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睿 胡卫列 +2 位作者 钱民 张利朝 赵永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2-1796,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CT影像与相关生化指标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9例肾上腺良性肿瘤CT表现与皮质醇节律、高血压卧立位试验及24 h尿甲氧基两项等数据,对比分析各良性肿瘤CT影像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5...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CT影像与相关生化指标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9例肾上腺良性肿瘤CT表现与皮质醇节律、高血压卧立位试验及24 h尿甲氧基两项等数据,对比分析各良性肿瘤CT影像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53例皮质醇腺瘤、65例醛固酮腺瘤、45例无功能腺瘤及46例嗜铬细胞瘤的平扫CT值分别为17.25±1.81,14.52±1.57,12.20±2.05,42.42±0.97 HU;增强CT值(动脉期)分别为47.82±3.07,39.23±2.37,45.35±6.46,104.93±5.84 HU;差值(增强CT值-平扫CT值)分别为30.58±2.29,24.71±1.55,33.15±5.18,62.51±5.73 HU;皮质醇腺瘤组患者自变量平扫CT值分别与16点、24点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增强CT值分别与16点、24点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嗜铬细胞瘤组患者,自变量增强CT值及差值与24 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之间均呈相关。其余各组常见良性肿瘤CT值和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值在肾上腺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结合生化指标能减少嗜铬细胞瘤的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瘤 嗜铬细胞瘤 生化指标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与全部切除术治疗单侧醛固酮腺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薛永平 肖维仁 +1 位作者 王敏捷 胡卫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partial adrenalectomy,PA)与全部切除(total adrenalectomy,TA)治疗单侧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2月,47例单侧APA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后...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partial adrenalectomy,PA)与全部切除(total adrenalectomy,TA)治疗单侧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12月,47例单侧APA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PA组),11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部切除术(TA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浆醛固酮浓度、血钾水平、血压水平、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结果均无术中输血及中转开腹。PA组和T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6.5±37.0)、(100.2±42.8)min,无统计学差异(t=1.233,P=0.224);术中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0 ml(5~400 ml)、20 ml(10~30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7,P=0.205);禁食时间分别为(1.7±0.7)、(1.7±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拔引流管时间分别为(3.0±0.8)、(2.8±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5,P=0.484);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2)、(8.1±2.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P=0.894)。47例随访6~97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均无复发,无须补充血钾;2组患者高血压治愈率、改善率、无效率分别为(61.1%、25.0%、13.9%)和(63.6%、3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7,P=0.662)。结论对单侧肾上腺APA的手术治疗,后腹腔镜下PA技术上安全可行,疗效等同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腺瘤 后腹腔镜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 肾上腺全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或无背景剂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创波 周扬 +4 位作者 徐岩 贾济 曹明 曹汉忠 屠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3-957,共5页
目的观察有或无背景剂量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结直肠癌患者60例,术后行PCIA,药物配方均为地佐辛0.6 mg/kg+氟比洛芬酯3 mg/kg+生理盐水至120 m L。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有或无背景剂量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结直肠癌患者60例,术后行PCIA,药物配方均为地佐辛0.6 mg/kg+氟比洛芬酯3 mg/kg+生理盐水至120 m L。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背景剂量组(CB组)和无背景剂量组(NB组)。术后观察48 h。记录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累积消耗量,术后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镇痛总体满意度。对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CB组比较,NB组患者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和48 h时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增加(P<0.05),补救镇痛次数显著增加(P<0.05),术后24和48 h镇痛药物累积消耗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满意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24 h活动NRS评分和性别显著相关(P<0.05);首次排气时间与BMI、术中补液量和年龄显著相关(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有背景剂量PCIA镇痛效果好,更适用于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背景剂量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时患者意识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波 黎治滔 +1 位作者 周东旭 屠伟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时患者意识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27例,ASAⅠ或Ⅱ级。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9~12mg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平面固定后,右美托...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时患者意识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27例,ASAⅠ或Ⅱ级。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9~12mg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平面固定后,右美托咪定的初始负荷剂量1.0μg/kg,15min恒速泵注完毕,从开始给药的第26分钟评估患者的镇静深度,每个患者的药物剂量通过改良序贯法来确定,若上一例患者意识抑制阳性,则下一例患者药物剂量减少0.05μg/kg,反之增加0.05μg/kg,直至出现7个意识抑制阴性转阳性的转折点。意识抑制阳性定义为:睫毛反应消失,OAA/S评分≤2分或OAA/S评分3分且BIS值≤46。结果共26例患者完成研究,男16例,女10例,年龄18~39岁。右美托咪定诱导患者出现意识抑制的ED50、ED95及其95%CI分别为1.20(1.12~1.36μg/kg)、1.38(1.27~3.30μg/kg)。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诱导患者出现意识抑制的负荷剂量相对较大,临床应用需注意避免血流动力学波动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半数有效剂量 术中镇静 意识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对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志浩 周娟 张为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76-1580,共5页
目地: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在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EGFR-TKI获得性耐药前后放射敏感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选用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人肺腺癌细胞PC-9及对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PC-9/AB。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MT相关蛋白... 目地: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在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EGFR-TKI获得性耐药前后放射敏感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选用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人肺腺癌细胞PC-9及对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PC-9/AB。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MT相关蛋白;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结果:PC-9/AB出现EMT,其放射敏感性显著低于PC-9(P<0.05);逆转EMT的PC-9/AB-CDH1放射敏感性较PC-9/AB恢复(P<0.05);PC-9/TGF发生EMT的同时放射敏感性下降(P<0.05)。结论:EMT是EGFR突变型NSCLC细胞EGFR-TKI耐药后发生放射抵抗的机制之一,该机制可能通过TGF-β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上皮-间质转化 EGFR突变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志浩 张为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34-2236,共3页
肺癌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占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5%。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肺癌方面的手段有很多进展,但是在NSCLC患者中5年生存率(约16.6%)却未得到明显提... 肺癌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占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5%。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肺癌方面的手段有很多进展,但是在NSCLC患者中5年生存率(约16.6%)却未得到明显提高。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疗对于提高无手术适应证的NSCLC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放疗抗拒是目前制约NSCLC放疗疗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敏感性 上皮-间质转化 晚期NSCLC 放射治疗 LC患者 5年生存率 手术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永平 胡卫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7-620,631,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6月~2014年7月对7例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健侧卧位,腋后线第12肋缘下、腋中线髂棘上2 cm、腋前线12肋缘下共3个trocar穿刺入路...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6月~2014年7月对7例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健侧卧位,腋后线第12肋缘下、腋中线髂棘上2 cm、腋前线12肋缘下共3个trocar穿刺入路,自制球囊扩张器建立后腹膜腔,超声刀将肿瘤完整切除。结果7例肿瘤后腹腔镜下被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0 min(34~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0 ml(20~200 ml),均未输血。术后3~4 d拔除后腹腔引流管,6~7 d出院。病理结果均为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2例表现为Cushing 综合征、3例表现为高血压均于术后恢复正常。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是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一种少见类型,无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要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腹腔镜下切除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微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 后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