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航海法医学特征
1
作者 高保林 赵海 +1 位作者 王崇亮 杨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航海法医学 鉴定时间 尸体保存 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重要的海洋生物毒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黎明 朱明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19,共1页
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随着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更趋活跃 ,尤以聚醚类毒素和肽类毒素进展最快。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具有毒性强烈 ,结构新颖 ,... 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随着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更趋活跃 ,尤以聚醚类毒素和肽类毒素进展最快。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具有毒性强烈 ,结构新颖 ,毒理作用特殊 ,较易合成等特点 ,具备了第三代化学战剂的某些条件 ,具有潜在军事意义。本文介绍了河豚毒素、箭毒蛙毒素、岩沙海葵毒素、芋螺毒素、刺尾鱼毒素等几种重要海洋生物毒素的生物来源、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箭毒蛙毒素 岩沙海葵毒素 芋螺毒素 刺尾鱼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m氦氧饱和-100m巡回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龚锦涵 杭荣椿 +2 位作者 潘令松 袁锦富 肖卫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1987年夏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为两批。在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 1987年夏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为两批。在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理一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订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正式进入海上实际应用的发展新阶段。积累的经验可为今后经济、国防建设中更深的海上实潜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潜水 氦氧 巡回潜水 医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蛇咬伤的救护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厉瑛 陶红 +1 位作者 张黎明 庹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海蛇咬伤 发病情况 临床表现 急救方法 抗海蛇毒血清 呼吸功能监护 肾功能监护 循环功能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体外诱导分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如俊 张明华 +1 位作者 严烽 倪奕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技术,观察RA和不同来源的造血调控因子对HL-60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作为观察各种试剂对HL-60细胞增殖作用的指标;以NBT还原反应和细胞形态变化作为分化成熟的指标。结果是R... 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技术,观察RA和不同来源的造血调控因子对HL-60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作为观察各种试剂对HL-60细胞增殖作用的指标;以NBT还原反应和细胞形态变化作为分化成熟的指标。结果是RA、PHA-LCM单用时对HL-60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PWM-SCM、LP3-CM仅部分抑制增殖,而FGF、Hu-CSF和EPO等无效。各种造血生长因子分别与RA合用时,能加强RA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的有FCF、PWM-SCM、PHA-LCM和Hu-CSF等;LP3-CM仅增强抑制增殖:EPO未显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 细胞系 诱导分化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岛作战的不同环境(航海、岛屿及陆地)对神经毒抗毒剂对沙林中毒动物的预防和急救的影响
6
作者 朱明学 赵杰 +4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杜先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07,共1页
目的 在海岛、航海和陆地 3种环境下观察神经毒预防、急救药物对沙林中毒的防治效价。方法 试验场所为某海岛码头、航海中的登陆舰和陆地。在登陆舰的前甲板、尾舱、机舱及陆地条件下各设预防组和急救组。预防组兔在中毒前 2h喂服神... 目的 在海岛、航海和陆地 3种环境下观察神经毒预防、急救药物对沙林中毒的防治效价。方法 试验场所为某海岛码头、航海中的登陆舰和陆地。在登陆舰的前甲板、尾舱、机舱及陆地条件下各设预防组和急救组。预防组兔在中毒前 2h喂服神经毒预防药 ,沙林 82 .5 μg·kg- 1im中毒 ;急救组兔沙林 2 4 7.5 μg·kg- 1im中毒 ,当兔出现惊厥时 ,肌注急救药。观察 2 4h中毒症状发展和存活率。结果神经毒预防药在海岛、航海和陆地 3种条件下 ,对82 .5 μg·kg- 1沙林中毒的预防效价分别为 78% ,6 7%和 75 % ;急救药对 2 4 7.5 μg·kg- 1中毒的急救效价分别为 80 % ,5 7%和 78%。海岛和陆地的防、急救效价相近 ,航海条件下的预防、急救效价略低 ,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岛作战 环境因素 航海 岛屿 陆地 沙林中毒 药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溺海水对神经毒抗毒剂急救预防效价的影响
7
作者 赵杰 朱明学 +4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杜先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15,共1页
目的 在溺海水条件下 ,观察神经毒沙林、VX的急救和预防效价。方法 在航渡的舰艇上进行中毒复合溺海水的实验。沙林中毒设急救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急救两组 ;VX设预防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预防及急救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急救 4组。兔臀部... 目的 在溺海水条件下 ,观察神经毒沙林、VX的急救和预防效价。方法 在航渡的舰艇上进行中毒复合溺海水的实验。沙林中毒设急救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急救两组 ;VX设预防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预防及急救对照和中毒复合溺水急救 4组。兔臀部肌注毒剂中毒 ,急救组在中毒后出现惊厥时肌注神经毒急救药 ;预防药于中毒前 2h喂服。观察兔中毒后症状出现和停止时间及存活率。结果 溺水组的神经毒中毒症状的出现时间普遍提前。在5 5 μg·kg- 1沙林中毒时 ,对照和溺水组急救存活率均为 10 0 % ;而溺水后VX中毒的急救和预防效价明显低于对照组 ,15 0 μg·kg- 1VX中毒复合溺水急救的存活率由 10 0 %降为 6 0 % ,5 0 μg·kg- 1和 2 5 μg·kg- 1VX中毒复合溺水的预防存活率分别由 80 %降为 0 %和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林中毒 VX中毒 溺海水 神经毒抗毒剂 急救效价 预防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岛作战常见海洋和岛礁生物侦检毒剂的研究
8
作者 朱明学 赵杰 +4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杜先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07,共1页
目的 研究登岛及登岛后处于防御的远岸岛礁部队如何利用常见的海洋和岛礁生物来侦检化学毒剂。方法 利用作战海区常见的海洋生物与化学毒剂或染毒的海水接触后 ,某些动物的器官、生理反应及植物的颜色变化来侦检毒剂。结果 硫芥染毒... 目的 研究登岛及登岛后处于防御的远岸岛礁部队如何利用常见的海洋和岛礁生物来侦检化学毒剂。方法 利用作战海区常见的海洋生物与化学毒剂或染毒的海水接触后 ,某些动物的器官、生理反应及植物的颜色变化来侦检毒剂。结果 硫芥染毒海水浓度为 5 0~ 75 0mL·L- 1,VX浓度为 15~ 30 μg·L- 1时 ,海洋动物如弹涂鱼、鲻鱼、安氏白虾、杂色龙虾、招潮蟹、相手蟹及海蛇尾在不同时间出现中毒症状并死亡。海洋植物如绿藻门的浒苔、石莼和褐藻门的海带和蓝藻等 ,岛礁植物仙人掌、马鞭草等和木本的麻风桐等叶及花对硫芥、路易氏剂、硫路混合毒剂较敏感 ,可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和枯萎。结论可用常见的动物和海洋、岛礁生长的植物对可疑染毒样品进行生物学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岛作战 海洋生物 岛礁生物 化学毒剂 侦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岛作战航海环境对VX中毒药物预防和急救的影响
9
作者 朱明学 赵杰 +4 位作者 朱建平 罗昆仑 丁日高 何跃忠 杜先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 观察舰艇航海环境下内外环境因素对兔VX中毒急救和预防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溺水、碰撞、噪声、摇摆、机舱高温和甲板低温共 6组 ,急救药肌注 ,预防药中毒前 2h喂服。溺水组 :急救组海水溺水后VX 15 0 μg·kg- 1im ,出现惊... 目的 观察舰艇航海环境下内外环境因素对兔VX中毒急救和预防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溺水、碰撞、噪声、摇摆、机舱高温和甲板低温共 6组 ,急救药肌注 ,预防药中毒前 2h喂服。溺水组 :急救组海水溺水后VX 15 0 μg·kg- 1im ,出现惊厥时肌注神经毒急救药 ;预防组兔服预防药后溺水并用VX5 0 μg·kg- 1中毒。碰撞组从 2m高甲板舱口跌落 ;噪声组置于噪声强度 12 5dBA的机舱内 8h ;摇摆组置于舰艇前甲板 8h ;高温组和低温组选择 4 0℃和 5℃环境 2h ,同前法急救和预防实验。观察 2 4h存活率。结果 急救组兔 15 0 μg·kg- 1VX中毒 ,溺水后存活率为 6 0 % ,碰撞伤后存活率为 80 % ,摇摆组为10 0 % ,噪声组为 10 0 % ,机舱高温为 80 % ,甲板低温为 10 0 %。预防组 5 0 μg·kg- 1VX中毒 ,溺水后存活率为 0 % ,碰撞伤后为 6 0 % ,摇摆组为 80 % ,噪声组为 80 % ,机舱高温为 80 % ,甲板低温为 10 0 %。结论舰艇航行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岛作战 航海环境 VX中毒 药物预防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的发生与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震瑾 陶文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7-198,共2页
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的发生与处理徐震瑾陶文初△外科医师在手术操作中不慎失误而造成的肝外胆管损伤,多数发生在胆道手术。本文收集了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自1978~1993年15年期间发生的8例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的病例。... 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的发生与处理徐震瑾陶文初△外科医师在手术操作中不慎失误而造成的肝外胆管损伤,多数发生在胆道手术。本文收集了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自1978~1993年15年期间发生的8例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的病例。分析其发生和处理中的几个问题。1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横断性损伤 医源性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维甲酸及γ-干扰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
11
作者 张建华 黄之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64-467,共4页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是人们广为研究的细胞模型,它可被多种诱导剂作用,向粒系、单核系及巨噬细胞系等多个方向分化。近年来,随着造血机制与造血微环境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探讨一些体内生理因子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关系及体内生理...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是人们广为研究的细胞模型,它可被多种诱导剂作用,向粒系、单核系及巨噬细胞系等多个方向分化。近年来,随着造血机制与造血微环境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探讨一些体内生理因子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关系及体内生理因子治疗白血病的临床价值。 集落刺激因子(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 诱导剂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颖 孙强 +3 位作者 张威 蔡健美 李润平 吕世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研究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24h后断头取脑,用TTC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细胞损伤程度,EL... 目的研究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24h后断头取脑,用TTC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细胞损伤程度,ELISA法测定脑组织内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氢饱和生理盐水组能够减少MCAO脑梗死体积、减轻皮质区水肿、增加神经元尼氏小体,明显减少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P<0.05)。结论氢气饱和生理盐水能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饱和生理盐水 脑缺血再灌注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脑组织含水量 新生大鼠 炎症反应 模型组 脑梗死体积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Fas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百龙 杨如俊 +5 位作者 项莺松 吴玮 蔡建明 闵锐 李雨 张玲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16-518,共3页
目的:研究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其与 Fas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电镜、 D N A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经60 Co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 Fas 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照射后4 ... 目的:研究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其与 Fas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电镜、 D N A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经60 Co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 Fas 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照射后4 h 细胞即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 D N A 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大量的小分子片段,呈典型“梯状”图谱;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凋亡细胞百分率在照射后4 h 明显增加,8 h 达到高峰;照后4 h, Fas 表达显著增强。结论:γ射线照射后可引起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Fas 可能参与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细胞凋亡 FAS Γ射线 骨髓型 放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性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的开路热刺激放电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平 石岩 +3 位作者 郭鑫 梁媛媛 王美玲 江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0-1394,共5页
为了研究驻极体环保菌素A贴剂的透皮给药机制,利用药剂学技术制备了环孢菌素A贴剂,通过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丙烯(PP)薄膜制备成初始表面电位为500 V和1 000 V的驻极体,并将环孢菌素A贴剂与驻极体复合后得到了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 为了研究驻极体环保菌素A贴剂的透皮给药机制,利用药剂学技术制备了环孢菌素A贴剂,通过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丙烯(PP)薄膜制备成初始表面电位为500 V和1 000 V的驻极体,并将环孢菌素A贴剂与驻极体复合后得到了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借助于开路热刺激放电(TSD)技术研究了不同初始表面电位的驻极体对环孢菌素A贴剂的热释电特性。结果显示:①环孢菌素A贴剂中基质和模型药物分子处于弱极性和非极性状态,其开路TSD电流谱中出现相应的弱小低温偶极峰群、高温偶极峰群和空间电荷峰;②不同初始表面电位的正极性驻极体能提供稳定的外静电场以作用于环孢菌素A贴剂,500 V驻极体作用时间为10 h时,环孢菌素A贴剂的40-60℃低温偶极电流峰迁移至40-70℃温区,且峰形展宽和峰值相应增加;③随着驻极体作用时间的延长和作用电压的增加,驻极体外电场能使更多的环孢菌素A贴剂内极化分子分子极化程度增加并沿外电场方向排列取向。可得结论:驻极体可引起环孢菌素A的极化,环孢菌素A的极化程度随驻极体外静电场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驻极体可实现对环孢菌素A贴剂中的模型药物的可控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薄膜 驻极体 环孢菌素A 贴剂 开路热刺激放电 极化 透皮给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曾惠 刘勇 +2 位作者 朱明学 张黎明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皮下注射硫芥,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线粒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ROS、SOD、MDA及细胞色素含量;荧光分光法检测细胞内GSH含量;HE染色法观察脾脏病理损伤。结果低剂量... 目的探讨低剂量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皮下注射硫芥,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线粒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ROS、SOD、MDA及细胞色素含量;荧光分光法检测细胞内GSH含量;HE染色法观察脾脏病理损伤。结果低剂量硫芥作用下,脾脏出现水肿;组织和线粒体内ROS、SOD、MDA、GSH、GSSG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成分(细胞色素)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结论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是低剂量硫芥诱导机体免疫器官(脾)损伤的毒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脾脏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时间、最大乳酸值和最大抓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史仍飞 卞玉华 +2 位作者 高跃文 魏安奎 危小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振动训练模式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的振动频率(35Hz、25Hz和15Hz)和持续时间(15min和5min)分为安静对照组(CC),低频率短时间振动组(LS),低频率长时间振动组(LL),中频率短时间振动组(MS),中... 目的:探讨不同振动训练模式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的振动频率(35Hz、25Hz和15Hz)和持续时间(15min和5min)分为安静对照组(CC),低频率短时间振动组(LS),低频率长时间振动组(LL),中频率短时间振动组(MS),中频率长时间振动组(ML),高频率短时间振动组(HS),高频率长时间振动组(HL)7组,实验持续8周。实验期间每3天称量1次体重。实验第7周末,大鼠进行负重(15%体重)游泳,记录力竭时间并测试最大乳酸值。实验第8周末,利用自制大鼠后肢抓力计测量大鼠后肢最大力量。结果:除HL组在第17次和20次(实验结束时)称重时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体重增长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CC组相比,LL组和ML组大鼠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5)。LL组、HS组、ML组和MS组最大抓力显著高于CC组(P<0.05)。LL组和ML组最大乳酸浓度显著高于CC组(P<0.05)。结果提示,低频率长时间和(15Hz、15min)和中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25Hz、15min)能够提高大鼠运动能力,但理想的振动训练参数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运动能力 乳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质量和肌细胞机械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史仍飞 卞玉华 危小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振动训练模式对大鼠骨骼肌细胞机械生长因子(MGF)mRNA表达和肌肉质量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根据对其施加的不同振动频率(35Hz、25Hz和15Hz)和持续时间(15min和5min),分为7组:安静对照组、低频率短时间振动组、低频... 目的:探讨不同振动训练模式对大鼠骨骼肌细胞机械生长因子(MGF)mRNA表达和肌肉质量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根据对其施加的不同振动频率(35Hz、25Hz和15Hz)和持续时间(15min和5min),分为7组:安静对照组、低频率短时间振动组、低频率长时间振动组、中频率短时间振动组、中频率长时间振动组、高频率短时间振动组和高频率长时间振动组。各组进行相应振频和时间的振动训练,实验持续8周。实验结束后取材,检测腓肠肌质量相关指标、CK活性和肌细胞M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腓肠肌质量无显著性差异,中频长时间组和高频短时间组腓肠肌指数(肌肉/体重比值)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中频长时间组肌纤维横截面积(CSA)和CK水平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各训练组大鼠骨骼肌MGF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中频长时间组显著高于除高频短时间组之外的其它训练组(P<0.05)。结果提示,适宜的振动(中频率长时间)训练有助于增加腓肠肌相对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肌细胞内CK活性,增强肌细胞MGF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肌纤维横截面积 机械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芥诱导小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形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奇慧 朱明学 +1 位作者 张黎明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01-1703,共3页
目的 研究硫芥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inesehamsterfibroblastcellline ,CHL)染色体的诱变作用及对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培养CHL细胞 (±S9) ,以不同浓度硫芥处理 2 4h后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 ,观察畸变类型并计算畸变率... 目的 研究硫芥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inesehamsterfibroblastcellline ,CHL)染色体的诱变作用及对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培养CHL细胞 (±S9) ,以不同浓度硫芥处理 2 4h后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 ,观察畸变类型并计算畸变率。KM小白鼠皮下注射硫芥染毒 ,2 4h后处死动物 ,取双侧股骨 ,行骨髓涂片和姬姆萨染色 ,计数含微核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erythrocyte ,PCE)数。结果 硫芥处理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 ,出现裂隙、断裂、缺失、多倍体等多种类型畸变 ,并呈量效依赖趋势。S9不影响硫芥诱导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形式和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 ,注射硫芥小鼠骨髓PCE微核率显著增加 (P <0 .0 1) ,硫芥剂量越大 ,微核形成率越高。结论 硫芥能直接诱发细胞染色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CHL细胞 染色体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素抗关节炎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黎明 杨光 陈志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7-597,共1页
关键词 眼镜蛇毒素 抗关节炎作用 实验研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辛海量 盛佳钰 +4 位作者 葛凌弦 岳小强 苏永华 李敏 凌昌全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优选从人参叶提取纯化人参叶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人参叶的提取工艺,运用静态吸附法优选树脂。同时用动态吸附法考察样品液浓度、流速、吸附容量等因素对树脂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D101大孔吸附树脂脱... 目的优选从人参叶提取纯化人参叶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人参叶的提取工艺,运用静态吸附法优选树脂。同时用动态吸附法考察样品液浓度、流速、吸附容量等因素对树脂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D101大孔吸附树脂脱附性能进行考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e的含量、用质量法计算人参皂苷得率。结果提取工艺:取人参叶粗段,加入12倍原药材量的50%乙醇,采用热回流法提取2次,每次提取2h。纯化工艺:选择D101大孔吸附树脂(4cm×16cm,柱体积140mL,死体积30mL)进行树脂动态吸附性能考察,上样浓度为相当于原药材0.4g.mL-1,最大上样量为160mL,吸附流速为1.5BV.h-1,上样吸附后,分别用6BV的水、40%乙醇、95%乙醇洗脱,40%乙醇的洗脱部位合并,减压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易行,可用于人参叶中人参皂苷的提取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叶 大孔吸附树脂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