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乙型肝炎病毒(ayw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余宏宇 雷章恒 +6 位作者 龚志锦 沙继宏 杨勇骥 潘星华 王肖鹏 傅继梁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选取24只13~25周龄的清洁级ICR品系HBV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ICR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并重点取肝、肾、脾、...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选取24只13~25周龄的清洁级ICR品系HBV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ICR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并重点取肝、肾、脾、肺、心、脑、睾丸(卵巢)、唾液腺、肌肉和皮肤等组织,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形态观察。结果:上述两种清洁级小鼠大体和光镜下各器官和组织未见有明显病变;两种小鼠移入普通级环境下饲养4周后肝脏等器官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会相似;透射电镜下所有被检转基因小鼠的部分肝细胞扩张的滑面内质网等处有HBsAg样颗粒和Dane样颗粒,部分转基因小鼠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见类似病毒颗粒;肝、肾细胞内未见其他亚微病理损害。结论:所建成的HBV转基因小鼠既能在肝(其次肾)细胞内产生HBV样病毒颗粒,但又不产生明显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病理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心肌炎五例尸检病理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建军 高莉 毕晓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4-85,共2页
暴发性心肌炎五例尸检病理报告王建军,高莉,毕晓莹心肌炎是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多发于青壮年,严重者可致猝死。报告5例因心肌炎死亡的尸检病例,并结合其主要脏器的改变作一讨论。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因心肌炎直... 暴发性心肌炎五例尸检病理报告王建军,高莉,毕晓莹心肌炎是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多发于青壮年,严重者可致猝死。报告5例因心肌炎死亡的尸检病例,并结合其主要脏器的改变作一讨论。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因心肌炎直接致死而未见其他脏器有原发性病理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柯萨奇病毒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唯强 詹鎔洲 +1 位作者 黄丽娟 龚志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对有随访资料的85例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癌细胞的DNA含量、核仁组成区银染颗粒计数、p53抗癌基因蛋白、雌激素受体(E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核形状因子(FF)及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年龄、临床分期、肿瘤... 对有随访资料的85例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癌细胞的DNA含量、核仁组成区银染颗粒计数、p53抗癌基因蛋白、雌激素受体(E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核形状因子(FF)及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指标检测,并将此指标作为自变量,病人术后生存期作为应变量。全部资料经电子计算机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筛选选人与预后有关的自变量为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FF、ER和PCNA。根据这些自变量作业所得模型,可较客观而又正确地估计乳腺癌病人术后的相对危险度及生存概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后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示DNA和粘液物质的双重快速组化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龚志锦 詹鎔洲 +2 位作者 郑唯强 阮静 陶文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4-85,共2页
显示DNA和粘液物质的双重快速组化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龚志锦,詹鎔洲,郑唯强,阮静,陶文照为了从组织形态上更好的观察DNA和粘液物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显示DNA的Feulgen法进行了系统改进,并寻求对应的Alcia... 显示DNA和粘液物质的双重快速组化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龚志锦,詹鎔洲,郑唯强,阮静,陶文照为了从组织形态上更好的观察DNA和粘液物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显示DNA的Feulgen法进行了系统改进,并寻求对应的Alcianblue和Martiusy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粘液物质 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模型在乳腺癌临床病理学预后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郑唯强 詹镕洲 +2 位作者 龚志锦 李全华 黄丽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应用半参数方法Cox模型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对85例具有随访资料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sNOR)、核形状因子(FF)、年龄、p53癌基因蛋白、DNA倍体、雌激素受体(... 应用半参数方法Cox模型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对85例具有随访资料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sNOR)、核形状因子(FF)、年龄、p53癌基因蛋白、DNA倍体、雌激素受体(ER)、核增殖抗原(PCNA)等11个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进入Cox模型中与预后有关的指标为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FF、ER与PCNA,经统计学处理,该Cox模型的Score值为44.743,P<0.0001,具有非常显著意义。因而根据该Cox模型及有关统计学公式,可较客观而又正确地评估有关指标的相对危险度,并可由绘制的生存曲线图求得某一指标在一定时间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模型 临床病理学 预后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111岁的尸检病理报告
6
作者 陶文照 董荣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2-522,共1页
一例111岁的尸检病理报告陶文照,董荣春1临床资料男,111岁,上海南汇县人。家属1991年12月30日早晨发现其口角及枕边有少许血迹,来访医生检查胸部闻及水泡音。患者午后突感不适,于16:00在送往医院途中病故。过... 一例111岁的尸检病理报告陶文照,董荣春1临床资料男,111岁,上海南汇县人。家属1991年12月30日早晨发现其口角及枕边有少许血迹,来访医生检查胸部闻及水泡音。患者午后突感不适,于16:00在送往医院途中病故。过去病史:30岁时患肺结核。近3年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解剖 老年人 长寿 遗传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胡卫江 李建秀 +6 位作者 余宏宇 戴德顺 王新民 孙伟 郝光荣 王肖鹏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制备含有2.0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亚型)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为HBV相关医学问题的研究准备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产生HBV转基因小鼠。用PCR,Southern-blot... 目的:制备含有2.0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亚型)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为HBV相关医学问题的研究准备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产生HBV转基因小鼠。用PCR,Southern-bloting杂交、放射免疫、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亚显微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整合、表达以及复制。应用常规病理切片及血清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转基因小鼠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得到了4只整合有HBV基因组的建立者小鼠,并证明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可以稳定遗传,在肝、肾组织内可特异性表达、复制,并在肝细胞内发现了Dane颗粒。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获得了HBV的转基因小鼠,其病毒基因可以表达,并有病毒颗粒形成。该小鼠对于HBV的各个基因产物是免疫耐受的,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的HBV携带者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DANE颗粒 ADR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预防大鼠脂肪肝的效果 被引量:32
8
作者 胡同杰 蔡东联 +2 位作者 王建军 苏峰 梁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用综合法复制脂肪肝动物模型,给予5%绿茶以观察其预防高胆固醇高脂肪低蛋白饲料致SD大鼠脂肪肝的作用。实验期间正常组(NC组)大鼠体重持续增长,给予40%四氯化碳溶液注射的预防组(TP组)和高脂组(HC组)均明显下降;... 用综合法复制脂肪肝动物模型,给予5%绿茶以观察其预防高胆固醇高脂肪低蛋白饲料致SD大鼠脂肪肝的作用。实验期间正常组(NC组)大鼠体重持续增长,给予40%四氯化碳溶液注射的预防组(TP组)和高脂组(HC组)均明显下降;TP组体重自第5天后较HC组为高,在第10天后即有显著性。用药后大鼠活动减少,皮毛凌乱。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增高,TP组高密度脂蛋白比HC组高,而HC组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血清尿素及肌酐无明显变化,但血糖升高。总蛋白和白蛋白均显著降低,白球比值在TP组和HC组倒置率为0.75和0.84;血清GPT和AKP在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P组和HC组肝体比高于NC组,而胸腺明显缩小;肝脏体积增大,HC组更明显,重量增加,质软切面油腻为奶黄色,病理学证实为脂肪变性。结果提示绿茶有一定的预防脂肪肝和降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绿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ayw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14
9
作者 雷章恒 李建秀 +7 位作者 余宏宇 王新民 孙伟 潘星华 郝光荣 王肖鹏 傅继梁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交、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交、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所导入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功能情况。结果:得到21只建立者小鼠,在它们的血清中检测到了HBsAg和HBeAg的存在,还在肝细胞中观察到了HBV样病毒颗粒。结论:HBV基因组DNA已经整合至小鼠的基因组,其中的基因能够表达,整个基因组DNA还能复制,并被有效地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脑内接种U-251M G细胞建立脑胶质瘤的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建军 祝峙 +4 位作者 高莉 陶文照 肖农 颜永碧 刘建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89-791,共3页
目的:建立裸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方法:应用自制的脑内注射细胞装置,将人的U-251MG细胞接种于9只裸鼠脑中。分别于接种后10,20,30,40和77 d 处死动物并行病理解剖、GFAP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结果:我们建... 目的:建立裸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方法:应用自制的脑内注射细胞装置,将人的U-251MG细胞接种于9只裸鼠脑中。分别于接种后10,20,30,40和77 d 处死动物并行病理解剖、GFAP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结果:我们建立的模型,肿瘤在脑内生长稳定,其特性同于人脑胶质瘤。结论:接种后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动物模型 脑胶质细胞瘤 U-251M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感染的免疫差异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严继舟 宋关鸿 +1 位作者 龚志锦 陶文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4-157,F003,共5页
目的:探讨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与免疫的关系。方法:比较氯喹敏感株(N)和抗性株(RC)感染ICR鼠和BALB/c裸鼠后的感染和再感染过程、肝脾组织学改变和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BALB/c裸鼠和ICR鼠感染N株后,... 目的:探讨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与免疫的关系。方法:比较氯喹敏感株(N)和抗性株(RC)感染ICR鼠和BALB/c裸鼠后的感染和再感染过程、肝脾组织学改变和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BALB/c裸鼠和ICR鼠感染N株后,分别于4~5d和7~10d死亡;大量被吞噬疟色素沉积在脾边缘区和肝脾血窦内。低剂量氯喹延长N株感染时间(31d)的ICR鼠(NCC),血清IgG抗体水平增高(1∶256),但不能抵抗N株和RC株再感染。ICR鼠感染RC株后,83%在感染28~36d自愈,自愈前脾索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不断增多;随着原虫血症迅速下降,红髓结构逐渐恢复正常,白髓生发中心形成,IgG抗体呈强阳性(1∶4096);自愈ICR鼠能不同程度地抵制RC和N株再感染。裸鼠感染RC株45~56d后死亡,肝脾增生浸润不明显。结论:N株引起肝脾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吞噬及损伤;RC株则刺激正常胸腺鼠单个核细胞增生浸润,表现为肝脾局部迟发型超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氯喹抗性 免疫耐受 伯氏疟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p53与nm23蛋白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建明 宝建中 +1 位作者 余宏宇 詹镕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p53、nm23两种抑癌基因蛋白表达在乳腺癌预后及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8例人乳腺癌组织进行了p53、nm2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p53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而与... 目的:探讨p53、nm23两种抑癌基因蛋白表达在乳腺癌预后及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8例人乳腺癌组织进行了p53、nm2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p53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而nm23则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结论:p53及nm23蛋白表达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53蛋白 NM23蛋白 预后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单一磺化度锌酞菁光敏杀瘤的效应及其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宏宇 陈发普 +2 位作者 姜华 刘冰 李东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四种单一磺化度锌酞菁光敏杀瘤的效应及其机理余宏宇,陈发普,姜华,刘冰,李东方关键词酞菁;肿瘤;光化学疗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0.55用改进的磺化法合成了混合磺化度的锌酞菁(ZnSPC,平均磺化度2.96),... 四种单一磺化度锌酞菁光敏杀瘤的效应及其机理余宏宇,陈发普,姜华,刘冰,李东方关键词酞菁;肿瘤;光化学疗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0.55用改进的磺化法合成了混合磺化度的锌酞菁(ZnSPC,平均磺化度2.96),并利用ZnSPC内4种主要组分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光化学疗法 酞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腺癌组织nm23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淑德 许国铭 +2 位作者 倪灿荣 蔡建明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与人胰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与斑点杂交法检测人胰腺癌组织nm23蛋白与nm23mRNA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nm23蛋白及nm23mRNA表达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升高...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与人胰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与斑点杂交法检测人胰腺癌组织nm23蛋白与nm23mRNA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nm23蛋白及nm23mRNA表达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与慢性胰腺炎组织无明显差别;胰腺癌组织nm23mRNA表达与nm2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5,P<0.01)。结论:nm23基因在胰腺癌不显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功能;nm23基因mRNA高表达可能是胰腺癌nm23蛋白表达增加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NM23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组织裸鼠腹腔内和肝正位移植显示的肿瘤侵袭与转移 被引量:5
15
作者 陶文照 郑唯强 龚志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裸鼠人肝癌局部侵袭和转移。方法:应用裸鼠人肝癌组织(SMMC-LTNM)建成腹腔与肝正位移植瘤模型,通过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病理研究。结果:(1)腹腔内移植瘤的局部侵袭率18.03%(11/61)... 目的:研究裸鼠人肝癌局部侵袭和转移。方法:应用裸鼠人肝癌组织(SMMC-LTNM)建成腹腔与肝正位移植瘤模型,通过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病理研究。结果:(1)腹腔内移植瘤的局部侵袭率18.03%(11/61),可侵袭肌组织、肠、胰、肾和睾丸等;肺转移率59.02%(36/61),肝内转移率8.20%(5/61)。图像分析显示腹腔内移植瘤细胞群体和肺转移瘤细胞群体DNA含量分布范围明显增宽,从2C~6C不等,峰值明显右移;而且从总体上观察,前者分布范围比后者更宽,DNA含量分别为2.60±0.20和2.10±0.26。肝正位移植瘤的肝内、肺转移率分别为26.67%(4/15)和20.00%(3/15)。结论:上述两种移植肿瘤局部侵袭的方式可能为:在移植瘤增殖的基础上突破靶组织包膜,然后沿组织间隙或肝窦侵润,可溶解靶细胞或机械压迫至组织变性坏死,并破坏血管造成转移。转移灶的瘤细胞可能为DNA含量较高的瘤细胞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勇 陈玉林 +4 位作者 戴方平 韦多 葛绳德 倪灿荣 戴益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布、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制成8%TBSA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前及伤后第1,3,5,7,10和14天作动态创面活检,冰冻切片作T细胞及其亚群的免疫... 目的:观察分析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布、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制成8%TBSA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前及伤后第1,3,5,7,10和14天作动态创面活检,冰冻切片作T细胞及其亚群的免疫组化染色。记录染色切片每平方毫米阳性细胞数。结果:(1)伤后第3天即有T细胞浸润于创南,第7天达峰值,继之逐渐下降;(2)创面TH/TS的比值约为2∶1,较为稳定;(3)T细胞主要分布于真皮网状层。结论: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T细胞及其亚群有其变化的特征性T细胞及其亚群可能参与对烧伤创面愈合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愈合 T细胞 T细胞亚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氟康唑对犬的毒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俊平 陆国才 +3 位作者 袁伯俊 张淑英 顾长虹 张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58,共3页
为评价口服氟康唑的毒性,采用杂种犬,设100,50,25m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常用量的30,15和7.5倍)3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30d。高剂量组部分犬给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量... 为评价口服氟康唑的毒性,采用杂种犬,设100,50,25m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常用量的30,15和7.5倍)3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30d。高剂量组部分犬给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蛋白含量下降;镜检观察到肝、肾和肾上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其他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停药后,各毒性反应消失,异常指标恢复正常。实验结果提示氟康唑的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肝,其次为肾及肾上腺。犬的无毒反应剂量大约为50m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毒性 肝功能试验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超微结构瞬时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勇骥 雷长海 +4 位作者 吴越 沙继宏 叶煦亭 余宏宇 夏金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激后0.8,5.6,8.4ms及静息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骼肌组织处于静息期时,其肌膜与肌纤维的间隙较宽,受电刺激后0.8ms开始至8.4ms,肌膜与肌细胞间的间隙大大变窄。并发现骨骼肌组织在电刺激后0.8,5.6及8.4ms时肌浆网前端的膜产生两个圆孔,而当骨骼肌处于静息期时肌浆网膜并无此形态结构。结论:当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膜在产生去极化的同时产生位移,并与肌纤维的间距发生改变;骨骼肌收缩时肌浆网膜出现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吸入血小板活化因子对气道组织及其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强 李平升 +3 位作者 张世明 刘忠令 肖辉 周扣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系统观察了豚鼠吸入血小板活化因子(PAE)引起气道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F雾化吸入引起豚鼠气道壁嗜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支气管腔内有富含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脱落上皮细... 系统观察了豚鼠吸入血小板活化因子(PAE)引起气道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F雾化吸入引起豚鼠气道壁嗜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支气管腔内有富含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脱落上皮细胞的粘液栓形成;电镜下表现为嗜酸细胞脱颗粒,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粘液细胞分泌亢进:同时气道对组胺的反应性增高。提示PAF在哮喘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活化因子 气道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腺癌组织K-ras,p53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淑德 许国铭 +2 位作者 倪灿荣 蔡建明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K-ras,p53基因表达与人胰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斑点杂交方法,检测48例人胰腺癌组织K-ras,p53基因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P21ras蛋白表达较正常胰腺组织增强(... 目的:探讨K-ras,p53基因表达与人胰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斑点杂交方法,检测48例人胰腺癌组织K-ras,p53基因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P21ras蛋白表达较正常胰腺组织增强(P<0.05),Ⅰ~Ⅱ期较Ⅲ~Ⅳ期表达增强(P<0.05),组织学分级G1,G2级较G3级表达增强(P<0.01),P21ras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较表达阴性者延长(P<0.01);胰腺癌组织P21ras蛋白与K-ras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1);胰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较正常胰腺及慢性胰腺炎组织增强(P<0.05),Ⅲ~Ⅳ期胰腺癌较Ⅰ~Ⅱ期P53蛋白表达增强(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P53蛋白表达而增强(P<0.01),P53蛋白与p53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P21ras与P53蛋白表达对估价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具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基因表达 K-RAS基因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