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mm及以下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于淏 王强 +4 位作者 查斯洛 饶文胜 张伟 仇明 单成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最大径≤5 mm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186例肿瘤最大径≤5 mm的cN0 PTMC患者,... 目的探讨肿瘤最大径≤5 mm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186例肿瘤最大径≤5 mm的cN0 PTMC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是否双侧癌、是否多灶癌、是否腺外侵犯、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等,总结肿瘤最大径≤5 mm的PTMC患者的CLNM规律,并应用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86例肿瘤最大径≤5 mm的cN0 PTMC患者中,发生CLNM者58例(31.2%)。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个数为0~14个,平均(4.92±6.82)个,其中转移个数为0~5个,平均(0.78±1.41)个;转移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数目百分比为0%~100%,平均(50±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多发灶是肿瘤最大径≤5 mm PTMC患者CLNM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肿瘤多发灶均是肿瘤最大径≤5 mm的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男性、肿瘤多发灶的最大径≤5 mm的cN0 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癌 甲状腺微小癌 中央淋巴结 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沿海某部海训官兵皮肤病患病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闫泽灏 张正委 +5 位作者 伊九 任浩 潘炜华 杨雅骊 廖万清 方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1-666,共6页
目的分析东部某海训部队官兵在新时期军事训练环境下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患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从东部沿海某部海训官兵中选择768名官兵,进行皮肤病问卷调查,... 目的分析东部某海训部队官兵在新时期军事训练环境下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患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从东部沿海某部海训官兵中选择768名官兵,进行皮肤病问卷调查,随行医师对全体被调查者进行体格检查并给出诊断和治疗指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皮肤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96份,有效率为90.62%。被调查者年龄17~32岁,共349例(50.14%)患有皮肤病。共检出皮肤病类型34种,患病频次为755,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占多数(患病频次565,构成比74.83%)。海训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与气候、环境、训练条件、饮食习惯等有关,各类皮肤病病因不尽相同。结论海训官兵皮肤病患病率高、影响因素多,应通过普及皮肤病防治知识、科学施训、改善防护条件、倡导合理生活习惯、提高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更新药品配备等防治措施降低皮肤病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卫生 皮肤疾病 海训 东部沿海 问卷调查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通过下调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的表达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世杰 张卫 +5 位作者 张龙严 罗正汉 尹昊瓒 唐紫薇 戚中田 赵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维拉帕米是否可通过下调宿主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的表达而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维拉帕米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uh7.5.1,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XNIP的表达。用维拉帕米处理Huh7.5....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维拉帕米是否可通过下调宿主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的表达而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维拉帕米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uh7.5.1,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XNIP的表达。用维拉帕米处理Huh7.5.1细胞,同时加入细胞培养产生的HCV(HCVcc),48 h后检测HCVcc感染情况。用TXNIP siRNA转染Huh7.5.1细胞,检测下调TXNIP表达后,维拉帕米对HCVcc感染的影响;用TXNIP启动子调控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TXNIP-EGFP)转染Huh7.5.1细胞,分析维拉帕米对TXNIP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孔相比,维拉帕米(100、200、400μmol/L)可下调Huh7.5.1细胞中TXNIP的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并可抑制HCVcc对Huh7.5.1细胞的感染,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维拉帕米能够抑制pTXNIP-EGFP转染细胞中EGFP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下调TXNIP的表达从而抑制HCV感染,这可能是通过抑制TXNI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丙型肝炎病毒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 转录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挖掘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差异基因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随一 周潇逸 +2 位作者 王飞 杨依林 魏显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7-884,共8页
目的筛选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究MM的发病机制,为MM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导向。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取MM患者的芯片数据,通过Morpheus在线工具进行芯片数据质量控制和DEGs的筛选,运用DAVID数... 目的筛选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究MM的发病机制,为MM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导向。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取MM患者的芯片数据,通过Morpheus在线工具进行芯片数据质量控制和DEGs的筛选,运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获得的DEGs行基因富集和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Cytoscape软件行模块分析。结果共获得16 211个DEGs,包括7 586个上调基因和8 625个下调基因(P<0.05)。基因本体(GO)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学过程中上调DEGs主要涉及鞘糖脂代谢等30个功能簇,下调DEGs涉及细胞分裂等163个功能簇;分子功能中上调DEGs主要涉及蛋白质结合等29个功能簇,下调DEGs主要涉及组蛋白结合等59个功能簇;细胞成分中上调DEGs主要集中在细胞溶质等27个功能簇中,而下调DEGs主要集中在核质等78个功能簇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表明,上调DEGs主要涉及溶酶体相关通路等26条通路,下调DEGs主要涉及DNA复制等27条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示CDK1、TOP2A、AURKB、BRCA1、CHEK1、PTEN、RAD51、GMPS、CDC45和CDKN2A 10个基因为富集程度最高的核心DEGs,模块分析显示得分最高的3个基因模块主要与核分裂、DNA复制和核酸代谢过程相关。结论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获得了M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DEGs,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MM发病机制的相关基因及其表达特征,为MM特异性诊断标志和靶向治疗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差异表达基因 高通量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