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病例讨论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封维阳 刘燕燕 +2 位作者 周秀华 钱燕 吕伟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5期83-84,共2页
运用病例讨论法实施临床护理学的课堂教学 ,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 3种不同方式进行病例讨论 ,结果显示 ,通过病例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 运用病例讨论法实施临床护理学的课堂教学 ,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 3种不同方式进行病例讨论 ,结果显示 ,通过病例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临床护理问题的质疑、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通过贯穿护理程序的病例讨论 ,使学生对整体护理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教学 应用 病例讨论法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科护理学》课堂讨论的组织与实施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燕燕 封维阳 +1 位作者 朱大乔 周秀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4期44-45,共2页
为加强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在讲授临床护理课过程中,采用课堂问题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后自评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对学习资料归纳总结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0%以上... 为加强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在讲授临床护理课过程中,采用课堂问题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后自评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对学习资料归纳总结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0%以上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探究性思维。认为采用课堂问题讨论式授课方法讲授临床护理课,有利于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适应新形式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的较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科护理学》 教育改革 课堂教学 讨论式教学 内外科护理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本科师资培训模式意向调查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燕燕 朱大乔 周秀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8期617-618,共2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时91名护理教师和8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临床护理本科师资的培训内容、形式调查.结果教师认为提高授课技巧、理论知识在整体护理的应用、护理科研、现代教育学进展和人文社会学至关重要;学生认为在教师培训中需要加强各科... 采用问卷调查法.时91名护理教师和8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临床护理本科师资的培训内容、形式调查.结果教师认为提高授课技巧、理论知识在整体护理的应用、护理科研、现代教育学进展和人文社会学至关重要;学生认为在教师培训中需要加强各科常见疾病的系统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十分必要;学生对教师在授课技巧方面满意率较低的有启发思堆能力、表达能力、结合专业新进展、专业外语水平.学生希望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与教师均认为培训重要的内容是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临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护理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 学生 护理 护理教育 师资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步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钱燕 郭林芳 蒋少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81-82,共2页
总结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经验和体会。论述了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思维能力和... 总结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经验和体会。论述了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护理学 教学改革 临床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评价的现状与分析
5
作者 储静 王志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8期46-48,共3页
本文作者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实出发,分析了目前高等护理教育评价领域较为薄弱的现状: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缺乏权威性和影响力、缺乏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参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必须充分重视高等护理教育评价的紧迫性和重... 本文作者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实出发,分析了目前高等护理教育评价领域较为薄弱的现状: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缺乏权威性和影响力、缺乏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参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必须充分重视高等护理教育评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专业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价机构、以及加大研究力度,开展多种层次和类型的评价活动,以推动高等护理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适应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等护理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统症状学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琛 张晓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4期85-86,共2页
针对护理本科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的教学中存在问题 ,如内外科教学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多而杂、概念抽象等进行分析 ,提出应对策略。在教学中从三方面调整和完善 :即改变授课内容安排 ,综合讲授内外科常见症状 ;从症状的产生机制着手启发... 针对护理本科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的教学中存在问题 ,如内外科教学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多而杂、概念抽象等进行分析 ,提出应对策略。在教学中从三方面调整和完善 :即改变授课内容安排 ,综合讲授内外科常见症状 ;从症状的产生机制着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 症状学 护理本科 教学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在控制术后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存凤 姚梅芳 +1 位作者 赵继军 庹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3期41-42,共2页
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术后疼痛是组织损伤、焦虑的综合反应.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频繁,是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者,镇痛的执行员.因此,缓解术后患者疼... 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术后疼痛是组织损伤、焦虑的综合反应.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频繁,是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者,镇痛的执行员.因此,缓解术后患者疼痛是护士的职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控制 术后疼痛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及氧疗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香艳 徐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5-798,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死亡原因,且在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不同国家的死亡率不...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死亡原因,且在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不同国家的死亡率不同,主要取决于吸烟的流行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康复训练 PULMONARY 世界卫生组织 DISEASES 慢性阻塞性肺病 氧疗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储备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凡凡 于龙娟 +6 位作者 孔祥静 胡欢欢 郑静 李冬梅 张萍 吴雄枫 李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1-917,共7页
目的探讨认知储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291例AIS患... 目的探讨认知储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291例AI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认知储备指数问卷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储备和认知功能。一般资料调查通过患者的住院病历或神经科医师的床旁评估获得。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认知储备对AIS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作用。结果291例AIS患者的年龄为(65.9±10.4)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5(2,10)分,认知储备总分为(97±16)分,认知功能总分为23(17,27)分,发生认知障碍的患者有218例(74.9%)。在校正了年龄、户口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大血管狭窄度和抑郁情绪后,认知储备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高认知储备水平的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可能性是低认知储备水平患者的0.156倍(95%CI 0.045~0.538,P=0.003),中等认知储备水平的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可能性是低认知储备水平患者的0.272倍(95%CI 0.113~0.654,P=0.004)。结论较高水平的认知储备是AIS患者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提高认知储备水平有望成为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干预的潜在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认知障碍 认知储备 预测 保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丽君 袁绘 +5 位作者 李凡凡 张萍 李娟 杨鹏飞 张永巍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4-91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59例)和认知障碍组(41例)。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Lubben社会网络量表(LSNS-6)、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第3版(UCLA-3)评估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障碍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2),受教育年限较低(P=0.045),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P=0.026),MMSE评分(P<0.001)、MoCA评分(P<0.001)和LSNS-6评分(P=0.012)较低,PHQ-9评分(P<0.001)和UCLA-3评分较高(P=0.002)。两组患者的牛津郡社区卒中规划(OCSP)临床表现分型(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0,95%CI 1.020~1.123,P=0.005)和完全前循环梗死(OR=55.633,95%CI 2.041~1516.526,P=0.017)是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完全前循环梗死是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年龄 完全前循环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与认知功能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枝健 于龙娟 +4 位作者 孔祥静 金妍婷 甘丽芬 李冬梅 李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感知控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0年7月至1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437例AI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31例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脑血管病中心、206例来自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卒中中心。...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感知控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0年7月至1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437例AI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31例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脑血管病中心、206例来自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卒中中心。通过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自编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AIS疾病相关资料,使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健康相关感知控制问卷评估感知控制水平。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索AIS患者感知控制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437例AIS患者中男286例(65.4%)、女151例(34.6%),年龄为45~92岁,平均年龄为(64.8±9.6)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3(1,7)分,329例(75.3%)患者为AIS首次发病。437例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分为(19.6±6.2)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感知控制得分为(78.8±22.8)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经分层回归模型调整AIS严重程度、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后,分析结果显示AIS患者的感知控制与认知功能相关(β=0.11,P=0.014)。结论低感知控制是AIS患者认知功能低的重要因素,提高感知控制有望成为AI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干预的潜在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感知控制 认知功能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家庭功能与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焕枝 李冬梅 +1 位作者 孔祥静 李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8-924,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对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4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卒中中心住院治疗并在出院后6个月接受随访的124对慢性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对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4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卒中中心住院治疗并在出院后6个月接受随访的124对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通过自编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表、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分别收集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和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使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测量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的家庭功能,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测量患者的抑郁症状,使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测量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患者与主要家庭照顾者之间家庭功能的差异,并分别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两者的家庭功能与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124例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男75例(60.5%)、女49例(39.5%),年龄为(65.5±8.9)岁。患者的FAD总分为(136.6±19.7)分,主要家庭照顾者的FAD总分为(137.4±21.3)分。患者的CES-D得分为(14.2±10.6)分,其中54例(43.5%)存在抑郁症状;SS-QOL评分为(191.3±46.3)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FAD的问题解决、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体功能6个维度中,患者与主要家庭照顾者报告的功能不良率[31.5%(39/124)vs 32.3%(40/124)、43.5%(54/124)vs 47.6%(59/124)、60.5%(75/124)vs 46.8%(58/124)、76.6%(95/124)vs 71.0%(88/124)、91.1%(113/124)vs 93.5%(116/124)、65.3%(81/124)vs 62.9%(78/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主要家庭照顾者报告的角色功能与患者的抑郁症状(OR=3.152,95%CI 1.142~8.702,P=0.027)和生活质量(b=-20.642,P=0.029)有关。结论主要家庭照顾者角色功能不良会增加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家庭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