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疾病传播动力学研究中的流行模拟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蔡全才 姜庆五 +4 位作者 郭强 徐勤丰 程翔 孙庆文 赵根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建立疾病传播动力学研究中模拟流行的方法。方法:在建立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Van guard DecisionPro软件中的Markov模型方法模拟疾病流行,以北京SARS流行模拟及模型的抽象研究为例说明其应用。结果:DecisionPro Marko... 目的:建立疾病传播动力学研究中模拟流行的方法。方法:在建立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Van guard DecisionPro软件中的Markov模型方法模拟疾病流行,以北京SARS流行模拟及模型的抽象研究为例说明其应用。结果:DecisionPro Markov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疾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在Markov模型中,各模型参数取值可以随时调整,并可通过编程实现;可以观察模型状态变量的实时变化,预测疾病的流行趋势;通过敏感性分析功能,可以研究模型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想定研究方法,可以定量评价输入参数变化对流行的影响。实例研究发现,该方法很适合流行模拟研究,可以用于干预措施效果的定量评价。结论:DecisionPro Markov模型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拟疾病流行的方法,可以用于传播动力学模型的抽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传播动力学 流行模拟 MARKOV模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平 宋茂海 +2 位作者 江键 贾国良 宋诚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 :研究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用常温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四氟乙烯 (PTFE)和聚丙烯 (PP)两种材料极化制备成驻极体 ;用补偿法测量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后驻极体的表面电势。 结果 :在相对湿度不高于70 %、紫... 目的 :研究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用常温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四氟乙烯 (PTFE)和聚丙烯 (PP)两种材料极化制备成驻极体 ;用补偿法测量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后驻极体的表面电势。 结果 :在相对湿度不高于70 %、紫外强度在 1 2 0~ 6 0 0 μW/ cm2之间和照射剂量在 1 0 6 μW· s/ cm2数量级下 ,两种驻极体的表面电势均保持在初始值的90 %以上 ;增大照射强度 ,或者在高湿度环境下照射 ,都将加快两种材料表面电势的衰减。 结论 :在临床紫外消毒强度和消毒剂量照射下 ,PTFE和 PP均表现出良好的电荷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消毒 驻极体 电荷储存稳定性 表面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消毒对聚四氟乙烯驻极体膜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平 江键 +2 位作者 宋茂海 李蕾 宋诚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表面电势VS 衰减和开路热刺激放电(open circuit 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 ,TSD)电流以及准静态压电d33系数测量,研究干热消毒对聚四氟乙烯(PTFE)多孔膜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PTFE多孔膜分别在室温、150℃和... 目的:通过对表面电势VS 衰减和开路热刺激放电(open circuit 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 ,TSD)电流以及准静态压电d33系数测量,研究干热消毒对聚四氟乙烯(PTFE)多孔膜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PTFE多孔膜分别在室温、150℃和250℃下通过恒压电晕充电制备成驻极体;分别于150℃、250℃中干热消毒150 min;用补偿法、热刺激放电法和准静态法分别测量样品的VS、TSD电流和d33。结果:经150℃和250℃干热消毒150 min, 250℃制备的驻极体保留了初始值的91%和70%,TSD电流谱呈现出与VS 和d33随时间变化类似的实验规律;而以常温制备驻极体的d33分别降至其初始值的48%和15%。结论:高于消毒温度下制备的PTFE多孔膜驻极体具有良好的电荷稳定性,宜采用干热法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消毒 聚四氟乙烯 驻极体 表面电势 压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前庭标本的电镜制备方法
4
作者 王英 颜永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前庭 制备方法 耳蜗 电镜 标本 感受器 组织 内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推算感染时间曲线的非参数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全才 姜庆五 +3 位作者 程翔 郭强 孙庆文 赵根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研究通过传染病发病时间曲线推算感染时间曲线的方法。方法:采用基于EMS算法的非参数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资料和潜伏期资料推算感染时间曲线,并用于中国内地SARS感染时间曲线推算。结果:通过Mat-lab编程,所采用的方... 目的:研究通过传染病发病时间曲线推算感染时间曲线的方法。方法:采用基于EMS算法的非参数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资料和潜伏期资料推算感染时间曲线,并用于中国内地SARS感染时间曲线推算。结果:通过Mat-lab编程,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方便地估计出感染时间曲线,并可平滑个体数据的波动。用于推算中国内地SARS感染时间曲线,发现感染时间曲线平滑稳定,有明显的2个高峰,感染高峰与实际发病高峰间隅5 d左右;发病人数(4 634例)与估计的感染人数(4 633.6例)相差在0.5例以内。结论:基于EMS算法的非参数极大似然估计3-法对于感染时间曲线的估计是可靠的,可以用于SARS感染时间曲线的推算。所推算的感染时间曲线有助于干预措施被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极大似然估计 EMS算法 感染时间曲线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