,当日2次 ,之后每日 1次 ,连续应用 5d。通过观察 1周内动物腹泻率和死亡率、体重变化、血常规指标变化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与中毒对照组相比 ,药物治疗组的腹泻率、动物体重等均无显著差异 ,d 4开始中毒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出现动物死亡 ,至d 7死亡率分别为 70 %和 4 0 % ,有显著性差异。中毒初期 ,治疗组某些血液学指标的改变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中毒组差异显著。中毒期内 ,治疗组与中毒组的各项指标均与正常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但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恢复期 ,治疗组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量已恢复至与正常组无异 ,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虽与正常组有差异 ,但也显著好于中毒组 ,而中毒组的大部分指标仍与正常组有较大差异。结论 在硫芥全身中毒的综合治疗方案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中毒 二巯基丙磺酸钠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对SD大鼠硫芥全身中毒疗效评价
12
作者 蔡芸 马骞 +3 位作者 赵杰 张黎明 朱明学 陈志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9-299,共1页
目的 为评价钙拮抗剂尼卡地平对SD大鼠硫芥全身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 ,硫芥中毒剂量为 4mg·kg- 1sc。治疗组动物在中毒后 30min即ip 0 .15mg·kg- 1尼卡地平 ,每日2次 ,连续 5d。通过观察 1周内动物腹泻... 目的 为评价钙拮抗剂尼卡地平对SD大鼠硫芥全身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 ,硫芥中毒剂量为 4mg·kg- 1sc。治疗组动物在中毒后 30min即ip 0 .15mg·kg- 1尼卡地平 ,每日2次 ,连续 5d。通过观察 1周内动物腹泻率和死亡率、体重变化、血常规指标变化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与中毒对照组相比 ,药物治疗组的腹泻率、死亡率、动物体重等均无显著差异。中毒初期 ,治疗组某些血液学指标的改变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中毒组差异显著。中毒期内 ,治疗组与中毒组的各项指标均与正常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但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恢复期 ,治疗组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量已恢复至与正常组无异 ,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虽与正常组有差异 ,但也显著好于中毒组 ,而中毒组的大部分指标仍与正常组有较大差异。结论 硫芥全身中毒的综合治疗方案中 ,在掌握合适剂量情况下 ,尼卡地平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中毒 药物治疗 尼卡地平 钙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硫芥水解产物硫二甘醇
13
作者 刘小宇 李东方 +2 位作者 张欣荣 张俊 朱明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1-301,共1页
目的 硫芥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糜烂性毒剂 ,其水解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硫二甘醇 (TDG)。本实验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法 (MEKC)对微量TDG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P/ACE5 0 0 0毛细管电泳仪 ,有效分离长度为 5 0cm、内径 5 0 μm的石英毛细管... 目的 硫芥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糜烂性毒剂 ,其水解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硫二甘醇 (TDG)。本实验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法 (MEKC)对微量TDG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P/ACE5 0 0 0毛细管电泳仪 ,有效分离长度为 5 0cm、内径 5 0 μm的石英毛细管柱 ,UV检测器 (检测波长 2 0 0nm) ;温度 2 5℃ ;工作电压2 0kV ;电迁移进样。pH为 9.2的 0 .0 1mol·L- 1硼砂缓冲盐体系 (其中SDS浓度为 5 0mmol·L- 1) ,对不同浓度的TDG溶液进行检测。并对其中工作缓冲液的pH值、测定波长及进样方式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 ,TDG浓度在10~ 5 0mg·L- 1范围内 ,其浓度与峰高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 =0 .972 3。方法的回收率为10 0 .6 %。结论 用MEKC对水中TDG进行检测 ,方法简便 ,灵敏度高 ,检测时间短 ,运行成本低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水解产物 硫二甘醇 胶束电动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芥中毒小鼠微量血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14
作者 张慧丽 景洪江 +3 位作者 余卫 江云 卢波 陈志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8-298,共1页
目的 为探讨硫芥对小鼠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剂量 效应和时间 效应关系 ,为寻找硫芥中毒早期亚临床损伤的诊断指标 ,提供动物体内实验的数据。方法 昆明种小鼠 ,硫芥纯度 97.3% ,用1,2 丙二醇稀释成所需浓度 ,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随... 目的 为探讨硫芥对小鼠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剂量 效应和时间 效应关系 ,为寻找硫芥中毒早期亚临床损伤的诊断指标 ,提供动物体内实验的数据。方法 昆明种小鼠 ,硫芥纯度 97.3% ,用1,2 丙二醇稀释成所需浓度 ,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随机分为丙二醇溶剂组 ,硫芥中毒组 (自身对照 ) :18mg·kg- 1(LD50 ) ,2 4mg·kg- 1(LD70 ) ,30mg·kg- 1(LD90 ) ,正常观察组和中毒观察组 ,每组 10只小鼠(18mg·kg- 1组除外 )。剪尾采血 5 μL ,采血时间为0 ,2 ,4 ,8,2 4 ,72和 12 0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进行制片、铺胶、裂解、电泳、染色。荧光显微镜下目镜测微尺测量 ,彗星细胞DNA迁移度(μm)和彗星细胞DNA迁移率 (% ) ,统计分析用SPSS10 .0分析软件及卡方检验。结果 ①硫芥中毒后受损细胞 (即拖尾细胞 )DNA迁移率 4h达到峰值 ,低、中、高 3个剂量组分别为 35 .3% ,5 7.8% ,72 % ,显著高于自身对照 (P <0 .0 1) ,8h后逐渐降低 ,72h后低剂量组接近正常值 (P >0 .0 5 )。②DNA迁移度 (拖尾长度 ) 4h达到第一个峰值 ,低、中、高 3个剂量组分别为 (16 .0 0± 1.99) ,(2 2 .0 5± 1.0 0 ) ,(35 .90± 1.2 9) μm ,显著高于自身对照 (P <0 .0 1) ,2 4h出现第二个峰值 ,其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上述结果提示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中毒 DNA损伤 剂量-效应关系 时间-效应关系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硫芥皮肤染毒防治实验
15
作者 孙结 赵杰 马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0-300,共1页
目的 为硫芥皮肤染毒防治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 采用与人的皮肤结构相似的猪皮肤作为实验模型 ,作者选用了云南产的小香猪为实验动物 ,用不同浓度的硫芥染毒皮肤 ,染毒剂量为 5 μL硫芥 (0 .5mg·cm2 )和 10 μL硫芥 (1mg... 目的 为硫芥皮肤染毒防治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 采用与人的皮肤结构相似的猪皮肤作为实验模型 ,作者选用了云南产的小香猪为实验动物 ,用不同浓度的硫芥染毒皮肤 ,染毒剂量为 5 μL硫芥 (0 .5mg·cm2 )和 10 μL硫芥 (1mg·cm- 2 )。观察皮肤损害情况及其病理变化。治疗药物选用皮肤科常用的抗炎药物烧伤宁、钙调蛋白拮抗剂三氟拉嗪、NO合酶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甲基酯、ADP 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尼克酰胺。结果 实验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红斑、水肿和糜烂出现的时间、程度和范围无明显差别。染毒后 1周 ,对照组创面表皮结构破坏 ,部分表皮纤维化 ,部分表皮坏死 ,真皮胶原肿胀变性 ,弹力纤维断裂 ,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药物治疗组可见表皮纤维化 ,真皮层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染毒后用药时间组间无明显差异。染毒后 3周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表皮均明显纤维化 ,部分表皮恢复 ,对照组的表皮下仍可见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而治疗组的皮肤结构已基本恢复。结论小香猪的皮肤为黑色 ,影响红斑、水肿症状的观察 ;且与断乳小猪相比其皮肤相对较厚 ,相同的染毒剂量对其皮肤造成的损伤也较轻。 4种治疗药物对硫芥皮肤损伤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因此只能作为皮肤损伤后对症综合治疗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中毒 皮肤损伤 药物治疗 烧伤宁 三氟拉嗪 L-硝基精氨酸甲基酯 尼克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芥对兔眼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影响
16
作者 蔡季平 赵杰 +1 位作者 胡维国 朱明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1-301,共1页
目的 研究硫芥全身吸收中毒可能对视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 健康灰兔和新西兰白兔各 5只 ,各 4只给予 1个致死剂量的硫芥 (0 .0 94 %硫芥 ,1mL·kg- 1sc) ,余下各 1只给予生理盐水作对照。中毒 2d后 ,im 15 %噻胺酮麻醉动物 ,托品... 目的 研究硫芥全身吸收中毒可能对视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 健康灰兔和新西兰白兔各 5只 ,各 4只给予 1个致死剂量的硫芥 (0 .0 94 %硫芥 ,1mL·kg- 1sc) ,余下各 1只给予生理盐水作对照。中毒 2d后 ,im 15 %噻胺酮麻醉动物 ,托品酰胺 /去氧肾上腺素 (美多丽 )眼液扩瞳 ,暗适应 30min ,1%丁卡因点眼 2次 ,用LKCUTAS E 2 0 0 0型视觉电生理记录仪行ERG检查 :记录暗视ERG、混合ERG、振荡电位、明视ERG和闪烁ERG。作用电极放置于角膜表面 ,参考电极和地电极分别刺入前额正中和耳背皮下。ERG检查后处死动物 ,取眼球 ,左眼作病理检查 ,右眼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无论是白兔还是灰兔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ERG检查 5种反应均无显著差异。病理检查白兔的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完整 ,未见增厚和变薄 ,锥体、杆体层未见溶解 ,外节未见变短 ,细胞核数目未见明显减少 ,色素上皮细胞少见 ,脉络膜结构未见异常。灰兔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排列整齐 ,数目未见变少 ,可见脉络膜色素颗粒 ,其余结构同白兔。光镜下 ,灰、白兔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电镜检查视网膜内外节盘膜排列整齐 ,密集 ,核区未见异常 ,色素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轻度肿胀 ,有空泡化趋势 ,但未见核固缩 ,滑面内质网未见明显扩张 ,粗面内质网未见脱粒 ;节细胞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中毒 视网膜 脉络膜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软膏制剂对家兔硫芥皮肤染毒预防作用
17
作者 吴建华 吕挺 +1 位作者 温海 朱明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2-302,共1页
目的 为筛选预防硫芥皮肤中毒的有效药物。方法 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从创面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来观察分别含有半胱氨酸、甲壳胺、烟酸、乙二胺四乙酸 (EDTA)这 4种药物成分的软膏制剂对硫芥皮肤染毒的预防作用。结果 从创面形态学... 目的 为筛选预防硫芥皮肤中毒的有效药物。方法 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从创面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来观察分别含有半胱氨酸、甲壳胺、烟酸、乙二胺四乙酸 (EDTA)这 4种药物成分的软膏制剂对硫芥皮肤染毒的预防作用。结果 从创面形态学看 ,甲壳胺组、半胱氨酸组比对照组损伤面积小、恢复时间快、毛发再生早 ;从病理组织学变化看 ,这两组的创面表皮基底层基本完好 ,真皮充血、水肿、炎细胞渗出程度相对较轻。结论 甲壳胺和半胱氨酸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中毒 皮肤损伤 复方软膏制剂 半胱氨酸 甲壳胺 烟酸 乙二胺四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子气化学复合伤手术中的毒剂洗消、检测及术后护理
18
作者 刘丽丽 朱建平 +4 位作者 聂菲 赵杰 朱明学 丁日高 何耀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芥子气化学复合伤 手术中 毒剂洗消 检测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对胞浆Ca^(2+)升高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涛 肖良 +2 位作者 王倩倩 栾湘云 张黎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内皮素1(ET-1)不仅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还对血管形成与重构、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和感觉神经活化等诸多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其生理效应多通过升高胞浆Ca2+继而促发连锁反应来实现。增强细胞外Ca2+... 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内皮素1(ET-1)不仅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还对血管形成与重构、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和感觉神经活化等诸多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其生理效应多通过升高胞浆Ca2+继而促发连锁反应来实现。增强细胞外Ca2+内流和促进胞内Ca2+释放是ET-1升高胞浆Ca2+浓度的两条基本途径,同时,通过抑制胞内的Ca2+外排与重摄取及对细胞核等非典型Ca2+库内的Ca2+信号的调控同样可以达到升高胞浆Ca2+浓度的目的,本文主要就ET-1升高胞浆Ca2+的调控途径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钙信号 肌醇1 4 5-三磷酸受体 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芥所致犬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图像分析与评价
20
作者 景洪江 余卫 +2 位作者 张慧丽 卢波 陈志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8-298,共1页
目的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硫芥引起的犬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分离比格犬外周血淋巴细胞 ,设阴性对照、阳性对照(10 0 μmol·L- 1H2 O2 )、溶剂对照 (3.5 %丙二醇 )、硫芥中毒 (1,10 ,10 0和 10 0 0 μmol... 目的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硫芥引起的犬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分离比格犬外周血淋巴细胞 ,设阴性对照、阳性对照(10 0 μmol·L- 1H2 O2 )、溶剂对照 (3.5 %丙二醇 )、硫芥中毒 (1,10 ,10 0和 10 0 0 μmol·L- 1)共 7组 ,在37℃作用 1h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及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图像分析 ,所用参数为彗星长、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Olive尾矩和尾长 /头长。结果 硫芥引起的淋巴细胞DNA损伤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其中彗星长、尾长和尾部DNA百分含量从 10 μmol·L- 1硫芥中毒组开始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Olive尾矩和尾长 /头长从 10 0 μmol·L- 1硫芥中毒组开始非常显著地高于溶剂对照组(P <0 .0 1)。结论 SCGE图像分析系统可较好地用于犬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中毒 淋巴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