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性应激引起的大鼠行为,血浆皮质酮及脑区氨基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严进 王春安 +1 位作者 陈宜张 徐仁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观察心理应激模型动物血浆皮质酮及视皮质、海马和下丘脑氨基酸和整体行为的变化。方法:以光-电击条件反射法建立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采用放射性配体蛋白竞争结合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及旷场试验(Open-fieldtest... 目的:观察心理应激模型动物血浆皮质酮及视皮质、海马和下丘脑氨基酸和整体行为的变化。方法:以光-电击条件反射法建立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采用放射性配体蛋白竞争结合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及旷场试验(Open-fieldtest)分别测定大鼠心理应激时血浆皮质酮、脑区氨基酸水平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在血浆皮质酮能够分化心理应激的实验参数条件下,电击刺激时,主要引起视皮质氨基酸水平的变化;而仅给予条件刺激(光)引起心理应激时,可在视皮质、海马和下丘脑3个脑区不同程度地出现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牛磺酸水平的变化,并以海马最明显。同时动物运动行为减少,类似抑郁样表现。结论:心理应激反应时,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牛磺酸等脑内氨基酸的变化,可能与心理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皮质酮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琼 徐明娟 +1 位作者 宋亮年 王昭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过程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1,10,20,40μmol/L)处理培养的3AO细胞后,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及去除槲皮素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用氨基安替...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过程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1,10,20,40μmol/L)处理培养的3AO细胞后,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及去除槲皮素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用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槲皮素(1,10,20,40μmol/L)对3AO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40μmol/L槲皮素作用5d后活细胞计数为对照的47.06%;去除其作用后,细胞生长得到恢复。用不同浓度(1,10,20,4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3AO细胞5d后,AL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呈剂量依赖性;40μmol/L槲皮素作用3AO细胞不同时间,ALP活性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槲皮素对3AO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去除其影响,细胞的生长可以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卵巢肿瘤 碱性磷酸酶 癌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吸入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静霞 孙瑜 +2 位作者 傅辰春 邓小明 卢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78,共3页
目的:建立海水吸入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和模型组15只.模型组大鼠屏气9~10 s后吸入海水,4 ml/kg,分2次进行;对照组大鼠不吸入海水.于海水吸入前、海水吸入后10、30、60、120、240 min观察动脉血气和呼吸频... 目的:建立海水吸入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和模型组15只.模型组大鼠屏气9~10 s后吸入海水,4 ml/kg,分2次进行;对照组大鼠不吸入海水.于海水吸入前、海水吸入后10、30、60、120、240 min观察动脉血气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并记录动物的生存时间.4 h后处死动物,观察肺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吸入海水后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降低(P<0.05),之后虽逐渐回升,但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肺系数和T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形态学显示明显的肺水肿、肺泡萎陷和炎细胞浸润情况.结论:成功建立海水吸入肺损伤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海水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极体对皮肤烫伤后微循环和血液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钟纪根 龚肖崎 +3 位作者 张亚霏 江键 宋诚荣 王振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本研究应用小鼠和大鼠的局部皮肤烫伤模型,观察驻级体对小鼠烫伤周围皮肤微循环及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动物分烫伤组和驻极体治疗组。结果:驻极体治疗可使烫伤周围的细小动脉收缩状态得到改善,血液速度加快:减轻充血带的渗出和淤血... 本研究应用小鼠和大鼠的局部皮肤烫伤模型,观察驻级体对小鼠烫伤周围皮肤微循环及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动物分烫伤组和驻极体治疗组。结果:驻极体治疗可使烫伤周围的细小动脉收缩状态得到改善,血液速度加快:减轻充血带的渗出和淤血带的红细胞聚集与血栓形成: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提示驻极体治疗具有调整细小动脉和静脉张力,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烫伤 微循环 血液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浸水应激时胃粘膜损伤和β-内啡肽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秀疆 张贤康 +1 位作者 李少华 陈士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8-350,共3页
本研究应用浸水应激(WIS)复制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并观察其血浆和垂体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WIS时间延长,大鼠胃粘膜跨膜电位(PD)降低,溃疡指数逐渐增加(P... 本研究应用浸水应激(WIS)复制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并观察其血浆和垂体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WIS时间延长,大鼠胃粘膜跨膜电位(PD)降低,溃疡指数逐渐增加(P<0.01),粘膜血流量变化不大(P>0.05);血液β-EP逐渐升高,2h达峰值(P<0.01),垂体β-EP含量5min达高峰后随WIS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4h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垂体β-EP与胃粘膜溃疡指数负相关(r=-0.75,P<0.01)。上述结果提示:WIS引起AGML及其严重程度可能与β-E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 应激 胃粘膜病变 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峻 何晓文 +5 位作者 卢建 靳小青 马小兵 孙民 王庆蓉 钮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3-845,共3页
目的 :评价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方法检测了 73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患者 (肿瘤组 )、2 0例非恶性肿瘤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 (对照... 目的 :评价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方法检测了 73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患者 (肿瘤组 )、2 0例非恶性肿瘤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 (对照组 )和 2 1例正常人 (正常组 )的晨尿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做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所有手术切除或活检的肿瘤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肿瘤组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 80 .8% (5 9/ 73) ,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的 2 0 .5 % (15 /73) ;对照组中有 3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 ;正常组尿脱落细胞均无端粒酶活性。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发现 T2 ~ T4期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 Tis~ T1 期。 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有望成为一种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性细胞癌 端粒 尿分析 肿瘤标记物 端粒酶 T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胆酸钠致急性胰腺炎时大鼠胰腺微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全芳 王本茂 +1 位作者 唐岩 李少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作者观察了42只大鼠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平均动脉压、胰腺微区血流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胰腺病理形态的变化。发现在大鼠胰腺炎早期,平均动脉压尚无明显改变时,胰腺微区血流量降低:且随着诱导剂... 作者观察了42只大鼠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平均动脉压、胰腺微区血流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胰腺病理形态的变化。发现在大鼠胰腺炎早期,平均动脉压尚无明显改变时,胰腺微区血流量降低:且随着诱导剂浓度的增加,血清淀份酶和脂肪酶进一步升高,胰腺病理损害加重,胰腺微血流进一步恶化。表明胰腺炎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胰腺微血流障碍;胰腺微血流障碍的程度与胰腺炎时释放入血的胰酶及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牛磺胆酸钠 胰腺 微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凌昌全 李敏 +2 位作者 卢军华 谭金兴 张红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深入探讨参附汤的药理作用机理。方法:以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为实验对象,同步观察参附汤对血浆皮质酮及肝胞液、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结果:参附汤组大鼠肝胞液及胸腺细胞GR的结合位点(Rs)都明显高于单... 目的:深入探讨参附汤的药理作用机理。方法:以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为实验对象,同步观察参附汤对血浆皮质酮及肝胞液、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结果:参附汤组大鼠肝胞液及胸腺细胞GR的结合位点(Rs)都明显高于单纯失血组(634±215vs483±156;2904±389vs1562±684),参附汤组血浆皮质酮略高于失血组。结论:参附汤可纠正失血性休克模型GR的减少,以发挥其救治休克、回阳固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参附汤 糖皮质激素 休克 失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光椿 卢建 +3 位作者 徐晓春 张金山 宋亮年 徐仁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睾丸女性化(TFM)综合征发病的分子机理。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双链DNA循环测序法,对7例TFM患者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B~H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发... 目的:探讨睾丸女性化(TFM)综合征发病的分子机理。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双链DNA循环测序法,对7例TFM患者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B~H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发现3例患者分别在AR基因外显子E或G有错义突变,导致AR雄激素结合区(ABD)氨基酸的改变。还有1例患者外显子G在行SSCP分析时有泳动变位,强烈提示有突变,目前正在进一步做序列分析。其余3例患者外显子B~H行SSCP分析未见有异常。结论:AR基因突变是导致TFM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还为AR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女性化 综合征 受体 雄激素 基因突变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定量测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道振 王元和 卢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5-386,共2页
以往,在体外检测肿瘤细胞或血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率变化的实验中,一般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靶细胞。常用的核素有125I,51Cr,3H等[1~3]。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还受核素半衰期的影响,且实验中需要将靶细胞与放射... 以往,在体外检测肿瘤细胞或血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率变化的实验中,一般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靶细胞。常用的核素有125I,51Cr,3H等[1~3]。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还受核素半衰期的影响,且实验中需要将靶细胞与放射性核素一起孵育,费时。个别放射性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粘附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在胃粘液屏障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述春 李石 +4 位作者 李少华 张兴荣 王琪 郑尊 张贤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在胃粘液屏障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正常及0.6mol/L盐酸损伤组大鼠胃粘液层的磷脂含量及超微结构;观察正常对照、盐酸损伤、外源性磷脂保护组大鼠胃粘膜经0.6mol/L盐酸损伤后的溃疡。结果:损伤后,大鼠... 目的:探讨磷脂在胃粘液屏障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正常及0.6mol/L盐酸损伤组大鼠胃粘液层的磷脂含量及超微结构;观察正常对照、盐酸损伤、外源性磷脂保护组大鼠胃粘膜经0.6mol/L盐酸损伤后的溃疡。结果:损伤后,大鼠胃粘膜表面粘液凝胶层中总磷脂明显减少(P<0.01)。外源性双饱和卵磷脂混悬液使0.6mol/L盐酸所致的胃粘膜溃疡指数和溃疡面积与胃粘膜总面积之比值变小(P<0.01)。电镜细胞化学研究发现,正常大鼠胃表面上皮覆有含磷脂的粘液凝胶层,而腺上皮表面亦有薄层磷脂覆盖。盐酸损伤后表面粘液层中磷脂结构破坏、缺失。此外,还发现粘液层缺失部位在损伤后1h时已由磷脂形成的结构所覆盖。结论:磷脂在胃粘液层中与粘蛋白等其他成分一起或单独形成结构,阻碍胃腔内H+逆弥散,构成胃粘液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胃粘液 屏障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Fura-2测定单个巨噬细胞内游离钙的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晓燕 韩建中 +2 位作者 娄淑杰 严进 徐仁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1-343,共3页
关键词 FURA-2 巨噬细胞 测定 优化 P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兔脑、肺和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节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军 朱家麟 +3 位作者 张宝仁 郝家骅 徐志云 谭金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兔脑、肺、肝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静脉注射Dex5mg/kg后兔肺、肝胞液GR的结合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01,脑胞液GR与对照组比... 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兔脑、肺、肝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静脉注射Dex5mg/kg后兔肺、肝胞液GR的结合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01,脑胞液G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糖皮质激素(GC)对兔不同靶器官GR的调节存在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不同年龄正常男性包皮成纤维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建 何立敏 +2 位作者 张金山 杨震 周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确定国人不同年龄男性靶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及其正常值,我们以氚标记的人工合成的雄激素-[3H]-R1881为配体,采用完整细胞的Scatchard分析及单点分析法测定了40例不同年龄正常男性(从1.5-60... 为确定国人不同年龄男性靶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及其正常值,我们以氚标记的人工合成的雄激素-[3H]-R1881为配体,采用完整细胞的Scatchard分析及单点分析法测定了40例不同年龄正常男性(从1.5-60岁)包皮成纤维细胞的AR含量。实验表明,青春前期、青春期、青壮年期及中年期组的AR含量(位点/细胞)分别为5943±902(n=8)、6207±1097(n=12)、6004±1227(n=12)、6320±1087(n=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表明该细胞的AR含量没有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由于本实验所用的外阴部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体外培养的细胞系,故其AR的测定值只代表该细胞AR的基础值,而不反映AR在体内的调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 受体 包皮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人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宇健 陈玉霞 +1 位作者 宋亮年 卢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细胞系。 方法 :构建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真核表达载体 ,用L ipotransfectamine法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 HOS- 86 0 3,经 G4 18筛选后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 ;用极限稀释法获取亚克隆细胞株 ;用定量 RT- ...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细胞系。 方法 :构建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真核表达载体 ,用L ipotransfectamine法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 HOS- 86 0 3,经 G4 18筛选后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 ;用极限稀释法获取亚克隆细胞株 ;用定量 RT- PCR方法鉴定糖皮质激素受体β m 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 :建立了稳定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细胞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β受体 骨肉瘤 基因转染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大鼠IL-1活性呈双峰型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汉平 徐仁宝 +2 位作者 高瀚 龚肖琦 缪明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及巨噬细胞分泌IL-1能力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失血后(30%,按体重折算)1h回输失血,不同时间采血或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用改良LAF法检测IL-1活性。...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及巨噬细胞分泌IL-1能力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失血后(30%,按体重折算)1h回输失血,不同时间采血或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用改良LAF法检测IL-1活性。结果:失血性休克后2~3h及24~72h血浆IL-1活性显著升高,1~2h及24~72h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与第1峰相比,第2峰峰值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后IL-1活性呈双峰型升高,推测第1峰为应激峰,β-内啡肽、糖皮质激素起重要调控作用;第2峰为炎症峰,肠道内毒素入血及细菌移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 休克 白细胞介素1 血循环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转染维生素D受体反义cDNA的人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玉霞 刘宇健 宋亮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转染维生素 D受体 (VDR)反义 c DNA的人骨肉瘤细胞系。方法 :构建 VDR反义 c DNA的真核表达载体 ,用 L ipofectamine法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 HOS- 86 0 3,经 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 ,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源性 VD... 目的 :建立稳定转染维生素 D受体 (VDR)反义 c DNA的人骨肉瘤细胞系。方法 :构建 VDR反义 c DNA的真核表达载体 ,用 L ipofectamine法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 HOS- 86 0 3,经 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 ,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源性 VDR蛋白的表达情况 ;采用瞬时转染报告基因技术从靶基因水平检测 VDRas3细胞内 VDR的转录激活功能。结果 :筛选出 6株抗 G418细胞克隆 (VDRas1~ 6 ) ,其中 VDRas3细胞内源性 VDR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细胞。激素作用 72 h后 ,对照细胞的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转录活性增加约 3.5倍 ,而 VDRas3细胞 CAT的转录基本不受激素诱导。结论 :获得了稳定转染 VDR反义 c DNA的细胞系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 1,2 5 (OH) 2 D3及其类似物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肉瘤细胞 受体 维生素D 反义CDNA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亲和力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功能及其调节 被引量:5
18
作者 乐颖影 徐仁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2-416,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氢化可的松(F)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酪氨酸转氨酶(TAT)活性诱导的量效关系及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肝胞液高、低亲和力GC受体(GR_H、GR_L)的调节。结果表明:F浓度在1~10nmol/L时,量效关... 本实验研究了氢化可的松(F)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酪氨酸转氨酶(TAT)活性诱导的量效关系及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肝胞液高、低亲和力GC受体(GR_H、GR_L)的调节。结果表明:F浓度在1~10nmol/L时,量效关系呈饱和趋势,超过10nmol/L以上直到10μmol/L,TAT活性又不断上升。这效应可被GR_H的竞争性拮抗剂RU486完全阻断,提示GR_L能介导大剂量F对TAT活性的诱导。将大鼠血浆GC浓度维持在10^(-6)mol/L以上3d,肝胞液GR_H的结合容量(R0)于注射F后1h已明显减少,并维持于低水平,GR_L的R0在注射后1、24、48h升高,说明GC对GR_H存在反向调节,但对GR_L却是正向调节。讨论了上述变化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酪氨酸转氨酶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明娟 刘宇健 +2 位作者 宋亮年 王昭梅 张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视黄酸(RA)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RA(10-10~10-6mol/L)处理培养的3AO细胞后,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用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碱性磷...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视黄酸(RA)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RA(10-10~10-6mol/L)处理培养的3AO细胞后,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用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AO细胞标志抗原CA125水平的变化。结果:RA对3AO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10-6mol/LRA作用5d后活细胞计数为对照的42.3%;用不同浓度(10-10~10-6mol/L)的RA处理细胞5d后,AL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10-6mol/LRA作用1~5d后,ALP活性均有明显增加,呈时间依赖性;10-7mol/LRA还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标志抗原CA125的表达。结论:RA对3AO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肿瘤标志抗原 卵巢肿瘤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在体心肌短暂缺血不同时间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金明 陈思聪 +3 位作者 龚肖崎 张国元 吴宗贵 钟纪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本实验检测了大鼠在体心肌短暂缺血不同时间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结扎冠状动脉10、15、20min后再灌注2h,缺血后心功能均降低,再灌注后除等容压(IP)的变化外,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心肌收... 本实验检测了大鼠在体心肌短暂缺血不同时间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结扎冠状动脉10、15、20min后再灌注2h,缺血后心功能均降低,再灌注后除等容压(IP)的变化外,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心肌收缩成分缩短速度(Vce)、零负荷时收缩成分最大速度(Vmax)和左心室峰压(LVSP)均明显降低,dp/dtmax在再灌注15min后甚至比缺血期更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心功能逐渐恢复,但在2h时仍未恢复到假结扎组水平,且缺血时间越长,心功能恢复越缓慢。各组缺血区域无明显差异,亦无显著的超微结构变化。提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10~20min可引起明显的心肌顿抑,这种顿抑不是由于组织学改变引起的,早期再灌注可改善心肌顿抑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再灌注损伤 心室功能 心肌顿抑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