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医学防护 被引量:28
1
作者 蔡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3,共5页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人类的危害可能仅次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此次事故对抢险人员、附近居民和受放射性污染人员带来的健康影响,既有近期辐射损伤,也有远期生物效应,主要是以小剂量照射的远期辐射生物效应为主;飘落到我国...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人类的危害可能仅次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此次事故对抢险人员、附近居民和受放射性污染人员带来的健康影响,既有近期辐射损伤,也有远期生物效应,主要是以小剂量照射的远期辐射生物效应为主;飘落到我国的微量放射性尘埃远不足以对人体构成损伤。防护方面主要是利用房屋、衣物、口罩等进行屏蔽,及时清洗去除放射性沾染以及服用防护药物等措施。在审慎、科学地发展核电事业的同时,我国也应提高相应的核电站核事故医学救援和防护研究水平,加强我们的应急响应体系、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特种防护手段及能力建设,确保一旦核电站发生核事故时,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点,有效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及其医学防护,如何正确看待核电事业的发展,以及加强安全防范和科学研究等问题,做一些概要的介绍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电站 辐射事故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对小鼠骨髓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超 高福 +6 位作者 崔建国 程赢 孙顶 周传丰 刘聪 李百龙 蔡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ptor 9,TLR9)激动剂———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ODN)对小鼠骨髓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在照射后30 min、24 h、48 h连续腹腔注射CpG-ODN(50μg/只),观察小鼠不同剂量照射后存活率...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ptor 9,TLR9)激动剂———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ODN)对小鼠骨髓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在照射后30 min、24 h、48 h连续腹腔注射CpG-ODN(50μg/只),观察小鼠不同剂量照射后存活率的变化,检测特定时间内血液中白细胞和骨髓中有核细胞的含量及其骨髓病理切片,外源性脾结节集落形成数。结果 CpG-ODN能提高照后小鼠的存活率,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P<0.01),缓解骨髓病理学的损伤,减少骨髓干细胞的死亡。结论 CpG-ODN能减轻小鼠骨髓造血系统辐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ODN TOLL样受体9 辐射损伤 骨髓 造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溶胶蛋白在急性放射损伤防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佳 孙顶 +1 位作者 程赢 闵锐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7-372,共6页
采用4、8Gy137Cs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于照后不同时间ELISAKit检测小鼠血浆凝溶胶蛋白(gelsolin)含量变化;6Gy137Csγ射线照射小鼠,照后不同时间STAGO血液凝集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采用4、8Gy137Cs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于照后不同时间ELISAKit检测小鼠血浆凝溶胶蛋白(gelsolin)含量变化;6Gy137Csγ射线照射小鼠,照后不同时间STAGO血液凝集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分别于照后2、7天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GSH)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小鼠4、8Gy照后24h时,血浆gelsolin水平升高,24~72h持续下降,下降程度与照射剂量正相关。6Gy照射后初期及中期,gelsolin给药组血浆PT、APTT显著高于单纯照射对照组,FIB低于单纯照射对照组。6Gy照后后期,gelsolin给药组PT、APTT显著低于单纯照射对照组,FIB低于单纯照射对照组。6Gy照射小鼠2、7dgelsolin给药组GSH、SOD显著高于单纯照射对照组,MDA显著低于单纯照射对照组。说明gelsolin在急性放射损伤中对改善辐射出血损伤、清除辐射诱导自由基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溶胶蛋白 急性放射病 自由基 出凝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航中船员的心理变化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高福 杨平 +6 位作者 闵锐 于力 孙结 蔡建明 韩玲 孙顶 黄越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研究船员远航时心理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在连续航行35 d的某航天测量船上选取40名船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补体和抗体的含量。结果:船员在航行中期(航行20-23 d)... 目的:研究船员远航时心理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在连续航行35 d的某航天测量船上选取40名船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补体和抗体的含量。结果:船员在航行中期(航行20-23 d)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航行前(起锚前3-5 d):有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和精神病性等7项因子得分高于航行前(P<0.05,P<0.01);航行后期(航行后32-34 d)精神状态较中期有明显改善;CD4/CD8在航行中期也达到了最低值,明显低于航行前(P<0.01),返航前比值有所升高,与心理健康水平呈同步性改变;多种抗体(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远航作业严重影响了船员的心理健康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航 船员 心理学 免疫功能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照射诱发小鼠恶性肿瘤 被引量:22
5
作者 韩玲 蔡建明 +6 位作者 李百龙 黄定德 黄越承 赵芳 孙顶 傅志超 陈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5-748,共4页
目的 :建立 γ射线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方法 :BAL B/ c小鼠经 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每次吸收剂量 1.75Gy,吸收剂量率 0 .88Gy/ min,每周 1次 ,共 4次。照后每隔 1~ 2个月处死一批小鼠 ,分别取胸腺、肺脏、肝脏、脾脏、肾脏... 目的 :建立 γ射线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方法 :BAL B/ c小鼠经 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每次吸收剂量 1.75Gy,吸收剂量率 0 .88Gy/ min,每周 1次 ,共 4次。照后每隔 1~ 2个月处死一批小鼠 ,分别取胸腺、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 ,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裸鼠致瘤实验。 结果 :照后 15个月 BAL B/ c小鼠出现的肿瘤类型以白血病为主 ,并发现汗腺瘤及恶性卵黄囊瘤 ;白血病经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白血病及汗腺瘤的裸鼠致瘤实验已稳定连续传至第 12代。 结论 :成功建立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60Coγ射线 照射 小鼠 病理学检查 吸收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定德 陈杞 +5 位作者 韩玲 蔡建明 傅志超 李百龙 黄越承 林亚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2-744,共3页
目的 :探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总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35 3只 BAL B/ c小鼠分为照射组及对照组 ,照射组经 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 ,病理证实出现白血病者为癌变组 ,未出现任何肿瘤者为未癌变组 ;对照... 目的 :探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总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35 3只 BAL B/ c小鼠分为照射组及对照组 ,照射组经 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 ,病理证实出现白血病者为癌变组 ,未出现任何肿瘤者为未癌变组 ;对照组为正常 BAL B/ c小鼠 ,未经γ射线照射 ,与照射组同步喂养。分离胸腺细胞 ,应用免疫沉淀法及 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结果 :癌变组胸腺细胞中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总体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 ,尤以相对分子质量 (4 7.5~ 83)× 10 3及 32 .5× 10 3附近蛋白变化最为明显 ;相对分子质量为 35× 10 3的蛋白在癌变组中酪氨酸磷酸化明显 ,而在对照组及未癌变组中未检测到磷酸化的发生。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Γ射线诱发 小鼠 胸腺细胞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 免疫沉淀法 蛋白质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复方制剂对航海中船员精神疲劳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游冬青 邹鲁峰 +5 位作者 高福 丁旭刚 杨平 韩玲 陈杞 蔡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红景天复方制剂对航行中船员心理卫生的调节作用。方法:40名船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试验组服用红景天复方制剂,对照组服用不含药物的安慰剂。应用SCL-90量表及神经行为测试系统(NES-C2)测量航行中船员服... 目的:评价中药红景天复方制剂对航行中船员心理卫生的调节作用。方法:40名船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试验组服用红景天复方制剂,对照组服用不含药物的安慰剂。应用SCL-90量表及神经行为测试系统(NES-C2)测量航行中船员服药前和服药7 d后情感状态、心算、符号译码、视觉保留等因子和20项神经心理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船员的焦虑、恐怖、偏执和其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且试验组的心算、符号译码、视觉保留等神经行为测试结果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红景天复方在抗航行精神疲劳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复方制剂 航海 船员 精神疲劳 调节作用 心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导性miR-34a的表达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程赢 和生辉 +6 位作者 刘聪 周传丰 崔建国 孙顶 蔡建明 李百龙 高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miR-34a的表达与细胞、组织辐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辐射前后不同组织、细胞中miR-34a的表达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在肿瘤细胞U87MG中转染miR-34amimics上调miR-34a的表达并检测其... 目的探讨miR-34a的表达与细胞、组织辐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辐射前后不同组织、细胞中miR-34a的表达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在肿瘤细胞U87MG中转染miR-34amimics上调miR-34a的表达并检测其细胞活力;在正常细胞HEK293中转染miR-34a inhibitors下调miR-34a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其细胞凋亡率。结果照前辐射敏感性高的细胞miR-34a表达水平高,辐射敏感性低的细胞miR-34a表达水平低;照后辐射敏感性高的细胞miR-34a表达上调幅度远高于辐射敏感性低的细胞。上调miR-34a表达水平使得肿瘤细胞U87MG照后细胞活力降低,下调miR-34a表达使得正常细胞HEK293照后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细胞辐射敏感性与miR-34a的表达水平正相关,辐射敏感性高的细胞照后miR-34a的表达上调幅度更大;上调miR-34a表达水平对肿瘤细胞U87MG有明显的辐射增敏作用,下调miR-34a表达对正常细胞HEK293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A 辐射耐受性 辐射增敏药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照射对人脆性组胺酸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熊杰 韩玲 +1 位作者 高伟 朱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脆性组胺酸三联体(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在电离辐射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以SV40病毒转染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细胞为照射对象,分为0.5、1、2、4、8、16Gy60Coγ射线照射剂量组和未照射对照组,... 目的研究人脆性组胺酸三联体(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在电离辐射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以SV40病毒转染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细胞为照射对象,分为0.5、1、2、4、8、16Gy60Coγ射线照射剂量组和未照射对照组,分别于照射后24h、72h和10d,采用单细胞RT PCR技术以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未检出异常FHIT转录本,不同剂量照射组照射后各时间点均不同程度检出异常缺失FHIT转录本,照射后24h各组突变百分比分别为52.6%、66.7%、57.9%、76.5%、64.7%和81.3%,照射后72h各组突变百分比分别为17.6%、22.2%、50.0%、47.4%、47.1%和68.4%,照射后10d各组突变百分比分别为21.1%、25.0%、60.0%、57.9%、61.1%和68.4%;突变体经测序证实为外显子缺失性突变。结论电离辐射可引起FHIT基因的缺失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照射 基因表达 脆性组胺酸三联体 FHIT基因 电离辐射 上皮细胞株 直接测序法 PCR产物 PCR技术 动态变化 损伤过程 病毒转染 SV40 照射剂量 表达情况 不同程度 不同剂量 缺失突变 对照组 24h 72h 转录本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γ射线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传丰 杨彦勇 +6 位作者 刘聪 崔建国 高福 李百龙 程赢 孙顶 蔡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电离辐射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和辐射致免疫抑制的机制。方法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造血干细胞产生DC,给予0、10、20、30 Gyγ射线照射,并于照后24 h进行脂多糖(LPS... 目的探讨大剂量电离辐射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和辐射致免疫抑制的机制。方法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造血干细胞产生DC,给予0、10、20、30 Gyγ射线照射,并于照后24 h进行脂多糖(LPS)处理(1μg/ml)使之成熟。用Transwell法研究DC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和CCR7)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IL-10和PGE2)的分泌。结果大剂量γ射线对DC的表型无影响,却能抑制DC向CCL19的迁移,同时下调CCR7的表达,减少IL-6、IL-10和PGE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大剂量γ射线可以通过下调CCR7和诱导凋亡抑制DC的迁移,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导致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射损伤 树突状细胞 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SHP-2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定德 陈杞 +1 位作者 韩玲 蔡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的表达及其功能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BALB c小鼠 3 3 6只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 ,应用We...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的表达及其功能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BALB c小鼠 3 3 6只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 ,应用Westernblot、免疫沉淀法及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各组SHP 2蛋白质的表达、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酶活性。结果 癌变组SHP 2蛋白的表达、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酶催化活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 (P<0 0 1)。结论 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 ,SHP 2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均明显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致癌 信号转导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小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Bcl-2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百龙 韩玲 +6 位作者 蔡建明 黄定德 黄越承 赵芳 高福 孙顶 陈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 :观察 Fas、Bcl- 2在 γ射线体外诱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表达情况 ,以探讨辐射致癌的机制。方法 :采用 4次 1.75 Gyγ射线全身照射 BAL B/ c小鼠诱发白血病模型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照射后白血病组、未癌变组及对照... 目的 :观察 Fas、Bcl- 2在 γ射线体外诱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表达情况 ,以探讨辐射致癌的机制。方法 :采用 4次 1.75 Gyγ射线全身照射 BAL B/ c小鼠诱发白血病模型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照射后白血病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中 Fas、Bcl- 2的表达进行检测 ;应用抗 Fas抗体诱导细胞凋亡 ,进一步观察 Fas、Bcl- 2的表达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 Fas表达较未癌变组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 .0 1) ,而 Bcl- 2的表达明显增强 (P<0 .0 1)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明显耐受抗 Fas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 结论 :Fas低表达、Bcl- 2高表达导致了细胞凋亡受到抑制 ,这可能是辐射引起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细胞 小鼠 FAS BCL-2 Γ射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致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0γ射线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福 蔡建明 +6 位作者 崔建国 黄定德 李百龙 杨平 闵锐 倪瑾 孙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种植辐射细胞检测其成瘤能力,成瘤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照射细胞培养至35代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抗性实验显示照射组细胞在第45代后克隆形成增加(P<0.01),而在照射后50代细胞软琼脂集落的形成能力明显增加(P<0.01),显示BEAS-2B细胞经辐射后出现了恶性转化。(2)皮下种植22 Gy 50代细胞的8只裸鼠50 d后1只成瘤,种植22 Gy 60代辐射细胞的8只裸鼠中有4只成瘤;成瘤组织病理检测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上皮细胞癌。结论:成功地建立了^(60)Coγ射线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恶性转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DM_2的表达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越承 蔡建明 +3 位作者 韩玲 高福 崔建国 高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观察MDM2在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DM2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 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诱发白血病发生,建立辐射致癌动物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 和原位杂交(ISH)技术... 目的观察MDM2在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DM2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 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诱发白血病发生,建立辐射致癌动物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 和原位杂交(ISH)技术,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小鼠胸腺和骨髓组织中MDM2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 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CR-SSCP及银染技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癌变组和辐射未癌变组胸腺细胞/骨髓细胞 MDM2蛋白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癌变组和辐射未癌变组之间MDM2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在γ射线照射后 早期辐射组骨髓MDM2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ISH结果显示:癌变组织中MDM2阳性反应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对照组。在癌变组组织中发现有MDM2磷酸化比其他组都明显升高(P<0.05)。辐射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 MDM2可能参与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用机制可能与过表达及高磷酸化所致活性增强有 关。MDM2的基因突变在辐射致小鼠白血病发生中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诱发 小鼠 淋巴细胞 白血病 MDM2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雌二醇对辐射诱导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百龙 蔡建明 +4 位作者 崔建国 项莺松 高福 杨如俊 黄越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8-650,共3页
目的:观察苯甲酸雌二醇对γ射线诱导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放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照射组和用药照射组3组,每组各15只。单纯照射组小鼠用7射线照射4.0Gy;用药照射组于照射前10d每只小鼠肌... 目的:观察苯甲酸雌二醇对γ射线诱导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放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照射组和用药照射组3组,每组各15只。单纯照射组小鼠用7射线照射4.0Gy;用药照射组于照射前10d每只小鼠肌内注射0.1mg苯甲酸雌二醇,同时用γ射线照射4.0Gy;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骨髓造血细胞DNA裂解片段,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4h、8h、12h骨髓造血细胞凋亡、Fas和Bcl-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γ射线照后8h,骨髓造血细胞DNA裂解片段增加,出现了典型DNA"梯状"条带,而用药照射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未见明显"梯状"条带。照射后4h、8h、12h,用药照射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Fas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略有增加,并未出现单纯照射组所呈现典型的高峰期,与单纯照射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不降反而升高,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可能是通过下调Fas和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了γ射线诱导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造血细胞 细胞凋亡 辐射损伤 FAS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诱发小鼠白血病模型中p16基因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福 杨平 +6 位作者 黄越承 汤靓 韩玲 蔡建明 李百龙 崔建国 孙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4-727,共4页
目的 :研究 γ射线诱发小鼠白血病模型中 p16基因的失活机制。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39例 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和对照小鼠胸腺组织中 p16基因第 1、第 2外显子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性缺失 ;用限制性内切酶 - PCR法检测p16基... 目的 :研究 γ射线诱发小鼠白血病模型中 p16基因的失活机制。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39例 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和对照小鼠胸腺组织中 p16基因第 1、第 2外显子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性缺失 ;用限制性内切酶 - PCR法检测p16基因的甲基化发生情况 ;并应用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银染方法检测 p16基因碱基突变的发生。结果 :在白血病模型中 ,外显子 2的缺失率为 33.3% ,甲基化的发生率为 2 3.1%。 结论 :γ射线诱发的小鼠白血病模型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 p16基因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16基因 Γ射线 小鼠 失活机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导的白血病小鼠中辐射致癌相关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福 杨平 +6 位作者 韩玲 蔡建明 黄越承 赵芳 李百龙 崔建国 孙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目的 :研究辐射诱导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组织中的辐射致癌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6 0 Coγ射线诱导的小鼠白血病胸腺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 m RNA进行检测。 结果 :在 80 0 0条目的基因中共发现显著差异的表达基因 (差异在 3倍以... 目的 :研究辐射诱导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组织中的辐射致癌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6 0 Coγ射线诱导的小鼠白血病胸腺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 m RNA进行检测。 结果 :在 80 0 0条目的基因中共发现显著差异的表达基因 (差异在 3倍以上 ) 319条 ,其中表达上升的有 111条 ,下降的有 2 0 8条 ,这些基因涉及到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节、免疫球蛋白、DNA修复等功能。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辐射致癌相关基因 ^60Coγ射线 小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SHP-2 mRNA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定德 陈杞 +1 位作者 韩玲 蔡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09-1811,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mRNA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 实验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 ,应用PCR SSCP、DNA测序、...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mRNA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 实验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 ,应用PCR SSCP、DNA测序、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胸腺细胞SHP 2mRNA的突变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①PCR SSCP示 9/14例癌变组胸腺细胞SHP 2mRNA的第 70 0~ 10 96bp间可能发生突变 ,但DNA测序结果不支持 ;②癌变组胸腺细胞SHP 2mRNA的含量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存在SHP 2的翻译异常 ,表现为翻译增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致癌 信号转导 SHP-2 小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及不同发育阶段小鼠肝组织中DNA-PKcs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越承 周平坤 +5 位作者 蔡建明 徐勤枝 李百龙 高福 钟玉芳 安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研究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确其促细胞增殖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 目的:研究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确其促细胞增殖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检测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中DNA-PKcs的蛋白表达。通过干扰RNA技术沉默肝肿瘤HepG2细胞中DNA-PKcs的表达,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裸鼠致瘤实验观察肿瘤细胞增殖和致瘤能力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GSK3β和c-myc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发育过程中,随着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肝组织中DNA-PKcs表达水平下降,在成年鼠肝组织中DNA-PKcs只有微弱表达。而在肿瘤组织细胞中DNA-PKcs表达显著增高(P<0.01)。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DNA-PKcs表达抑制后,HepG2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致瘤能力也显著降低。信号通路蛋白分析发现DNA-PKcs抑制导致GSK3β磷酸化水平和c-myc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DNA-PKcs表达水平与肝脏细胞的增殖能力密切相关。DNA-PKcs的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参与肝脏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用机制和Wnt/GSK/c-myc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PKCS 肝肿瘤 生长和发育 细胞增殖 GSK3Β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鲨鱼软骨抗肿瘤制剂对荷瘤小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玲 沈先荣 +2 位作者 贾福星 王玲 雷呈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7-488,共2页
鲨鱼软骨抗肿瘤制剂对荷瘤小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韩玲沈先荣△贾福星△王玲△雷呈祥△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血液凝固过程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等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血小板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PG)在其... 鲨鱼软骨抗肿瘤制剂对荷瘤小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韩玲沈先荣△贾福星△王玲△雷呈祥△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血液凝固过程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等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血小板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PG)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鲨鱼软骨抗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鲨鱼软骨 前列环素 血栓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