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家族成员的免疫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肖亮 董家勇 +3 位作者 刘芳 王全兴 丁国善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0,共4页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TIM)基因被发现表达于小鼠染色体11B1.1。TIM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免疫细胞特别是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可参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某些TIM分子存在着多种配体,对T细胞具有双重作用;...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TIM)基因被发现表达于小鼠染色体11B1.1。TIM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免疫细胞特别是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可参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某些TIM分子存在着多种配体,对T细胞具有双重作用;TIM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关,可能作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TIM与调节性T细胞(Tregs)相关性研究为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本文就TIM家族成员的免疫调节功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 免疫调控 抗原呈递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耐受性及其在抗移植排斥中的应用
2
作者 邹绍武 傅志仁 王全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86-1389,共4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强大的抗原递呈以及免疫调节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认为,DC具有调控免疫应答的作用,不仅可激发免疫反应,也可介导免疫耐受。DC的这种异质性决定了DC在肿瘤、自身免疫...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强大的抗原递呈以及免疫调节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认为,DC具有调控免疫应答的作用,不仅可激发免疫反应,也可介导免疫耐受。DC的这种异质性决定了DC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移植物排斥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新妇苷通过促进IL-10表达保护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 被引量:14
3
作者 慕宁 王海梁 +5 位作者 傅宏 林峰 施晓敏 邹绍武 王全兴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观察落新妇苷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落新妇苷小剂量(10mg/kg)干预组和落新妇苷大剂量(40mg/kg)干预组。缺血前24h和1h干预组小鼠腹... 目的:观察落新妇苷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落新妇苷小剂量(10mg/kg)干预组和落新妇苷大剂量(40mg/kg)干预组。缺血前24h和1h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苷,建立肝左、中叶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小鼠肝脏左叶缺血90min、再灌注6h后各实验组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作为肝功能损伤的指标,同时用ELISA检测肝组织中MPO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中IL-10蛋白含量,半定量RT-PCR检测IL-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苷干预能有效降低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小鼠血清ALT水平,能有效降低缺血肝脏中MPO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表现。干预组肝组织中IL-10蛋白表达与I/R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渐次升高,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结论:落新妇苷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IL-10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落新妇苷 丙氨酸转氨酶 髓过氧化物酶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肝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减轻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 被引量:9
4
作者 宋少华 郭闻渊 +5 位作者 傅志仁 傅宏 沈筱芸 刘芳 王正昕 丁国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供肝对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供体肝脏保存方法,受体大鼠随机分为UW液组、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组(UW液+0.4 mg/ml丹参多酚酸盐)、生理盐水对照组(UW液+等量生理盐...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供肝对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供体肝脏保存方法,受体大鼠随机分为UW液组、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组(UW液+0.4 mg/ml丹参多酚酸盐)、生理盐水对照组(UW液+等量生理盐水)。大鼠行胆道持续外引流肝动脉化原位肝移植,观察移植术后1、6、24 h胆汁流量及胆汁酸盐分泌量。大鼠行肝动脉化大鼠原位肝移植,移植术后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胆汁酸盐及总胆红素水平,观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肝脏移植物内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UW液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组大鼠术后早期胆汁流量及胆汁酸盐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术后2周血清碱性磷酸酶、胆汁酸盐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胆汁淤积等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肝脏移植物内BSEP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UW液内加入丹参多酚酸盐保存供肝可明显减轻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降低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其促进移植肝内BSE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移植预处理 肝移植 胆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峰 慕宁 +5 位作者 王海梁 傅宏 王正昕 王全兴 丁国善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二袖套法"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低剂量(40mg/kg)和高剂量(80mg/kg)青藤碱组,分别观察移植术后1周存活率...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二袖套法"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低剂量(40mg/kg)和高剂量(80mg/kg)青藤碱组,分别观察移植术后1周存活率,检测术后2、6、12、24h血清ALT,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的TNF-α、IL-1β mRNA的含量,并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藤碱低剂量、高剂量组术后1周存活率显著提高(75%、75%vs12.5%,P<0.01);在各个时间点,青藤碱治疗组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中的TNF-α、IL-1β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肝脏病理学形态也明显改善。结论:青藤碱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合成,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达到保护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青藤碱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会议述评 被引量:6
6
作者 曹雪涛 董志伟 张友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共2页
自1995年在上海召开第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会议以来,我国的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国外又涌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召开一次有关的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将对我国肿瘤生物治疗的深入研究及临床... 自1995年在上海召开第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会议以来,我国的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国外又涌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召开一次有关的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将对我国肿瘤生物治疗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乃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研究会及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会议”于1997年9月21~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次会议共收到稿件429篇,为历届肿瘤生物治疗会议之最,也表明目前国内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之兴盛.其中,21篇作了大会发言;203篇以摘要形式在《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上发表;120篇参加了分组讨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总结和交流自第四次全国肿瘤生物治疗会议以来我国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对此作出恰当的评价并增进对国外最新进展的了解;(2)介绍各单位在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工作,从而加强国内同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学习肿瘤生物治疗的规范化要求、新药技术的审评要求以加强对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及应用的管理;(4)通过了解与学习国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物疗法 国内会议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及其作用的相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占贞贞 陈祥 +1 位作者 张赟恺 刘星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9-1194,共6页
自噬,"自我吞噬",即细胞能够吞噬包裹细胞自体成分或外来病原体,用于降解、清除或能量循环。这一现象所涉及的两个重要阶段——自噬体形成和溶酶体降解内容物,其发现及机制分别获得了2016年和197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自噬,"自我吞噬",即细胞能够吞噬包裹细胞自体成分或外来病原体,用于降解、清除或能量循环。这一现象所涉及的两个重要阶段——自噬体形成和溶酶体降解内容物,其发现及机制分别获得了2016年和197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彰显这一生命现象的重要性。从酵母到人类细胞,自噬这一保守的细胞过程均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自噬功能异常会导致很多病理性改变,与感染、肿瘤、神经退行性改变及缺血性疾病等都有着密切和重要的关系;并且在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自噬发挥着复杂甚至相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分子机制 疾病 相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小干扰RNA对人大肠癌细胞株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超 孙延平 +3 位作者 徐昕昀 徐燕 王全兴 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小干扰RNA(siRNA)对人大肠癌细胞株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LoVo细胞的表达及迁移能力。将与CXCR4 mRNA互补的siRNA...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小干扰RNA(siRNA)对人大肠癌细胞株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LoVo细胞的表达及迁移能力。将与CXCR4 mRNA互补的siRNA及非抑制性双链RNA(Non-silencing dsRNA),在脂质体介导下以150 nmol/L终浓度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以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XCR4表达的变化,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大肠癌细胞SW480迁移的变化。结果:大肠癌细胞SW480高表达CXCR4,大肠癌细胞LoVo低表达CXCR4,SW620的CXCR4表达水平介于二者之间。与LoVo细胞相比,SW480和SW620迁移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对照组、脂质体组和Non-silencing dsRNA组相比,siRNA组SW480细胞内CXCR4 mRNA和蛋白均明显降低,细胞迁移被明显抑制(P<0.01)。结论:CXCR4 siRNA可通过下调CXCR4的表达抑制人大肠癌细胞SW480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CXCR4 RNA 小分子干扰 肠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其可溶性受体CXCR3与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
9
作者 肖亮 王全兴 +6 位作者 丁国善 傅宏 倪之嘉 施晓敏 郭闻渊 王正昕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观察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其可溶性受体CXCR3(sCXCR3)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10月~2008年3月在本院行肝移植术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与否分为AR组(n=8)和NAR组(n=20)... 目的:观察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其可溶性受体CXCR3(sCXCR3)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10月~2008年3月在本院行肝移植术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与否分为AR组(n=8)和NAR组(n=20);另选本院消化科因胆石症行鼻胆管引流(ENBD)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患者移植术后第1、3、5、7天和激素冲击治疗第1、3、7天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sCXCR3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肝穿刺活检Banff排斥活动指数(RAI)的相关性,评价其对AR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sCXCR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术后第5天达到高峰,且从第5天开始,AR组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AR组和ENBD组(P<0.05);经激素冲击治疗后,IP-10及sCXCR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AR确诊当日,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sCXCR3的表达水平与RAI具有良好相关性(P<0.05)。术后第5天,截断值为964.45pg/ml时,IP-10诊断AR的敏感性为87.5%,特异度为100%;术后第7天,截断值为819.35pg/ml时,sCXCR3诊断AR的敏感性为87.5%,特异度为80%。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sCXCR3的动态变化与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有望成为AR早期诊断及抗排斥治疗效果的无创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排斥反应 趋化因子 IP-10 CXC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7.SE标记ICOS-Ab荧光示踪技术评估小鼠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10
作者 阳揭宇 傅宏 +7 位作者 王全兴 刘芳 施晓敏 郭闻渊 宋少华 李瑞东 傅志仁 丁国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以T细胞活化表达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为基础的荧光示踪技术无创诊断小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以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为模型,分为同系移植、同种移植、同种移植+他克莫... 目的探讨以T细胞活化表达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为基础的荧光示踪技术无创诊断小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以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为模型,分为同系移植、同种移植、同种移植+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治疗(同种移植治疗组)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分别在移植术后1、3、5、7d,采用荧光染料Cy7.SE标记抗小鼠ICOS抗体(Cy7.SE-ICOS-Ab)经尾静脉注入移植小鼠,用荧光实时显像仪观察移植物荧光图像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细胞表面ICOS表达,H-E染色分析心脏移植物病理改变。结果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移植术后各时间点基本不显影;同种移植术后1d,移植物荧光图像无明显变化,但术后3、5、7d荧光逐渐增强,术后7d时荧光强度最明显;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停药3d移植物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停药5、7d后强度明显增强。H-E染色表明:各时间点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心脏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1d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3、5、7d排斥反应逐渐出现并加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术后1d,各组脾脏T细胞表达ICOS水平无明显差异;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在各时间点基本不表达ICOS,但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3、5、7dICOS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 ICOS表达强度与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度有关,荧光标记的ICOS抗体可能有助于无创评估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移植物排斥 他克莫司 荧光抗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基因转染后分泌不同水平TNF的LAK细胞克隆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的比较
11
作者 楼国良 曹雪涛 +2 位作者 闵碧荷 章卫平 孟沛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5-328,共4页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小鼠LAK细胞中,采用G418抗性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将LAK细胞克隆化,并筛选出3株分泌不同水平TNF的LAK细胞克隆。结果表明,这3株LAK细胞克隆分泌的TNF水平、增殖能力和杀...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小鼠LAK细胞中,采用G418抗性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将LAK细胞克隆化,并筛选出3株分泌不同水平TNF的LAK细胞克隆。结果表明,这3株LAK细胞克隆分泌的TNF水平、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AK细胞。而高分泌株的LAK细胞克隆,其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最高;中分泌株次之;低分泌株相对较低。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此3株LAK细胞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其杀伤活性升高是由基因转染后所表达的TNF介导的,所表达TNF水平越高,其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转染 LAK细胞 基因疗法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的建立及其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
12
作者 金磊 滕飞 +4 位作者 郭猛 刘芳 王全兴 傅宏 丁国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肝脏持续低灌注对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6~8周龄C57BL/6小鼠建模,将门静脉缩窄至1mL注射器针头直径,门静脉缩窄后3d、7d、14d和21d行肝功能及肝脏...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肝脏持续低灌注对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6~8周龄C57BL/6小鼠建模,将门静脉缩窄至1mL注射器针头直径,门静脉缩窄后3d、7d、14d和21d行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选用稳定的模型小鼠行70%缺血再灌注手术,再灌注3h、24h、48h后行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对照组采用正常C57BL/6小鼠行缺血再灌注手术。结果小鼠门静脉缩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7d时达到高峰[ALT:(60.8±6.2)U/LVS(25.5±2.8)U/L,P〈0.001;AST:(74.9±6.1)U/Lvs(39.1±3.2)U/L,P〈O.001),同时H-E染色显示7d时肝细胞损伤最重,并且有较多炎细胞浸润;在21d时,ALT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O.05),而AST仍高于正常水平(P=0.03)。低灌注处理7d的小鼠进行缺血再灌注手术后,肝酶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细胞损伤较对照组显著加重,肝酶在再灌注3h达到高峰[ALT:(8217.0±1111.8)U/LVS(5597.4±1015.3)U/L,P=0.004;AST:(8548.2±1155.4)U/LVS(5765.4±956.9)U/L,P=0.003];再灌注48h时,对照组小鼠ALT和AST均恢复正常,而经过低灌注处理的小鼠肝酶仍高于对照组[ALT:(608.8±442.9)U/LVS(47.4±20.1)U/L,P=0.008;AST:(861.8±442.8)U/LVS(70.8±68.3)U/L,P=0.008)。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经持续低灌注处理后的肝脏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模拟临床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低灌注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