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庆延 蒋华 +2 位作者 吴尚操 金晓丽 秦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07-509,共3页
目的:研究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09-12/2011-11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2例32眼,角膜病变未累及内皮层,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情... 目的:研究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09-12/2011-11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2例32眼,角膜病变未累及内皮层,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情况、病程、并发症及致病菌种类,对切除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前视力≤0.05者20眼,~0.3者11眼,>0.3者1眼。板层切除术后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痊愈28例(87.5%),治愈时间7~32(平均13.2±8.5)d,痊愈时视力≤0.05者5眼,~0.3者8眼,>0.3者15眼。病情控制不良改行角膜移植术者4例。31例真菌培养阳性(96.9%),其中镰刀菌18例,曲霉菌属8例,链格孢霉3例,未知菌属2例。病理学检查显示溃疡灶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显示角膜组织中菌丝多数位于角膜浅层,并呈与板层胶原纤维平行方向生长,但也有少数呈斜形或垂直生长方式,侵及切除组织全层。不同菌属之间菌丝在角膜中生长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病变未累及全层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及时行板层角膜切除术可大大提高那他霉素药物治疗有效性,缩短病程,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板层切除 角膜溃疡 真菌性 那他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林 蔡锦方 +3 位作者 李堃 刘立峰 郑金龙 曹学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7~21d、二次手术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结果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7~21d,创面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移植皮瓣全部成活... 目的探讨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7~21d、二次手术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结果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7~21d,创面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骨髓炎无复发,足跟部外形良好,18例感觉恢复好,耐磨擦能力尚可,能够负重。结论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二次皮瓣移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有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跟骨 负压封闭引流 器官移植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立军 张岩 +1 位作者 王佼佼 蒋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使用SBK和LASIK2种方法治疗近视度数... 目的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使用SBK和LASIK2种方法治疗近视度数大于-6.00D的近视眼患者95例(95眼),术中测量角膜基质床厚度及角膜瓣厚度并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情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SBK组角膜瓣平均厚度为(108.23±11.63)μm,LASIK组为(143.89±21.65)μm,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3.321,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1.0者SBK组分别占95.9%、93.9%、91.8%和91.8%,LASIK组分别占91.3%、93.5%、87.0%和84.8%;屈光度在±0.50D之间者SBK组分别占69.4%、73.5%、79.6%和83.7%,LASIK组分别占63.0%、67.4%、69.6%和6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0.422、1.263、3.428,P=0.513、0.516、0.261、0.064)。SBK组1例出现轻微角膜上皮下混浊,LASIK组2例出现屈光回退。SBK组泪膜破裂时间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SBK组角膜基质床厚度平均为(323.27±20.57)μm,LASIK组平均为(295.74±14.58)μ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0,P=0.038)。术后12个月时角膜后表面Diff值SBK组为(0.037±0.011)mm,LASIK组为(0.050±0.012)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242,P=0.390)。结论 SBK组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LASIK组相同,SBK组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及12个月时屈光状态优于LASIK组,而治疗后保留的角膜基质更多,干眼恢复更快,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近视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弹力层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屈光控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霞 蒋华 +2 位作者 路振莉 高洪瑞 范军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06-207,209,共3页
目的评价通过植片和植床大小匹配、间断缝线、选择性拆线相结合,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屈光控制的效果。方法17例(20眼)根据术前不同屈光状态采用不同角膜移植片、植床大小及间断缝线技术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目的评价通过植片和植床大小匹配、间断缝线、选择性拆线相结合,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屈光控制的效果。方法17例(20眼)根据术前不同屈光状态采用不同角膜移植片、植床大小及间断缝线技术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及屈光检查并行选择性拆线,通过比较视力、角膜屈折力、散光、等效球镜,评价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光学状态。结果裸眼视力〉0.5者11眼,0.3~0.5者5眼,0.1~0.3者4眼;平均裸眼视力0.58±0.37,最佳矫正视力0.96±0.27。首次拆线前角膜屈折力(37.26±2.85)D,拆线后最终角膜屈折力(41.52±5.15)D,2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拆线前角膜散光平均(4.30±4.60)D,拆线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3.29±3.81)D、(2.07±3.29)D、(2.13±3.21)D,最终散光(1.65±2.73)D。术后等效球镜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是(7.20±2.63)D、(5.23±3.49)D、(4.01±5.26)D、(1.07±3.21)D。术后1个月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照差异显著,术后3个月、12个月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植片植床大小匹配、间断缝线和选择性拆线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PKP术后的屈光状态,提高视力,达到控制屈光的目的。[眼科新进展2006;26(3):206—207,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 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严重感染创面皮瓣修复术前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尹海磊 蔡锦方 +3 位作者 刘立峰 李宗玉 郑金龙 邹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在严重感染创面皮瓣修复术前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局部细菌数量和皮瓣炎症反应时间的影响。方法严重感染创面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5例,皮瓣修复术前使用VSD;B组43例,皮瓣修复术前不使用VSD。结果 A组使用VSD前局... 目的观察在严重感染创面皮瓣修复术前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局部细菌数量和皮瓣炎症反应时间的影响。方法严重感染创面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5例,皮瓣修复术前使用VSD;B组43例,皮瓣修复术前不使用VSD。结果 A组使用VSD前局部细菌数量为(3.2×107±1.9×107)cfu/g、术前为(1.2×104±2.0×104)cfu/g,B组术前为(2.3×107±2.0×107)cfu/g,A组使用VSD前与术前相比及两组术前相比,P均<0.05。术后皮瓣炎症反应时间A组为(8±3)d、B组为(13±3)d,两组相比,P<0.05。结论严重感染创面皮瓣修复术前使用VSD能明显减少创面的细菌量,缩短皮瓣移植后局部的炎症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技术 皮瓣修复术 细菌定量 创面感染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 被引量:7
6
作者 崔宜栋 桑成林 +4 位作者 李筠 邹林 李宗玉 刘立峰 蔡锦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及骨外露患者11例,拆除原内固定钢板,使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缺损创面采用VSD。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愈合良好,骨折...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及骨外露患者11例,拆除原内固定钢板,使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缺损创面采用VSD。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发生骨不愈合、骨感染或伤口感染。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负压封闭引流 下肢骨折 内固定术 钢板外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对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宗玉 蔡锦方 曹学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6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臭氧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40只,于大鼠背部制作直径2 cm的创面。随机分为A、B组,各20只,分别予以臭氧水和NS负压冲洗引流。利用直尺测量结合照相技术测定创面面积。结果 A组经臭氧水负压冲洗后创面局部无渗... 目的观察臭氧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40只,于大鼠背部制作直径2 cm的创面。随机分为A、B组,各20只,分别予以臭氧水和NS负压冲洗引流。利用直尺测量结合照相技术测定创面面积。结果 A组经臭氧水负压冲洗后创面局部无渗出、肿胀、发红,创面面积为(1.79±0.84)cm2明显小于B组的(2.54±0.11)cm2(P<0.01)。结论臭氧水局部负压冲洗引流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附7例报告) 被引量:8
8
作者 解琛 蔡锦方 +2 位作者 李宗玉 谷铭勇 张继党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7例,骨感染情况根据Cierny-Mader分型,Ⅲ型局限型5例,Ⅳ型弥漫型2例;患者均有窦道形成,2例存在皮肤缺损及骨外露。7例均采... 目的探讨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7例,骨感染情况根据Cierny-Mader分型,Ⅲ型局限型5例,Ⅳ型弥漫型2例;患者均有窦道形成,2例存在皮肤缺损及骨外露。7例均采用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外固定骨延长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个月。7例最终全部愈合,延长段或搬移段长度平均5.7 cm,骨折端愈合时间平均19.6周。采用ASAM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骨愈合优良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85.7%。结论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骨缺损 髓内植骨 ILIZAROV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范军华 蒋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428-432,共5页
关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有许多学说,但每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说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具体机制。综合分析发现,每个正常人或青光眼患者身上都具有致视神经损害因素和抗视神经损害因素,青光眼发生与否是这两种因素相斗争的结果。眼... 关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有许多学说,但每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说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具体机制。综合分析发现,每个正常人或青光眼患者身上都具有致视神经损害因素和抗视神经损害因素,青光眼发生与否是这两种因素相斗争的结果。眼压虽然不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唯一因素,但仍然是青光眼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危险因素。另外,血循环因素和免疫因素也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的研究,并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眼压对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视神经纤维 眼压 玻璃体楔压力 血循环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缺血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洪伟 吕伟 +1 位作者 张妍 曹秉振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8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前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对153例前循环缺血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评估,探讨临床类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 15... 目的研究前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对153例前循环缺血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评估,探讨临床类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 153例患者中脑梗死7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1例,无症状性前循环梗死48例。153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67例(43.8%),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55例,眼动脉(OA)开放9例,软膜动脉(LEP)开放33例。侧支开放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分为4组:<50%、50%~75%、75%~99%及闭塞组,ACOA开放率各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OA在狭窄程度为75%~99%时开放率最高(P<0.05)。LEP(LA)、LEP(RP)、LEP(LP)开放率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狭窄程度越高其开放率越高。血管狭窄部位显著影响侧支开放率,混合狭窄组ACOA开放率最高(72%)(P<0.05)。OA开放率与颅外段血管狭窄相关(P<0.01)。LEP(RP)、LEP(LA)、LEP(LP)开放率与混合狭窄相关(P<0.05)。PCOA开放率与狭窄部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循环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开放,以ACOA开放率最高。侧支循环的开放率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提示对血管病变的慢性代偿。血管狭窄的部位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脑血管造影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注射VEGF基因与外科延迟对大鼠超范围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琰 毛军胜 +5 位作者 王炳臣 张凯 石恩东 林咏杰 黄抗美 蔡锦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2,共2页
制作大鼠腹壁超范围轴型皮瓣模型,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pcDNA4-VEGF165)和外科延迟后,计算各组的皮瓣成活率,平均微血管数目及内径,检测皮瓣VEGF的表达情况,对比两种方法改善皮瓣成活的效果。认为皮下注射pcDNA4... 制作大鼠腹壁超范围轴型皮瓣模型,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pcDNA4-VEGF165)和外科延迟后,计算各组的皮瓣成活率,平均微血管数目及内径,检测皮瓣VEGF的表达情况,对比两种方法改善皮瓣成活的效果。认为皮下注射pcDNA4-VEGF165和外科延迟均能有效改善大鼠超范围轴型皮瓣的成活,但其作用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外科延迟 外科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冷冻长期保存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军华 蒋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73-577,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甘油低温冷冻长期保存角膜内皮细胞(CEC)效果的因素,探索甘油保存角膜的最佳模式。方法:根据不同甘油浓度、脱水速度和程度、降温速度、复温复水速度等随机将兔眼球或角膜片分为6组进行保存,每组又根据保存时间长短(0.5,2,... 目的:研究影响甘油低温冷冻长期保存角膜内皮细胞(CEC)效果的因素,探索甘油保存角膜的最佳模式。方法:根据不同甘油浓度、脱水速度和程度、降温速度、复温复水速度等随机将兔眼球或角膜片分为6组进行保存,每组又根据保存时间长短(0.5,2,6mo)不同分为3小组,每小组3只眼球或角膜片,直接浸入甘油保存液中按相应方法在-25℃冰箱冷冻室进行保存,保存到期后进行复温复水,行CEC锥蓝—茜素红活性染色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以检验保存效果。结果:保存时间对保存效果有影响,保存6moCEC死亡率及异形细胞率高于0.5和2mo,保存0.5和2mo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高甘油浓度组、早期降温组以及快速复温复水组保存后有更低的CEC死亡率和异形细胞率;角膜片保存组与效果最好的眼球保存组在CEC死亡率、异形细胞率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但其所受机械性损害小于各眼球组;在角膜片内皮面添加透明质酸钠可以减少甘油对CEC的不良影响,使CEC存活率在保存6mo后仍超过90%,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甘油冷冻法可以长期保存CEC的活性;高甘油浓度、早期的冷冻降温、快速复温复水以及采取保存角膜片的方法均有利于保存CEC的活性;透明质酸钠可以进一步减少甘油保存过程中对CEC的不良影响,明显提高保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透明质酸钠 低温冷冻保存 角膜 内皮细胞活性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保存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13
作者 范军华 蒋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64-168,共5页
角膜保存的关键是保存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因此关于角膜保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的。近年来随着眼库技术的发展,诸多学者针对各种保存方法中对内皮细胞的有利及有害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角膜保存质量有较... 角膜保存的关键是保存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因此关于角膜保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的。近年来随着眼库技术的发展,诸多学者针对各种保存方法中对内皮细胞的有利及有害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角膜保存质量有较大提高,时间也明显延长。对于一些原来认为是非活性保存的方法,现在也认为能保存一部分内皮细胞活性,有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获得成功的报道。现就角膜保存技术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保存 活性保存 非活性保存 角膜内皮细胞 眼库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奥松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401-1404,共4页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于冠心病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CT技术发展,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面的价值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叙述了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和前房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脓肿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庆延 蒋华 +1 位作者 吴尚操 金晓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联合前房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真菌性角膜脓肿12例12眼,患者均有植物性外伤史,病灶均位于角膜深基质层或内皮面,共焦显微镜检查均见角膜基质内真菌菌丝。常规治疗无效后给予...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联合前房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真菌性角膜脓肿12例12眼,患者均有植物性外伤史,病灶均位于角膜深基质层或内皮面,共焦显微镜检查均见角膜基质内真菌菌丝。常规治疗无效后给予基质联合前房注射0.10g·L-1两性霉素B,其中,基质注射时为在角膜脓肿病灶边缘相对健康角膜处选取4~6个注射点,每点注射约0.02mL,前房注射时为一次性前房注入0.10mL。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视力、眼压、角膜情况、前房反应以及晶状体状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角膜内皮检查。结果 6眼1次注射后病灶缩小,未需重复注射病情痊愈;4眼行2~3次注射后病情控制;2眼1次注射后病情仍发展,改行球结膜瓣遮盖术痊愈。术后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1.3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治疗前为(2164±156)mm-2,治疗后3个月为(2218±262)mm-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1眼2次注射后晶状体混浊加重;1眼有一过性眼压升高;5眼治疗后24h前房反应明显,48h后消退。结论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联合前房注射可以有效治疗真菌性角膜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角膜脓肿 角膜基质注射 前房注射 两性霉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双眼泪液功能改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庆延 蒋华 +2 位作者 牛晓光 吴尚操 喻长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患者双眼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并通过共焦显微镜观察双眼角膜神经的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HSK患者132例(132眼),对所有患者的双眼进行...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患者双眼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并通过共焦显微镜观察双眼角膜神经的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HSK患者132例(132眼),对所有患者的双眼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及角膜知觉的检查。并通过共焦显微镜对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和基质神经进行观察。设立相应年龄段的正常人51例51眼为对照组。结果 HSK患者健眼的SIt为(8.80±7.34)m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30±4.13)mm(P=0.013),BUT为(9.60±4.94)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51±5.32)s(P=0.049)。基质型及内皮型HSK患者健眼SIt分别为(4.23±2.79)mm和(4.72±3.93)mm,BUT分别为(8.00±3.89)s和(7.50±4.51)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上皮型HSK患者健眼SIt为(17.51±4.77)mm,BUT为(13.20±4.88)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SK患者健眼的角膜知觉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HSK患者患眼的BUT及角膜知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0.003),而SIt无明显差异(P=0.498)。HSK患者患眼由于角膜水肿及炎症等因素影响均未看到基质神经干及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健眼基质中可见粗大神经干,但上皮下神经丛神经纤维数目较对照组有所减少(P=0.001),而且26.5%的HSK患者健眼神经纤维走行为横向,对照组仅为4.3%。结论 HSK患者患眼及健眼泪液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可能与神经调控异常有关。HSK患者在治疗患眼的同时应密切观察健眼的变化,并可预防性应用人工泪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泪液 角膜知觉检查 角膜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永强 袁晔 +1 位作者 蒋华 路振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75-1876,共2页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18眼不同病因导致的角膜溃疡穿孔,应用自体眼球筋膜囊对角膜穿孔区进行修补,并行结膜瓣覆盖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外露的角膜情况、术后炎症...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18眼不同病因导致的角膜溃疡穿孔,应用自体眼球筋膜囊对角膜穿孔区进行修补,并行结膜瓣覆盖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外露的角膜情况、术后炎症反应、前房形成情况及并发症如继发青光眼、虹膜粘连等。结果:溃疡愈合17例(94%),成功保住眼球,并且角膜外露部分透明度良好。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前房形成。2例(11%)术后继发青光眼,经局部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7例(39%)虹膜粘连,1例(6%)角膜再次穿孔且继发角膜葡萄肿行球内容物剜除术。结论:在供体角膜缺乏时,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安全有效,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囊 结膜瓣 角膜溃疡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胫骨感染并软组织缺损98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军 刘立峰 +4 位作者 刘玉新 邹林 李秉胜 曹学成 蔡锦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59-60,共2页
对98例胫骨感染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于病灶清创后行外固定架固定,皮瓣或肌皮瓣填充死腔覆盖创面,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结果皮瓣均成活,创面消失,感染控制;随访1—5a无复发;4例轻度跛行,7例重度跛行,余行走正常并恢复工作。认为... 对98例胫骨感染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于病灶清创后行外固定架固定,皮瓣或肌皮瓣填充死腔覆盖创面,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结果皮瓣均成活,创面消失,感染控制;随访1—5a无复发;4例轻度跛行,7例重度跛行,余行走正常并恢复工作。认为外固定架固定、皮瓣移植修复缺损及控制感染为本病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 皮瓣移植 胫骨感染 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投送对中期保存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晔 蒋华 +1 位作者 曹永成 黄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模拟运输状态下机械振动对中期保存角膜内皮细胞(CEC)活性的影响。方法:DX中期保存液保存兔角膜片7d,实验室用摇床模拟远程运输环境,按作用不同时间、不同振动强度进行分组,分别进行CEC活性染色和CEC酶组织化学染色,对比不同... 目的:探讨模拟运输状态下机械振动对中期保存角膜内皮细胞(CEC)活性的影响。方法:DX中期保存液保存兔角膜片7d,实验室用摇床模拟远程运输环境,按作用不同时间、不同振动强度进行分组,分别进行CEC活性染色和CEC酶组织化学染色,对比不同组间模拟运输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结果:实验条件下观察指标并不随振动强度和时间变化,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实验室模拟远程投送对中期保存兔CEC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保存液 中期保存 远程投送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对清醒兔的降眼压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捷 张康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 ( adrenomedullin,ADM)前房内注射对清醒正常眼压兔和急性高眼压模型兔眼压的作用 ;测定房水中环磷腺苷酸 ( c AMP)和环磷鸟苷酸 ( c GMP)浓度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测量 ADM前房内注射后不同时刻正常眼压兔...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 ( adrenomedullin,ADM)前房内注射对清醒正常眼压兔和急性高眼压模型兔眼压的作用 ;测定房水中环磷腺苷酸 ( c AMP)和环磷鸟苷酸 ( c GMP)浓度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测量 ADM前房内注射后不同时刻正常眼压兔及急性高眼压模型兔眼压 ,至眼压恢复到基线水平。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c AMP和 c GMP浓度。结果  5× 10 - 7~ 10 - 4 m ol· L- 1 ADM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兔正常眼压和抑制兔急性眼压升高 ,以 10 - 6~ 10 - 4 m ol· L- 1 ADM降压作用显著。 ADM可降低正常眼压达1.33k Pa,最大降压效应出现在用药后 4~ 8h。在高眼压模型兔 ,10 - 5mol· L- 1 ADM峰值时眼压下降幅度为 1.45 k Pa,10 - 6 、10 - 4 m ol· L- 1 ADM则分别降低眼压 0 .88k Pa与0 .6 0 k Pa。与对照组比较 ,ADM的应用未引起房水中 c AMP和 c GMP浓度的变化。结论 在清醒兔 ,ADM前房内注射可显著降低正常眼压并抑制由葡萄糖诱导的急性眼压升高 ,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但 c AMP、c GMP并未参与其降眼压过程 ,具体通路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眼压 青光眼 环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