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对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勤 张毅 +3 位作者 丁宇烽 胡振林 孙树汉 惠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过程中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孕妇血样,体外4℃存放6、36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孕妇外周游离DNA水平,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流式分析血样白细胞死亡情况,速率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 目的:探讨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过程中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孕妇血样,体外4℃存放6、36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孕妇外周游离DNA水平,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流式分析血样白细胞死亡情况,速率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单相酶扩散法测定血浆DNA酶活性。结果:血样体外存放36h后,血浆中β-globin基因的拷贝数较存放6h的样品显著增加,而SRY基因拷贝数明显减少;4℃存放条件下,妊娠晚期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占总DNA百分比从6h的(10.3±5.6)%下降到36h的(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存放6h的血样中基本未检出死亡细胞,而存放36h的血样中分别检出了坏死和凋亡的白细胞;36h样品血浆中LDH活性较6h样品显著升高(P<0.05)。单相酶扩散法结果表明,血浆DNA酶在4℃时虽然活性显著减弱,但仍然保持降解DNA的能力。结论: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浆总游离DNA增多,而胎儿DNA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样体外存放过程中白细胞死亡和血浆DNA酶对胎儿DNA的降解作用有关;胎儿DNA抽提应在血样采集后尽早(6h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浆 胎儿游离DNA DNASE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文博 张毅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发现,为无创性产前诊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检测孕妇血浆中特异的胎儿DNA序列已被用于胎儿性连锁疾病鉴定、RhD血型检查和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游离DNA水平的变化还可被用作某些妊娠相关疾病如先兆子、...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发现,为无创性产前诊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检测孕妇血浆中特异的胎儿DNA序列已被用于胎儿性连锁疾病鉴定、RhD血型检查和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游离DNA水平的变化还可被用作某些妊娠相关疾病如先兆子、早产和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临床诊断新指标。本文对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游离DNA 游离核酸 无创性产前诊断 基因诊断 孕妇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N-糖组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云鹏 高春芳 +4 位作者 房萌 孙树汉 刘艳 陈冬梅 蔡美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厚发性肝细胞癌(HCC)与正常人血清N-糖组图谱比较分析,寻找异常峰,为寻求新的HCC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HCC患者(n=100)及健康献血员(n=130)血清,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每... 目的:通过对厚发性肝细胞癌(HCC)与正常人血清N-糖组图谱比较分析,寻找异常峰,为寻求新的HCC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HCC患者(n=100)及健康献血员(n=130)血清,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每份标本中荧光标记的N-糖组分。结果:每份血清均得到具有11个峰的图谱,峰值经校正后量化,HCC组较对照组峰1、2、9、11升高,蜂6、8、10降低(P<0.05);且部分峰值变化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HBV DNA载量、临床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结论:HCC组血清N-糖组图谱较正常对照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有望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糖组 肝细胞 电泳 毛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microRNAs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贾音 张毅 +1 位作者 费明钰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1-1383,共3页
关键词 MICRORNAS 血浆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缺乏与肿瘤发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银玲 薛赓 +1 位作者 孙树汉 张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1,共7页
叶酸又称蝶酰谷氨酸、维生素M,是蔬菜和水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叶酸的生物活性形式为5-甲基四氢叶酸,它是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载体,参与体内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其表观遗传修饰。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 叶酸又称蝶酰谷氨酸、维生素M,是蔬菜和水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叶酸的生物活性形式为5-甲基四氢叶酸,它是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载体,参与体内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其表观遗传修饰。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叶酸缺乏可能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叶酸的缺乏可导致基因组DNA的低甲基化及核苷酸内部特定位点的高甲基化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本文主要简述叶酸摄入不足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缺乏 肿瘤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结核抗原融合基因DNA疫苗诱导小鼠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庆敏 殷明 +3 位作者 章建程 胡家庆 何颖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ESAT6抗原DNA疫苗(pE)和泛素基因与ESAT6抗原基因融合的DNA疫苗(pUE)。方法:分别将构建的DNA疫苗肌内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IgGI、gG1、IgG2a)、细胞因子(IFN-γI、L-4)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ESAT6抗原DNA疫苗(pE)和泛素基因与ESAT6抗原基因融合的DNA疫苗(pUE)。方法:分别将构建的DNA疫苗肌内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IgGI、gG1、IgG2a)、细胞因子(IFN-γI、L-4)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CTL),比较融合基因DNA疫苗和单基因DNA疫苗诱生免疫应答的强度。结果:pE组小鼠血清IgG水平高于pUE组(P<0.01),但IgG2a/IgG1比值低于pUE组[(2.28±0.40)vs(3.87±0.60),P<0.05]。与pE组相比,pUE组小鼠IFN-γ分泌水平增高(P<0.01),IL-4分泌水平下降(P<0.01);pUE增强了CTL活性。提示融合基因DNA疫苗诱生的抗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不及单基因DNA疫苗,但其能诱导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结论:泛素-ESAT6融合基因DNA疫苗对于防治结核病可能比单基因DNA疫苗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疫苗 DNA 泛素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诱导LLC-PK1细胞凋亡与p27^(Kip1)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傅鹏 崔若兰 +4 位作者 袁伟杰 周凤娟 梅小斌 戴建新 孙树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5-489,共5页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研究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p2 7Kip1蛋白和mRNA表达在凋亡过程中的变化 ;并探讨细胞凋亡与p2 7Kip1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猪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 (LLC PK1细胞 )...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研究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p2 7Kip1蛋白和mRNA表达在凋亡过程中的变化 ;并探讨细胞凋亡与p2 7Kip1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猪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 (LLC PK1细胞 )予以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溶液分别作用 2 4~ 96h ,以MTT法测定庆大霉素对LLC PK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 ,抽提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条带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增殖动力学 ,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p2 7Kip1的蛋白表达 ,RT PCR法检测细胞p2 7Kip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庆大霉素对LLC PK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具诱导LLC PK1细胞凋亡的作用 ,凋亡率呈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 ;庆大霉素致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p2 7Kip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随着干预的庆大霉素浓度增加而逐渐上调 ,蛋白水平与凋亡率之间呈正相关 ,其mRNA表达趋势与其蛋白表达一致。结论 庆大霉素诱导的LLC PK1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蛋白p2 7Kip1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LLC-PK1细胞 P27^KIP1 细胞凋亡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2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脂代谢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章亚南 王芳 +3 位作者 杨富 殷一旋 张玲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5-829,共5页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人miR-122前体的表达载体,转染低表达miR-122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获得过量表达miR-122的稳定转染细胞系,探讨miR-122对肝脏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已构建完成的表达质粒pEZX-hsa-mir-122和对照质粒pEZ...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人miR-122前体的表达载体,转染低表达miR-122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获得过量表达miR-122的稳定转染细胞系,探讨miR-122对肝脏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已构建完成的表达质粒pEZX-hsa-mir-122和对照质粒pEZX-mir-control进行酶切鉴定,对酶切正确的克隆进行DNA测序,测序正确的克隆应用脂质体试剂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监测转染效率,应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系,实时定量PCR在RNA水平鉴定miR-122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从靶分子水平验证miR-122的抑制功能,尼罗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结果:pEZX-hsa-mir-122质粒成功转染HepG2细胞,质粒携带的miR-122前体序列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获得过量表达miR-122的HepG2细胞株,细胞内成熟体miR-122可抑制靶基因的翻译,细胞内脂质明显增加。结论:人miR-122前体序列可整合在HepG2细胞基因组中,过量表达miR-122的HepG2细胞出现脂质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miR-122 稳定转染 脂代谢 嘌呤霉素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A7与IGFBP2结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招 刘音 +1 位作者 郭瀛军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分析膜联蛋白A7(ANXA7)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及筛选、鉴定ANXA7的相互作用分子,探讨ANXA7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48对肝癌与癌旁组织以及多种肝和肝癌细胞株中ANXA7表达量的差异,并通过肝癌细胞ANXA7过表达及... 目的分析膜联蛋白A7(ANXA7)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及筛选、鉴定ANXA7的相互作用分子,探讨ANXA7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48对肝癌与癌旁组织以及多种肝和肝癌细胞株中ANXA7表达量的差异,并通过肝癌细胞ANXA7过表达及特异性干扰抑制分析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法筛选与ANXA7发生结合的蛋白,并以点突变法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了ANXA7对肝癌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中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ANXA7在肝癌组织与肝癌细胞中均呈下调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能与ANXA7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且IGFBP2上的RGD序列是两者结合的关键位点。肝癌细胞中ANXA7表达上调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并能使IGFBP2介导的ERK1/2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下调ANXA7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P<0.01),磷酸化ERK1/2的水平升高。结论 ANXA7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通过介导IGFBP2对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参与对肝癌增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7 肝细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抗原Ag85A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庆敏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将结核分枝杆菌Ag85A抗原基因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扩增Ag85A抗原基因,然后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5T中,构建成pGEX5T-Ag85A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使该基因在E.coli k802菌中表达,亲... 目的:将结核分枝杆菌Ag85A抗原基因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扩增Ag85A抗原基因,然后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5T中,构建成pGEX5T-Ag85A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使该基因在E.coli k802菌中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Western印迹法验证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扩增出了约0.9kb的单一条带,并成功地构建了pGEX5T-Ag85A重组子;经IPTG诱导后,Ag85A蛋白在k802菌中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蛋白条带大小约58000,与预期结果相符;纯化后获得了较单一的蛋白条带。蛋白纯化前后均可被结核病患者血清特异地识别。结论:成功地克隆了Ag85A抗原基因,并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纯化,为将其应用于结核病诊断和防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Ag85A抗原 分子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AnxB1序列缺失突变体的结构模建及活性分析
11
作者 颜宏利 贺艳 +2 位作者 刘凡 杨湘越 孙树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获得低分子量、低免疫原性的膜联蛋白AnxB1的序列缺失突变体 ,以AnxB1C端的 4个内部同源结构域为基础 ,模拟构建了 4个突变体群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各突变体进行结构模建和分子优化 ,最后选择 4个结构最为合理的突变体在大肠杆菌GS... 为获得低分子量、低免疫原性的膜联蛋白AnxB1的序列缺失突变体 ,以AnxB1C端的 4个内部同源结构域为基础 ,模拟构建了 4个突变体群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各突变体进行结构模建和分子优化 ,最后选择 4个结构最为合理的突变体在大肠杆菌GST融合表达系统中表达 .结果显示 :GST M3和GST M4均表达出较强的抗凝血活性 ,且免疫原性也降低为原来的 1 2 ,为进一步构建兼具抗凝、溶栓双重功能的靶向性溶栓药物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 AnxB1 序列缺失突变体 同源建模 抗凝血 活性 溶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抑胃多肽序列的HBc病毒样颗粒蛋白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
12
作者 田建卿 王越 +2 位作者 林宁 邹大进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30-1235,共6页
目的:设计及制备携带抑胃多肽(GIP)抗原序列的HBc病毒样颗粒(VLP)蛋白疫苗,并研究其免疫效果,为肥胖免疫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克隆GIP cDNA序列,并与HBc VLP(1-144aa)cDNA序列进行融合,通过原核表达及纯化,制备携带GIP... 目的:设计及制备携带抑胃多肽(GIP)抗原序列的HBc病毒样颗粒(VLP)蛋白疫苗,并研究其免疫效果,为肥胖免疫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克隆GIP cDNA序列,并与HBc VLP(1-144aa)cDNA序列进行融合,通过原核表达及纯化,制备携带GIP序列的HBc VLP疫苗(HBc-GIP);同时将该融合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入pVAX1真核表达载体,制备GIP核酸疫苗。用2种疫苗免疫大鼠并进行免疫学指标评价。结果:成功制备了携带GIP抗原序列的HBc-GIP,并同时制备了编码该融合蛋白序列的核酸疫苗pVAX1-HBc-GIP。经过两种疫苗的联合免疫,可以获得高滴度的GIP特异性抗体IgG,显示了良好的免疫效果。结论:采用HBc(1-144aa)作为GIP的载体,制备VLP蛋白疫苗,联合核酸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地诱导靶向大鼠GIP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打破大鼠自身抗原耐受。该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控制肥胖的免疫干预药物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胃多肽 病毒样颗粒 肥胖症 免疫疗法 蛋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Vana分离试剂盒提高孕妇血浆中miRNA的富集浓度
13
作者 费明钰 张毅 +1 位作者 贾音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孕妇 血浆 微RNA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AnxB1-MLT的表达、纯化及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
14
作者 王玉招 颜宏利 +3 位作者 唐冠楠 林恒荣 章意亮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以膜联蛋白B1(AnxBl)为导向分子,与蜂毒素(MLT)基因融合,制备AnxBl一MLT融合蛋白,探讨其对磷脂酰丝氨酸脂质体的结合活性及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AnxBl和MLT的融合基因AnxBl... 目的以膜联蛋白B1(AnxBl)为导向分子,与蜂毒素(MLT)基因融合,制备AnxBl一MLT融合蛋白,探讨其对磷脂酰丝氨酸脂质体的结合活性及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AnxBl和MLT的融合基因AnxBl-MLT,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5T,转化至宿主菌K802,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AnxBl-MLT融合蛋白表达,优化表达条件,用谷胱甘肽一孓转移酶(GST)亲和色谱纯化柱纯化融合蛋白。采用磷脂结合实验验证AnxBl-MLT融合蛋白的钙依赖性磷脂结合活性,采用CCK-8方法分别检测AnxBl-MLT融合蛋白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nxBl-MLT融合蛋白在宿主菌K802中能够表达,在菌液生长至D600为0.6时,加入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0.2mmol/L,低温(22~24℃)诱导表达4h,可使蛋白表达量较高且在上清有表达。通过GST亲和色谱纯化柱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在63000处可见单一目的条带,纯度〉95%。AnxBl-MLT融合蛋白保留了AnxBl的钙依赖性磷脂结合活性,并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epG2的增殖。结论成功制备了AnxBl-MLT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AnxBl的钙依赖性磷脂结合活性,可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的增殖,为进一步利用动物实验研究AnxBl-MLT的抗肿瘤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B1 蜂毒素 细胞增殖 靶向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遍在蛋白质-结核MPT64融合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应
15
作者 王庆敏 孙树汉 康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用遍在蛋白质调节结核杆菌单一抗原DNA疫苗,以期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方法:构建结核杆菌MPT64抗原DNA疫苗(pM)和遍在蛋白质基因与MPT64抗原基因融合的DNA疫苗(pUM)。分别将构建的两种DNA疫苗肌内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检测小鼠... 目的:用遍在蛋白质调节结核杆菌单一抗原DNA疫苗,以期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方法:构建结核杆菌MPT64抗原DNA疫苗(pM)和遍在蛋白质基因与MPT64抗原基因融合的DNA疫苗(pUM)。分别将构建的两种DNA疫苗肌内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IgG、IgG1、IgG2a)、细胞因子(IFN-γ、IL-4)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比较融合基因DNA疫苗和单基因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强度。结果:pM组小鼠血清IgG水平高于pUM组(P<0.01),但IgG2a/IgG1比值低于pUM组(P<0.05)。与pM组相比,pUM组小鼠IFN-γ分泌水平增高(P<0.01),IL-4分泌水平下降(P<0.01);pUM组的CTL活性高于pM组。提示融合基因DNA疫苗诱导的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不及单基因DNA疫苗,但其能诱导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结论:遍在蛋白质-MPT64融合基因DNA疫苗对于防治结核病可能比单基因DNA疫苗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MPT64抗原 DNA疫苗 遍在蛋白质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郝峻烽 魏玉保 陈蕊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3-1307,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炎性侵润关节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也是一种具有复杂遗传模式的多基因遗传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RA的发生、发展。它的易感基因研究给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理...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炎性侵润关节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也是一种具有复杂遗传模式的多基因遗传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RA的发生、发展。它的易感基因研究给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新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作为寻找易感基因的高通量技术,是发现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包括RA易感基因的强大工具。它不仅能够验证已有的易感基因位点,还能够发现新的候选易感位点。近5年来,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易感基因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为探明RA的发病机制和治疗RA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就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研究RA易感基因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 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焱 李卡 +1 位作者 郭瀛军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应用T2细胞结合实验以及亲和力稳定性实验鉴定由网络表位预测服务和通用原则预测得到的乙肝病毒X蛋白(HBx)来源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方法:选择中国人群最常见的B、C基因型中的adw、adr血清型的乙肝病毒X基因序列,通过网络在... 目的:应用T2细胞结合实验以及亲和力稳定性实验鉴定由网络表位预测服务和通用原则预测得到的乙肝病毒X蛋白(HBx)来源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方法:选择中国人群最常见的B、C基因型中的adw、adr血清型的乙肝病毒X基因序列,通过网络在线表位筛选服务,分析得到共同并且得分较高的表位,并根据超基序、延展基序及量化基序方案等通用表位筛选原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得到4条较为理想的九肽(HBx1,HBx2,HBx3,HBx4)作为候选表位。随后借助于流式细胞技术,通过T2细胞实验分析各候选肽以及阳性、阴性、空白对照的荧光系数,从而对所筛选的表位进行体外鉴定。结果:获得的4个候选表位(HBx1:VLCLRPVGA,HBx2:CLFKDWEEL,HBx3:VLHKRTLGL,HBx4:HLSLRGLPV)中HBx2的亲和力较高,HBx2和HBx4的稳定性较好。结论:CLFKDWEEL是一种乙肝病毒X蛋白潜在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下一步可通过体内试验对其免疫原性作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HLA—A0201 HBX 表位 筛选 鉴定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状头样2(GRHL2)与肿瘤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冠楠 颜宏利 +1 位作者 王玉招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粒状头样2(GRHL2)作为果蝇GRH(grainyhead)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基因之一,不仅参与调控胚胎发育、表皮屏障形成、表皮损伤修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诸多生命活动过程,而且在乳腺癌、肝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 粒状头样2(GRHL2)作为果蝇GRH(grainyhead)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基因之一,不仅参与调控胚胎发育、表皮屏障形成、表皮损伤修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诸多生命活动过程,而且在乳腺癌、肝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RHL2在肝癌、乳腺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肿瘤中表达升高,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在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乳腺癌中则下调表达,促进EMT的发生。GRHL2在肿瘤细胞中作用机制复杂而多样,既包括死亡受体相关的凋亡作用,人端粒反转录酶(hTERT)的活化,也涉及到EMT的发生、失巢凋亡敏感性增加。随着对GRHL2研究的深入,将有望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头样2 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GC-2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文军 黄金凤 +3 位作者 刘岩 朱怡卿 王芳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精母细胞GC-2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精母细胞GC-2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2、4和8Gy)60Co辐射处理组。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观... 目的探讨自噬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精母细胞GC-2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精母细胞GC-2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2、4和8Gy)60Co辐射处理组。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观察自噬相关蛋白LC3(LC3-Ⅰ、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的改变,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C-2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变化。用5mmol/L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GC-2细胞2h再给予60 Co辐射处理,观察自噬抑制剂联合电离辐射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2细胞经60Co辐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自噬体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Ⅱ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预先用5mmol/L 3-MA处理GC-2细胞2h再给予60Co辐射处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未经3-MA处理组相比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电离辐射可以诱导精母细胞发生自噬,抑制细胞自噬后可增强电离辐射对精母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精母细胞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血中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肝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毕峰瑞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470,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的影像学技术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效果还不理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细...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的影像学技术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效果还不理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细胞能够向血中释放大量不被核糖核酸酶降解的RNAs,并且这些RNAs的含量足以用于定量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循环血中某些lncRNAs表达水平的异常变化与肝癌的病程进展密切相关,提示循环血中的lncRNAs具有作为肝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本文就循环血中lncRNAs作为肝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学标记 循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